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應用 Keep 有了第一家實體健身房,我們去試了試

2020-12-12 好奇心日報

北京東四環,華貿購物中心頂層,Keep 在這裡開了第一家線下健身房。

位置有點隱蔽,扶梯攀上商場 4 層,從一家餐廳隔壁的消防通道穿梭而上,才能找到這家名叫 Keepland 的場地——Keep 稱它是「運動空間」,而不是「健身房」。

你會很容易將它和 Keep 聯繫起來 ,整個空間鋪陳開大面積的灰色和白色,這是 Keep 應用的主色調。100 多平米的房間風格冷峻、光線充足,大廳裡除了前臺和一排座椅臺階別無他物,符合你對 Keep 應用簡潔幹練的印象。

Keep 可能是最為中國網際網路用戶熟悉的健身應用,3 年前推出時,靠著簡單明確的健身視頻和課程指導,Keep 迅速籠絡一批想要塑造形體但毫無經驗的「健身小白」。根據 Keep 公布的數據,目前 Keep 用戶總量超過 1.2 億,「大概就是每 10 個中國人有一個是 Keeper。」

而現在 Keep 想充分調動這 1.2 億用戶做更多的事。Keepland 是 Keep 最近幾個新項目之一,它剛剛結束試運營,3 月 21 日正式開業。和健身房同時間推向市場的還有一款叫做 KeepKit 的智能運動產品,一臺跑步機。

在一場發布活動上,Keep 28 歲的創始人王寧說,Keep「已經不是 4 個字母」,他們的目標是「一個真真正正可以融入到年輕人的生活方式。」

用戶量過億的移動應用並不多,Keep 有點特殊。長久以來伴隨它的問題是,儘管擁簇者龐大,但一個聚攏人氣的免費線上社區,似乎很難把活躍用戶轉變成直接的消費潛力。

在這之前 Keep 已經嘗試過電商,售賣自有品牌的運動產品。起色並不明顯,在用戶眼裡 Keep 可能還是最初那個放在口袋裡的健身教練。

現在,同樣的問題被帶到了健身房和跑步機上。

融入了 Keep 的線上課程,這家健身房有點特別

和你在城市中見到的小型健身工作室類似,Keepland 面積不大,只有一間運動教室。配套設施包括更衣室,以及各種小型工具和器械。

它的核心功能是教練指導的團體課程,所以在這裡你見不到並排放的跑步機、橢圓儀、史密斯儀等等大型器械。人員配備上整個健身房裡只有前臺,以及按時來上課的教練。

想要在這裡鍛鍊,需要先到 Keep 的應用裡預約課程。在「發現——同城」的入口裡可以查到 Keepland 一周內的課程安排。尚有空位就可以點「馬上預約」,完成付款後得到入場二維碼。我們試著購買了一節腰腹塑形課,單次付費,一節課 79 元。

Keep 試圖融入更多「科技感」,上課前前臺會給每個人戴上一隻運動手環。在運動的過程中,大屏幕會顯示每個人的心率和卡路裡消耗排名。

教練帶著大家做完熱身就開始上課了。Keepland 和你熟悉的健身房團體課體驗可能截然不同,因為課程除了萊美體系的操課,還有來自 Keep 上已有的東西。

具體來說,教室被劃分為 12 個區域,每一塊地方都有數字標識對應一組動作,也有墊子和彈力球等小工具。學員們依此在 1-12 號區域站定,每一塊區域前都有電視屏幕,播放動作指導視頻和倒計時——就和你在 Keep 應用裡見到的一模一樣。

當你做完 1 號動作,就順位移動到 2 號,以此類推,都是跟著電視上的指導完成。整個教室就這樣像鏈條一樣運轉起來,一共 3 組循環,整節課結束。

教練會在你做動作的時候給予指導,更多的時候,他的作用是給大家加油打氣。

這就好像是 Keep 把自己線上的體驗搬到實體空間,你不是獨自一人在自家客廳的瑜伽墊上鍛鍊,而是和 20 多個其他用戶加教練一起完成動作。這當中的差別,除了 Keepland 的課程線上沒有,更多的是健身房裡大家一起揮汗如雨的運動氛圍。

