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個子不高、其貌不揚,出場永遠黑眼圈還窩著個背的男人,我想寫他很久了,但架不住他天天上演新戲碼,讓我像追劇一樣追他。
他就是上海華山醫院的張文宏醫生,因為1月18日的一個視頻迅速走紅,被網友戲稱為醫學界的李佳琦,聽完被他種草了好幾款病毒!
他幾乎每一次採訪都金句頻出,既表達態度又招人喜歡。就連名人上電視被吐槽的大忌—— 採訪時中英文夾敘也被網友大呼「可愛」。其實,他的溝通方式之所以這麼招人喜歡,無外乎就是因為他會說人話 ——沒官腔,不油膩,雖然被上海人親暱的稱為「張爸」卻毫無「爹味兒」,更不會拿一堆「父愛算法」來嚇唬老百姓。
有句話叫做:「一等領導說人話,二等領導說神話,三等領導說廢話 」。
如果你想成為一等的領導,就來跟張醫生學學高情商的說話之道和這背後的領導力吧!
點擊邊框調出視頻工具條
01/
有自知之明
情商高的人有一大特點就是自我認知水平高,說白了就是有自知之明。他們知道自己的身份以及所處的位置,活的通透簡單。就算成為流量權威,也不會膨脹。說該說的話,然後該幹嘛幹嘛。
「等過了這個事情,大家該看電視的看電視,該追劇的追劇,該看跑男的看跑男,誰要看我啊?當新冠大幕落下,我自然會非常silently走開。你再到華山醫院來,你也很難找到我了。我就躲在角落裡看書了。」
有自知之明的領導,應該知道別人追隨你,究竟因為你是領導,還是因為你是你?
點擊邊框調出視頻工具條
張醫生的自知之明還體現在,他清楚的認識到要如何善用自己網紅的身份和話語權。
「這段時間媒體對我的報導很多,我又不是靠這個掙錢的,就把這個力量用到傳播上去,讓老百姓獲益,把所謂網紅的力量用起來。」
「話語權」是一種權力,在網絡社會,這可能是最值錢也最難得的權力。但是權力不是特權,它是一種責任。張醫生始終在儘自己醫生的責任——無論是苦口婆心的告誡大家在家多呆兩周把病毒悶死,還是防火、防盜、防同事,他在用自己的話語權影響公眾,保護公眾。
馬丁路德金說過:「權力是影響改變的能力」 。從這個角度來講,我們每個人都是領導,都可以影響改變。
02/
既不往自己臉上貼金也不會過分謙虛
他因為一句「一線崗位全換上黨員,沒有討價還價!」而走紅,然而事後當人誇獎他的時候,他解釋道:「網友是誤解我了。共產黨員先上,是黨章裡寫好的,就像醫療如果不照規章制度辦,病人就會冒風險。」
情商高的人就是這樣,既不會過於自信,也不會妄自菲薄。
當說到自己醫院和科室的時候,他毫不掩飾地、一臉傲嬌的說:「哪有什麼歲月靜好,一定是有我們這些人在維護。」
這種真誠表達,和職場上經常看到的那種過分謙虛比起來,簡直就是一股清流。國學大師季羨林曾經說過:「有意的過分謙虛,便是虛偽。」 而這種虛偽和套路感正是現在年輕職場人最不能忍受的,他們一旦聞出虛偽的味道,你的人設在他們心目中就崩塌了。
真誠表達,沒有套路的套路,才是最高深的套路。
03/
不粉飾太平,不做正能量黨
張文宏醫生是一個滿滿正能量的人,但他卻並不會說那些正能量滿滿的話。
在一次採訪中,當問到疫情的走向,他坦誠地表示:「疫情發展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他沒有揮著胳膊振奮人心的吶喊「一定要戰勝病毒」,他僅僅是告訴外界客觀情況,甚至包括最差的結果。當老百姓的情緒焦慮和惶恐的時候,對最壞的情況心裡有底,反而不那麼恐慌了。
展示真實的信息更有信服力。單純的正能量不但顯得蒼白無力,還有如跳梁小丑。
因為信任是理解的產物,而不是權威的產物,更不是靠喊口號,灌雞湯來的。
04/
如果說不了真話,至少不說假話
有一次有人在採訪的時候問了他一個刁鑽的問題:「疫苗,是國外的好還是國內的好。」
大家都知道作為體制內醫生,這個問題擱誰都不好回答,但他反問對方:「如果你懷疑國產疫苗差,那你不是在拷問我,而是在拷問中國的藥品監督管理局,你等於在問我中國藥品監督局靠得住還是靠不住,你說我應該怎麼回答你這個問題?這不是我能回答的。」
有些領導認為「我是領導,就應該有所有的答案」,所以就算不知道也硬要胡亂編一通。以前在外企的時候,下面問一個問題,只要老闆開始說「That's a good question" (這是個好問題),我就知道開始扯了。
其實,你真是想多了,你又不是維基百科,沒人指望你有所有的答案。再說了,你都有答案了,那還要下屬幹什麼啊?況且誰不知道有些問題,領導沒法兒在明面上回答,作為員工,想聽的壓根兒不是答案,我們就是想看看你真不真誠!
