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主動放棄北大,轉入技校就讀,是真的嗎?現在發展的如何呢?12年前,也就是2008年,有一位高考高分學霸,他帶著讓人羨慕的成績成功考入北大。可是,他卻又選擇從北大退學轉去讀了技校。這事是真的,現在如何了呢,讓我們一同了解一下吧。
2008年的高考,周浩以660多的高分成功位列青海省高考的理科前五名。對周浩來說,他一直希望能夠進入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讀書,因為他從小就對機械的拆解非常感興趣。據他了解,北航有很多動手實踐的課程。但是,他的家人卻並不認可他的志願。畢竟有這麼高的高考分數,不選擇北大清華實在可惜。於是,在學校和家人的多方勸說下,他不得不改變自己的志願,來到了北大讀書。周浩所就讀的學院是北大的生命科學研究院,對於我國科研事業來說,這個學院的貢獻也是非常巨大的。
雖然選擇的大學與專業不是他自己中意的,但他仍然含著極大的熱情與憧憬,認真努力的學習。可是面對自己並不感興趣的學科,周浩始終無法提起學習的興趣。生命科學從大一開始就是各種各樣的理論知識,每天都有上不完的課,繁重的課程讓從小就喜歡操作和動手的周浩開始感受到了不適應。到了大一下學期,理論課比上學期更多了,學業也是更繁重了。周浩開始對學習沒了感覺,只覺得上課學習是一種折磨。每次老師留的作業也是敷衍了事,情緒處在了崩潰的邊緣。其實,周浩也嘗試著努力適應周圍的環境,他想著轉專業到工科院系中。然而,在大學裡轉專業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周浩想要轉到工程院系,就必須修夠一定的公共課學分。但是,由於生命科學研究院和工程院系之間的交叉課程很少,周浩的轉專業計劃也落空了。
周浩選擇了休學一年來調整。
其實他也一直在努力的調整自己,畢竟從北大退學可不是一般的事情。所以在大二那年他破釜沉舟,決定先休學一年。周浩選擇了休學一年來調整,利用這一年休學的時間來規劃一下自己的未來。休學期間,他去了深圳參加工作。當過電話接線員、做過流水線工人。在這期間,沒有一技之長又不擅長交際的周浩感受到了社會的殘酷,用實際行動證明了知識的重要性。一年後,周浩重新回到了校園。他以為一年的漂泊生涯可以讓他靜下心來學習,再次接受自己不喜歡的專業。然而重新回到校園,周浩有了比以前更大的不適應感。他越來越覺得自己實在不適合學習這門專業。
這次,周浩有了一個大膽的決定,那就是轉校。
從大一開始,他就已經在網上對中國的一些技師學院進行了了解,並且還翻牆去看德國數控技術方面的網站,對比了中國與德國這方面的差距,初步對中國的數控市場進行了判斷。了解了自己高學歷的優勢,周浩開始選擇適合他的學校。在經過多番了解後,他決定轉學到北京工業技師學院。然而,家人在知道他的想法後都是極力反對,但經歷過絕望的周浩這次沒有妥協。他選擇向父母「攤牌」,述說自己在北大的痛苦,最終成功說服家人,順利轉入北京工業技師學院。
成功轉校重新學習,順利譜寫精彩人生
可以預料,周浩的到來驚動了北京工業技師學院的所有師生。對於北京工業技師學院來說,這無疑是一個天大的喜訊。考慮到周浩之前有一定的操作基礎,學校沒有讓他從基礎課學,直接讓他進入了技師班。小班授課,並且給他配了最好的班主任。這種小班式、面對面地和老師交流,讓他找到了很強的歸屬感。找到興趣點後的周浩重新拾回了對學習的熱情,重新燃起了學習的動力。為了趕上其他同學的進度,他學得格外認真。沒過多久,周浩就成為了班上完成作業速度最快、質量最高的學生。
2014年,周浩成功從811名選手中脫穎而出,獲得全國第六屆數控技能大賽冠軍。
從北京工業技師學院畢業後,周浩留校任教,根據政策獲得了北京戶口,成了一名廣受學生歡迎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老師。
在2018年的第一屆全國技工院校教師職業能力大賽中,青年教師周浩代表北京市工業技師學院參賽,斬獲機械類一等獎!
放棄北大而選擇入讀技工學校,給我們什麼啟示
看完周浩的求學故事,我十分佩服他的勇氣和決心。雖然周浩放棄許多人羨慕的北大選擇入讀技工學校是一個個例,但足以給予我們很多的啟發。
選擇的專業一定遵從最適合原則,從孩子的興趣、能力、理想出發。父母和老師,不要總以自己的經驗去決定孩子的人生,總想讓孩子去選擇那些所謂「有前途,更光明」的專業或職業。其實,尊重他們的興趣和愛好,才更能夠成就他們的人生價值。
總之是金子,只要努力堅持,才會發光。 作為學生,要學會不等待,求改變。充分了解自己的興趣愛好,把它作為選擇專業和職業的重要依據,堅定的學習一技之長。 並非每個優秀的學生都適合或者說都喜歡傳統的學歷教育,選擇適合自己的最重要。
(備註)本文章僅作學習分享,僅代表一些觀點。如果分享內容在版權上存在爭議,請與我聯繫,我會及時處理,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