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心理學助力美好生活實現

2020-12-17 中國社會科學網

城市心理學研究有助於推動城市發展和提升城市福祉。資料圖片

人類在創造城市的同時,其心理與行為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城市環境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城市化進程中出現的社會問題具有一定的心理屬性,需要心理學的積極回應和學科貢獻。因此,如何助推城市發展和提升城市福祉,便成為城市化背景下心理學研究的重要使命,城市心理學(urban psychology)這一新興研究取向也應運而生。

經歷四個階段

受城市化進程和城市社會問題發展的影響,城市心理學研究先後經歷了醞釀、興起、沉寂和復興四個階段。

20世紀初的醞釀期。一些城市社會學學者敏銳地察覺到城市環境或城市生活對心理特質和行為模式的消極影響,城市心理學的思想初見端倪。其中,德國社會學家和哲學家齊美爾(Simmel)的「齊美爾之問」或可被視為城市心理學的濫觴。在1905年發表的《大都市與精神生活》(The Metropolis and Mental Life)一文中,齊美爾提出一個簡單而又深刻的問題:全新的外部城市環境會對我們的內心生活產生什麼影響?他認為人們一旦從安靜祥和的農村遷往熙熙攘攘的城市,就可能表現出理智至上、計算性格、傲慢冷漠、矜持保留和自我表現等特徵。總體而言,這一時期的城市心理學研究主要散見於部分城市社會學論著之中,而這些論著在某種意義上,不過是學者對現代城市化的大潮即將到來和傳統鄉村社會瀕臨瓦解的前瞻性反思。

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興起期。城市心理學之所以興起,一是源於部分社會心理學家對當時佔據統治地位的實證主義傾向嚴重不滿,倡導開展田野研究和關注「真實世界」;二是1964年發生的凱蒂·吉諾維斯謀殺案促使心理學開展實證研究來檢驗城市環境是否真會使人變得冷漠無情。總之,心理學研究者走出實驗室並投身城市問題改良運動中,推動了城市心理學研究的短暫繁榮。在這一時期,美國社會心理學家米爾格拉姆(Milgram)的研究工作尤為出眾。他在1970年發表於Science的《城市生活體驗》(The Experience of Living in Cities)一文被認為是現代城市心理學首次發聲。此外,他曾在紐約州立大學主持了兩屆城市心理學的博士答辯。

20世紀80年代進入沉寂期。由米爾格拉姆引領的城市心理學研究熱潮並沒有得以延續,其原因可能在於:一是早期研究者沒有形成城市心理學的專業意識,更沒有形成學術共同體,米爾格拉姆等人以社會心理學研究者而非城市心理學研究者的身份介入城市問題研究;二是先前突出的城市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人們對城市問題的敏感度開始下降,而專門探究城市問題的「應景之作」不可避免地失去了關注度。

21世紀以來的復興期。隨著城市社會質量和生活質量越來越受到關注,心理學在助推城市發展和提升城市福祉中的作用再次引起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的重視,城市心理學開始進入復興期。美國心理學會(APA)專門成立了城市心理學工作組(American Psychology Association’s Task Force on Urban Psychology),旨在促進對城市生活相關問題的認知和改善,鼓勵涉及城市問題的心理研究、培訓和實踐,增進個體生活質量和整體社會福祉。2005年,在齊美爾經典著作發表100周年之際,國際期刊Journal of Social Distress and the Homeless以「城市生活的社會心理學」為題開闢專刊,系統回顧了城市心理學的發展歷史和目前狀況。

上述發展歷程的背後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城市心理學發展趨勢的轉向,即研究視角從批判現狀轉向關注優勢,研究路徑從問題描述轉向行動實踐。就研究視角而言,早期研究關注的焦點是城市環境的不足和問題,將城市視為各類問題的聚集之地;而當前研究更加重視城市的獨特優勢,以及如何將這些優勢用於提升城市居民的福祉。就研究路徑而言,早期研究囿於技術和方法,對城市問題的探討大都停留在描述階段;而當前研究則強調就問題的解決提供心理學的實踐路徑。