暢銷書《人生12法則》裡有一條法則就是「說真話,至少別撒謊」。這應該成為領導力法則之一。
05/
幽默風趣,擅於自黑
有人說張醫生的主業是段子手,其實任何研究過「幽默」的人都知道, 幽默來自於反差和反轉。正是因為不說真話的人太多了,才顯得他幽默。比如那個採訪他的記者問:「你想念你母親嗎?」 這是什麼鬼問題?
在別人都不敢說真話的時候說真話,就是幽默了。
「在醫務界,大家看到的醫生都是文質彬彬的,那都是假象。全是假的,我們這裡的醫生,瑞金的、中山的、華山的、市一的、仁濟的……大家脾氣一個比一個辣!」
嘿,這一句話黑倒一大片醫生啊.......
他不僅黑別人,也黑自己。當人們把他和鍾南山院士比較時,他說:「我比較佩服的鐘南山院士,別看他八十幾多了,但這衣服脫下來,一身肌肉,愛運動嘛,自然有肌肉。但是我不會,因為我根本沒什麼肌肉。我買過健身卡,基本一年去兩三次,還有一次就是健身房關了。」
自黑,是內心強大的極致。
很多人覺得自己是領導,就應該有個領導的樣子。其實,你那不是樣子,是架子。
專門研究如何領導90後的Leo叔叔在他的《輕有力》裡講到:「很多時候,領導和員工的關係如同兩人分別走在一條小河的兩邊,雖然絕對距離很近,但始終沒有交點。隔河相望,相見卻無法相牽;再近的距離也無法阻止關係的疏離........」
這種疏離感就來自於領導的架子。
真誠,才是領導者的最高境界。
06/
有同理心自然就有個人魅力
「藐視權威」可以說是現在年輕職場人的標籤,也是很多權威型領導者的心病。經常有人問我怎麼才能讓下屬服自己? 其實,現在的年輕人只認兩種領導:
1)有人格魅力的領導
2)專家型領導
張文宏偏偏兩條都佔上了,你說你怎麼能不喜歡他,不服他?
他是專家卻從來沒把自己放在高高在上的專家那個位置。
他輕鬆、幽默又接地氣的科普了肺炎病毒和流感病毒到底是個什麼鬼?把病毒、基因序列這些聽起來跟天書沒啥區別的東西,講得非常透徹。近20分鐘,全程無尿點!
反觀很多專家、學者和領導的講話是不是經常是每個字都認識,但連在一起卻完全不知道在說啥?
真正的權威是讓人信服,而信服的基礎是理解。
這背後雖然有一些溝通技巧在裡面, 比如我發現張醫生非常擅於打比方,講故事,這些都是非常高級的修辭技巧。但最重要的其實不是技巧,而是同理心。
最極致的體現就在這一句:「我跟你講你一定是聽不懂的,因為你讀的書和我讀的書不一樣。」
這話聽起來怎麼就那麼舒服呢? 他並沒有說你不讀書或者你讀的書沒我多,而是我們讀的書不一樣。
同理心,是溝通的核心,更是領導力的核心。
寫在最後
亞里斯多德建議商業領袖要「像智者一樣思考,像普通人一樣說話」,可是幾千年後的今天,我們周圍卻到處充斥著像普通人一樣思考,卻好像智者一樣說話的人。
為什麼「說人話」對於有些人來講就這麼難?
學者婁良在批評某些「不說人話」的藝術評論家時指出:「之所以寫的晦澀和拗口,甚至故意用非常長的句子和陌生詞彙,形成理解上的隔閡,其最終目的還是獲取話語權,讓不精於此道的普通人失去了參與和評論的資格。」
所以如果有些人說的話你聽不懂?那就對了,因為他壓根兒就沒打算讓你聽懂。語言除了用來交流,也是用來圈層的。聽懂了,你就跟他是一個圈層的了。他們說的話你越聽不懂,就越加強了這種圈層的壁壘。
而張文宏醫生之所以可愛,是因為他說的就是想讓你聽懂的。他把自己放在老百姓的位置上。
不是「我」vs「你」,而是「我們」。
我想,這就是領導力的真諦吧。
最後,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張爸年輕時候的樣子吧!嘖嘖嘖,還真蠻帥的呢!
關注「有意思教練」,回復「故事影響力」,有《用故事講出你的影響力》PPT大禮包等你喲!
我說贊,你說贊,都不如右下角點「在看」
你分享,我分享,有意思的生活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