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西北軍五虎上將之首,中國武術走向世界,他居功至偉

2020-12-18 騰訊網

民國時期,馮玉祥的西北軍實力雄厚,不但兵多,最多時候達到了40萬人,而且將廣,比較著名的就有五虎上將和十三太保,都是能徵善戰之人。

今天要講的這個人,叫張之江,位列馮玉祥五虎上將之首,也是公認的西北軍第二號人物。

不過,張之江在軍事上的成就不是不高,但他在推廣中華武術方面,卻是舉足輕重的大人物,被譽為中國武術走向國際體壇第一人。

張之江1882年生於河北鹽山縣,辛亥革命爆發後,他和馮玉祥相識,意氣相投,成為朋友。後來,馮玉祥在軍中逐漸發達,張之江也成為馮玉祥的左膀右臂。

1926年馮玉祥通電下野後,將西北軍交給了張之江,張之江成了西北軍的實際掌權人。

但是,畢竟他的能力較馮玉祥還差得遠,雖然大家都很敬重他,但他並不能很好地掌控西北軍。

後來,吳佩孚和張作霖聯合攻打西北軍,張之江指揮不力,再加上內部出現分歧,部隊被打得七零八落,張之江因為日夜操勞,再加上心力憔悴,最後得了腦中風,去了南京養病,從此淡出了軍界。

在南京養病期間,張之江的治療效果並不好,後來,他的警衛俞國棟就教他打太極,練著練著,他的病竟然好了。本來就喜歡武術的他,更加相信中國的武術就是國寶,必須大力傳承和發揚,為此,他向南京政府建議,將武術改為國術,並建立相應的組織。

不久後,中央國術館成立。這期間,國民政府想讓他當軍政部長,但張之江堅決不幹,多次寫信表示自己想當國術館的館長,最後,他終於如願當上了館長,開始不遺餘力地推廣中華武術。

在張之江的努力下,國術館除了南京設立總館,各地區也要設立分館,並開始編寫教材,組織考試,招收學員,這一切,都歸中央國術館垂直管理。

這期間,張之江為了備戰需要,專門邀請教練教授搏擊課程,而且到陸軍大學邀請教員講授軍事技術,所以,陸陸續續的,國術館畢業的學生都被派到了前線,成為一線警衛和偵察的骨幹。

大家都知道,中華武術源遠流長,但是,中華武術走向世界的時間並不長,融入世界體壇的時間也不長,最早的時間應該追溯到1936年。

當時,第11屆奧運會將在柏林舉行,張之江覺得,這是一個難得的向世界展示中華武術的好機會,於是,他以南京政府中央國術館的名義,向柏林奧組委發函,希望在奧運會上,中華武術作為一個表演的項目展出。

柏林奧組委正為開幕式怎麼才能搞得更加豐富一些而發愁,收到張之江的來函後,當即回函批准同意。

張之江為了全面展示中華武術,從全國各地選拔抽調武術精英,力求展示中華武術的精髓,為此,他專門租用了一個小學的操場,親自督導排練,一連就是三個月。

奧運會開幕那一天,中華武術閃亮登場,立刻震驚了全世界,大家紛紛認為,這是奧運會開幕式中最具觀賞價值的節目,盛讚中華武術表演兼具體育價值、攻防價值、藝術價值,稱中華武術具有藝術、舞蹈、奮鬥三大特色,反映了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文化和尚武精神。

(圖:參加柏林奧運會的中國武術隊代表)

至此,中華武術正式走向了世界體壇,也將這一博大精深的文化傳播到了世界。為此,張之江獲得五環紀念章,被譽為中國武術走向國際體壇第一人。

從柏林回來後,張之江親領中國武術表演隊到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等地表演,為中華武術的傳播不遺餘力。

