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父母關係太好的孩子,長大後多半「沒出息」,心理學家有依據

2020-09-25 暖了時光育兒說

文|暖時光(此文為原創,版權歸屬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前段時間在網上看跟教育相關的心理學講座,其中有個心理學家的結論,還蠻獨特的。乍一看沒有道理,可是細細品來,卻還真是那個道理。在一般的觀念看來,就是父母和子女的關係不能太疏離。如果太疏離,會造成孩子沒有安全感,不會人際交往。進入社會之後,比較難生存。可這位心理學家提出的則是,跟父母關係太好的孩子,容易「共生」,失去自己的主觀性,長大之後難有出息。

跟父母關係太好的孩子,長大後多半沒出息,心理學家有依據。為什麼會這樣說?看過下面的結論您就知道了。

關係太好即為「共生」

跟父母關係太好,不分彼此,共同依存,在心理學上,就稱為「共生」。「共生」是一個集美好和殘忍於一身的詞彙,可一起生,亡也一起亡。所以,這樣沒有邊界、距離感的親子關係是不健康的。在心理學看來,一個孩子要想過得有出息、快樂,他就必須是「自己」。要想成為自己「自己」,就要「拋棄」很多父母的東西,其中就包括父母壓在孩子身上的自己的希望。

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小動物剛出生之後,對它百般疼愛,有求必應。跟他的關係太好了,好到什麼捨不得讓他吃一點苦。在一個階段之後,改變方案,但他已經不能在自然界獨立生存。因此,跟孩子關係太好,邊界模糊,並不利於孩子的發展。

跟父母太好的孩子,更容易沒有主見

我們常說,不能太愛一個人,那樣會讓我們失去自我。在愛情中是這樣,親情中亦是如此。兩個人離得太近,就會自然而然把自己的觀點強加到他人身上。就會理所當然的認為,別人應該怎樣做。而被愛的那一個人,也很有負擔。只要不按照對方的觀點,就會覺得愧疚。

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跟父母關係太好的孩子,去不了離家鄉太遠的地方。因為他們不舍也不敢,不舍,是不捨得離開父母,去太遠的地方。不敢,是因為從小就在父母的身邊,從小就被過度關注,是不敢離父母太遠的。沒主見,沒野心的孩子,能有多大出息?

父母和孩子的相遇是為了分離

有人說這世間所有的相遇,都是為了在一起。只有父母和孩子的相遇,是為了分離。從牙牙學語,從蹣跚學步,從上學,從交朋友,從上大學,孩子越來越不需要父母,越來越有更廣闊的天地。作為父母,我們不應該把他們拴在我們的身邊。父母的愛是從100到60分的過程,我們要慢慢減少對孩子的愛,讓他有自己的天地。

