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父母都希望能給孩子一個幸福溫馨的家庭環境,可是自從孩子生下來之後,家長們就會陷入「什麼都是為了孩子好」的情況。特別是夫妻之間出現了分歧,雖然出發點都是為了孩子,但難免會有矛盾和問題爆發出來。
比如:「孩子的學習你不管管,真不知道要你這個爸爸(媽媽)有何用?」
「每次都這麼晚才回來,孩子的事你都不上心,只會丟給我。」
「我每天都這麼辛苦帶孩子,還不是為了孩子好……」
孩子夾在父母的中間,因為自己而吵架起來的矛盾。就為了這句「為了孩子」的話成了許多家庭的一個魔咒,父母因為孩子的事過得不好,卻不知孩子因為這樣的父母承擔了很多原本不該承擔的壓力和痛苦。
1、 溺愛孩子的家庭
過於溺愛不是愛而是害,過於溺愛孩子會折斷他本來可以獨立的翅膀,因為父母把所有的挫折和困難都擋在身後,不讓孩子承擔經歷,在這樣的環境成長的孩子,長大後心理承受能力非常差,稍微遇到困難或挫折就會讓崩潰,甚至選擇了輕生。
我在網上就看到有一個男大學生就因為失戀就跳樓自殺。我想他跳下去的時候應該有想過父母的吧,可還是義無反顧地跳下去,父母把他拉扯這麼大,還沒來得及孝順父母就這麼結束自己的生命。
如果孩子小時候,你什麼都順著孩子,不讓他吃虧,不讓他受苦;
孩子摔倒了家長都會扶起來,不讓孩子自己爬起來;
孩子想要什麼東西靠哭鬧,父母都會滿足他。
就因為捨不得孩子受苦,乾脆什麼都自己承擔,但是父母你們有沒有想過孩子長大後什麼都不會這個問題嗎?他們遇到問題只會找家人解決,還會啃老,以後在社會上可沒有人像你們一樣事事都顧著你的孩子。
2、 父母愛佔小便宜的家庭
有的家長本身很糟糕,有了孩子也不注意自己的行為,父母做什麼,孩子會在一旁看著學習模仿。
很早以前聽過一個故事,有一個父母愛佔小便宜,孩子也跟著學父母的行為,每次去別人家就拿人家的東西,可孩子回家後父母不但阻止,甚至高興。等到孩子長大後因為偷東西被警察抓起來了。
這個故事反映了父母有了孩子,不要把壞習慣放到孩子的面前,要注意自己言傳身教,不要斤斤計較,也不要佔小便宜。而且孩子在你的影響下,長大後會成為社會上的敗類。
3、 父母控制欲強的家庭
父母控制欲強養成孩子大概有兩種:怯懦和極端。
前者則是壓抑著孩子的「自我意識消失」,長大後會變成怯懦呆板的性格,無論是工作還是婚姻,都很難有出色的處理問題能力。而且遇到不會解決問題很容易陷入自我否定的意識,一輩子受父母控制,很難離開父母的掌控和負面影響。
1、 父母要學會跟孩子「劃清界限」
孩子是父母最重要的關注對象,現在許多父母都喜歡插手孩子的生活。比如孩子今天穿什麼衣服,交什麼朋友都要一一檢查過目。因為父母的觀念跟孩子不同,有的時候父母的想法產生分歧,孩子夾在中間,並不好受,還會受到波及傷害。
所以,父母要學會跟孩子"劃清界限",讓孩子過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如果父母幹涉太多,孩子就會依賴越來越強。父母適當的放手,讓孩子親自去體會生活,這樣孩子才會獨立成長。
2、 別在孩子面前說否認他
如果孩子覺得爸爸媽媽回家晚了,好久沒有跟爸爸媽媽說話了,這時候父母不要把自己的不滿情緒發洩在孩子身上,更不要在孩子面前說對方的不是,這樣會讓孩子不管不顧地頂撞父母的話。如果雙方互相都有抱怨,最好在私底下解決,不要在孩子面前吵,別誤傷孩子。所以給對方留一個尊嚴,再談你的意見和看法,這樣對方會接受你的建議。
孩子是父母的掌中寶,是一個幸福延續的結晶。所以父母不要給孩子太多的壓力,不要給孩子太多的承擔。家是孩子永遠港灣,不要讓父母成為孩子阻礙孩子會避風港的絆腳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