但是,全面抗戰爆發後,張之江為了協助李宗仁指揮臺兒莊戰役,無暇顧及國術館,再加上國術館受戰事影響不停搬遷等原因,漸漸失去了往日的輝煌。

新中國成立後,張之江繼續為中華武術的發展貢獻餘力,1956年,國家體委在北京舉行第一屆全國武術表演大賽,張之江因巨大的聲望,被任命為總裁判長。

1969年5月12日,張之江與世長辭,享年88歲。

歷史客棧作者:荒沙

相關焦點

  • 國軍歷史上的五大「五虎上將」是哪幾個?他娶了蔣夫人的乾女兒
    國軍歷史上的五大「五虎上將」是哪幾個?他娶了蔣夫人的乾女兒在數百萬國軍中,戰將如雲,良將千員。其中五人一般被公認為「五虎上將」,五人被認為是「五大猛將」。在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抗戰中,陳誠都為之立下赫赫戰功。陳誠的嫡系部隊十八軍,在淞滬會戰羅店戰役、石牌戰役都打出了中國軍人的威風。2.顧祝同1926年6月,蔣介石出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7月,誓師北伐,顧祝同留師潮梅,警戒北伐後方,並參加鬆口、永定城防戰役。
  • 關羽武力並非最強,他做五虎上將之首,是憑真正的實力還是資歷?
    三國演義中,說起蜀漢的五虎上將,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關羽是大家認為的五虎上將之首,原文中劉備的使臣也這麼說過。那麼,我們會好奇,關羽武力在五人中並非最強,他做五虎上將之首,是憑真正的實力還是資歷呢?
  • 他創立國術館,把武術帶到奧運會中,更是被譽為「第二個林則徐」
    他出生於1882年7月21日,位於河北省鹽山縣的一個農民家庭,八歲的時候便開始跟隨祖父習武!到1903年的時候,清政府組建新軍,而村中的青年寥寥無幾,不得已將他送入隊伍!而他因識文墨,升遷的也很快!入伍4年便成了營哨官。
  • 民國歷史人物——西北軍元老宋哲元
    他是西北軍元老,國民黨陸軍一級上將。1933年因為長城抗戰有功,被國民政府授予第20號青天白日勳章。他也是一個難得的厚道人,1938年山東省主席韓復渠被槍斃前,他是唯一一個向蔣介石求情的人。他一手帶出了張自忠和馮治安兩名抗日名將,還有舉世聞名的29路軍大刀隊,令日寇聞名喪膽。1940年,這位國軍高級將領因病去世,被追授陸軍一級上將軍銜。他就是西北軍元老宋哲元將軍。
  • 他是國民黨五虎上將,曾被中共通緝,卻成為國防委員會副主席
    他是孫中山的衛士,蔣介石的五虎上將,是毛澤東的老朋友。曾經是八路軍的上級領導,也曾是被中共通緝的戰犯,後來又被任命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委員會副主席。終其一生,這位將軍如同一道難解的謎案。衛立煌,字俊如,1897年出生於合肥,祖父兩輩均為貧農。
  • 五虎上將的諡號裡究竟隱藏了什麼樣的秘密?原來他最不受劉禪待見
    五虎上將的諡號裡究竟隱藏了什麼樣的秘密?原來他最不受劉禪待見大家都知道,東漢末年三國時期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一個亂世了,其間湧現出很多蓋世猛將,比如蜀漢的五虎上將,就是此中的佼佼者,這五人分別是關羽、張飛、趙 雲、馬超以及黃忠。
  • 五虎上將之首是關羽,五子良將之首是張遼,十二虎臣之首是誰?
    也不要忘記點讚哦~親,看的開心可以點個在看吳蜀魏三國各有聞名於世的名將組合:蜀漢有五虎上將,曹魏有五子良將,東吳則有十二虎臣,其中關張趙馬黃五虎上將之首是關羽無疑,五子良將之首曹操生前是于禁,不過襄樊之戰于禁投降之後張遼則是當之無愧的五子第一人,那麼江東十二虎臣之首是誰呢?
  • 蔣介石五虎上將之首——劉峙
    10月,他又率部參加了第二次東徵。      1926年2月,教導團擴編為第二師,劉峙被任命為副師長兼參謀長,旋任師長。      1926年7月9日,國民革命軍誓師北伐,蔣介石就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劉峙第二師擔任總預備隊,11月24 日,北伐軍在江西全境取得勝利,奉蔣介石之命,乘勝進軍浙江。
  • 桃園結義,五虎上將之首參見!
    以及三國系列的全新閃光彈,以五虎上將之首關羽署名!我們先來看一眼桃園結義這把皮膚武器的大致外觀,整體配色以暗銀、桃紅兩個色調為主,很簡單,畢竟是為了突出桃園結義這個主題,自然顏色少不了桃紅色!再仔細觀察一下槍身的圖案,我們可以發現桃園結義中更為細緻的場面,三兄弟劉備、張飛、關羽赫然在列,張飛在左側,劉備居中,關羽為右,高舉酒杯,慶祝結義,兄弟之情!
  • 國軍五虎上將排行版,誰稱的上是真正的戰神
    應該說國軍中也有很多棟梁之材,為國家民族獨立特別是抵禦日本侵略做出過很大的貢獻。老蔣時期評了個五虎上將,分別是劉峙,顧祝同,蔣鼎文,陳誠,衛立煌等五人。暫且不論五虎上將是如何出籠的,各自的戰功如何,先按資歷做下排位再論貢獻大小。被稱為五虎上將之首的是劉峙,年紀最大,資歷最老。
