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過程中城市品質將大大提升,更多的藍天綠地、更清新的空氣,將讓普通市民的生活幸福指數更高。圖為湘江風光帶,小小自行車手在「畫卷」中穿行而過。長沙晚報記者 羅傑科 攝
長沙的歷史責任和戰略擔當
長沙晚報記者 彭瑋蔚
「長沙建設國家中心城市,這是我們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工作者多年追求的夢想。」市城鄉規劃局黨委書記、局長、市城鄉規劃委員會辦公室主任馮意剛昨日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說。
國家之間的競爭,核心就是中心城市的競爭;中心城市發展的好壞,是決定中國夢是否能順利實現的關鍵。「對比來看,韓國全國總人口5000萬,首爾的人口就有1000多萬,且韓國的經濟、科技、文化的主要功能都集聚在首爾,首爾及其都市圈的發達很大程度決定了韓國國家的綜合國力。」馮意剛說,倫敦之於英國、巴黎之於法國、柏林之於德國也是如此。
如果按照1億左右人口有1個中心城市來衡量,中國應該有不少於15個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中心城市,才能為屹立於世界的「強國夢」奠定堅實的基礎。長沙必須要有成為中心城市的責任和擔當,這不是選擇的問題,而是「強國夢」賦予長沙的歷史責任。
基礎
長沙具備成為國家中心城市的雛形
長沙未來將是800萬以上人口的超大城市,這是由中國城鎮化發展趨勢和湖南省省情決定的。湖南省全省目前有7000多萬人口,預測未來人口峰值約為8000萬人。未來湖南省城鎮化水平將達到75%-80%,按此預估還將有2000萬左右的人口從農村轉移到城市。而從世界各個國家城市化發展規律來看,往中心城市去是主要的吸納方向,哪怕其中的20%-30%的人口轉移到長沙,也將是400萬以上的增量人口。因此,長沙未來城市人口規模超過800萬,或以長株潭形成超1000萬人的城市群核心區是大勢所趨,為發展成為國家中心城市創造必要的規模條件。
「我們曾做過一個橫向對比研究,英國倫敦、法國巴黎、日本東京、韓國首爾等,這些全球城市(或稱之為國際大都市)的核心城區都是600萬-800萬人、面積700-900平方公裡,這和長沙規劃的都市區人口規模和集聚度有很大的相似性。」馮意剛舉例說,目前長沙的城市規劃,從城市空間結構、土地利用規劃、基礎設施鋪排、生態環境保護、城市功能和產業布局等各個方面來看,已經形成了可以容納800萬-1000萬人口的城市框架,具備了成為國家中心城市的雛形。我們的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軌道交通建設,最開始在2000年左右編制的規劃,就是參照倫敦、巴黎這類大城市的城市軌道交通系統來設計的,目前的建設也正是按照這個目標實施的。
建議
培育和提升城市核心競爭力
「城市規模大並不意味著這個城市具備國家中心城市的超強實力,怎樣按照國際大都市的標準規劃、建設、管理和運營城市,是創建國家中心城市的關鍵。」馮意剛說,長沙作為湖南省會城市,不僅要進一步擴大城市規模,更要培育和提升城市核心競爭力。
馮意剛建議,長株潭地區擁有國家兩型社會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長株潭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湖南湘江新區等三大國家級發展平臺,優勢不可複製。應加強規劃對接,優化功能和空間布局,協同重大基礎設施選址、強化內部交通一體化和信息一體化。同時,應該加快推進民生改善,創造優良人居環境。今後,我們要全面統籌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努力把城市建設成為「宜居宜業、精緻精美、人見人愛」的幸福家園,讓市民在城市生活得更美好。
一個超大城市的發展過程是不可逆的,在建設過程中帶來的不僅是便利、效益、多元和繁榮,也會有負面的影響出現。比如每個國家中心城市,往往也是「大城市病」最突出的地方。這些困難,需要全體市民共同應對並戰勝之,也需要我們用更具長遠眼光的規劃建設思路來規避。
舉措
讓城市每個角落都承載美好記憶
馮意剛表示,作為城市規劃管理部門,將不遺餘力地做好相關工作:一是高標準完成《長沙2050戰略規劃》編制,適時啟動新一版城市總體規劃修編,樹立城市長遠的價值導向和發展定位;二是貫徹科學發展理念,優化城市空間結構。按照超大城市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引導重塑「多中心、組團式」的城市空間結構,在更大的範圍推行「四增兩減」、海綿城市、綠色建築、環境友好型城市,以人為本,不斷提高城市發展的品質;三是做好各層次城市設計,打造城市優美景觀,完善服務市民、宜居宜業的各項城市功能;四是「多規合一」,按超大城市的要求落實文化、教育衛生、體育休閒、城市安全等各種城市功能設施互不衝突,統籌協調規劃布局和實施管控;五是完善城市產業空間規劃,更加注重創新創業的功能、高端服務的空間,延續歷史文脈,傳承地方特色,把「形態、業態、文態、生態」等要求,統籌落實到新的項目建設中去;六是進一步探索規劃決策體制的創新,集社會、市民、政府三大主體的積極性,讓更多的主體參與到規劃建設的決策中來,聚集各方智慧,讓國家中心城市創建走向更科學、健康、惠民的道路。
