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宏:疫情之下,一定要講老百姓能聽懂的話

2020-12-14 人民網

編者按:目前,中國國內疫情從爆發期進入康復期,但境外正進入全面爆發期,疫情進入了全球大流行狀態,中國面臨著嚴峻的境外輸入風險。

上海作為境外輸入的第一線,該如何做好防控,這場疫情又帶給了大家什麼啟示?人民上海會客廳邀請到了上海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為大家進行解答。

張文宏接受人民網記者專訪。 唐小麗 攝

記者:現在,中國的疫情已經從爆發期轉入康復期,但是境外卻全面爆發,中國由此面臨著境外輸入的高風險。上海作為一線城市,防控壓力尤其大。就目前階段看,國內特別是上海應如何做好防控?老百姓又該如何做好防護?

張文宏:面對這次疫情,全國人民都蠻艱難的。全國支援湖北,到現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疫情基本上控制住了,全國各地基本沒有本地病例出現,中國已經邁過至暗時刻。但現在歐洲突然成為疫情的新中心,給我們帶來了巨大的不確定性,後續我國仍然面臨較大的輸入性風險。上海目前最大的挑戰是境外輸入,我們要嚴陣以待,迎接「二次過草地」的挑戰。

原來我們預估疫情於4月份結束,後期再拖個尾巴,再控制一下世界的疫情,全球6月份也能結束,我認為這也是合理的。但現在整個歐洲出現了不可控的情況,疫情在今年夏天結束的概率就很低了。特別是歐洲一些國家提出的「群體免疫」,這個過程事實上非常痛苦,勢必會有大量的人被感染。因為建立一個「群體免疫」的過程非常漫長,意味著會有60%-70%的人被感染。推算一下,周期基本上會到跨年,所以我預計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醫務工作者都很難停下來了。

對老百姓來說,防控很重要。別人都感染了新冠病毒,我就是不感染,有沒有秘訣?事實上是有的,一定要掌握住傳染病裡面的一個關鍵點,就是接觸。沒有接觸,就沒有感染。在疫情爆發非常厲害時,我們發現,所有的感染都是密切接觸傳播開來的。

那麼,我們在工作場所如何避免密切接觸?不僅要保持一定的社交距離,還要戴口罩、勤洗手。做到這些之後,感染的風險基本上就沒有了。有人擔心會空氣傳播?其實,到目前為止空氣傳播一直是停留在假說之中,我國大多數病例都是在密切接觸中發生的。

記者:目前的歐洲國家,義大利情況極為慘烈,確診病例多,死亡率也高。所以,網上熱傳是義大利的病毒成分與中國的不完全一樣,而是毒性更強。這種說法是否存在?

張文宏:義大利病毒的序列分析結果,目前還沒看到明確的數據,所以現在還不能說毒性更強。武漢早期病死率也高,現在已經降下來了,也沒聽說是病毒成分發生改變。病毒成分發生改變一定要有基因測序的結果來佐證。現在最主要的原因是義大利大規模爆發,重症病人就存在一定比例,如果20000多例確診者,按照20%的重症比例計算,也有5000人,重症病人太多,醫院的救治能力就可能跟不上,死亡率就會升高。如果再爆發下去,會越來越嚴重。

梳理下時間線,義大利最初的3例病例都是輸入性病例。在之後的兩周內,並沒有出現新的確診患者。正當義大利全國都鬆了一口氣的時候,疫情卻逐漸發酵。2月22日,倫巴第大區一名38歲義大利男子確診感染新冠病毒,成為第4例確診患者。這名患者近期沒有到過中國,1月底與一名從上海返回義大利的朋友一起吃飯,但朋友的病毒檢測結果為陰性。

而義大利第4例確診者之後的70餘例,均與第4例有關。這就是通過一個「超級傳播者」形成了一個內循環,在義大利造成很多個社區的傳播。因為義大利人不太願意戴口罩或進行隔離,社區活動也較為頻繁,這樣就會不斷在社區中傳播,從前面的幾十個到幾百個,再往後就是指數級增長。

圖片來源/華山感染公眾號

指數增長有多可怕?打個比方,假如有一張足夠大的紙,每摺疊一次,紙張厚度就會翻倍,如果能夠摺疊46次,那這張紙的厚度將達到地球到月球的距離。這樣的話,很可怕,四五月份,義大利的病例可能會達到一個非常高的水平。這段時間就是要考驗義大利能不能採取有效的防控措施了。

記者:那個時候,海外同胞要不要回國?

