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雜誌:精子中一種蛋白質的確定揭示了遺傳「永生」的線索

2020-12-22 量子認知

劍橋大學、巴黎大學和柏林大學的研究人員,確定了一種稱為SPOCD1的蛋白質,該蛋白質在保護精子的早期前體(稱為生殖細胞)免受發育中的胚胎的損害中起關鍵作用。對生殖過程提供了新的見解,該過程可以保護髮育中的精子細胞免受正在生長的胚胎的損害,從而揭示了遺傳信息如何不間斷地世代流傳。該最新研究成果論文發表在昨天的《自然》雜誌上。

在發育過程中,生殖細胞經歷了重新編程過程,使它們容易受到稱為跳躍基因的流氓基因的攻擊,這可能會破壞其DNA並導致不育。如圖所示跳躍基因LINE1(紅色)對生殖細胞的DNA(藍色)發起攻擊的機制學分。

該研究主導作者、愛丁堡大學鄧納爾·奧卡羅爾(Dónal O'Carroll)教授解釋說,「重編程對於胚胎中正確的生殖細胞發育至關重要,但是重編程會使它們暫時容易受其稱為跳躍基因的自身基因的子集的威脅,這些基因會威脅遺傳混亂。」

避免這種損害使生殖細胞成為自我更新細胞的池,這些細胞在整個成年後都會產生健康的精子。

生殖細胞是世代之間的重要紐帶,但它們需要獨特的策略來保護它們攜帶的遺傳信息,因此可以成功地將其從父母那裡傳遞給後代。

研究團隊研究了小鼠胚胎中生殖細胞的發育,以了解保護其免受跳躍基因侵襲的生物學途徑。這項研究首次揭示了SPOCD1蛋白的作用,該蛋白有助於募集稱為DNA甲基化的保護性化學標籤,以禁用跳躍基因。

長期以來,科學家一直對生殖細胞在重新編程過程中如何逃脫損傷感到困惑,因為它會暫時抹去其遺傳石板上的現有保護性標籤。

奧卡羅爾教授說,「對SPOCD1的鑑定最終為進一步調查打開了大門,這將使人們對這種難以捉摸的過程和男性生育能力有更詳盡的了解。」

在雄性小鼠中進行的測試表明,這種蛋白質的丟失會導致不育,因為DNA甲基化過程無法正確進行,從而使跳躍的基因破壞了發育中的精子的DNA。

跳躍的基因構成了我們DNA的一半以上,並在基因組中移動,從而控制了基因的使用方式。但是需要對它們的活動進行仔細的調節,以免造成損害。

該團隊發現,當SPOCD1與另一種稱為MIWI2的蛋白質結合時,早期精子的秘密防禦線便被激活,而該蛋白質已經知道在沉默跳躍基因中起作用。

先前的研究表明,MIWI2蛋白與稱為piRNA的小分子結合,在通過DNA甲基化禁用跳躍基因中起關鍵作用。

奧卡羅爾教授表示,「我們的研究結果為精子細胞發育及其遺傳完整性的基本過程提供了初步的機制見解。」精子中SPOCD1蛋白質的確定揭示了遺傳「永生」的線索。這些發現不僅可以解釋過去謎團的缺失部分,使發育中的精子能夠逃脫早期死亡,而且還可以為某些不孕症提供見解。

