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圈圈兒就不給看官老爺們介紹車型了。咱們來看看冬季加後疫情期間行車需要哪些注意事項,讓看官老爺們安全的渡過這個非常時期!話不多說,走起~
防疫做得好,用車無煩惱
最近疫情反覆來襲,疫情期間外出,私家車可謂是剛需。如何保證用車安全,5個防疫錦囊,看官老爺收好。面對病毒,能不出門儘量別出門。不過生活總有1萬種方法逼你出門......想減少戶外暴露,密封性良好的汽車尤為關鍵。不過在車裡也不一定安全,病毒最擅長的就是趁虛而入。這時合理的用車防疫技巧就顯得非常重要。
提前更換全新空調濾芯,汽車啟動前提前通風。車輛進入人流密集高危區域,空調開啟內循環,儘快駛離。駛入空曠路段開窗通風換氣。
切記,在車內也不能摘下口罩。車內空間狹小,病毒通過飛沫傳染概率更高。搭載了疑似患者,要與患者保持距離,行駛中開窗通風。
方向盤、內外門把手、排擋杆、人能接觸得地方需要用含75%濃度的醫用酒精進行消毒。
冬季原地熱車?
冬季一到,各大論壇上討論最激烈的話題,多半是冬季熱車。老司機認為熱車好,新手卻不這樣認為。到底該不該熱車呢?圈圈兒為你解答冬季熱車的正確姿勢。
「熱車」這個詞,應該在化油器時代比較火。以前,汽車的燃油供給分配主要靠化油器完成。化油器雖然設計巧妙,但一到冬季Ta隨時可以讓發動機熄火。SO,裝備了化油器發動機的車型,必須等待化油器充分預熱後,才能上路行駛。看到這裡相信你已經明白了,所謂的熱車,其實就是在熱化油器。
隨著電子控制技術的發展,化油器遇到了強有力的競爭對手:電噴系統。這套完全由電腦控制噴油的系統,能根據溫度智能調節噴油量,一誕生就全面碾壓了化油器,並掀開了「電噴時代」的大幕。
我國從2001年後,不再給化油器車型頒發「準生證」,被化油器支配的恐懼從此成為歷史。現在大街上能看到的汽車都是更高級的電噴車。理論上都是不需要熱車的。
那怎麼才能讓汽車在冬季得到更好的保護呢?第一,像東北、內蒙等冬季極寒地區,入冬前需要考慮更換低溫流動性更好的機油,減輕冷啟動對發動機的磨損。第二,儘量避免原地怠速,提升發動機水溫,車輛啟動後,發動機沒有異常抖動,就掛擋出發,保持2000rpm/min以下,行駛一段時間,等到水溫表指針到達正常區間後,就可以想怎麼開就怎麼開了。
雨天開車,哪些準備工作能提高行車安全?
進入雨季的汽車應該注意點啥?先提前查查雨刷器的膠皮有沒有老化。再看看前風擋處的防水槽,確保排水通暢,否則積水不僅可能導致車載電腦短路,還會鑽進發動機裡去。
現在不少汽車雨刷開關功能多、操作複雜,你得提前搞清楚怎麼用,別等下了大雨才犯傻。
下雨車內玻璃起霧,用布擦有安全隱患效果也不好。不想幾分鐘擦一次,還要靠吹風,是吹冷風還是暖風?圈圈兒查了一下,打開外循環,用冷風除霧速度快,但跟抹布擦一樣,很快又起霧了。用暖風除霧雖然速度慢,但是一勞永逸更省心。還有一種辦法,在玻璃表面噴點斥水劑,效果更好。
下雨路況差,為了讓自己看清別人,更為了讓別人看清自己,日間行車燈、近光燈、示寬燈最好都打開,讓前後車輛儘早看見你的車輛。雨太大再打開前後霧燈唯一不能動的是遠光燈,尤其是LED的,燈光會被雨霧折射,等於降低了能見度,純屬作死。
做了這麼多準備工作,這下可以安心開車了。
寫在最後:
好了,圈圈兒為看官老爺們介紹完了這個非常時期,大家行車主要需要注意的事項。如果看官老爺們還有什麼好的建議可以在下方留言,安利給圈圈兒和大家喲! bye~
註:部分圖片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