Keep 希望它會變成便利店一樣的城市設施

王寧說,他們做 Keepland 的理由來自小白用戶的成長。「三年前開健身房是不會有那麼多用戶去的。那時候大家的意識剛剛起來,希望用更低的成本、更簡單的方式來體驗運動。」王寧告訴《好奇心日報(www.qdaily.com)》,初級健身愛好者有了更高需求,開始願意從線上走到線下體驗。

Keepland 目前只有一家店,每天安排 4 節課,每節課最多容納 24 人。從我們粗略的觀察來看,試營業期間一般要提前 1-2 天才能預約到尚有位置的課程。

線上線下結合的地方,除了購買過程,王寧還想搜集更為準確的運動數據,每個到線下運動的用戶,數據都會被記錄下來,在 Keep 的應用裡可以查到可視化的數據總結,「就像國航常旅客一樣。」

王寧的最終設想是,Keepland 會變成城市的基礎設施,「開在你們身邊,它就像郵局、它就像便利店、它就像銀行一樣每天服務著你。」

類似的商業故事我們見過,過去兩年傳統健身房被一再抨擊,網際網路公司開始用新的方式售賣服務。

樂刻說自己是教練平臺,全國有 150 家門店,教練可以申請註冊,然後在所有門店上課;光豬圈開設遍布全國的自營或加盟小型健身房,售賣 99 元的月卡;超級猩猩則是主打 24 小時自助健身艙,以及按次付費的團體課。

共同的特點是,他們開設空間更小、功能更少、密度更大的小型健身房,不斷開店讓自己的健身房出現在城市的各個角落。

而小團體課在這一波創業風潮裡暫時被證明行得通。超級猩猩已經不再開設新的自助健身艙,團操課門店說要在 2018 年拓展到 100 家。他們也在去年末拿到一筆過億元的融資。

王寧不覺得 Keep 是在跟風,也不打算很快的擴張門店。「我們是延續用戶的需求之後才去做的 Keepland,不是說覺得健身房是一個很好的商業形態我們去做。」

影響一家健身房收益的因素太多了,不單單是把消費者從線上社區拉到線下。王寧說,他們會在 Keepland 的選址上花費很多精力,「選址上確實比較複雜一點,周期也會久一點。」

目前 Keepland 每天安排 4 節課,單人單價 59 或 79 元。按照 70 元滿課的情況算,一間 Keepland 的單日營收是 6720 元。這筆錢要覆蓋房租、水電、人員開支……

還有更多的成本花在裝修設計上,Keep 說他們找了為蘋果打造 Apple Store 的團隊為他們設計接下來的新店。

Keep 的包袱越來越重了

健身房只是 Keep 諸多新嘗試的一部分,王寧覺得 Keep 已經脫離最早期單純的工具形態,現在需要把產品做「重」,「我們多投入一些精力多做一些事情,用戶就會少付出,讓他決策的周期門檻成本降低。」

所以最近一年多時間 Keep 圍繞健身增加了很多其他業務,比如電商和自己的運動潮流品牌。按照王寧的說法這些都只是淺嘗輒止的嘗試,「肯定不是我們最終真正商業化的重心。」

