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止多種外來生物入侵 維護國門生物安全

2020-12-23 央廣網

  央廣網重慶4月15日消息(記者 吳新偉)今天是我國首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重慶出入境檢驗檢疫局今公布近年截獲外來有害生物信息,呼籲關注國門生物安全。

  據悉,該局公布的2015年十大檢出信息包括在入境航班中發現活鼠、入境郵包中截獲肉毒桿菌素與人體胎盤素、活體蜘蛛、蜈蚣;進口鱈魚中檢出病原微生物霍亂弧菌;在進口歐洲赤松板材貨櫃中檢出烏布蘇虎天牛、雲杉大小蠹和蟻科等昆蟲屍體。其中烏布蘇虎天牛為全國口岸首次截獲。

  據統計,去年該局從3125批進境動植物及其產品中截獲真菌、雜草、昆蟲等有害生物448種,2942次。其中檢疫性有害生物33種,201次。

  重慶出入境檢驗檢疫局還致力於制度建設,促成建立「一帶一路」檢驗檢疫國際合作機制;牽頭長江經濟帶檢驗檢疫一體化,實施長江經濟帶出口直放、通關單無紙化;跨境電商質量風險監測管理服務平臺上線運行,初見成效。

相關焦點

  • 外來生物入侵!他們這樣保衛「國門生物安全」
    30多名大學生走進常平海關,零距離接觸海關日常生活和業務監管工作 主辦方供圖  近日,30餘名在校大學生走進黃埔海關隸屬常平海關,零距離接觸海關日常生活和業務監管工作,通過知識講座、倡議書籤名和現場參觀等形式,深入了解海關維護國門安全的努力和決心
  • 外來生物入侵形勢嚴峻
    本報訊4月15日,正值第二個國家安全教育日到來之際,江蘇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發布維護國門生物安全典型案例,並通報一季度江蘇口岸入境有害生物截獲情況,外來生物入侵形勢十分嚴峻。  1—3月,江蘇檢驗檢疫部門從進境貨物、旅客攜帶物、郵寄物、運輸工具等物品中截獲各類有害生物1280多種、27000多種次,其中檢疫性有害生物達115種、3883種次。屬於全國首次截獲的有害生物有23種,包括簡異脛長小蠹、黑褐方材小蠹、華萊士方材小蠹、碧玉蝽、紅黑弓背蟻、北曼蝽、黃色小長蝽等傳播力強、危害性大的種類。
  • 江蘇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外來生物入侵形勢嚴峻
    本報訊 4月15日,正值第二個國家安全教育日到來之際,江蘇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發布維護國門生物安全典型案例,並通報一季度江蘇口岸入境有害生物截獲情況,外來生物入侵形勢十分嚴峻。  1—3月,江蘇檢驗檢疫部門從進境貨物、旅客攜帶物、郵寄物、運輸工具等物品中截獲各類有害生物1280多種、27000多種次,其中檢疫性有害生物達115種、3883種次。屬於全國首次截獲的有害生物有23種,包括簡異脛長小蠹、黑褐方材小蠹、華萊士方材小蠹、碧玉蝽、紅黑弓背蟻、北曼蝽、黃色小長蝽等傳播力強、危害性大的種類。
  • 警惕外來有害生物入侵
    【深圳商報訊】(記者 羅潔琳 王海榮 通訊員 朱錦鋒)4月9日,華僑城溼地自然學校「國門生物安全教育基地」正式掛牌。從此,廣大市民在欣賞溼地美景的同時,還可以接受國門生物安全知識教育。 深圳檢驗檢疫局與華僑城溼地自然學校當天聯合啟動了主題為「美麗中國、綠蕾護航」的國門生物安全教育宣傳周活動,計劃利用一周時間,面向公眾開展形式多樣的國門生物安全知識進社區、進學校、進口岸等活動,宣傳活動將一直持續至15日。期間,深圳檢驗檢疫局將聯合多部門在福田口岸、蛇口碼頭、羅湖社區、深圳大學、公明陽光學校等多地開展國門生物安全專題教育宣傳活動。
  • 中國確認544種外來生物入侵 已成最嚴重國家之一
    新華社青島10月23日電(記者蘇萬明)記者從此間召開的「第二屆國際生物入侵大會」獲悉,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加速,中國確認的外來入侵物種已達544種,成為世界上遭受生物入侵最嚴重的國家之一。
  • 守衛國門生物安全,助力構築生態家園
    國家安全涵蓋領域十分廣泛,威脅和挑戰日益複雜多元,既有硝煙瀰漫的傳統戰場,也有容易被忽視的非傳統戰線,國門生物安全就是其中之一。一、什麼是國門生物安全?
  • 中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尤須警惕致病有害生物
    微信公眾號「半月談」8月4日消息,隨著國家、地區間交往日益頻繁,外來物種正在全世界範圍蔓延。近年來,我國外來物種入侵數量呈上升趨勢,目前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成為世界上遭受外來物種入侵危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一些外來入侵物種成為新的優勢種群,危及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安全,釀成巨大的經濟損失。
  • ...入侵種 外來入侵物種 入侵生物 外來物種 入侵物種 蟛蜞菊 原...
    陸永躍說,紅火蟻的老家在南美洲,但是因為在南美有一種專吃螞蟻的「天敵」食蟻獸,一天可以吃掉3萬隻螞蟻;還有多種寄生蠅,可以在紅火蟻體內產卵,令紅火蟻死亡;還有多種微孢子病原,紅火蟻受到感染也會令產卵量減少,所以紅火蟻在其「老家」繁殖得並不算太快。可是,當紅火蟻作為「入侵生物」通過進口植物或別的途徑來到中國之後,「天敵」幾乎全部消失了。
  • 質檢總局局長: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 築牢國門生物安全防護網
    國門生物安全屬於非傳統安全,是國家安全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堅持以總體國家安全觀為統領,築牢國門生物安全防護網,為改革發展提供堅實的安全保障。一、切實擔負維護國門生物安全歷史責任國門生物安全是世界各國共同面臨的課題。
  • 我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守好國門刻不容緩
