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中學了,孩子也邁向一個新的起點,那麼對於是住宿還是走讀,大家的選擇是什麼呢?哪個更適合自己孩子?而這兩種方式又有什麼注意的呢?
在此之前,先讓我們來看看一些家長在這個問題上的看法。
@wyqqnr:
不考慮住校,一個城市裡,能有多遠。上了大學有的是住校機會,趁著娃還小,多點相處的機會!
@大寶洋洋07:
不考慮住校,一是夥食問題,在外吃肯定沒有家裡好。二是青春期的孩子還是在父母身邊放心一些。如果遠,我會租房。
@tongshuzhang:
儘量不住校。每天回家可以和孩子交流,能及時發現問題並有意識引導。
@火柴愛上香菸所:
我家初中就住校了。現在很感謝家長給他充分的信任,給他空間和自由。現在高中住校更好,五個人平時對話都用英語,鍛鍊口語。宿舍每個人都有分工。
有負責每天一題數理化輔導的小老師。有負責衛生的勞動委員。有負責監督手機使用的。我兒子宿長。平時大家學習你追我趕,十分和諧。在這種環境孩子不好都不行。
@安然放心:
我覺得住校方便!上完晚自習已經九十點了,第二天早上六點起床,太趕幹!而且在家也不能好好學習好好吃飯!
@biansf:
個人認為,孩子住校真的可節省很多路途時間;但是,又擔心沒有家長的監督,孩子控制不住自己,或者交了不好的朋友,耽誤了學習。畢竟高中階段3年一晃就過去了,而且,對於學校和老師而言,你的孩子只是其中百分之一、千分之一、萬分之一......真心怕傷不起!
其實家長對於「孩子是否住校的問題」,主要有兩種:
一種是離家遠,或者父母沒時間照顧孩子,不得不住校,另一種是希望通過住校,來鍛鍊孩子的自理能力。
所以如果決定住校,除了物質準備,父母唯一需要做的,就是放手。
家長一定要做好思想準備,孩子第一次離開家,住校的話,一定會有這樣那樣的不適應,就是出現問題很正常,不要一出現問題就受不了,選擇重新走讀,或者在附近租房子陪讀。
「生活中、學校裡,家長要引導孩子學會自己處理問題,讓孩子適應新環境,這也是一種很重要的鍛鍊。」當然真有什麼孩子解決不了的問題了,也要及時和學校、老師聯繫。
那麼對走讀的學生和家長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安全問題。另外家長有更多的時間與孩子在一起,所以也要做好以下準備:
首先,家長應監督孩子養成良好作息習慣。到了中學階段,很多學生都認為自己已經長大,不需要家長來管,這是青春期所特有的特點。但是,家長並不能當「甩手掌柜」,而應該暗中作為監督者,監督孩子的行為,幫助他形成良好的作息習慣,把控孩子行為的大方向。
其次,與孩子多溝通。在孩子放學回家後,家長應該在適當的時機,多跟孩子聊一聊學校發生的事情,聊聊孩子學習上的困難等,幫助孩子排憂解難,了解孩子的心理變化。
最後,做個有智慧的家長。在孩子在家的時候,放下手機,看一本書,這樣會對孩子產生很好的示範作用,也能營造家庭中學習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