張文宏:這要看他們回來後是不是決定再也不回去了。如果疫情要延緩半年,還要不要讀書工作?如果不回來的話,一定要做好個人防護,讓自己不生病才是最好的辦法。有效的個人防護包括保持一定社交距離、勤洗手、戴口罩。這三點都能做到,被感染的概率就會很小。

記者:之前有過一種說法,就是隨著天氣變熱,病毒的傳染性會變弱。但問題是,病毒已經在南北半球都傳播開了,當北半球進入夏天時,南半球就進入了冬天。因此,病毒會不會成為常駐型病毒?

張文宏:歷史上很多傳染病都是跨季度、跨年份的,2009年的H1N1就跨了年份。現在看,新加坡、印度都不嚴重,所以會認為天氣變熱這個病毒就不大容易生存;但馬來西亞卻有400多例,說明也不僅僅是天氣的原因。不過,這些國家病死率都低,起碼說明有可能在天氣熱的時候,重症病人會減少,輕症病人還是有的,否則馬來西亞緯度這麼低的地方,不可能會有這麼多確診病例。夏天,病毒可能容易被控制。但是現在歐洲出現了疫情爆發趨勢,有些國家在防疫方面只是應對型,可能不會對輕症病人或無症狀病人進行篩查,那就意味著輕症和無症狀病人有可能在社會上進行不斷傳播,這樣的話,疫情會一直延續下去。有可能夏天終止不了,等到冬天,可能又會帶來第二次爆發。

至於會不會變成常駐病毒?如果這個病毒毒性變得越來越低,那就有可能在人群中反覆感染,因為症狀不明顯,也不會致死,就會慢慢適應,在人體中生存。如果病毒毒性變強,就容易被人類清除掉,不大容易長期生存。因為病人一生病就很嚴重,肯定會進行治療、隔離,這個病毒就不容易傳播下去。但現在說能不能在人類中長期生存還為時過早,要等到一年或兩年以後,看看這個病毒還會不會長期生存。

記者:如今,隨著青海、貴州、雲南等地不斷明確開學時間,上海、北京等各大城市的家長也都在翹首以待。

張文宏:復工、開學,都是極大的問題。說實話,我自己覺得這個問題很難回答,因為牽涉面太廣。需要我國的專家和政府管理部門一起得出結論。對醫療工作者,還有現在工作在防範輸入各環節的中國工作者們,比如說海關、社區防控的同志等,要做到把輸入性的風險控制到最低。

開學需要各省根據各自疫情來定。如果一直沒有新增病例的話,原則上就可以開學了。但眼下的問題是,上海、北京這種特大城市,不斷有境外輸入性病例。這就需要特殊情況特殊分析,看看輸入性疫情是否可控。而且現在已經復工了,一般都是先復工,再開學,復工如果有問題,開學就開不成。因為開學後出現問題的話,就會影響一個班級乃至一個學校,可能會造成恐慌,復工相對來說沒有這麼大規模,要好一點兒。如果復工以後沒有出現問題,原則上就可以考慮開學的事了。

記者:網絡上一直對中藥西藥哪個更有療效討論很激烈,這個問題您怎麼看?

張文宏:上海的治療是中西醫結合的,而且合作非常愉快。要說誰的療效好,我覺得分清這個沒什麼意義。這就如同兩口子過日子,日子過好了,非要分清是誰的功勞嗎?這也是沒法分清的。如果一定要說誰的功勞大,就只能完全不採用其他方式,只用中藥或只用西藥,然後拿出來比對。做這樣的試驗,對病人來講,倫理上也過不去,難不成為了做這樣的試驗,就置病人的生命於不顧?明明需要吸氧了,但我只用中藥,就不給你吸氧,這說不過去。中醫西醫都是醫學,現在中國的治療都是中西醫結合的,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記者:很多人都在關注疫苗的進展,您能介紹下嗎?