主要關注兩個議題

城市心理學的研究議題主要包括城市環境可能造成的心理與行為影響,以及心理學在助推城市發展或解決城市問題中的應用。

第一,城市環境對心理與行為的影響。城市環境對心理與行為的影響是城市心理學的傳統議題之一,心理學研究者參與最多、取得成果最豐碩的領域主要涉及以下三方面。(1)城市與社會行為。如城市居民是否比非城市居民更為冷漠和缺乏友愛,一直是研究者關注的焦點問題。研究者採用問卷調查、行為實驗和現場實驗等對該觀點進行了實證檢驗,但相關研究結論莫衷一是。一方面,雖有研究結論表明城市居民比非城市居民表現出更少的利他行為或助人行為,但是也有研究得出了相反的結論。上述爭議或源於人們的助人行為或利他行為本身更多受情境因素的影響。(2)城市與人格特質。不同城市也可能塑造具有迥異風格的城市個性(city personality)。相關研究證實,曾經或當下生活的城市對個體的人格特質、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都具有潛移默化的形塑作用。在一項針對美國50個最大城市居民的調查中,帕克(Park)和皮特森(Peterson)發現不同城市居民的性格具有顯著差異,這些差異可形象地歸納為「心」(感情)與「腦」(智力)之別。前者具有注重社區或團隊合作、生育意願高和性情友善溫和等特點,而後者的創造性和創新性較為突出。(3)城市與心理健康。一般而言,城市之中的壓力源(urban stress)在數量、頻率和強度上通常顯著高於其他地區,城市居民的心理健康也可能遭受相當的消極影響。一些大規模的社會調查對某些心理疾患的發病率作了地區對比,結果發現城市居民患有抑鬱、焦慮或其他精神疾病的風險顯著高於非城市居民。需要指出的是,關於城市與心理健康的現有研究結論只能證明二者之間存在相關關係而非因果關係,而且這一相關關係還受到社會經濟地位和個體健康狀況等因素的調節。

第二,心理學在解決城市問題中的應用。在城市化進程中,許多城市出現了人口膨脹、交通擁擠、環境汙染、住房緊張、資源短缺以及貧困人口等一系列問題,即所謂的「城市病」。城市心理學正積極致力於將心理學技術、服務和方法用於解決城市問題。美國心理學會認為,與城市生活有關的社會、經濟和心理等廣泛議題都可納入城市心理學的研究範圍,並將城市心理學研究者所關注的核心議題總結為四方面:城市人口與人際關係(如城市老齡化、同性戀和雙性戀、性別與城市、群際關係)、城市社會問題(如集中貧困與經濟分割、犯罪與暴力、罪犯融入社會、城市流浪人員)、城市物理環境(如擁擠與噪音、城市擴張、恐怖襲擊、環境可持續)、心理學與城市制度(如城市教育、城市失業、城市社區發展、城市志願團體)。雖然關注和探究城市問題被視為城市心理學的應有之義,但這一主題的研究並未在城市心理學框架內開展和進行,而是分散在心理學相關領域或其他相關學科。如環境心理學尤為強調城市環境與人的心理和行為之間的關係;心理學視角下的貧困問題形成了貧困心理學研究取向;有關個人生活福祉與社會系統的交互關係則是社區心理學研究者關注的核心議題之一;而將心理學運用於城市空間與建築設計的主要是城市規劃師和建築師。

具有廣闊發展空間

第一,提升城市心理學的專業意識。雖然涉及城市問題的心理學研究和實踐為數不少,但學界迄今未將這一領域界定為「城市心理學」。城市心理學專業意識缺失的直接後果之一便是研究的碎片化,難以形成對城市問題的持續關注,從而進一步造成城市心理學沒有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而發展壯大。因此,提升城市心理學的專業意識尤為重要。這不僅有助於激發心理學研究者有效且協作地致力於城市問題研究,從而逐步形成學術共同體,還有助於同城市社會學和城市人類學等臨近學科展開對話,共同促進城市科學的發展。