Keep 推出的跑步機 Keepkit

他把希望寄予現在的 Keepland 和跑步機,以及 Keep 還會推出付費內容,「比如 3 節課學遊泳,5 節課學高爾夫,10 節課學滑雪等等。」

這些都是要花更多錢的東西,而目前 Keep 能夠產生現金流的業務主要來自廣告和商城。

Keep 從 2014 年至今一共公布過 5 輪融資,總額超過 5000 萬美元。最近一次是 2016 年 8 月,騰訊領投了一筆總額不詳的投資。

王寧說,商業化還是「更靠後的事情」,「從我角度講(Keep)還是一個創業型的公司,還非常小。」

題圖、內文圖來自現場拍攝和 Keep

相關焦點

  • 健身應用Keep開設首家實體健身房 Keepland定位運動空間
    Keep 可能是最為中國網際網路用戶熟悉的健身應用,3 年前推出時,靠著簡單明確的健身視頻和課程指導,Keep 迅速籠絡一批想要塑造形體但毫無經驗的「健身小白」。根據 Keep 公布的數據,目前 Keep 用戶總量超過 1.2 億,「大概就是每 10 個中國人有一個是 Keeper。」   而現在 Keep 想充分調動這 1.2 億用戶做更多的事。
  • 可以攜帶的移動健身房?火爆國內的 keep APP安利
    如今越來越多的男生願意去健身房舉鐵,練出一身的腱子肉。調查結果顯示,相比於過於瘦弱纖細的男生,女生更加傾向於有肌肉的男生。認為這種類型的男生看上去很可靠,有安全感。
  • Keep健身的商業模式試驗
    定位面向健身「小白」與知名論壇的內容相比,Keep的內容並不能算專業,而且直到現在,Keep的內容仍略顯碎片化。但,Keep的用戶定位恰好是面向絕大部分不去健身房的「小白」用戶,而不是有固定去健身房習慣的人。這些用戶的基本需求很簡單:穿衣顯瘦,脫衣有肉,同時也面對傳統健身四大痛點:時間、地點、金錢、人物。
  • 健身軟體表面火熱實則水深火熱,Keep真能逆流而上?
    有趣的是在幾年前,如果提到健身,一定會糾結去哪個健身房鍛鍊,但隨著網際網路的高速發展,在智慧型手機不斷普及的時代中再提到健身,我們想到的是該用哪個健身app。人們在對健身場景態度上產生如此大的差異變化,源於運動健身類app的崛起。而在這其中,身為行業資深「老幹部」的keep成為很多健身愛好者的優先選擇。
  • Keep憑什麼是健身行業的「猛男」?
    如今,網際網路技術發展非常迅速,開闢了「網際網路+健身」模式。他明白優勝劣汰適者生存,它的發展發展已經掀起了健身行業的快速變革,keep健身已成為知名品牌。Keep是北京卡路裡科技有限公司於2015年2月推出的健身APP。 一經推出便受到了無數用戶的喜愛。 而它的創始人王寧也是一位實打實的九零後。
  • 在家裡健身和去健身房健身,有什麼區別?
    其實如果真正有健身的決心的話,在哪健身並不重要,在健身房多的是那種坐著玩手機的人。而徒手健身最後練出好身材、大實力的玩家也非常多。那麼對於普通玩家來說,在家裡健身和去健身房健身有什麼區別呢?在這裡幫助大家分析一下,以便於你進行選擇。
  • Keep推出線下實體門店Keepland 主打智能化小團課
    隨著網際網路的高速發展,智慧型手機不斷被普及,這也讓運動健身類app迅速崛起。而身為行業資深「老幹部」的Keep成為很多健身愛好者的優先選擇。   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移動運動健身市場矩陣排名中,keep以較大優勢名列前茅,其月活躍度達到健身應用的88%。
  • 能「keep變現」,才是資本眼中的好keep
    另從疫情中爆紅而又瞬間涼涼的「雲蹦迪」中我們可以很清晰的窺得一個事實,在偏線下體驗的生意中,線上收入遠沒有線下來的穩定、持久。這也就不難解釋,作為線上健身平臺的keep為何會開設keepland、keepstore線下門店了。
  • Apple Watch 和健身房的合作開始了,我們去中國第一家合作的看了看
    北京東四環外,「無極健身中心」對 16 臺有氧運動設備做了更新,現在它們可以和 Apple Watch 連接同步顧客的運動數據。去年 11 月,泰諾健在澳大利亞一家健身房推出第一批支持 GymKit 的新設備,之後同樣的產品推行到美國和英國市場。北京的無極健身中心是中國第一家具備泰諾健 GymKit 器材的健身房。周三是新設備開放使用的第一天,我們去試了試。