長沙市城市規劃研究室主任陳群元表示,長沙將加強街區層面的設計和建築設計把關,開展大眾規劃,讓每個人都來關注和參與家園規劃,注重細部設計和地方文化元素的注入,賦予每個街區、每棟建築個性和靈魂,讓城市的每個角落都能承載美好記憶,讓城市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都成為國際文化名城的「細胞」。
展望
未來城市生活將更舒適宜人
「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對長沙來說,無論是國際影響、區域輻射、創新引領,還是生活品質、文化魅力,未來的長沙都將迎來全新的發展機遇和重大利好。」長沙市規劃勘測設計研究院總規劃師、編制中心主任段寧說道。
另外,長沙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有利於融入「一帶一路」戰略,爭取重大生產力布局和重大項目落地。「一帶一路」戰略將對我國未來區域開放格局產生深遠影響。未來20年,一批重大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設施、重大國家級政策將向中西部地區甚至邊境地區傾斜,從而引導產業要素、創新要素和信息要素的集中。這對於如果能成功創建國家中心城市的長沙來說,將面臨重大的發展機遇。段寧說道,中心城市將通過拓展城市空間、優化產業結構、完善公共服務設施等,增強對周邊地區人口的吸引和吸納,從而帶動其所在城市群乃至整個區域城鎮化發展。
最讓市民期待的是,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過程中城市品質無疑也將大大提升,更多的綠地、更清新的空氣、更田園的生活配套,都將讓普通市民的生活幸福指數更高,未來長沙的城市生活會更加舒適宜人,每一位生活在長沙的市民都將擁有更多獲得感。
背景
長沙戰略定位的重大提升
國家中心城市概念並不是最近才出現的,長沙為何現在提出建設國家中心城市?
「長沙在未來幾年實現基本現代化,需要找到一個戰略支撐點。中央有意對國家中心城市進行重新布局,發展一批中心城市,強化區域服務功能。這對於長沙來說,是一個重大機遇。因此這次報告把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正式提了出來。」此次黨代會報告起草人之一、長沙市委政研室副主任歐陽浩介紹,「過去,長沙是長江中遊城市群中心城市,也就是區域性中心城市。這次提出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是長沙在戰略定位上的一次重大提升」。
目前,武漢、南京、瀋陽、西安、鄭州等省會城市都在積極爭取進入國家中心城市行列。市委、市政府組織相關部門、專家學者進行了專題研究和充分討論,認為在五大國家級城市群中,形成了北京與天津、上海與杭州(南京)、廣州與深圳、重慶與成都等多個「雙子星座」,長沙與武漢也有希望共同打造長江中遊城市群的「雙核」。
「依據在全國的戰略地位和交通區位,全國省會城市第6位的經濟總量,以及科教、文化等創新創意優勢,申報國家中心城市,長沙有一定基礎條件和優勢。」歐陽浩表示,同時也面臨很大挑戰。
「例如長沙目前的國際競爭力、對外開放度和輻射力還不夠,還沒有進入特大型城市行列,這是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短板,也是我們今後的努力方向。」
在湖南大學設計研究院總規劃師、建築學院副教授許乙青看來,長沙目前正處在經濟結構調整的後工業化時期,城市地位也在不斷變化,此消彼長。如果長沙能在這一輪變革中抓住歷史機遇,積極作為,有可能超越其他城市。長沙在智能製造、文化創意等新興產業發展中有機會有優勢。
要成為國家中心城市,從城市整體規劃設計來看,長沙有什麼特色?需要注意什麼問題?許乙青特別強調城市生態環境的保護。
「長株潭作為全國兩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自然生態環境很好。長沙要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在城市規劃設計中要注重生態環境的保護,打造宜居宜業的城市生態環境,吸引更多高端人才留在長沙。」許乙青建議。
解析
什麼是國家中心城市?