跟父母關係太好的孩子,長大後多半沒出息。其實歸根到底,這就要求我們的父母,該放手時就放手。一直抓著孩子不肯放手,反倒是害了他。

90後寶媽一枚,因為有了孩子,開始關注並學習育兒知識。在這裡希望結識更多志同道合的寶媽寶爸,共同探討育兒心經。

未來亦暖,歲月如初。時光,總是暖暖的,願我們的孩子都能夠被這個世界溫柔以待。

相關焦點

  • 長大後「沒出息」的孩子,多半是來自3種家庭,父母要警惕
    ,多半來自哪些家庭?就因為捨不得孩子受苦,乾脆什麼都自己承擔,但是父母你們有沒有想過孩子長大後什麼都不會這個問題嗎?他們遇到問題只會找家人解決,還會啃老,以後在社會上可沒有人像你們一樣事事都顧著你的孩子。
  • 長大後沒出息的孩子,多半來自於以下家庭,家長卻還沾沾自喜
    老闆很無奈,原本想讓孩子意識到錯誤,卻沒想到家長有過之而無不及。其實想想,這裡面的孫子其實還蠻可憐的。小時候驕縱,有父母寵著,還以為是愛,卻不知是導致自己長大沒出息的根源。爸爸也是如此,看似是愛孩子,沾沾自喜是為孩子討回公道,實則助紂為虐。這也提醒大家,長大後沒出息的孩子,多半來自於這幾種家庭,家長別不在意。
  • 孩子常把這3句話掛在嘴邊,多半長大後「沒出息」,希望你沒聽過
    導讀:孩子常把這3句話掛在嘴邊,多半長大後「沒出息」,希望你沒聽過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常把這3句話掛在嘴邊,多半長大後「沒出息」,希望你沒聽過!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從小有這幾個特徵,長大後多半沒出息,家長們對照看看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作為父母,可以說他們都是很愛自己孩子的,尤其是現在條件好了,孩子對很多父母而言,那就是自己的命根兒。平日裡更是怎麼嬌慣怎麼來,在這個過程中,有的父母不注意,可能就會親自毀掉孩子。孩子長大後沒出息不說,甚至會「啃老」各種不靠譜,到那時候父母再後悔,真的是黃花菜都涼了。
  • 李玫瑾:這3種孩子小時候很「聰明」,長大卻沒出息,父母要警惕
    現在的父母都在乎自己家孩子聰不聰明,而李玫瑾教授這句話正是要點醒一些父母,有三種孩子,小時候看似很聰明,長大後卻沒出現,父母們一定要警惕。除此之外,父母也要教會孩子分享,分享既是一種美德也是一種付出,付出就會有回報,一個真正聰明的孩子是懂得分享的,分享不僅能夠換來友誼,更能夠換來別人的善意,是一個人在社會上立足的根本。
  • 這3類小孩看著聰明,其實長大後大多都沒出息,父母可別瞎高興
    前幾天去朋友家玩,剛好有很多小孩來找朋友的孩子一起玩,之後這幾個小孩就一起出去吃飯了。等到他們出門之後,朋友跟我說,這些孩子其實在外面混的都不錯,但是其中有一個小孩名字叫嘉嘉,小的時候特別聰明,就是「別人家的孩子」,但是長大之後反而是一幫孩子之中混的最差的,說主要就是精過頭了,在外面人緣不好。
  • 喜歡「轉筆」的孩子,長大後多半是人生贏家,父母別杞人憂天
    一到孩子寫作業或上課時,就聽見「啪,啪,啪」筆落在書本上,課桌上或地上的聲音,父母和老師對此是深惡痛絕,一經發現就會將孩子批評一遍,老師更嚴格還會直接沒收。轉筆有傳染性,班級裡但凡有一個孩子轉筆,不出半個月,整個班級裡就有一多半學生都陸陸續續開始。
  • 從小被父母打的孩子,長大後多半是三種結局,最後一種讓人羨慕
    文|文兒一直以來,對於在教育過程中是否可以對孩子打罵,都有很大的爭議。有些家長覺得不能打,孩子小不懂事,打罵又能怎樣?很難起到教育的目的。而且,當家長的不就是要讓孩子學會知識,孩子學不會、不懂事,只能算是家長無能,憑什麼打孩子!在這些家長看來,無論怎樣,都不能動手打罵孩子,都是不對的。
  • 李玫瑾:這3種孩子小時候很「聰明」,長大卻沒出息,父母要警惕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心中的寶貝,因此有些家長對孩子總是很縱容,甚至自家的孩子那些小動作在他們眼裡都是可愛又聰明的表現,所以對孩子的行為不僅不加以教導,還會誇讚。孩子小不懂事,做什麼說什麼都是模仿別人,或者隨自己的心意做事,如果父母不制止反而大力誇讚的行為無疑是加深孩子的這種意識,等他們長大後,再想改過來就難了。
  • 這3類孩子多半是"假聰明",長大反而沒出息,家長別再引以為傲
    當然也有一類孩子很"聰明",他們能夠通過偽裝獲得更多的肯定和喜愛。悠悠就是一個善於"偽裝"的小機靈鬼,每次遇到不太熟悉的人,她都會主動的去開口問好,而且還會說出一大堆誇獎別人的話。總之,每個見到悠悠的人都很喜歡她,大家一致覺得她嘴巴甜而且會說話,甚至覺得悠悠將來一定會有大作為。
  • 有這三種品行的孩子,小時候看似很聰明,長大後可能反倒是沒出息
    播散智慧思想,傳遞教育理念今天要聊的主題是:這幾類孩子小時候看似很聰明,長大以後多半沒有出息。有時候我們會發現,不少小時候看著很聰明的孩子,長大後不一定會有出息。就像我們經常說的聰明過頭了,小時候人人都誇,爸媽也對孩子的聰明引以為傲,但他聰明沒有用在對的地方,長大做事就不容易成功。其實以下這幾類孩子小時候看似很聰明長大後多半沒有出息,家長發現了要及時去幫助孩子糾正。