第二,倡導城市心理學的實踐研究。從學科定位上來說,城市心理學是一門面向社會需求和回應社會現實的應用學科,研究者的學術使命便是助推城市發展和提升城市福祉。因此,城市心理學研究應強調和倡導從解釋問題到解決問題的實踐取向。以城市心理健康問題為例,不同於一般心理學研究僅將城市看作心理問題的產生背景,城市心理學更多地將城市視為一種關鍵自變量。在此意義上,城市心理學不僅限於對問題的描述和解釋,或局限於微觀層面(個體或家庭)的心理幹預和輔導,還應積極參與創建健康城市,從社區支持、經濟發展、文化培育、醫療保健和物理環境改善等宏觀層面提出框架性方案。

第三,開展城市心理學的本土化研究。我國正以整個人類社會前所未有的速率和量級推進城市化,此過程產生的社會心理影響廣泛而深遠,心理學研究者應積極關注和參與當下中國城市化的研究。一方面,與20世紀西方社會心理學的危機「倒逼」心理學家走出實驗室的境況相仿,我國心理學發展也面臨著類似的挑戰和機遇,即心理學研究如何回應現實需求的問題。另一方面,我國城市化進程中出現的社會問題既有與國外情況的相似之處(如與凱蒂·吉諾維斯謀殺案驚人相似的「小悅悅事件」不得不令人反思城市冷漠行為),但同時也有其特殊性(如城管汙名化、空巢老人、房屋拆遷和進城務工人員的城市融入等)。這些問題不僅為城市心理學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課題,也亟須研究者為「城市讓生活更美好」貢獻心理學解決方案。

(作者單位:青島理工大學城市文化研究中心、南京大學社會學院;南京財經大學社會工作系)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2020年7月16日第1968期 作者:楊奎臣 相鵬

精彩推薦:

