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丨何安安
今天是五一勞動節假期的第一天,隨著國內疫情防控形勢的持續向好,人們的生產生活秩序也在加快恢復。那麼,在新冠疫情常態化的當下,該如何既控制住疫情,又回歸正常生活呢?4月29日,上海市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的新作《張文宏教授再支招新冠疫情常態化下健康生活》一書,在上海發布。
4月29日,在上海K11購物藝術中心舉辦「健康餐飲新時尚」的雲講壇上,張文宏新作《張文宏教授再支招新冠疫情常態化下健康生活》進行了首發。
在今年2月,由張文宏擔綱主編的《張文宏教授支招防控新型冠狀病毒》一書出版,並免費上線電子版,針對疫情的發展態勢,以及大家關心的防控問題,權威、科學地提出有針對性的防控舉措,成為廣受歡迎和信賴的「大眾防疫指南」。目前,這一手冊國內發行量超過百萬冊,已輸出英語、波斯語、越南語等10餘個外語種。就在當地時間4月27日,義大利語版《張文宏教授支招防控新型冠狀病毒》一書印刷版也正式發行。
義大利語版《張文宏教授支招防控新型冠狀病毒》。圖片來自於義大利博洛尼亞大學孔子學院。
相比前作,新作《張文宏教授再支招新冠疫情常態化下健康生活》則更加針對當下。在疫情常態化的當下,隨著春夏季節的交替,人們也會產生許多新的疑問:如何解讀無症狀感染者、核酸復陽?如何申領健康碼?即將進入盛夏,蚊子是否傳播新冠病毒?空調開還是不開,如何安全地使用?日常通勤、長途旅行時,如何做好防護?去購物場所(超市、菜場、商場)需要如何防範?去飯店、餐廳需要如何防範?老年人、兒童、學生、孕婦等特殊人群如何做好健康管理……對於這些大眾普遍產生的新困惑,張文宏都在書中通過關鍵詞查詢,以及居家、出行、工作等場景式健康指導的方式做出了解答。
《張文宏教授再支招新冠疫情常態化下健康生活》,張文宏主編,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20年4月版。
在家如何防控新冠病毒?
● 加強營養,科學飲食,適量運動,保障睡眠,提高身體免疫力。
● 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勤洗手,不用髒手觸摸眼、鼻或口;咳嗽或打噴嚏時用紙巾掩住口鼻。
● 家庭成員不共用毛巾,保持家居清潔。
● 家庭中也可實施分餐制,養成使用公勺、公筷的好習慣。
● 居室多通風、換氣,增加室內空氣流通並保持整潔衛生。每天開窗通風2~3 次,每次20~30分鐘。
● 衝廁所馬桶時應蓋上馬桶蓋。
● 家庭儲備體溫計、口罩和消毒用品等防疫用品。
● 生病時儘量減少外出,不去人員密集場所,必須外出時佩戴口罩。
● 儘可能避免與有呼吸道疾病症狀(如發熱、咳嗽或打噴嚏等)的人員密切接觸。
● 減少不必要的聚會和外出。
● 不接觸、購買和食用野生動物,禽肉蛋要充分煮熟後食用。
● 密切關注發熱、咳嗽等症狀。
飲食方面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 食物多種化,營養均衡
保證足夠的雜糧、蔬果以及蛋白質的攝入。每天的膳食應有谷薯類、蔬菜果類、畜禽魚蛋奶類、大豆堅果類等食物,注意選擇全穀類、雜豆類和薯類食物。
● 多吃蔬果、奶類、大豆
做到餐餐有蔬菜,天天吃水果。多選深色蔬果,不以果汁代替鮮果。吃各種各樣的奶及其製品,特別是酸奶,相當於每天喝液態奶300 克。經常吃豆製品,吃適量堅果。
● 保證蛋白質攝入
保證一定量魚、禽、蛋、瘦肉等蛋白質類食物的攝入。要少吃肥肉、煙燻和醃製品。堅決杜絕食用野生動物。
● 少鹽少油,控糖限酒
飲食宜清淡,少吃高鹽和油炸食品。足量飲水,成年人每天7~8 杯(1500~1700 毫升);不喝或少喝含糖飲料。儘量不飲酒。成人若飲酒,男性一天飲用酒的酒精含量不超過25克,女性不超過15克。
● 吃動平衡,健康體重
規律運動,食不過量,不暴飲暴食,控制總能量攝入,保持能量平衡。減少久坐時間,每小時走動一下。
● 杜絕浪費,提倡分餐
珍惜食物,按需備餐,提倡分餐和使用公筷、公勺。選擇新鮮、安全的食物和適宜的烹調方式。食物製備生熟分開,熟食二次加熱要熱透。學會閱讀食品標籤,合理選擇食品。
注意:有特殊疾病人群需按照醫囑進行飲食管理。
張文宏:「一切沒有所想的那麼好,一切也沒有所想的那麼糟!春天已經來了,讓我們一起開始常態化抗疫的新生活!」
乘火車時需要注意什麼?
● 一定要配合工作人員,進出站時測量體溫;減少進食,全程佩戴口罩;避免雙手頻繁接觸口、鼻、眼;打噴嚏或咳嗽時,用紙巾或手肘衣服完全遮住口鼻;途中儘量與他人保持安全距離,密切留意周圍旅客的健康狀況;如果發現異常,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儘量換座位,並主動上報工作人員;儘可能遠離人群走動頻繁的過道,減少在車廂內來回走動;避免使用公共飲水機,儘量自備或購買瓶裝水。
● 工作人員和乘客均應加強個人防護,佩戴口罩,做好手衛生。
● 留意自己的車次信息,注意社會公示的患者的公共運輸信息;如果是同乘者,需上報並居家隔離(同乘者查詢,可進入國務院小程序查詢)。
乘飛機時需要注意什麼?
● 飛機旅行途中長時間處於多人密閉空間,且目前境外輸入性風險較高,應避免不必要的民航出行,特別是出境或入境飛行。乘飛機出行時應注意以下事項。
出行前
● 查詢並了解目的地、中轉地、涉及航班的疫情風險、航班調整、出入境政策等。目前,從疫情高風險國家回國,已購買機票的中國公民,在登機前必須提前通過防疫健康碼國際版微信小程序填報防疫健康信息,具體詳見各領事館網站公告或電話諮詢。
● 準備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用品。注意部分消毒產品不能帶上飛機。
出行途中
● 全程注意與他人保持1 米以上距離,包括安檢、候機、登機、艙內、擺渡車、取行李處等。
● 全程佩戴口罩,儘量避免脫口罩。可在行前進食高能量食品以減少進食及摘口罩的次數。機艙內進食應與周圍旅客錯時進行。
● 注意手衛生。觸摸公共物品後及時洗手,避免用髒手觸摸眼、口、鼻等。
到達目的地後
● 服從當地防疫人員的安排,必要時集中醫學觀察或居家隔離。如果有不適,及時就診,並且及時報告旅行史。
住賓館需要注意什麼?
個人防護
● 在公共場所佩戴口罩,注意手衛生。
● 在大堂入口處,配合工作人員體溫測量。
● 在公共場所注意與他人保持1米以上距離包括前臺、餐廳等。
● 房間內注意通風。
賓館防護
● 賓館方面應特別注意員工身體健康狀況的監測,並且確保客房公共用品、用具「一客一用一消毒」,加強餐(飲)具的清潔消毒;加強通風、換氣,如果使用中央空調,應保證空調運行正常,加大新風量,採用全空氣系統時需關閉迴風閥。
作者丨何安安
編輯丨張進
校對丨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