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 · 快評
9月5日晚,福建省福州超德中學高一學生小王在QQ空間裡曝光了班主任組織學生送教師節禮物的事情:老師首先在班級群裡發布送禮投票,但設置的「同意」及「不同意」兩選項,最終都要求送禮。投票發出後,部分同學提出質疑。班主任以不懂得感恩為由,要求學生轉班。目前這名班主任老師已被撤職處理。
▲事發當天,班主任老師在聊天群裡向學生發送教師節送禮投票。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班主任老師回復學生稱,可以不送禮,但以後也不要麻煩老師了,然後申請到別的班級。
教師節,是全國教師的節日,旨在向辛勤耕耘的一線教師致以誠摯的崇敬與感恩。然而,藉機向學生索要禮物,是嚴重的師德失範行為,觸犯了教育部的規定,抹黑了教師隊伍,必須採取「零容忍」的態度。
為何每到教師節,類似新聞總是不絕如縷?送禮的風潮,為何依舊在一些校園中盛行?
歸根結底,是「金錢至上」的歪風在作祟。
儘管近年來教育部三令五申,嚴禁教師違規收受學生及家長禮品禮金。但在現實中,個別教師依舊對此置若罔聞,鑽制度空子,以更加隱秘和靈活的方式收取重禮。因為盯住了金錢和利益,敗壞師德的「害群之馬」才敢大膽接受禮品禮金,甚至肆無忌憚地主動伸手。這也讓存在金錢驅動觀念的家長有了「活動」空間,「錢能解決一切」,總想通過物質交換「走捷徑」,為孩子爭取更多資源。同樣,在「金錢至上」的風氣下,許多家長哪怕不情願,也擔憂「如果不給老師送禮,孩子可能被『穿小鞋』,至少是不受重視」,遞上了「打擦邊球」的禮物,卻始終心存怨念。由於「送禮」的外部監督機制並不完善,更多是學校內部監管,即便發現也是不可外揚的「家醜」,多作為學校內部事務處理,於是,家校關係由此被推向更為緊張的處境。
「金錢至上」害了誰?事實上,教師隊伍中的絕大多數,都是愛崗敬業、默默奉獻的,也在堅守不沾紅包禮品的職業操守。當違反規定的禮物「襲來」,這些教師也分外頭疼,要想盡辦法地拒絕或退回。家長們顧慮重重,既要絞盡腦汁向教師表達「心意」,又為心意是否「足夠」而惴惴不安。教師難,家長難,最終難為的還是孩子。試問,有多少孩子年紀輕輕,就已經了解到節日背後的「潛規則」,甚至產生送禮的攀比之風?作為孩子成長的重要他人,無論是教師還是家長,若不能以身作則,那麼耳濡目染的孩子,極易在價值觀中種下扭曲的禍根。
教師節,教師需要禮物嗎?當然!教師需要的禮物是學生健康全面的成長和發自內心的感恩,是家長對孩子教育工作的共同承擔與配合,是社會對其個體和職業專業性的尊重。這就要求教師德行為先,不斷成長;家長換位思考,尊師重道;外部監督健全機制,強化追責。
讓我們用每個人的努力,將歪風邪氣擋在校園外,還孩子一片風清氣正的教育淨土,還教師節一分清淨與神聖。
— END —
來源|本文系光明社教育家原創
作者 | 谷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