張文宏:在中國各條疫苗戰線上,進展都挺快,也都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果,但疫苗從動物試驗有效,抗體出來,到人體的臨床研究,再用於人身上,需要一個非常嚴格的過程,哪怕再著急,流程也不能缺。因為疫苗是用在人身上,安全性要有極大的保障。最順利大概也要一年左右的時間,到時候中國的病例可能都沒有了,又讓誰來做臨床試驗呢?如果這個疫苗是中國做的,拿到國外去做臨床試驗,人家又願不願意接受呢?這些都是問題。所以,我們說疫苗是為了明天而準備的,誰也不知道疫情會不會再來一波。

記者:據了解,您主編的《張文宏教授支招防控新型冠狀病毒》發布後廣受追捧。隨後被翻譯成了英語、義大利語、波斯語、越南語等多個語種傳向世界。

張文宏:對,現在世界各地都在問我要,我連一分錢版權費都沒收(笑)。

記者:很多人希望在疫情結束後,能聽您談談愛情觀,講講育兒經,並且跨界再出幾本書。

張文宏:這大可不必,我比你們高明的地方,就是對新冠病毒的了解。至於其他的,年輕人都比我懂得多,我已經out了。

記者:採訪您之前,心裡挺忐忑的,因為之前有記者被您「懟」過,所以稍微有些擔心。

張文宏:那件事啊(「喊停記者提問」一事),我不願意回答,是因為我一般拒絕跟大家直接討論具體的細胞類型,這種話老百姓聽不懂,我們沒必要把這個展現在公眾面前,因為你不應該講大家聽不懂的語言。

我和記者溝通,實際上是在通過記者與公眾溝通。這次疫情非常特殊,要控制好,就必須要發動公眾,如果大家不理解不配合,疫情是控制不好的。所以一定要講老百姓聽得懂的話,就是這麼個道理。

如果只講官話,那沒人喜歡看,但如果你講得很有意思,就容易被網友斷章取義,都不聯繫上下文語境。年前疫情剛剛爆發時,我提到上海的風險很大,因為春節期間,每天進出上海的人很多,我這麼說,也是想提醒大家認真做好防護,但是年後上海準備復工的時候,這句話又被網友拿出來說了。

前兩天,我在「華山感染」中發的那篇文章(《張文宏:大流行狀態下的國際抗疫與中國應對——國際戰疫動態與展望(二)》),短短一天時間內,在微博上的轉發閱讀量接近十個億,很多媒體摘了裡面的一句話做標題,一下子傳播開了。斷章取義、標題黨,都太可怕了。

記者:您怎麼看待自己的這波「硬核」圈粉?

張文宏:我就是個普通人,疫情過後,一切隨風而散。 

(責編:唐小麗、軒召強)

