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欄,尋求的當是一份心靈寄託

2021-01-11 三峽孬張

憑欄,是登高遠眺者的心理需求吧?

手扶著背靠著可倚的欄杆,俯首或翹望,多愜意呀!結伴遠遊的人們心裡無憂,出門尋樂,每遇登臨憑欄處,必是好風光好去處,縱然涉險也要身臨其境,「瀟灑走一回」的。

華山攀援,宛若天梯的陡硝懸崖上,沒有欄杆是難以想像之險境。

黃山美景奇絕處,天都峰絕壁欄杆上懸著成千上萬把「連心鎖」。假如沒有護攔,再好的鴛鴦,怕也不敢上前「連心」吧?

憑欄處,是悠哉遊哉者棲息心靈之所在。你暫拋塵世俗務,偷空或隻身或結伴置身大自然,呼吸著清新空氣,尋求的當是一份「清幽」抑或心靈寄託。

古時之怨婦,是難以出門的,憑欄處多系自家亭臺樓閣,因此她「怨」起來,詞句裡總蘊著孤、苦、愁、悶四個字。

不信麼,即便是大詞家李清照亦不例外:「寂寞深閨,柔腸一寸愁千縷。惜春春去,幾點催花雨。倚遍欄幹,只是無情緒!人何處?連天衰草,望斷歸來路。」

當然,歷史上也有與李清照詞風相似的男爺們。

你聽:「獨自莫憑欄……」

誰呀,誰在這麼說?哦,李煜,那位前半輩子做皇帝後半輩子成奴隸的宋後主。歷史沒留下他做皇帝的政績,卻留下了他「無限江山」之哀嘆,亡國之君,現實與夢幻的反差太強烈,「別時容易見時難」,憑欄也好,做夢也罷,「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也。

細究起來,歷史上憑欄抒情狀懷者,多得不勝枚舉。這裡試說幾例: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者,幽州臺下偉丈夫陳子昂也。

「日照香爐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詩仙李白的浪漫,真令人羨慕;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這是詩聖杜甫的吟唱!

