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裡的《新華字典》 未來想做「國民APP」

2020-12-09 人民網傳媒

8月10日,《新華字典》(第12版)正式亮相,「國民字典」時隔九年再次「上新」。令人眼前一亮的是,新版《新華字典》的正文每頁都多了一個小小的二維碼,打開「新華字典APP」進行掃描,就能查看當頁所有單字的部首、筆畫、結構等信息,還能免費收聽字的標準讀音,觀看筆順動畫,查檢知識講解等。

實際上,「新華字典APP」作為《新華字典》的官方應用程式,已經運營了三年多的時間。商務印書館數字出版中心主任孫述學在接受人民網記者採訪時透露,目前APP的下載量已接近5000萬,日活躍用戶在50萬左右,「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同步、實用、還便攜 手機裡的《新華字典》

作為新中國第一部現代漢語字典,《新華字典》自1953年出版以來,廣受讀者歡迎、歷久而不衰,目前印行超過6億冊。

順應網際網路時代發展的浪潮,2017年6月,「新華字典APP」正式上線,APP完整收錄了《新華字典》紙質書的內容,再現了線下紙書的查字方式,並可以一鍵切換數字版與紙質版進行對照。除此之外,APP還有筆順動畫、漢字遊戲等數十項增值服務。

隨著最新紙質版《新華字典》(第12版)的正式發行,「新華字典APP」內容也同步更新上線,首次實現了APP和紙質字典同步發行。孫述學表示,應用程式和紙質圖書同步發行在商務印書館已不鮮見,但在工具書方面還是首次,這也表明商務印書館的數字轉型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此次新版APP首頁還新增「掃碼查字」功能,通過掃描紙質書上的二維碼,即可查看當頁所有單字的信息,還能免費收聽標準讀音、觀看筆順動畫、查檢知識講解等。正如人民日報所指出的,藉助「紙書+二維碼」的形式,實現了媒體融合的二次升級,讓文字有了聲音、讓筆畫有了動態,看聽結合,動靜相伴。據孫述學介紹稱,字詞發音與筆順動畫這兩項功能,也是APP用戶日常使用最多的主打功能。

APP上線之初就邀請原央視《新聞聯播》主播李瑞英負責漢字發音播讀,李瑞英曾說:「我身邊不離的一件法寶就是《新華字典》。」她表示,這既是為了避免播報新聞時有不會念的生僻字,也是讓自己隨時有位老師在身邊。孫述學透露,李瑞英參與錄製時,將整本字典的字頭詞目都讀了一遍。「李瑞英是受到大家尊敬的著名播音員,長期以來對商務印書館的工作多有支持,尤其一直都很支持《新華字典》。」

點開「新華字典APP」,映入眼帘的紅色背景正是熟悉的紙質版《新華字典》封面配色。相比於動輒成百上千頁的紙質版字典,「新華字典APP」的最大優勢之一就是它的便攜性。有用戶在APP應用商店的評價裡表示「再也不用攜帶那麼重的一本字典到處走了,給力!」「當年抱著紙書查字,現在點點手機就可以,真的很幸福。」

權威、規範、又有料 未來想做「國民APP」

不過,由於免費版的「新華字典APP」對各項功能的每日使用次數進行了限制,想要解除限制並使用APP的全部功能,需要花費40元進行購買。三年前在APP正式上線之時,關於字典應用是否應該付費使用,網絡上就曾掀起過一場熱議。

三年過去,知識付費市場蓬勃興起,「付費」的概念也正被越來越多的網民所接受。但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深入發展,用戶可以隨時通過搜尋引擎查找字詞含義,還有不少字典類APP可供免費使用,各種線上知識服務平臺也不斷湧現。「新華字典APP」靠什麼贏得受眾?優勢又在哪裡?孫述學給出的答案是「我們不一樣」。

比起嚴謹性欠佳,錯漏難免,有時還充斥著廣告幹擾的免費在線字典產品,權威性和規範性正是《新華字典》的金字招牌。其實,「新華字典APP」不止於字典,還提供了不少相關的知識服務,比如漢字聽寫、播音員易讀錯字詞挑戰等頗具趣味性的延伸功能。正是基於優良的內容、優質的服務,孫述學表示,APP目前的下載量已接近5000萬,日活躍用戶在50萬左右。