2005年,原建設部上報國務院的《全國城鎮體系規劃(2006-2020年)》中首次提出「國家中心城市」的概念。它改變了中國傳統的直轄市、省會城市、地級市、縣級市的城鎮體系格局,使「中心城市」成為全國城鎮體系金字塔的「塔尖」。國家中心城市是在全國具備引領、輻射、集散功能的城市,這種功能表現在政治、經濟、文化、對外交流等多方面。
國家中心城市考察的指標主要有:綜合經濟能力、科技創新能力、國際競爭能力、輻射帶動能力、交通通達能力、信息交流能力、可持續發展能力等7大指標。對外,有可能發展成為亞洲乃至世界的金融、貿易、文化、管理的中心城市;對內,是在全國具備引領、輻射、集散功能的城市。
2010年2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布的《全國城鎮體系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提出五大(北京、天津、上海、廣州、重慶)國家中心城市的規劃和定位。
2016年3月發布的《十三五規劃綱要》中提到:「發展一批中心城市,強化區域服務功能。」
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楊偉民解讀,「十三五」期間,中國將加速發展一批中心城市,承擔全國性的功能,帶動區域協調發展,形成經濟發展新的增長節點。中國要解決北京這樣的特大城市存在的城市病,需要再有10個類似北京這樣的中心城市才行。楊偉民說,中心城市未來要想形成競爭力和集聚效應,必須要布局完整的產業鏈,中國將加快培育東北地區、中原地區、長江中遊、成渝地區等城市群。
2016年5月,經國務院同意,發改委和住建部聯合印發《成渝城市群發展規劃》指導文件,文件中將成都定位為國家中心城市。
目前確定的國家中心城市已有6個,即北京、天津、上海、廣州、重慶、成都。
謀劃大項目 謀求大發展
長沙晚報記者 顏開雲 通訊員 嶽珊
面向未來,長沙定了一個大目標: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實現基本現代化。「國家中心城市」成了市第十三次黨代會以及長沙市民口中的高頻熱詞。在未來的五年,長沙市各部門、區縣、園區將如何結合自身實際,落實這一宏偉目標?長沙縣委書記曾超群,長沙市工務局局長張躍先,望城區委副書記(掛職)、望城經開區黨工委書記張毅等三位黨代表就「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接受記者採訪,暢談發展藍圖。
「進入全國五強,長沙縣有信心」
「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實現基本現代化,要加快建設『四更』長沙。」市第十三次黨代會報告提出,長沙縣、瀏陽市、寧鄉縣要分別挺進全國縣域經濟「前五強」、「前十強」、「前二十強」。
「目前,江陰、崑山、張家港實力強大,但是排在其後的幾個縣市與長沙縣的實力差距並不大,未來五年進入全國五強,我們有信心!」曾超群滿懷信心地說,「這幾年我們在許多數據上都接近或已進入前五。」
曾超群坦承,在城鎮化率、城鄉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方面,長沙縣還存在一定差距。不過,他認為,實力強勁的經開區、蓬勃發展的企業、山清水秀的生態環境、緊鄰市區的區位優勢等,都將成為今後補齊短板的關鍵因素。
「強南富北、民生立縣、挺進五強」,曾超群表示,關鍵得落實在項目上。他說,長沙縣將繼續抓好項目,以項目凝聚人心,以項目論道英雄,「在發展縣域經濟的同時,助力長沙實現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目標」。
具體到「三個中心」的打造,曾超群娓娓道來:智能製造在長沙經開區大有可為;環松雅湖、金井小鎮、板倉小鎮都有較大發展空間;高鐵南站和黃興片區一橋之隔,發展潛力無限……「未來五年,『三個中心,星沙先行』。」曾超群表示,這次黨代會之後,將進一步研究、部署好相關工作。
「建設快速路網,讓進出城更便捷」
建設國家中心城市,一流的基礎設施是前提,完善的交通更是必不可少。如今,磁浮、地鐵、快速路等一系列大手筆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或已建設,或正繼續推進,長沙的城市功能布局、中心地位不斷展現,長沙強大的區位優勢進一步凸顯。