  • 東吳評選五虎上將,這些人可以入圍,第一不是周瑜
    第二,《孫子兵法》有云:「上將伐謀,其次伐交,再次伐兵,其下攻城。」真正的戰役拼的不是蠻力,而是智慧。比如唐朝所評選的古今六十四名將中,張良、範蠡名列前茅,就體現了這一用兵之學。再結合東吳多儒將的特點,謀略可以佔半數。而口碑主要依據古人的評價和正史的描述。五虎上將之第五名:太史慈。「太史慈字子義,東萊黃人也。」英勇果敢,深受孫策器重,為東吳江山立下不世之功。
  • 東吳五虎上將是誰?
    五虎上將是演義裡的說法,所以姑且從演義角度看一下東吳眾將中哪五人的武藝最高。因為在演義中東吳的存在感相對較低,屬於龍套角色。因此東吳眾將的武藝水平普遍偏低,能和呂布、關羽、張飛、趙雲等超一流武將相抗衡的一個都沒有,所以東吳的五虎上將只能降低條件,從一流武將中選擇。
  • 此人是民國武術大師,被人稱為劍仙,還是張作霖手下的五虎將
    此人是民國武術大師,被人稱為劍仙,還是張作霖手下的五虎將 清朝末年,列強入侵,社會秩序大亂,在這種條件下,武術既有了生存的土壤,又有了用武之地,武術進入了鼎盛時期。民國建立後,把武術定為國術。
  • 劉備的「五虎上將」和曹操的「五子良將」,究竟誰更厲害些?
    我們分享此文出於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如有侵權,請在後臺留言聯繫我們進行刪除,謝謝!人生就像一本書,傻瓜們走馬看花似地隨手翻閱它,聰明的人用心地閱讀它。因為他知道這本書只能讀一次。——保羅《三國志》中把三國時期蜀漢陣營湧現出的五位傑出將領,即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雲等五人並列在一傳之中,後世將他們稱之為「五虎上將」。
  • 瓊派武術 聲震南洋
    1936年,日軍悍然發動「九·一八」事變,開始進攻中國,中華民族處於危亡之際。秉承孫中山先生倡導的「尚武精神」,南京國民政府將傳統武術上升到國術高度,多個國術館、國術團相繼在國內外成立。光武國術團作為海外瓊派武術團體的代表者,就是在這種背景下誕生的。   當年的西北軍「五虎上將」、第一軍軍長張之江,以南京中央國術館館長身份,前往南洋推廣國術。
  • 西蜀五虎上將,僅此二人堪稱上將,其餘三人濫竽充數
    我們分享此文出於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如有侵權,請在後臺留言聯繫我們進行刪除,謝謝!劉備自佔據川蜀以來,威名日盛,在得知曹丕篡漢自立之後,劉備也按捺不住心中的躁動,終於撕下了扶漢興劉的虛偽面具,在漢中稱帝!劉備稱帝後將獨追隨自己的五大戰將關羽、張飛、趙雲、黃忠、馬超封為五虎上將。那麼,這五員戰將真的堪得上「上將」之名嗎?
  • 「五虎上將」衛立煌55年回北京,官至副國級,他的家人結局如何?
    而蔣介石麾下也有著名的「五虎上將」,這五人能徵善戰,數次屢立奇功,五人皆曾任職戰區司令官及以上職位。而我們今天故事的主人公便是五虎上將中的一員虎將,那麼這位將軍又是誰呢?解放後他和他的家人又去哪裡呢?本期暴走大歷史人物專欄為您獨家揭秘。衛立煌將軍於1897年出生於安徽合肥,其父因瘟疫早早病逝,所以全家的重擔都落在了他大哥一人身上。
  • 57名上將中「五虎上將」是誰?我認為是韓先楚、黃永勝等這5人!
    從中國歷史看,歷朝歷代,打天下的開國將軍中,都有「五虎上將」的說法,1955年到1958年,我軍共授予了57為上將。那麼共和國的「五虎上將」是誰?上將中,作戰之首的就是韓先楚。平生沒有敗仗,凡是按他的方案作戰,都取得重大勝利。他培養的旋風部隊更是大名鼎鼎。他是一位英勇善戰的戰將,在戰爭中學習戰爭,指揮了一系列重要的戰鬥、戰役,組織過大兵團作戰,積累了豐富的作戰經驗,表現出卓越的軍事才能,是我軍從戰士逐級成長起來的優秀領導人之一。
  • 蔣介石麾下的五虎上將,4人逃到臺灣,一人留在內地,結局如何?
    今天我們要說的同樣跟數字有關,也是來自於民間讀史的常見說法,蔣介石的五虎上將。這是一種常見於通俗民國歷史題材的讀物之中,雖然歷史上並沒有確鑿證據可以證明這種說法,但是就如同柯林武德所言「一切歷史都是思想史」而論,歷史研究者對於過去的歷史,在自我內心有新的加工感悟,由此展現出來的歷史說法各不相同。
  • 國民黨的十大元帥,五虎上將,八大金剛,十三太保
    嚴格來說,國民黨的確有「五虎上將」、「八大金剛」和「十三太保」。但是卻不存在「十大元帥」。因為按照國民黨的最高軍銜劃分,最高的軍銜是「特級上將」,其次就是「一級上將」。接下來我們再來看看「五虎上將」、「八大金剛」和「十三太保」分別都有哪些人組成。五虎上將國民黨五虎上將有:顧祝同、劉峙、衛立煌、陳誠和蔣鼎文。「五虎上將」這一稱呼實際上是在中原大戰的時候所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