《新華字典》對於中國人來說,不只是一本工具書,更是一份當代中國人的集體記憶,這份厚重的感情也投射在「新華字典APP」之上。在應用程式商店的用戶評價中,有人寫到「新華字典承載了多少夢想,寄託了多少希望」。孫述學開心地說,有很多老師會使用APP備課,給學生布置作業,這些反饋讓APP開發者很受鼓舞。

新版APP和紙質書的聯繫更加緊密,這也是出版方與時俱進、用戶思維的一種體現,但孫述學指出,不能僅把APP當作紙質書的輔助工具,「它是《新華字典》的一種新載體,也是一種新的傳播方式。」

目前,我國移動網際網路用戶已經突破13億,作為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新產品,「新華字典APP」能否在線上複製「國民字典」的輝煌,成為每個人手機裡必備的「國民APP」呢?「那是我們追求的目標」,孫述學這樣表示。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推薦閱讀

打造具有強大影響力競爭力的新型主流媒體  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主持學習時強調,推動媒體融合發展、建設全媒體成為我們面臨的一項緊迫課題。要運用信息革命成果,推動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做大做強主流輿論,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詳細】

聚焦第二十九屆中國新聞獎獲獎作品  眾多獲獎作品充分運用融媒體優勢,不斷開拓渠道,錘鍊寫作能力,提升傳播效果;同時關心時代發展,緊跟時代脈搏,深耕社會需求,堅持獨立思考,始終堅持社會效果和傳播效果並重的原則,湧現出許多主題鮮明……【詳細】

