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阿拉斯加的前床墊推銷員帕吉特以前對數學根本不關心,17年前,他還在華盛頓州的塔科馬過著混亂不堪的生活。
他說:「我以前放蕩不羈。生活就是圍繞著女孩們轉,派對、喝酒、宿醉、醒來,然後又到外面追女孩。數學跟我毫無關係。過去,我還常說,『數學無聊死了,在現實生活中,它有什麼用呢?』」
一次襲擊改變了他的大腦
2002年9月13日晚上,帕吉特和朋友們出去玩,在一家卡拉OK外面遭到兩名男子的襲擊。他回憶道:「當第一個人跑到我身後,砸中我的後腦勺,我聽到了一個低沉的聲音,並感受到了猛烈的撞擊。然後,眼前閃過一道白光。接著,我意識到自己已經跪倒在地,一切都在旋轉,我不知道自己在哪裡,也不知道是怎麼去的醫院。」
帕吉特跌跌撞撞地來到馬路對面的醫院,醫生說,有腦震蕩,另外,因肚子上挨了一記重拳,腎臟有點出血。「他們給我打了一針止痛針,然後就把我送回家了。」
遇襲事件發生後,帕吉特就變得越來越害怕外面的世界。非到萬不得已,絕不出門。他說:「我只記得我把房間的窗戶都用毯子和毛巾給釘上了,甚至連大門也用噴霧泡沫給封上了,並每天都會不停地洗手、打掃衛生…
更不可思議的是,他看待事物的方式也發生了改變。他解釋說:「所有彎曲的東西的邊緣都開始像素化。水龍頭裡流出來的水也不再是連續的,而是一條又一條的切線。」陽光、街道、花草、樹木,甚至人和我經前看到的都不一樣了。「我既驚訝,也很困惑,但同時也很害怕。」
因為這些幻象,帕吉特開始思考與數學和物理有關的一些問題。當時,他在網上閱讀了大量與數學相關的文章。
一天,他偶然發現了一個關於分形的網頁,引起了他的共鳴。分形,是一個難度很高的數學概念,它最基本的意義,就是當你把一個雪花放大時,會看到它是由很多更小的雪花組成的,再放大,那些小雪花又是由更小的雪花組成的,依此類推,無窮無盡。
帕吉特一下子被這個概念迷住了,覺得有必要更進一步探索這個有趣的概念。
於是,他開始不停地畫各種形狀的分形圖,前前後後,畫了有一千多張。還說他畫的那些東西,都不是他憑空想像出來的,而是他在自然界中,觀察到的一些物體的結構。他認為他「掌握了開啟宇宙的鑰匙」,那些畫對於他來說都太重要了,必須要隨身攜帶。
一天,帕吉特出門去買東西,遇到一個男子,這個人注意到他手裡拿的畫,對他說,你這些畫看起來很像是數學畫。聊天中,帕吉特告訴那個男子:「我一直在嘗試在普朗克長度(物理學家普朗克提出的一種極小的測量單位)和量子黑洞的基礎上,來描述時空離散的結構。」那個男子是個物理學家,他建議帕吉特去上數學課。於是,帕吉特就進入了一所社區大學,開始學習描述這些令他痴迷的事物,所需要的語言。
聯覺,讓他可以看到數學公式
為什麼帕吉特看事物的方式會如此奇特?他自己也一直在想這個問題。一天,他在電視上看到一個人,一個具有非凡數字能力的人,在談論他眼裡的數字是什麼樣子的。帕吉特說:「我總是把數學描述成形狀,而不是數字,這是我第一次聽到除了我以外的人談論數學的樣子。」隨後,他在網上搜尋了很多信息,並認識了邁阿密大學的認知神經學家布羅加德。兩個人在電話裡聊了好幾個小時,通過交談,布羅加德推測帕吉特是個有聯覺(即感覺混淆了大腦的交叉連接)的人。
據估計,大約有百分之四的人具有聯覺。有聯覺的人可能會在聽到音樂的時候,看到特定的顏色,或者在感受到某種特定情緒時,會聞到相應的氣味。有的人這種能力是與生俱來的,但也不少有這種能力的人,是由於某種創傷、外傷、中風,甚至過敏,而引發了大腦的改變。
布羅加德認為,帕吉特是因為受到腦損傷而出現的聯覺,他的這種聯覺,可能會使他在接觸到某些東西時,讓他產生數學公式或者幾何形狀的視覺,這種視覺的影像也許是在他的腦海裡,也許是在他的眼前。布羅加德還猜想他的這種聯覺可能會使他通過學習,成為一名專家。「畢竟,我們大多數人沒有他這樣的洞察力,因為我們沒有能力把數學公式形象化。」他說。
為了驗證自己的想法,布羅加德把帕吉特帶到赫爾辛基阿爾託大學的一個大腦研究部門,在那裡,帕吉特接受了一系列的腦部掃描。研究人員發現帕吉特的左腦非常活躍,尤其是左側頂葉,而這一部分大腦主要負責的是邏輯思維、理性思維和線性思維。當年的那一悶棍,似乎改變了他的腦部結構,使他變成了數學天才,這種情況在醫學上被稱之為「後天性獲得性學者症候群」。
「學者症候群」是指一個先天存在嚴重智力障礙、自閉症,或其他心理疾病的人,卻擁有與其障礙全然相對的、不協調的,且驚人的某種能力。而「後天獲得性學者症候群」患者,顧名思義,是指一個原來正常的人,在腦部受到創傷後,突然間發展出了「學者症候群」患者的特殊才能。這種特殊才能,一般會表現在數學、音樂、語言和藝術方面。據不完全統計,歷史有記錄的這種患者有100多個,現在全球大約有40個這樣的人。
2014年的時候,帕吉特還出版了一本講述自己經歷的書,名叫《一夜之間變成天才》,他在書中說他「正經歷著數學的覺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