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三江程陽八寨飛山廟,在這個侗族佔多數人口的地方,人們崇拜和心靈慰藉及情感寄託的神氏叫楊再思。楊再思為五代時靖州少數民族首領,侗族人民頂禮膜拜的英雄。
在唐末宋初年間,楊再思以少數民族血緣為基礎,以地緣為紐帶的建立起來的土司政權,經濟長足發展,達到了極盛時期。這個時期侗族「飛山王」楊再思,偏安亂世,維護一統,既不稱王、也不稱霸,民族團結和睦、融合發展,形成那個時代的「飛山精神」。
楊再思生於唐鹹通十年(公元869年)農曆六月初六,卒於後周顯德四年(公元957年)農曆十月二十六日,壽88歲,葬於貴州省黎平縣長嶺崗,是唐未、五代「飛山蠻」酋長,號十峒首領,人稱「飛山公」。
唐朝末年,藩鎮割據,王室衰微,天下紛爭。時敘州(治所在今洪江市黔城)南部一帶諸峒各部族屈服潘金盛、楊再思的領導下逐漸形成一個以靖州飛山為中心的不受官府約束——「飛山蠻」。到了宋朝"飛山蠻"的勢力範圍逐漸擴展到今湘西南、黔東南、桂西北(三江、龍勝、融水等縣)。楊再思率領治下各州的部族歸順宋廷,因治國安邦功勳卓著,被宋王朝先後追封為威遠侯(「威遠侯」碑現收藏於會同)、芙濟侯、廣惠存侯和芙黨侯。
楊再思歿後,湘、桂、黔三省邊境人民敬畏,奉為神靈,或尊為祖先,普建飛山廟祀之。每年農曆六月初六(楊的生辰)和十月二十六日(楊的忌辰)當地群眾常去飛山廟祭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