相關焦點

  • 付費遭質疑,國民字典App如何繼續前行?
    作為一部小時候幾乎人手一本的「國民字典」,《新華字典》在國人的心目中有著不可撼動的地位。這次App的上線自然受到眾多網友的關注,但令人驚奇的是網友的關注點不是「國民字典」終於跟上了時代,而是把矛頭指向App的收費價格上,網友表示難以接受最低收費40元的《新華字典》App。
  • 《新華字典》app高調試水,網際網路時代如何轉換思維?
    6月11日,《新華字典》app上線,除了高端大氣的李瑞英老師配音,還增加了各種拓展功能,但是其40元的價格卻引起不小爭議。《新華字典》app40塊錢的定價合理麼?知識付費一周年之際,手機版《新華字典》卻為何賣不上價?網際網路競爭中,怎樣的收費邏輯才能站得住腳?央廣《王冠紅人館》財經報告為您深度解析網際網路邏輯下《新華字典》的尷尬境遇。
  • 《新華字典》出了個官方版 app,但憑什麼叫價 40 元?
    (該款 app 的上特別標有「正版」字樣)曾陪伴過大多數中國小學生的《新華字典》在 6 月 11 日推出了官方版 app,讓你可以隨時查生字,而且還請來原《新聞聯播》播音員李瑞英來為字典配音,誰也不能再羞辱你不懂讀生僻字了。想知道你的中文詞彙量到了什麼等級?關注微信公眾號愛範兒(微信號:ifanr),回復「612」參與測試。
  • 央廣《王冠紅人館》財經報告:《新華字典》app高調試水,網際網路時代...
    6月11日,《新華字典》app上線,除了高端大氣的李瑞英老師配音,還增加了各種拓展功能,但是其40元的價格卻引起不小爭議。《新華字典》app40塊錢的定價合理麼?知識付費一周年之際,手機版《新華字典》卻為何賣不上價?網際網路競爭中,怎樣的收費邏輯才能站得住腳?央廣《王冠紅人館》財經報告為您深度解析網際網路邏輯下《新華字典》的尷尬境遇。
  • 《新華字典》「上新」:國民字典時隔9年更新,新在哪裡
    作為人手一本的「國民字典」,《新華字典》自1950年啟動編撰以來,共經歷了12次修訂,上一次第11版修訂為2011年6月。時隔九年,《新華字典》「上新」,新在哪裡?8項內容更新,收入初心、粉絲、點讚等新詞《新華字典》(第12版)共收單字13000多個,收帶註解的詞語3300多個。
  • 高收費的新華字典App令人哭笑不得
    遠高出紙質《新華字典》的價格,不僅在普遍免費的App中格外扎眼,而且缺乏有說服力的理由 6月11日,由商務印書館出版的《新華字典》App正式上線。據這款軟體的文字介紹稱,這個App是目前市場上唯一正版的《新華字典》App。但一些用戶在試用之後卻表示出了失望,因為它的收費讓人感到難以接受。
  • 《新華字典》手機版確認!有語音念字了
    說起《新華字典》中國人都不會陌生。現在,這本國民漢語啟蒙工具書在成為全球最暢銷書籍的同時,也傳出了再次修訂的消息。 曾數次參與《新華字典》修訂編輯工作的商務印書館漢語編輯中心主任餘桂林在接受《京華時報》採訪時表示。《新華字典》每5至7年修訂一次。
  • 新華字典-在線查字大全
    新華字典app是商務印書館官方推出的國民漢語教育工具app,新華字典app是市場唯一正版,提供數字版紙版對照,《新聞聯播》原播音員李瑞英播讀,漢字規範筆順動畫等增值服務
  • 《新華字典》將推手機版:可以語音念字
    原標題:《新華字典》將推手機版:可以語音念字   此前有報導稱,《新華字典》這本國民漢語啟蒙工具書成為全球最暢銷的書籍,而日前該工具書也再次傳出了修訂的消息。   曾數次參與《新華字典》修訂編輯工作的商務印書館漢語編輯中心主任餘桂林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新華字典》每5至7年修訂一次,自誕生以來,《新華字典》共修訂過11次,每一次修訂都體現了強烈的時代特徵,目前,第12次修訂正在進行中。   在第12次的修訂當中,《新華字典》將收錄更多近幾年表達方式較為固定的網絡新詞彙,進一步豐富內容,使這本工具書更加順應時代潮流發展。
  • 新華字典VS有道少兒詞典VS快快查,三款手機查詞APP究竟哪家強?
    目前在手機端,詞典類App種類繁多,但是適合小學生使用的並不多。針對這部分年齡層次的用戶群體,本文選取了目前市面上三款主流的查詞app,新華字典、有道少兒詞典、快快查字典,希望通過客觀公正的評測和對比,幫助大家找到適合自己或孩子的詞典app。其中,重點考察維度包括:界面、價格、結果頁面、筆順功能、其他功能等。
  • 新華字典推出手機APP,一天查第3個字要花40元,網友炸了!
    新華字典推出手機APP,一天查第3個字要花40元,網友炸了!從1957年商務印書館印刷的第1版,到如今市面主流的第11版,60年間《新華字典》陪伴了幾代中國人的成長。2016年《新華字典》獲得「最受歡迎的字典」和「最暢銷的書」兩項金氏世界紀錄——截至2015年7月28日,《新華字典》全球發行量共達5.67億本,是名副其實的國民工具書。