「明月何時有,把酒問青天……」,大學士蘇東坡借酒澆愁發的感嘆,千年之後仍有不少人記得。

……憑者,倚也,心靈寄託也。

所謂憑欄,只求心歇就好。倘若心性浮燥,那些欄呀杆呀什麼的,最好莫去理會。

#心靈餘白#

相關焦點

  • 給自己的心靈找一份美好的寄託
    然而,心智成熟的人即便如此也能讓自己在紛亂的世事中擁有一份寧靜的心情,因為他們懂得為自己尋找一份心靈的寄託。馬克思曾經說過:「神,一旦在人們心中消失,人們就會重新塑造一個神出來。」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無論什麼人,時刻都要有一種信仰。作為心智成熟的人,可以沒有宗教信仰,但卻不可以沒有心靈的寄託!
  • 基督教VS宗教VS心靈寄託區別【值得收藏】
    基督教VS宗教VS心靈寄託區別很多的時候我們無法判斷這三者的區別,有人認為基督教=
  • 手機怎能成為留守兒童「心靈寄託」
    沒有父母的陪伴,留守兒童的心靈寄托在哪?是整天和他們生活在一起的爺爺奶奶或姥姥姥爺嗎?當然不是,因為畢竟他們之間隔著兩代人,代溝在所難免。那什麼才是留守兒童的心靈寄託?  在新聞中我們不難發現,不少農村的留守兒童把手機當成了他們唯一的心靈寄託。各種遊戲、遊戲裡的英雄、英雄皮膚,這群孩子們如數家珍,甚至「談起遊戲,他可以馬上放下筆,開始玩遊戲。」
  • 老屋是心靈的寄託,親情的紐帶
    」亦消失在歷史洪流之中還有那兩棵親手種下高大的杏樹早已灰飛老屋也似乎未曾出現伴隨質疑還有兩個老屋都是外婆家門鎖緊扣鏽跡斑斑臺階溼滑青蘚滿滿老屋的外公外婆早已駕鶴西去了無生氣蕭瑟孤獨立於門前不由感傷徘徊不前彷徨失落老屋是心靈的寄託親情的紐帶
  • 可怕的不是心靈孤寂,而是靈魂無所寄託
    孤獨是心靈的鎖,擺脫孤獨,就是掙脫心靈的枷鎖。孤獨經常伴隨著傷痛,冰凍於心,如墜落深淵、墜入黑暗,可怕的不是心靈孤寂,而是靈魂無所寄託,無處安放。其實沒有誰能夠真正讀懂你的內心,無法真正感受你的孤寂,因為每一個孤獨的靈魂,都是不一樣的存在。孤獨真的那麼可怕嗎?它其實是我們內心世界真實的需求。生命的河流,歲月無情地默默流淌,帶走塵埃,也帶走憂傷。這條河既是生命的線段,也是孤獨的長度。
  • 心靈的寄託與安慰,累了的時候不妨聽聽這些純音樂
    似一陣柔風,吹暖心靈,傳統而不失新意,新穎而不失內涵,唯美細膩。這一曲讓江南的水鄉古鎮在很多人心中都激起了漣漪,那小橋、流水、黛瓦白牆似乎成了很多人夢裡揮之不去的原鄉。靜下心來,閉上眼睛,聆聽鄧偉標如此浪漫而富有詩意的音樂,也許對你我的心靈都是一次洗滌。我看見時間在琴鍵上停歇,光在起舞,影子在流動。這靜止的剎那,凝結了永恆的美麗…一個可以讓心靈得到淨化的旋律,生怕打擾這的美妙,總是靜靜地聽,靜靜感受,然後靜靜感動著。唧唧的鳥鳴聲輕輕的拉開了帷幕,琴聲,緩緩流淌如山澗泉水叮咚,安祥,寧心,水般柔軟傾述著愛的呢喃。溫柔著,撫摸著我軟軟的心。
  • 是心靈找不到寄託!
    各個企業就像是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留不住人才,其實是因為職工沒有寄託,沒有家的感覺。沒有人不愛自己的家,不會嫌棄家的好壞。人活著總要有所掛念,有所牽制,有個念想。如果你在流淚,如果你迷失於或者的意義,那時,有個人,有一件事能讓你不再流淚,不再迷失,很快的找回自己,就該是心靈有寄託。而公司就要給你這種感覺,讓人不再孤獨無錯。
  • 愛是靈魂上的相遇,想是心靈的寄託,想你,遠方的你是心裡的最愛
    邂逅你遇到真愛,那種感覺如沐春風,情感的世界裡,愛是靈魂上的相遇,想是內心的一種寄託,心中有愛才會有想念,想你,遠方的你是心裡的最愛,那是寂寞中的心與心靈作陪,也可以說是靈魂上的共鳴,愛一個人有時會很難,但只要心裡的柔情不散,無論能否牽手在一起相依相隨,都是生命裡無可替代的存在,愛的真言就是情一動心就痛,那是一個逃不過的魔咒!
  • 西安市第三中學:「心巴克心理中心」是師生心靈寄託的港灣
    心巴克心理社的成員們都是對心理學有著濃厚興趣的心靈探索家。在三中,「心巴克」不僅是一杯心靈咖啡,也是老師和同學們心靈寄託的綠色港灣,同學們在「心巴克」的社團活動中增強了自信心,更善於調節自己的情緒,也更清晰自己的人生方向,成為他們成長中的良師益友。