    #公報顯示,全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其中71種對自然生態系統已造成或具有潛在威脅並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67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外來入侵物種調查結果表明,215種外來入侵物種已入侵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其中48種外來入侵物種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
  • 阿拉山口海關加強動植物檢疫保障國門生物安全——站好口岸崗 把牢...
    構建內外一體防控體系  國門生物安全,是指海關通過在出入境口岸設置防線,對出入境貨物、人員、運輸工具等實施檢疫查驗,防止外來有害生物入侵,避免和減少對我國的生態系統、生物多樣性、農林牧漁業生產以及人類健康造成危害,屬於非傳統國家安全,也是國家安全體系重要的組成部分。
  • 維護國門生物安全 創建美麗生態家園
    為了守住國門生物安全,安徽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大力提升口岸核心監管能力,在全省各口岸全面推進動植物檢驗檢疫規範化建設,加大口岸檢疫基礎設施、初篩實驗室建設力度,在出入境旅客攜帶物和郵件監管中全面運用「檢疫官—X光機—檢疫犬」三位一體的綜合查驗模式,提高現場查驗工作能力和效率。
  • 2018生物安全科技創新論壇——外來生物入侵分論壇在西安召開
    2018年9月12日,2018生物安全科技創新論壇——外來生物入侵分論壇在西安召開。本次論壇由中國生物技術發展中心主辦,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承辦。
  • 660多種外來物種入侵,破壞的不僅僅是生態,還有糧食生產安全!
    上篇外來入侵物種十年增三成隨著國家、地區間交往日益頻繁,外來物種正在全世界範圍蔓延。近年來,我國外來物種入侵數量呈上升趨勢,目前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成為世界上遭受外來物種入侵危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
  • 關注丨外來有害生物入侵農林,咋防範?
    生物入侵相關統計顯示:我國是世界上遭受生物入侵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生物入侵每年造成的經濟損失達2000億元以上。特別是在農林領域,外來有害生物入侵對糧食安全、生物安全、生態安全和經濟安全構成威脅,成為制約農林產品對外貿易的重要因素。
  • 防治外來物種入侵 保護生物多樣性
    作者:於文軒(中國法學會環境資源法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政法大學環境資源法研究所所長)  我國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為豐富的國家之一,同時亦面臨生境退化、物種減少、外來物種入侵、遺傳多樣性遭到破壞等問題,這對國家生物安全構成了嚴峻的挑戰。在生物安全法的調整範圍中,防治外來物種入侵是保護生物多樣性的一個重要方面。
  • 半月談|660多種已入侵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十年增三成
    660多種已入侵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十年增三成半月談記者 高博 吳書光 蔣成 屈凌燕 吳濤 何偉 楊靜隨著國家、地區間交往日益頻繁,外來物種正在全世界範圍蔓延。近年來,我國外來物種入侵數量呈上升趨勢,目前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成為世界上遭受外來物種入侵危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
  • 中國遭受的生物入侵,觸目驚心!
    一旦有外來物種遷入,這種遷入不管是自然的還是人為的,勢必會對原來的生態系統造成重大的影響。這種遷入,通俗地說,就是生物入侵,它會對當地的生物多樣性、農林牧漁業生產以及人類健康造成重大的經濟損失,往大處來說或許會造成生態災難。近期天津海關查獲的豚草種子混進燕麥種子裡欲矇混過關就是例子,這屬於人為傳入。
  • 外來入侵水生生物治理案例
    外來入侵水生生物治理案例2020-12-17 10:36: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海洋與漁業雜誌        考慮到白雲湖公園水域開闊,又毗鄰多個城中村,常有市民無視勸阻在湖內野泳,肉食性的大型鱷雀鱔對人身安全構成嚴重威脅,白雲湖管理處馬上將情況上報並尋求支持。很快,事件得到有關部門的聯合回應。經過分析商討,最終決定在西湖開展鱷雀鱔捕撈行動。捕撈行動由白雲湖水利工程管理處組織開展,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珠江水產研究所外來水生生物防控團隊提供技術支撐,廣州千江水生態科技有限公司負責具體實施。
  • 我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生物入侵評論區為何充滿帶節奏的惡臭味?
    6月2日,中國生態環境部在北京發布《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全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其中215種已入侵國家級自然保護區。71種對自然生態系統已造成或具有潛在威脅並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中國生態環境部這則關於外來生物入侵的消息發布後,在網絡上引發了一定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