擁抱促進人際信任的心理學解讀

姓名表徵自我——心理學的視角

歡迎關注中國社會科學網微信公眾號 cssn_cn,獲取更多學術資訊。

相關焦點

  • 天津人民嚮往的美好生活來了!CloudThink助力招商蛇口津灣天璽實現...
    籌備已久的招商津灣天璽媒體見面會暨案名發布會應時開啟,來自四方的上百位業主、招商蛇口負責人、各界媒體、業主等百餘人蒞臨活動現場,共同見證了這一新型高端城市人居的現世。而津灣天璽作為招商豪宅的標杆產品, 由CloudThink助力完成的全屋智能布置和設計成為當晚奪目的亮點。
  • 北京控股集團:讓城市生活更美好
    北控集團以「讓城市生活更美好」為社會責任使命,緊抓現代城市建設的重要引擎,契合國家戰略需要,重點投向公共服務、基礎設施、生態環保、民生改善及戰略性新興產業,促進公共服務均等化、基礎設施互聯互通,致力於提供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現代城市一體化綜合服務。
  • 5G助力智慧城市,讓生活更美好!
    一路綠燈大概是每位車主的夢想 5G自動駕駛觀光車、 5G自動駕駛清掃車 以及5G AI智能紅綠燈等智能產品 這些聽起來就很高大上的科技產品 目前已經在我市市城鄉一體化示範區 實現切實可看的成果
  • 「雙節+內循環」,招行信用卡助力黃金周美好生活
    作為消費載體的信用卡,招商銀行信用卡為消費者提供質優價廉高品質服務,並憑藉掌上生活App全面連接生活、消費、金融,助力用戶擁抱美好生活。  吃喝玩樂購盡在掌上生活App   8天假期離不開吃喝玩樂購。掌上生活App的飯票平臺連接優質餐飲類商戶達10萬多家,周三5折、周六必享、代金券、滿減買單、9分招牌菜等一系列優惠活動讓用戶享受美食的同時享有優惠。隨著疫情緩解,電影終於重回大眾視野,為助力電影行業復甦、給觀眾帶來更多福利,掌上生活App又推出「6元搶66元觀影券包」、「國慶19.9元起看電影」等活動,給影迷帶來國慶觀影福利。
  • 敏捷集團:新時代美好城鎮綜合服務商 助力人民美好生活再升級
    敏捷集團:新時代美好城鎮綜合服務商 助力人民美好生活再升級 未來,敏捷集團將砥礪奮進,繼往開來,以滿足新時代下人民對美好生活需求為己任,不斷創新引領城鎮美好生活方式,提升人居幸福感,為實現區域經濟增長、城市可持續性發展、人民美好幸福生活而奮鬥。
  • 「記錄美好,創造美好」抖in齊魯2020城市美好生活節啟動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馮媛媛 濟南報導 2019年,抖inCity城市美好生活節首次上線,聯動明星、達人、城市品牌等多方資源,席捲全國各大城市,成為連接全國各大城市的可持續的品牌營銷大事。
  • 寶能城發:產城融合,共建城市美好生活
    懷揣創造城市標杆項目、煥新城市高品質生活之匠心,寶能物業開發板塊將實力版圖逐步擴張全國,成功布局30多個重點城市,構築起逾60座城市標杆項目,形成立足深圳、輻射全國的發展態勢,深耕一、二線城市。截止目前,已全面進軍廣州、天津、杭州、鄭州、貴州、韶關、騰衝、西安、濟南、哈爾濱、佛山等城市,把城市自然資源和文化資源凝聚起來,通過打造人性化的需求和個性化的生活體驗配套,讓產業和城市化相輔相成,促進產業發展的同時,提升城市化進程,共建城市美好生活。
  • 定義美好生活 紫光海闊助力成都建設「公園城市」
    中國消費者報訊(記者 孫蔚)進入城鎮化發展下半場,城市發展建設的內涵發生轉變,「公園城市」成為各地探索、追求的城市發展高級形態。成都作為「公園城市」理念的起源地,先行先試已初見成效。尤其是天府新區,將公園形態與城市空間有機融合,打造了生產、生活、生態空間相宜、自然經濟與社會人文相融的複合系統。
  • 耶魯史上最受歡迎課程 | 心理學與美好生活
    這門課程由42歲的心理學教授、耶魯大學一所寄宿學院的院長勞麗·桑託斯(Laurie Santos)教授。該課程試圖通過每周兩次的課程指導學生們如何過上更快樂、更滿意的生活。耶魯近1200名學生在上勞麗·桑託斯的《心理學與美好生活》。「學生們想要改變,想讓自己更快樂,想改變校園文化,」桑託斯博士在接受採訪時說。
  • 耶魯史上最受歡迎的課程:心理學與美好生活
    1月12日,在耶魯大學(Yale)的Psyc 157課程-全稱為心理學與美好生活(Psychology and the Good Life)-開放註冊幾天後,註冊人數達到了300人左右。三天之內,這個數字翻了一番多。又過了三天,約有1200名學生,也就是近四分之一的耶魯本科生選了這門課。