  • 這3種孩子長大後沒出息,都是「偽聰明」,父母要及時糾正
    文/晚會兒育兒經(本文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明,尤其聽見別人誇自己家孩子聰明,那真是打心眼裡高興,可是孩子的聰明也分真假,有些孩子的「假聰明」父母不以為然,覺得孩子精神頭特別足,其實不然,孩子的這些「假聰明」會害了孩子,長大後不但不會有出息,還會為自己的虛偽的聰明付出慘痛代價。
  • 心理學家:你小時候和父母的關係,影響著你長大後和戀人的關係
    為什麼有人能輕易與別人建立親密關係,而有人卻總是拒人千裡之外,遲遲也無法談戀愛?每個人對戀愛態度的不同,其實和自己的依戀類型有關。而依戀關係是童年時期就已形成,由你和父母的關係決定。可以說,你小時候和父母的關係,決定了你長大後和戀人的關係。
  • 越沒出息的爸爸,越喜歡做以下事,孩子長大後也多半沒出息
    文|秘籍君爸爸在一個家庭中有很重要的地位,因為他的一言一行都時刻影響著孩子。自身的行為和品質也在潛移默化中教育、改變孩子。有出息的爸爸,他們身上是帶著光的,可以影響孩子,讓他們也同樣優秀。若是沒出息的爸爸,越喜歡做一些沒出息的事情。孩子生活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長大後也很難有出息。沒出息的爸爸都喜歡做以下幾件事,希望你不是這樣的爸爸。
  • 長大沒出息的孩子,小時多半具備這幾個特徵,還是很有道理的
    文/文兒孩子長大是否有出息,一直都是父母們茶餘飯後不經意間就會談起的一個話題。畢竟有了孩子,多數父母的生活重點也都有了轉移,慢慢地孩子在自己生活中所佔的重要性也開始逐漸上升。父母關心自家孩子長大是否有出息,自然也會留意什麼樣的孩子長大才能有出息。很多人都說,孩子長大是否有出息,其實從他們小時候就是能夠看出端倪的。那些長大沒出息的孩子,小時多半具備這幾個特徵。
  • 心理學家:孩子小時候有這些經歷,長大後戀愛容易出現問題
    那麼下面我們就一起看看,一個人童年的經歷對他長大後的戀愛究竟有什麼樣的影響:1、童年經歷:父母非常挑剔、經常吵架,出生在這樣家庭的孩子,從小就很乖,儘量不會惹父母生氣,如果父母有矛盾,孩子不僅不會要求安慰,還會像小大人一樣去安慰父母,對這樣的孩子來說,衝突是最可怕的事情。
  • 為什麼姥姥帶的孩子,長大後多半跟奶奶親?原因戳心但無力反駁
    其實,身邊很多寶媽也反映,孩子小時候是姥姥帶大的,可是長大後不愛去姥姥家走親戚,反而跟奶奶特別親。那麼,為什麼姥姥帶的孩子,長大後多半跟奶奶親呢?原因戳心但無力反駁。所以,有段時間網友也調侃似的在網上發問:「姥姥帶娃,奶奶去哪兒了?」關於這個問題,現在有答案了,那就是——奶奶在孩子長大的時候,等著「截胡」。因為,現在很多孩子小的時候都是姥姥帶大,等到差不多懂事了,就會被爸媽接到身邊,這樣離奶奶也就更近了。這樣一來,不懂事、最難帶的時候,是姥姥在付出,而懂事、好帶的時候,是奶奶在身邊表心意,孩子自然是只記得奶奶的親,而忘了姥姥的付出。
  • 出自這兩種類型家庭的孩子,長大後多半不孝順,其父母難辭其咎
    總是會有一些奇怪的父母,他們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卻偏偏要求孩子要做到。自己給不了孩子什麼,又偏偏希望孩子長大後能夠回報自己什麼。甚至還振振有詞說什麼自己給了孩子生命,孩子就有義務也必須對自己好,卻不知父母本身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若父母自身行為很糟糕,孩子長大多半也好不到哪裡。出自下面這兩種類型家庭的孩子,長大後多半也是不孝順的,某種程度上孩子的父母更是難辭其咎。
  • 長大後自私沒出息的孩子,吃飯多數有這3種表現,第2種最惹人厭
    大家好,我是王師傅帶悟空,大人們常說3歲看大,7歲看老。意思就是在孩子還很小的時候,人們就能通過這個孩子說話做事的方式,基本判斷出他長大後到底是什麼樣的人,是否會有出息。比如說吃飯這種簡單的事情,也能反映出一個人的素質涵養。我們在吃飯時都講究一種餐桌禮儀,而有的小孩在吃飯時無意間展現出來的細節,就能看出這個孩子的生活環境和有沒有家教。
  • 家有這三種孩子,父母不要得意,小時候看著聰明,長大多數沒出息
    家有這三種孩子,父母不要得意,小時候看著聰明,長大多數沒出息 在生活中有一句俗語,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就是說一個孩子從三歲的時候就能看出一個孩子長大後什麼樣,七歲的時候就能看出一個孩子老了什麼樣,一個孩子從小的行為習慣就能看出孩子未來的前途,家裡有這三種孩子就要注意了,小時候看著是聰明,長大卻多數沒出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