參考:SPOCD1 is an essential executor of piRNA-directed de novo DNA methylation, Nature. Published: 16 July 2020量子認知 | 簡介科學新知識,敬請熱心來關注。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發現精子發育過程中蛋白質翻譯激活重要機制
    該研究報導了精子細胞內的MIWI(小鼠PIWI)/piRNA複合體可作為蛋白質生產的調控「機器」,激活小鼠精子細胞中蛋白質的翻譯,保障功能性精子的生成,揭示了PIWI/piRNA的一種全新功能。  在精子細胞演變為精子的過程中,隨著精子細胞變形和細胞核的壓縮,基因轉錄活動將逐漸降低直至完全停止,那些為精子細胞後期階段發育所需的基因都需要提前轉錄為信使核糖核酸(mRNA),然後以翻譯抑制狀態儲存在精子細胞中,直到特定發育階段再被激活翻譯,以合成蛋白質發揮作用。
  • 科學家利用「人造精子」技術實現蛋白質重要胺基酸的個體水平遺傳...
    >實現個體水平胺基酸功能位點的遺傳篩選。因此他們推測,「人造精子」介導的半克隆技術與BE3技術結合,有可能實現特定蛋白質關鍵胺基酸的在體遺傳篩選。緊接著他們向「人造精子」中導入了一個靶向Dnd1基因的一個sgRNA慢病毒文庫(含77個sgRNA),發現能在半克隆小鼠中高效地誘導不同位點的單鹼基突變。
  • 上海科學家發現精子蛋白質翻譯激活機制,或有助男性不育診療
    該研究報導了精子細胞內的MIWI(小鼠PIWI)/piRNA複合體可作為蛋白質生產的調控「機器」,激活小鼠精子細胞中蛋白質的翻譯,保障功能性精子的生成,揭示了PIWI/piRNA的一種全新功能。PIWI/piRNA複合體通過沉默基因組中的可移動性遺傳元件,維持了生殖細胞基因組的穩定性和完整性,同時還可以在轉錄後水平負調控蛋白編碼基因的表達。 在劉默芳研究組的前期研究中,他們發現小鼠PIWI(MIWI)/piRNA通過類似miRNA或siRNA的機制,在小鼠後期精子細胞中介導mRNA降解和清除。
  • 科學家揭示為什麼線粒體不能通過父系遺傳
    一個國際團隊6月24日說,他們探清了為什麼線粒體DNA不能通過父親的精子,而只能通過母親的卵子遺傳給後代。  線粒體是細胞中提供能量的細胞器,被稱作細胞的「能量工廠」。  這項發表在新一期美國《科學》雜誌上的研究報告說,當精子與卵子結合成受精卵後,精子中的線粒體會啟動一套自毀機制。如果延遲這套機制發揮作用,那麼由受精卵發育而成的胚胎存活可能性降低。
  • 7月Nature雜誌亮點研究
    ,其中分泌性蛋白在調節機體功能和抵禦感染上扮演著關鍵角色,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圖賓根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揭示了一種阻斷分泌性蛋白在細胞外部形成堆積物的分子機制,相關研究結果表明,在體液中保持蛋白質的形狀或能有效幫助抵禦機體衰老和感染。
  • 上海生科院等揭示m6A RNA修飾在哺乳動物精子發生中的作用機制
    上海生科院等揭示m6A RNA修飾在哺乳動物精子發生中的作用機制 2017-10-25 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該研究繪製了小鼠不同發育階段生精細胞的m6A RNA修飾圖譜,揭示了m6A RNA修飾通過調控精子發生過程中關鍵基因的轉錄後翻譯,從而控制精子發生的分子機制。  精子發生是高度複雜和特化的細胞發育過程,包括精原細胞增殖、精母細胞減數分裂和精子形成三個階段。
  • 《自然》:性選擇驅動果蠅產生巨型精子
    (原標題:《自然》雜誌發表演化學論文稱:性選擇驅動果蠅產生巨型精子)
  • 遺傳相互作用圖譜可確定蛋白質複合物的整合結構
    遺傳相互作用圖譜可確定蛋白質複合物的整合結構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12 20:55:40 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Nevan J.
  • Science|遺傳相互作用圖譜可確定蛋白質複合物的整合結構
    確定蛋白質複合物的結構對於理解細胞功能至關重要。然而無論是對於實驗手段還是計算預測,蛋白質複合物結構的確定都是一件困難的任務。在本篇文章中,作者描述了一種依賴於遺傳相互作用的體內定量檢測的整合結構確定的方法。
  • 《自然》:研究揭示mRNA非編碼功能
  • :科學家揭示新型蛋白質翻譯後修飾並鑑定出63個...