相關焦點

  • 歐洲疾控中心稱新冠疫情在夏季結束可能性較低,張文宏曾這麼說
    對老百姓來說,防控很重要。別人都感染了新冠病毒,我就是不感染,有沒有秘訣?事實上是有的,一定要掌握住傳染病裡面的一個關鍵點,就是接觸。沒有接觸,就沒有感染。在疫情暴發非常厲害時,我們發現,所有的感染都是密切接觸傳播開來的。那麼,我們在工作場所如何避免密切接觸?不僅要保持一定的社交距離,還要戴口罩、勤洗手。
  • 張文宏支招:疫情常態化之下,如何做好個人防護?
    那麼,在新冠疫情常態化的當下,該如何既控制住疫情,又回歸正常生活呢?4月29日,上海市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的新作《張文宏教授再支招新冠疫情常態化下健康生活》一書,在上海發布。
  • 跟張文宏——醫學界李佳琪學高情商說話之道
    說該說的話,然後該幹嘛幹嘛。 「等過了這個事情,大家該看電視的看電視,該追劇的追劇,該看跑男的看跑男,誰要看我啊?當新冠大幕落下,我自然會非常silently走開。你再到華山醫院來,你也很難找到我了。我就躲在角落裡看書了。」 有自知之明的領導,應該知道別人追隨你,究竟因為你是領導,還是因為你是你?
  • 十一假期能出去玩嗎?新冠疫苗要不要打?秋冬如何預防傳染病?張文宏...
    張文宏認為,在抗擊傳染病的過程中,人們始終要懷抱希望。其實,只要每個人在平日生活中注意防護,就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保護自己,就能免於再次發生病毒播散。《張文宏說傳染》是由張文宏親筆講述,從3種視角,5大場景,7大分類,近200個問答,講透28種潛伏在身邊的傳染病,提供了翔實的生活防護貼士,是一本沒有閱讀門檻的大眾科普書。 值得一提的是,張文宏及華山感染創作團隊決定將《張文宏說傳染》全部版稅捐贈給抗疫一線醫護人員、社區工作人員和志願者。
  • 張文宏:全球疫情在今夏結束概率很低,不感染的秘訣有一個關鍵點
    記者:現在,中國的疫情已經從暴發轉入康復期,但是境外卻全面暴發,中國由此面臨著境外輸入的高風險。上海作為一線城市,防控壓力尤其大。就目前階段看,國內特別是上海應如何做好防控?老百姓又該如何做好防護?張文宏:面對這次疫情,全國人民都蠻艱難的。
  • 新冠疫苗人人都要打嗎?張文宏這樣說
    張文宏稱,但是不管世界上哪個國家先研發出疫苗,對世界抗疫都有著非常重大的意義。 新冠肺炎疫苗研發不會拿老百姓做「小白鼠」 有網友提出疑問,新冠肺炎疫苗研發會不會拿老百姓做「小白鼠」?對此張文宏醫生否認稱,加快疫苗進度,不代表放棄它的療效跟不良反應評估。
  • 十一能出去浪嗎?張文宏:浪要100%正常 現在是90%
    十一」能出去浪嗎?張泉靈拋出這一問題後,張文宏第一反應是:這個問題回答起來略微有點難度大。9月16日晚8點,原央視著名主持人張泉靈通過遠程視頻的形式,與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就當下人們關心的疫情相關問題進行對話。
  • 張文宏:全球疫情在今夏結束概率很低,但是鍾南山團隊帶來一個好消息
    唐小麗 攝 記者:現在,中國的疫情已經從暴發轉入康復期,但是境外卻全面暴發,中國由此面臨著境外輸入的高風險。上海作為一線城市,防控壓力尤其大。就目前階段看,國內特別是上海應如何做好防控?老百姓又該如何做好防護? 張文宏:面對這次疫情,全國人民都蠻艱難的。
  • 追蹤|張文宏:新疆疫情能很好控制
    對於眼下國內備受關注的新疆喀什疫情,近日,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進行了解讀。新疆這次疫情最特殊的地方在於出現了100多個無症狀感染者。張文宏表示,大家對無症狀感染者的定義非常模糊,很多人都認為,沒有症狀就是無症狀感染者,這只是表面現象。事實上,所謂的無症狀感染者中一定混雜了有病變的人群,只不過感染者本人和醫生第一眼都很難看得到。在新疆出現比較多的無症狀感染者,是我們主動篩查得到的結果。如果進一步對這些無症狀感染者的病情發展進行追蹤,那麼有些人會出現症狀,有些人甚至會變成重症,這是疾病的自然進程。
  • 張文宏提醒:第二波疫情是必然的
    「今天英國首相也說了,英國已經出現了第二波;法國已經第二波半個月了;西班牙第二波也已經半個多月了…」近日,張文宏在上海交通大學表示,在中國,老百姓一直問今年冬天有沒有第二波疫情,對此他表示:第二波是必然的。不能讓輸入性疫情成為小火苗再度爆發目前,備受大家關注的還有從食品外包裝中檢測出新冠病毒。
  • 張文宏為什麼這麼「紅」張文宏說他不想當網紅,但人民卻希望他當
    截至2016年3月,張文宏先後獲得中華醫學獎、上海市科技進步獎、上海市醫學科技獎等多項科技成果獎。在今天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張文宏成為網紅,不是靠團隊包裝,而是全靠他對疫情的科學判斷和傳播防疫知識的生動活潑,他不是商業網紅,而是疫情防控中的一名科普幹將。