  • 網友:健身keep是生活的一份子,殊不知keep正面臨怎樣的危機
    百度搜關鍵詞「keep」,展現的都是好評,有網友甚至稱:keep已經成為我生活的一部分,像談戀愛一樣,已經很難分開了。然而,小編在此告誡大家:「理性消費,不要過於依賴一個健身房app,容易一葉障目。」網友離不開的keep ,如今已經危機四伏,估計裁員和關店才是他們的宿命。
  • 健身軟體Keep被曝收購域名keep.com!不久前剛獲得1.27億美元融資
    Keep收購keep.com近日,有米友爆料稱,健身APP軟體Keep已經收購了keep.com,keep之前的官網域名是gotokeep.com。Keep是英文「保持、保留、保管」的意思,屬於通用域名,含金量很高。
  • Keep不再keep,健身哪有「瘦身」效果來得快!
    四年的時間,Keep獲得6輪融資合計超1.87億美元(約13.2億元),坐擁2億用戶,日活600萬,堪稱「健身獨角獸」;無可奈何花落去,「虛胖」的Keep近日決定「瘦身」,不再keep:據36氪獲悉,10月24日,「具有社交屬性的健身
  • 要不要去健身房進行健身?健身房健身的缺點和優點,趕緊來了解
    隨著外面的溫度越來越高,健身的朋友們似乎又面臨了一個新的難題。室外運動吧,害怕中暑;室內運動吧,又有局限。一旦磕到了碰到了,那麼就得不償失了。身邊一起健身的朋友們紛紛轉戰健身房,自己到底要不要去辦一張健身卡呢?
  • 為什麼要去健身房健身?
    現在的成年人一般都缺乏體育鍛鍊,當然這裡面有很多原因,比如沒有專業的設備,自己很難堅持等等。如果自己真的有鍛鍊的想法,不妨去健身房鍛鍊,這樣幹擾更少,也更專業。
  • Keep上海第一家健身房開業,2019線上健身設備消費報告,以及一些有...
    把場景解釋為平臺+內容,於是有了我們看到的大悅城的特色鮮明的體驗式場景內容。 一年時間,我們看到Keep在健身房上進行著不斷迭代。選址上,從最早的大望路華貿店選址,到CBD財富中心選址,到多個門店版本的裝修設計,再到更多自研課程的進入。 Keep線下健身房的迭代,顯然還在進行中,上海門店的開啟,是Keep跨區域探索的開始。
  • Keep融資8000萬美元,線下健身房迎來本年度最大利好
    首先恭喜keep,能在這麼差的市場環境下獲得這麼大筆投資,實屬不易。尤其今年疫情,體育圈任何融資消息都是彌足珍貴,加油。好了,我們說幾件相關的事。猩猩是顛覆者,影響的就是你們這些老炮兒,這很好理解。猩猩這種創新是我本人認可的,但是,我始終覺得超級猩猩的用戶是帶有特殊標籤的,並不是能融入到傳統商業健身房的那群人。
  • GUCYCLE倒了 keep來了 上海健身房誰主沉浮?
    3月初,keep線下健身房Keepland上海首店正式亮相靜安大悅城,不少北京用戶飛到上海刷課,為上海健身氛圍再添熱度。   一進一退,一開一關,看似兩個健身房品牌之間的「懸殊較量」,實則也是健身領域現狀的折射。有活下來,有精細化運營,勢必意味著有新入局者和淘汰者的產生。
  • 變現能力缺失的keep,如何滿足資本的期望?
    另從疫情中爆紅而又瞬間涼涼的「雲蹦迪」中我們可以很清晰的窺得一個事實,在偏線下體驗的生意中,線上收入遠沒有線下來的穩定、持久。這也就不難解釋,作為線上健身平臺的keep為何會開設keepland、keepstore線下門店了。
  • Keep發力線下商業化,但要跟傳統健身房搶生意,它還有很多不足
    對於國民來說,除了會選擇公共活動區域進行鍛鍊之外,有很多也開始傾向於在健身房選擇專業健身教練幫助鍛鍊,在線下健身房仍是不少用戶鍛鍊的首選。據媒體報導2018年全國健身房的數量在7800家左右,2018年我國健身俱樂部市場產值規模有177.2億元伴隨著我國健身俱樂部行業的進一步發展,預計未來幾年,健身俱樂部市場規模將呈現出逐年增長態勢,到2022年健身俱樂部市場產值規模將達到300億元。
  • 為了運動健身,花錢去健身房到底值不值?
    年輕人總得是去年輕人自己的圈子活動,所以去健身房就是一個很不錯的選擇,然而又有人說了,花錢去健身房還不如去公園跑步來的划算,去花錢養那些教練一點都不值。我想,說出這話的人 大概一年也跑不了幾次。去健身房花這個錢值不值,得看你去幹了些什麼。健身房就是一個訓練的地方,去鍛鍊身體 打造身材這是絕大多數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