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師表者,三尺講臺一生耕耘,教師節,感恩一下我們的老師,這原本是莘莘學子發自內心的真誠意願。不過隨著社會商業氣氛越來越濃,人們的價值觀也漸漸變得以金錢來衡量一切。不知從什麼時候起,教師節變味了。
教師節的感恩,變成了攀比,送禮的糾結,收禮的膽顫
家長們其實是教師節最糾結的群體。不送禮,內心惴惴,生怕老師們對自己的孩子「另眼相看格外關照」;
送禮,忐忑不安,心不甘情不願;
送多了反腐倡廉人人喊打,送少了又怕老師嗤之以鼻拒之門外,真箇是送與不送左右為難。
老師們其實也糾結。大多數老師並不貪圖雞毛蒜皮的小恩小惠,既為人師,自當以身作則。教師節送禮是過,不送禮照樣坦然的過。
至於家長們略表心意的小禮物,老師們很難拒絕,只好被動收下總不能不通情理拒人於千裡之外吧。有的老師也會糾結,別的老師收了,我不收,別人會說自己清高……
這樣看來,在送禮這件事情上,貌似大家都很憋屈,送的不情願,收的有負擔。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教師隊伍也不例外
就像前些年,黑龍江依蘭縣的馮老師拍案而起索禮謾罵;
就像前些年,江蘇南京的某校長開學伊始就樂呵呵的要家長意思意思;
每年教師節,大家都會格外關注送禮的話題。今年也不例外,9月7日,離教師節還有三天,福建福州某中學一班主任「火」了:
據網傳聊天記錄顯示,某中學班主任在班級群內組織學生投票:是否同意用班費給全科12位老師送禮?
然而投票的兩個選項設置得卻非常「魔性」:一選項是「同意」,二選項是「不同意(要把你的具體建議買什麼提出來)」
這兩個選項有意思了,意思是無論選哪一個都必須給老師送禮。有家長質疑:「兩個選項都是同意送禮,可不可以不送。」
班主任更是無理,直接回懟:「不準備教師節送禮?請你轉班,以後你也別麻煩老師」的說法。據悉,此班主任已經被學校撤離職務。
因為教師職業的特殊性,大家對教師的職業失德容忍度也相對較低,那其他國家針對對教師收禮行為有哪些約束呢?我們或許可以從中獲得啟示:
表達謝意要有度——美國收禮不超5美元,德國收禮不超10歐元
以紐約市來說,由於公立學校的老師屬於公務員體系,所以老師首先必須遵守不得接受與紐約市有生意往來的公司超過50美元(含50美元)的禮物的原則。
麻薩諸塞州的規定與紐約市的規定類似,但如果是班級合贈的禮物,以每個人少量出資為原則,超過50美元的禮物老師也是不可以接受的。
如果孩子需要老師寫推薦信或者評語的時候,家長贈送的禮物,哪怕低於50美元,這種禮物也是不能收的,受賄者可能面對牢獄之災並罰款6000美元。
每年6月12日是德國教師節。柏林內政部規定,該市管轄範圍的公務員收禮價值最高不得超過10歐元,享受公務員待遇的教師、消防隊員及警察亦受規管。
全民反腐,社會齊動員——韓國:遏制教師受賄,發現舉報有賞
韓國教師節(5月15日),普通市民和公務員都可舉報教育部門公務員或教育廳派遣工作人員收受錢財行為。舉報人可獲獎金總額上限為3000萬韓元(約合2.4萬美元)的獎勵。
教師在韓國是收入較高的穩定職業。如果教師收紅包,不但面臨被解僱的風險,失去每月幾百萬韓元的收入,還會影響到自己的退休金。
法制要健全——中國香港:法律嚴格限制老師收禮
在香港,老師可以收取多少金額的禮物?按照香港教育局提供的《學校內部守則的樣本》建議的利益金額上限,學校教職員接受(但不得索取)的利益包括:學生或家長送贈的禮物,但價值不得超100港元;
學生或家長在畢業典禮上送贈的禮物,但每次總值不得超500港元;退休或辭職時,家長、同事、學生或舊生送贈的禮物,但每人所送贈禮物的價值不得超1000港元。
良好的社會風氣——加拿大:沒有教師節 老師不敢收禮
在加拿大其實是沒有教師節的。聖誕節和情人節的時候,家長一般都會送些小禮物,比如巧克力、和孩子一起做的賀卡、小工藝品、或者咖啡廳的消費卡(金額不大,也就是幾十加幣而已)。
總之,都是些小禮品,老師在這方面沒有要求,也不敢有要求,因為沒有國內這樣的氛圍,大家比較平和,對於孩子和家長送的小禮物,哪怕是賀卡,都會很高興。禮輕情意重!
政府行為,讓老師感受到關愛——阿根廷:教師節當天有特殊津貼
阿根廷的「教師節」與中國只差一天,是每年的9月11日。教師節這天,阿根廷的每位老師都會收到70比索的特殊津貼,約合200元人民幣,錢雖不多,但顯示了政府的姿態。
除了節日紅包之外,在阿根廷人們認為親手烹飪招待他人是最好的禮物之一。在教師節的時候會辦一個燒烤晚會,學生們親手調料、烹飪給他們喜歡的老師,用香噴噴的烤肉、動聽的音樂表達對於老師的感謝和尊重。
提高老師的社會地位和經濟收入——芬蘭:教師地位非常高
芬蘭沒有專門的教師節,但這不是說在芬蘭教師地位低了,恰恰相反,芬蘭的老師地位非常高,甚至要高於公務員。教師享有高於公務員的待遇,有著較高的社會地位。
芬蘭年輕人最嚮往的職業是中小學的老師,一般普通小學老師受敬重的程度要勝於國家元首。而且老師都像學者,幾乎全部擁有碩士以上的學歷,暑假的時候還要上大學繼續進修。
在其他節日,比如聖誕節,學生也送老師一些小禮物。但老師與學生是平等關係,只能送價值25歐元以下的禮物。
攀比之風盛行,教師節不再是學生真心向老師表達情感的節日,而在功利心和虛榮心的操縱下變了味。
而傷害最大的就是我們每一個人的孩子,無形之間孩子們真實表達情感的心理被扭曲,也種下了虛榮和攀比的不良種子,而這些孩子長大後,又該用怎樣的視角來看世界呢?如此惡性循環又是誰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