肉在我們的飲食生活中佔有著極大的比重,無論是雞、鴨、鵝、豬、牛還是羊等肉類食品,都是我們餐桌上的常客,而豬肉作為我國飼養面積最廣、最多的家畜,自然是最受歡迎的,而豬肉的吃法也很多,幾乎可以囊括所有烹飪方式,煎、炸、蒸、煮、燙、烤等製作出的豬肉都非常好吃。
豬肉的營養
豬肉不但味道非常的好,營養價值也很高,其含有豐富的蛋白質以及脂肪、碳水化合物以及鈣、鐵、磷等微量元素。每日適量吃一些豬肉,可以幫助我們補虛強身,滋陰潤燥、豐肌澤膚,一些病後體弱、產後血虛、面黃贏瘦的人更是需要常吃豬肉。
豬肉營養較高、味道也不錯,幾乎家家戶戶都愛吃,但是只有真正做飯的人才知道,豬肉看著簡單。實際烹飪起來還是很難的,不少人在煮或者燒豬肉的時候都會感覺豬肉有一種祛除不掉的腥味,聽人家說焯水有用後就採用焯水的辦法,想要去除豬肉的腥味。
但真正實際操作以後,才會發現有時候豬肉焯水是越焯越髒,甚至懷疑自己買的是什麼病豬肉了,實際上這個豬肉本身沒有什麼關係,是焯水的步驟錯掉了!
焯水的正確方法
其實我們炒肉一般是不需要焯水的,而煲湯最關鍵的就是焯水。喜歡煲湯的朋友都知道如果煲湯不焯水,湯麵就會呈現出各種血沫、雜質,聞起來會很腥臭,看著也非常噁心。豬肉正確的焯水方式應該是將新鮮的豬肉切好,先放進水裡,有條件的可以將清水換成淘米水,然後再加入少許食鹽或者白醋浸泡。在水沒過肉塊後浸泡半小時左右。
要想煲出來的肉湯乾淨好看,沒有腥味,浸泡豬肉大概半小時後我們需要換水,換個兩到三次的水之後就差不多了,你在整個浸泡的過程中可以看到血沫和贓物會自己跑出來。除了用豬肉焯水之外,煲出好肉湯的辦法還有很多,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
一、加水的比例
煲湯時加的水往往能夠決定湯羹的好壞,一般情況下我們應該根據食材來決定煲湯的各種比例。大部分的湯食材與水的比例在2:3的時候最合適。在這種比例下煲出的湯不僅味道非常鮮美,其營養也較高,含有豐富的氨態氮。
二、細火慢燉
煲湯時候的火候是非常重要的,火候要是調好了,食材的營養與味道也會儘可能溶解在湯裡。在煲湯時應該採用慢火熬煮,但不是所有食材都適合這樣一直熬煮下去,豬肉湯一般控制在2~3個小時就可以了,時間太長的話將會破壞食材中的維生素。如果含有骨髓類的食材,那麼我們在一開始煲湯的時候,應該先採用大火逼出骨頭裡的血水和浮沫。湯汁沸騰之後再調到小火慢慢燉。
三、調味是關鍵
一道菜品的調味有多關鍵就不用說了吧,或許食材決定營養,調味決定的就是味道。煲肉湯時候的調料一定要加好,而且不能多加,多加會破壞肉湯本身的香味。建議在湯汁起鍋之前加一點鹽來體味。這樣做的好處有兩種,一就是不會影響湯的鮮味,二就是可以去除腥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