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而南北的飲食習慣很大區別,像四川重慶這些地方無辣不歡,而廣東人的飲食相對清淡鮮美,加上氣候等原因養成了廣東人煲湯的習慣。
湯也很多種類,有濃湯、燉湯、清湯、骨頭湯、滋補湯等等,要怎麼分類怎麼分類。
針對不同時令也有不同的湯,比如冬天注意滋補,夏天注意降火消暑。
有人不以為然,煲湯不就是把食材全部扔到鍋裡煮?
還真不是,亂煮的湯不僅僅味道不好喝,連營養價值都無法保證,其實要煲湯也有很多技巧。
我有個阿姨大家都喊她湯達人,煲的湯超級好吃,最近還準備做湯的外賣生意。她說煲湯學問可多了,不是把食材放到鍋裡就完事。
最主要的有五點,是不懂煲湯的人最容易踩到地雷區。
第一點:選料要適合,根據體質選擇
除了蔬菜湯等快手湯,不同的食材有不同的用途,地根據家人需求來選擇湯料。
比如身體火氣旺盛的,可以選擇綠豆,海帶、冬瓜等清火、滋潤的食材、如果是寒氣過盛,就選擇補一點的作為湯料。
有時候上火煲了滋補的湯,那就非常尷尬了。
下料需要看水溫
很多人下料並不講究水溫,認為煮熟了就行,這是不正常的。
煲湯、燉湯等煲的時間比較長,一般冷水下料,以使食療營養充分溶解,增加湯味。
滾湯則沸水下料,一氣呵成,將湯煮好。
佐料不要急著下
像食鹽等佐料就不適合太早放入湯中,會導致食材水分散失和加快了蛋白質的凝固,這會影響了湯的美味。
醬油、蔥、姜、料酒也不適合太早加。
冷水一次加足
熬湯的時候冷水一定要一次加足
冷水一定要一次加足
這是因為中途加冷水,會使得湯汁的溫度驟然下降,破壞了原來的原料和水的均衡狀態。另外還會導致食材外部的蛋白質容易凝固,減弱了湯的鮮味。
煲湯最容易犯的錯誤,大家知道了吧。
煲湯其實講究的就是味道和營養,將不同的食材的營養價值體現出來。
說起煲湯,廣東人敢認第二,估計也沒誰敢認老大的。
廣東人善於煲湯,喜歡喝湯,家裡問得最多的是,今天想喝什麼湯,多喝點湯吧對身體好。
對長個頭的孩子一般會煲骨頭湯、海鮮湯因為能補鋅和鈣。而女生愛美就煲滋補的湯,像黃豆排骨湯等等。
中華烹飪大師甘智榮精選了301道湯,將傳統膳食養生的觀念融入煲湯過程,讓讀者真正體味最地道的廣式靚湯。
書裡擁有最詳細的煲湯食材介紹,完整的步驟提點,科學的養生保健知識,讓你迅速稱為煲湯高手!
有興趣的可以點擊連結了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