  • 張文宏:10月後或有疫情高峰,這10點一定要提醒大家注意
    在第二屆新冠肺炎多學科論壇上,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對國際疫情分析時表示:金秋10月可能會是疫情低谷,之後可能還有高峰,今年基本上是綿延不斷。總結了一下,這10條一定要注意:01、首先,不要放鬆警惕。不要以為疫情過去了,其實病毒只是被短暫抑制住了,後面是持久戰,我們要對付的敵人更狡猾。02、其次,沒事儘量不要外出。但一定要保持一定頻率的鍛鍊,室內室外(僅限自己家)都可以,速戰速決。
  • 張文宏一一回應了
    今日(11月28日),上海科普大講壇2020年度特別活動暨第154講「人類如何才能打敗新冠病毒」舉辦,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應邀,就當前觀眾關心的新冠肺炎疫情的動態與趨勢開展講座。在講座開始前,張文宏也就當下的新冠疫情狀況、上海市的防控措施以及新冠疫苗接種等問題,接受了記者的採訪。
  • 元旦寒假能出去玩嗎?張文宏帶來5個好消息……
    11月28日上午,在上海科普大講壇上,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進行了專題講座,並對這些熱點問題作出了回應。對於很多人而言,張文宏的回答就像是」定心丸」!合併感染:很常見,不必恐懼針對近日出現了新冠和流感一起得的病例,張文宏表示並不奇怪。張文宏稱,「合併感染在冬季非常常見,只不過大家以前沒有去測試,所以也不要為此感到恐懼。」
  • 《張文宏說傳染》新書發布:「我的書平時可以墊桌子,但疫情期間...
    張文宏表示,他從來沒有想過要寫一本有關傳染病的書,但是今年大家都看到了新冠病毒的產生、蔓延,在整個歷史上都是一件非常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一個新的病原體就這樣來到了人世間。如果要發布一個「2020年1-8月衝上熱搜次數最多的個人」排行榜,他一定遙遙領先。作為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擁有豐富的傳染病防治經驗和一線抗疫經歷。
  • 張文宏,一夜爆紅成全民偶像,卻極力把自己往人間拽
    但這次我為什麼和大家說一些淺顯易懂的話呢?因為疫情一定要控制好,不發動老百姓,是控制不好的。這就是為什麼前段時間有個記者問我專業問題,我不回答。所有記者和我講話,首先需要老百姓聽得懂。在我看來,記者代表公眾,所以我和記者的溝通方式,就不能是我和醫院同事的溝通方式,這種溝通方式對於大眾來講是不公平的。」「網友都稱您為『硬核醫生』。」
  • 對話張文宏:我的書平時可以墊桌子,但疫情期間建議你閱讀
    張文宏表示,他從來沒有想過要寫一本有關傳染病的書,但是今年大家都看到了新冠病毒的產生、蔓延,在整個歷史上都是一件非常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一個新的病原體就這樣來到了人世間。如果要發布一個 「 2020年1—8月衝上熱搜次數最多的個人 」 排行榜,他一定遙遙領先。
  • 張文宏:對於疫情,我們預測到了開始,沒有預測到結果
    中新社記者 湯彥俊 攝 預測到了開始,沒有預測到結果 新冠肺炎剛剛暴發的時候,張文宏曾經預測中國抗疫可能出現三種情況:第一種是非常順利的話,應該2-4個月能控制;第二種是膠著,大概需要6個月;第三種是中國控制不住,疫情席捲全球。 「現在中國的答卷正在交上來,確實2-4個月有可能控制住疫情。
  • 十一能出去浪嗎?張文宏這樣回答:輸入風險始終會有
    原標題:「十一」能出去「浪」嗎?張文宏:「浪」要100%正常,現在是90%「十一」能出去浪嗎?張泉靈拋出這一問題後,張文宏第一反應是:這個問題回答起來略微有點難度大。9月16日晚8點,原央視著名主持人張泉靈通過遠程視頻的形式,與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就當下人們關心的疫情相關問題進行對話。張文宏解釋稱,國內因為抗疫策略的關係,整個疫情控制非常好,全國各地已接近一個月沒有本土病例,但最近境外又輸入了病例。
  • 美國疫情拐點什麼時候來?張文宏直播解讀美國疫情
    當前,美國新冠肺炎疫情嚴重,確診病例達到 82404例,成為全球新冠確診病例最多的國家, 紐約州、華盛頓州、加州等多個州被列為疫情「重大 災區」。 疫情接下來會怎麼發展? 在美留學生要注意什麼? 要不要回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