  • 武侯區: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 五年來,武侯區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全面小康的夢想,都化作這樣一個又一個笑顏綻放的故事。為破解「舊城之困」, 2019年,武侯區主動回應市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堅持「人城產」營城邏輯,借勢成都建設「國際音樂之都」的東風,按照音樂坊城市設計「一心一環兩軸四片區」的規劃願景,初步探索了一條「共生·共興·共榮·共享」的城市有機更新新路,實現了片區業態蝶變、形態質變和功能蛻變。如今,這個老舊城區的變化讓人驚嘆,取而代之的是小遊園、與音樂有關的文創景觀小品。
  • 努力實現可持續生活方式 花王讓生活變得更美好
    本次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中大放異彩的花王集團也不甘落後,與中國社會各界攜手推進的社會貢獻活動,實施ESG經營戰略,為共建未來美好環境而努力。而花王的 「Kirei Lifestyle」也正好契合可持續性生活和消費者日益增長的需求。
  • 特房樾琴灣:專築美好,讓生活更有溫度
    用經得起時間推敲的品質,摹繪美好居住、美好生活、美好未來的藍圖。專心打磨 見證美好未來城市建設非一朝一夕,特房以時間鑄匠心,在一座座城市中打造出充滿溫度的品質作品,助力更多業主實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為業主持續打造美好的生活氛圍,讓業主更加拓寬生活圈子、提升美好生活體驗的維度。
  • 天然工坊:做公益是實現美好生活的路徑之一
    做這些都是為了實現公司的使命:弘揚傳統文化,共創美好生活。二、企業就是為健康環保而生天然工坊本身是一家具有環保前瞻性的綠色企業。其公司的產品以天然、健康、環保、實惠為理念。用消費助力環保,3年多來,竹妃紙巾累計已經賣出5.9億多包,相當於共同拯救了約361萬棵約150公斤的大樹,相當於約9萬畝的森林。三、善用網際網路方式,倡導健康環保生活除了在產品上最大限度地做到環保,天然工坊用一種網際網路+的方式,多維度在推動公益和環保。
  • 國美加速拓品戰略 全方位助力美好生活
    (原標題:國美加速拓品戰略 全方位助力美好生活) 又是一年一度的國際素食日
  • 建設國家中心城市 讓百姓生活更美好
    今後,我們要全面統籌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努力把城市建設成為「宜居宜業、精緻精美、人見人愛」的幸福家園,讓市民在城市生活得更美好。  一個超大城市的發展過程是不可逆的,在建設過程中帶來的不僅是便利、效益、多元和繁榮,也會有負面的影響出現。比如每個國家中心城市,往往也是「大城市病」最突出的地方。這些困難,需要全體市民共同應對並戰勝之,也需要我們用更具長遠眼光的規劃建設思路來規避。
  • 公園城市的美好撲面而來
    人民網成都10月25日電 (王軍)生態宜人、生活宜居、生產宜業,山水間的未來城市模樣如美好畫卷正徐徐展開。作為公園城市首提地,天府新區有哪些創新實踐?生態本底的「天生麗質」給公園城市的建設帶來了哪些優勢?科技創新、建築設計以及城市治理如何共同發力才能打造未來的理想城市?
  • 上遊•夜雨丨讀書丨用心理學構建和諧社區和美好生活 - 雷兮
    03-21 19:42:21 來源:重慶晚報 雷兮 用心理學構建和諧社區和美好生活雷兮>(澳)馬諾哈爾·帕瓦爾/著,李丹、尹華站/譯,定價:48.00元 《青少年心理健康與社區》 (美)阿瑞吉·漢森/主編,鄒枝玲等/譯,定價:84.00元心理健康問題總是與社區息息相關,大到國家、城市,小到學校、家庭、個體,都是社會共同體的組成部分,其實也是一個又一個層次不同的「社區」。
  • 李漢宇:用扎紮實實的行動實現美好生活的嚮往
    5月18日,貴州省政協副主席、省工商聯主席李漢宇言簡意賅地說:就是扎紮實實做事,來實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疫情剛得到緩解,口罩剛摘下,你們貴州的招商隊伍就來了。」5月7日至13日,李漢宇率招商分隊前往京、魯、蘇、滬四地,實地展開招商考察,全國工商聯相關領導這樣說,「貴州的招商隊伍是疫情過後見到的從省裡來的第一批『親人』」,貴州幹部幹勁十足讓人印象深刻。
  • 助力消費促進月 為了美好生活 月星開啟「一展雙茂促循環 」
    今年適逢月星集團總部紮根上海普陀,澳門路月星家居二十周年、上海環球港七周年,月星集團開啟了「一展雙茂促循環」行動,為「全國消費促進月」助力。 「『一展』是月星美好生活聯展,『雙茂』是環球港和月星家居茂。雙茂驅動,雙能循環,堅定家居人的初心、信心,增添未來發展的雄心!」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工商聯常委、月星集團董事局主席丁佐宏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