  • 花心的另一種說法,居然是,一種心靈的寄託
    這不是花心,是心靈上的一種寄託。不知道不明了不想要為什麼……差點哼起來了歌,不好意思,我拉回來。好吧,花心這個詞在眾人眼裡,一定是個不怎麼好的詞兒。其實,走進人性深處,不能說不夠專一,準確的說是定力不夠。但誰是逢場作戲,誰是愛得最深,只有那個人自己心裡才清楚。
  • 拉拉山上建起諾亞方舟 寄託信仰的心靈加油站
    讓收入不豐的部落居民放下工作,忍受長達半年的饑饉,背負百萬元(新臺幣,下同)的債款,也要在拉拉山上建起一座諾亞方舟,一個寄託信仰的心靈加油站。車行朝拉拉山自然保護區方向前進,一路爬升到上巴陵,想通往卡拉部落,得再從分岔下切1.5公裡,有產業道路直達檜木區山腰。正當初夏6月,沿途水蜜桃結實纍纍,居民說,想吃多汁美桃,請再忍1個月。
  • 廣西三江八寨飛山廟的心靈慰藉及情感寄託
    廣西三江程陽八寨飛山廟,在這個侗族佔多數人口的地方,人們崇拜和心靈慰藉及情感寄託的神氏叫楊再思。楊再思為五代時靖州少數民族首領,侗族人民頂禮膜拜的英雄。
  • 塗又光:以讀書和治學為心靈寄託
    有人稱它為安身立命的手段,我說是心有個地方寄託。」  提到學習的目的,他稱學習無他目的,不為功名利祿,僅僅是為學問而學問。他十幾歲在念初中時讀《紅樓夢》懂得了一個道理,即王熙鳳是紅樓夢裡最風光的一個人物,可謂有權有錢,但王熙鳳也是最痛苦的。先生由此明白,幸福不在有錢,也不在有權,而在於心靈有所寄託。他的寄託就是讀書和治學。
  • 人生,只有做自己喜歡的事,心靈有了寄託,才能讓你充滿活力
    圖片來源於網絡,與文章內容無關05喜歡看小說,喜歡聽歌,喜歡旅遊,喜歡好吃的,喜歡萌萌噠的小孩子和小動物,喜歡了解陌生的領域……所以不懼時光荏苒,不懼白髮和皺紋,過一個豐富多彩的人生,只有做自己喜歡的事,心靈有了寄託
  • 尋求精神寄託緩解壓力 臺灣人避"鬼月"不就醫
    如今在臺灣,從政治人物到主流媒體,對風水等迷信行為趨之若鶩,民眾自然會深受影響,加上近幾年臺灣經濟低迷,競爭壓力增大,人們不得不尋求精神寄託以緩解壓力,從而導致迷信擴大,很多社會問題也隨之而來。這些年,為避開「鬼月」就醫而導致病情惡化的病人比比皆是,利用民眾迷信心理行騙的案件更是層出不窮。因此,部分臺灣人已經開始反思社會的迷信風潮。
  • 農村土墳:多少人的心靈寄託!
    土墳,多少人的心靈寄託啊。墳,在城市叫陵墓,在農村叫土墳。隨著噼裡啪啦的鞭炮,竄天高的禮花,一段段熱鬧嘈雜的聲響,讓我的思緒乘著升騰的濃煙,飄向那遙遠的童年。
  • 一份家書,古人的情感寄託,可抵萬金,卻又勝過萬金
    一封家書、一份寄託、一份思念,此中蘊含的濃濃情感可抵萬金,卻又勝過萬金。三國時期神機妙算的諸葛亮,臨終前寫下《誡子書》,這一份家書寄託著對兒子諸葛瞻的敦敦教誨,情感動容,成為歷代學子修身的名篇。而後又有晚清名臣曾國藩留下的《曾國藩家書》,傳達家教,給予後世人生啟迪。
  • 你所想的愛情,是生理需求還是心靈寄託?
    唯愛主義你想要的愛情,是心理需求還是心靈寄託?
  • 《浪》循環了無數次,這首歌真的是太治癒,是我的心靈寄託
    我對於許嵩的這一首歌並沒有多少感悟,只是在需要治癒的時候才會去聽聽這一首歌,這首歌就是我的心靈寄託。在我看來許嵩的歌曲就像是李白的詩,也有著柳永的婉約情綿,許嵩是神奇的,我不知道大家怎麼看待他。反正他在我的靈魂深處有著很重要的地位,他的歌曲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是我的一部分。
  • 春之遇見,浪漫一個花季,點綴一份欣喜
    只要心靈澄澈,四季,每時每刻都會感受到美好的生活的樂趣。寒冷的臘月,一地的落紅重重疊疊,散布在山間通幽的小路,依洄著潺潺的溪水,徒步跋涉於迷濛的山巒。在一個靜寂、孤僻的石縫中,偶然望見一直臘梅,花開正豔。一陣山風吹來,卻驚現彌足的無畏與剛毅。萬頃的山野似乎頃刻聚於這一抹淨土,浮現出動人心魄的瑰麗與豪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