  • 《新華字典》出新版啦!
    南漳新聞網訊(全媒體記者 符柳嬋 代煒)時隔九年,《新華字典》再出新版。融媒體時代誕生的這版字典,可以和手機同看。近日,記者在縣新華書店發現,《新華字典》最新的第12版已經在售,同時發現紙質書每頁都附有二維碼,讀者可以用手機掃碼看書寫筆畫、聽正確讀音,還能和新華字典APP同步使用。湖北君諧律師事務所律師李秀琴說:「新版《新華字典》體現了融媒時代的特色,最大限度地擴展了詞典的信息容納量。
  • 《新華字典》有了手機版 普及漢字規範創新數字體驗
    新華字典APP   你是否還記得小學時代在課桌前一頁一頁翻著《新華字典》學習語文課文的時光?而今,你的下一代,則就要成為第一批翻著手機裡的「新華字典」來學習漢字的孩子。   近日,《新華字典》出版方商務印書館推出了官方版新華字典APP(手機軟體)。該APP一經發布即引發各方熱議:有網友感慨技術進步之快,也有人認為這反映出了書籍電子化的大趨勢,還有很多人藉機懷念了一把終日與字典相伴的學生時代。   官方APP上線獲好評   6月11日,目前唯一正版的新華字典APP正式登陸蘋果手機應用市場。
  • 70歲的《新華字典》上新,國民字典時隔9年更新,新在哪裡?
    回憶起童年生活,還記得那本《新華字典》嗎?日前,第12版《新華字典》正式亮相了。8月11日,新上市的《新華字典》(第12版)內有增補的「點讚」的釋義,內頁上方的二維碼可在掃描後提供增值服務。有人回憶,它是上小學時的必帶「裝備」;也有人回憶,爸媽是翻著《新華字典》來給自己取名的……時光流逝中,這部字典確實在人們的文化生活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也從一個角度折射出時代變遷。作為人手一本的「國民字典」,《新華字典》自1950年啟動編撰以來,共經歷了12次修訂,上一次第11版修訂為2011年6月。
  • 新華字典App使用收費40塊,你怎麼看?
    《新華字典》官方App已上線一周,引發的輿論熱潮仍未停歇。《新華字典》自從上世紀50年代出版以來,陪伴了幾代人的啟蒙教育,蘊含著深厚的文化記憶和時代痕跡,該App一上線便贏得了網友的關注。可網友發現,免費版一天只能查兩個字,想要繼續使用,就得付費40塊,而紙質版的新華字典在某電商平臺價格僅19.9元。
  • 新華字典APP收費合理嗎?
    筆者認為,新華字典APP可以適當收費,但應該先滿足普通用戶需求。  過高收費引爭議 滿足需求為先行  《新華字典》發行之初,周恩來總理就曾提議降低成本。商務印書館在這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可謂絞盡腦汁,要用好紙又要便宜,讓農村的孩子能買得起。
  • 手機版《新華字典》:為情懷買單?
    6月11日,官方版《新華字典》手機應用正式登陸蘋果、安卓應用平臺。據介紹,該軟體是唯一正版《新華字典》手機軟體,由商務印書館出版,中國社科院語言所修訂,為網絡用戶提供了足夠權威的來源。與紙質版不同,付費的手機版《新華字典》不僅查詢方便,還有讀音功能。但看似強大的功能背後,來自用戶、輿論的各種評論卻不絕於耳。為何一款手機應用上線引得如此關注?
  • 《新華字典》APP是純公共品應免費
    然而同樣是一本《新華字典》,在加入網際網路元素包裝成APP後,雖說查閱更為方便,卻引發網絡吐槽聲此起彼伏,質疑其收費不厚道。起因是6月12日《新華字典》官方APP發布。但《新華字典》APP的商業模式只是沿襲傳統商業模式,更像是「一手交錢一手交貨」那一套,付費模式顯得陳舊。新華字典開發APP原本是「網際網路+」的有益嘗試,開發者應秉承網際網路時代的用戶理念,即先為用戶創造價值,再來為自己創造利潤,這種理念,恰恰是傳統商業理念的反向思維。
  • 新版《新華字典》在昆明上架 你第一本字典啥樣
    近日,《新華字典》第12版全新上市啦!8月11日上午10點,掌上春城記者來到了位於南屏街的新華書店,發現《新華字典》第12版在昆明已有售。通過現場查閱,我們可以看到增添的「粉絲」「點讚」等新詞,以及「掃碼查字」的特色功能。《新華字典》第12版在昆明已有售據了解,新版字典裡新增的「初心」「逆襲」「點讚」等新詞總共有100多個,另外還有50個字詞出現了新義新用法,例如「拼車」等。
  • 「國民字典」出新版,《新華字典》編纂70年暨第12版出版座談會在京...
    從誕生之日起,《新華字典》就肩負了普及教育、掃除文盲、提高國民文化水平的重任,為新中國教育文化事業的發展貢獻了一「典」之力,因此被親切稱為「國民字典」。1950年,新華辭書社成立,啟動《新華字典》編寫工作,由魏建功先生主持,葉聖陶先生審訂。1953年初版,1957年「商務新1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