「這五年,長沙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張躍先感慨道,最近一位從北京來的朋友就點讚說,「你們長沙人真的很幸福,難怪說長沙是最具幸福感的城市」。
張躍先表示,要建設好國家中心城市,一定要建設好與之匹配的交通格局。市黨代會報告提出要打造高架快速路網系統,這就是今後長沙打造交通功能的明確方向。
「具體來說,就是城市主幹道要和城市環線互通互聯,要和城市外圍的高速公路互聯互通,打造一個快進快出的交通體系,實現進出城都方便快捷。」張躍先說,這樣的提速,意味著長沙交通、物流、信息系統將更加齊備、方便,讓市民更加感覺到長沙城市發展環境的優化。
作為承擔一大批政府基礎設施建設任務的部門,張躍先表示,市工務局下一步將圍繞「快」字做文章,通過建設一批快速路網,改變城區擁堵的現狀,「在服務物流行業的同時,為市民提供更便捷的進出城通道」。
據介紹,繼萬家麗快速路順利通車之後,長沙第二個道路快速化改造項目——湘府路快速化改造即將進入主體工程全面施工階段。
「引進『頂天立地』大項目,
發展『鋪天蓋地』中小企業」
「園區興,長沙興;園區強,長沙強。」園區是經濟建設的主戰場、主力軍。
張毅認為,這五年,長沙不僅有越來越多的好企業入駐,還走出了三一重工、中聯重科等一批重量級企業。可以說,長沙產業質量越來越優、實力越來越強、戰略地位也越來越高。
「此次黨代會報告對園區發展提出了新目標、新要求,如何進一步推動園區發展?」張毅認為,關鍵要做好「三基」。一要抓基礎,做好道路、生產、生活配套設施的建設;二要抓基本,在引進一批「頂天立地」大項目的同時,發展一批「鋪天蓋地」的中小企業;三要強基石,全面構成產業配套、形成產業氛圍,打造一批國家級的產業平臺。
張毅說,長沙未來五年的發展目標已經明確,關鍵在於實幹,突出科學規劃引領,謀劃一批重大項目。
「新的五年,我們將按照黨代會的要求,實現三大目標,一是打造千億級的有色金屬精深加工企業,二是打造長沙商貿物流中心,三是建設大河西綜合交通樞紐。」張毅表示,望城經開區將圍繞「打造千億主導產業、進軍全國百強園區」的奮鬥目標,努力打造望城區經濟發展的發動機、湘江新區的重要產業增長極和長沙經濟的新亮點,為長沙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實現基本現代化作出應有貢獻。
「跳起摘桃」考驗彈跳力
李辭
正在召開的市第十三次黨代會,提出了未來五年長沙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奮鬥目標。長沙提出這一目標,一有國家戰略層面的支撐,二有自身發展的基礎,三是符合人民群眾的期望。那麼,我們要如何來開創這項前無古人的事業呢?報告用「跳起來摘桃子」的生動比喻,激勵全市上下進一步提振幹事創業的精氣神,激情奮鬥,務實奮進。
記得幾年前我省出過一個高考作文題,叫「踮起腳尖」,寓意要想擴大視野、達成理想目標,必須努力提升自身的高度。「跳起來摘桃子」的意思與此相似,但需要付出的努力程度,顯然比「踮起腳尖」要大得多。做一件事情,實現一個目標,如果按從易到難排序,坐在椅子上以「葛優躺」探囊取物,無疑最輕鬆;「踮起腳尖」從行李架取包裹,有點費事;「跳起來摘桃子」,得費老鼻子勁。
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對長沙而言,正是一個「可望可及但要付出很大努力」的奮鬥目標,它既非遙不可及,也不可能隨隨便便成功,而是一顆需要跳起來才能摘到手的桃子。而且,長在高樹上的桃子,也不是每個人想摘就能摘得到的,它考驗人的「眼力」尤其是「彈跳力」,眼神不好的、體態臃腫的、身體孱弱的,恐怕都會在「跳起摘桃」的競爭中敗下陣來;只有身體強健、目光敏銳、彈跳力驚人的佼佼者,才有可能先得先嘗代表成功的桃子。
建設國家中心城市,這是長沙未來發展藍圖上的一顆「桃子」,因此各級各部門各行業各單位的發展目標上,乃至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顆這樣值得期待並為之奮鬥的「桃子」。我們惟有秉持發展定力,以釘釘子的精神不斷推進轉型創新發展,苦練內功,強身健體,不斷提升幹大事、成大業的「彈跳力」,才能最終摘取那顆象徵發展新標高的「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