    比如磷酸化、乙醯化、甲基化、泛素化和糖基化等翻譯後修飾是真核細胞生物調節蛋白質發揮生物學功能的重要方式,對發育、代謝、疾病等眾多生理過程均起到關鍵的調控作用。過去十年來, 50%以上的重磅抗癌藥物(年銷售額超過10億美元)的作用靶點是磷酸化調節酶。這些組蛋白的翻譯後修飾密碼,因其會影響基因的轉錄,是表觀遺傳調控的核心部分,對於許多生物過程和疾病發生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 我國科學家首次揭示人類早期胚胎中染色體三維結構的動態變化
    12月5日,《自然》雜誌刊發山東大學附屬生殖醫院教授陳子江團隊與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研究員劉江團隊合作研究成果。染色質高級結構是重要的表觀遺傳因素,與基因的表達調控密切相關。染色質結構異常會造成手指發育畸形、性別反轉、癌症發生等一系列問題,但染色質結構在配子、胚胎發育中的動態變化一直是未解之謎。因此,探究染色質三維結構在人類精子及早期胚胎中的動態變化及機制,對深入理解人類胚胎發育具有重要意義。以往研究表明,基因組染色體的三維結構由拓撲相關結構域(TAD)基本單元構成。
  • 研究揭示非認知技能的遺傳結構
    研究揭示非認知技能的遺傳結構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8 16:42:05 荷蘭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學Michel G. Nivard課題組,使用全基因組關聯研究(GWAS)揭示了非認知技能的遺傳結構。
  • 研究揭示番茄進化的遺傳基礎
    研究揭示番茄進化的遺傳基礎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9/30 15:01:45 2020年9月28日出版的《自然-遺傳學》雜誌發表了以色列魏茨曼科學研究所Asaph Aharoni和Jdrzej Szymański
  • 研究揭示活躍染色質的遺傳機制
    研究揭示活躍染色質的遺傳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3/2 13:47:47 美國史丹福大學醫學院Daniel F.
  • Cell Research:揭示m6A RNA修飾在哺乳動物精子發生中的作用機制
    該研究繪製了小鼠不同發育階段生精細胞的m6A RNA修飾圖譜,揭示了m6A RNA修飾通過調控精子發生過程中關鍵基因的轉錄後翻譯,從而控制精子發生的分子機制。精子發生是高度複雜和特化的細胞發育過程,包括精原細胞增殖、精母細胞減數分裂和精子形成三個階段。精子發生過程中的基因表達在轉錄水平、轉錄後水平及翻譯水平上受到精密的調控,從而確保精子發生不同階段功能特異基因的準確表達。
  • 上海科學家發現精子發育過程中蛋白質翻譯激活的重要機制
    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簡稱「分子細胞中心」)劉默芳研究組與國內外多家實驗室合作,發現精子細胞內的PIWI/piRNA複合體可作為蛋白質生產的調控「機器」,激活小鼠精子細胞中蛋白質的翻譯,保障功能性精子的生成。該研究揭示了精子細胞中翻譯和蛋白質合成的新調控機制,為精子形成障礙及相關男性不育症的診斷治療提供理論依據和方法技術。
  • 睪丸包含999種獨特蛋白質
    據國外媒體報導,近日,在瑞典皇家工學院的一項研究中,睪丸被確定為人體中最為獨特的一種組織類型。研究人員詳細分析了人體各種組織中活躍的蛋白質,結果顯示,睪丸所需的一系列蛋白質是最為特別的。
  • 趙英明課題組揭示新型蛋白質翻譯後修飾並鑑定出63個組蛋白修飾位點
    隨著人們對蛋白質功能和生物學機制的研究的逐步深入,蛋白質翻譯後修飾的重要性與日俱增。比如磷酸化、乙醯化、甲基化、泛素化和糖基化等翻譯後修飾是真核細胞生物調節蛋白質發揮生物學功能的重要方式,對發育、代謝、疾病等眾多生理過程均起到關鍵的調控作用。過去十年來, 50%以上的重磅抗癌藥物(年銷售額超過10億美元)的作用靶點是磷酸化調節酶。
  • Nature:科學家揭示病毒如何「接管」宿主細胞
    ,這種蛋白複合物可以讓類似於HIV的病毒在機體中建立持久性的感染,相關研究刊登於國際雜誌Nature上。與此前的假設相反,這種鑑別出的病毒蛋白複合物結構揭示了逆轉錄病毒中分子架構類型的不同,該研究揭示了逆轉錄病毒如何將自身的基因組信息插入到人類細胞中,對於治療諸如HIV感染等疾病,以及改善基因療法來運輸新型DNA到遺傳突變的患者機體中提供了新的線索和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