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正值地瓜成熟上市之際,在納雍縣陽長鎮馬店社區的道路兩旁,隨處可聽見叫賣聲,「今年地瓜賣得還是比較好的。」馬店社區的駐村第一書記孟濤欣喜地告訴記者。
孟濤觀看馬店社區農戶地瓜賣得如何
2016年3月,孟濤便受納雍電廠委派,到馬店駐村。孟濤回憶,剛委派時,電廠領導給他們幾位駐村幹部下了「軍令狀」:要真幫實扶,智(志)貧雙扶,扶出實效。
「老百姓腰包鼓了,幫扶成效也就好了。」孟濤認為,鼓腰包還得發展產業。
陽長種出的地瓜品好,產量高,孟濤決定大力鼓勵馬店社區村民種植地瓜。
「該社區雙龍組,有種地瓜的傳統,可以以雙龍為點,帶動馬店社區全村種植。」有了思路,孟濤便開幹。
「我們都曉得地瓜好種,但難得背,又不好賣……」當孟濤挨家挨戶鼓勵雙龍組的農戶種植時,農戶卻給他潑了「涼水」。
「雖然難,但還是要搞,不好背,那就修路,不好賣,那就由合作社保底回收。」鐵了心的孟濤向電廠申請資金,修通了雙龍組規劃連片種植的產業路,並和農戶籤下協議,由合作社1.5元錢一斤保底回收。
農戶吃了「定心丸」,2019年,雙龍組的地瓜種植規模達到了360畝。見雙龍組的地瓜已成規模,孟濤便開始「以點帶面」戰略。
社區裡的種植大戶王從志,2019年承包土地王種了地瓜12畝,收入8萬元左右,他賺了錢,農戶是看在眼裡的。孟濤抓住這點,做了王叢志的思想工作,再由他去做其他人的思想工作,農戶們紛紛跟種。今年,王從志帶動馬店社區135戶村民種植地瓜,種植規模達到了710畝,成了該村的主導產業。
孟濤觀察地瓜長勢
地瓜規模漸成,品質好,孟濤決定再給馬店地瓜添一把「火」。他到處跑單位,找資源,為馬店的地瓜註冊了商標,名為「高山有機涼薯」,有了「身份」,該社區地瓜的銷路更順暢,價格更高。
「我家種了8畝,現在賣得2萬多元錢了,全部賣完估計能賣5萬多元,感覺還是挺划算的。」王光輝今年才開始種植地瓜,但在他看來,收入還是滿意的。
如今,馬店社區村民吃上了「產業飯」,而作為「助推器」的孟濤,頭髮從青絲變成了白髮。
2015年6月,按照省委、省政府以及省國資委的安排,國家電力投資集團(以下簡稱國家電投)下屬公司貴州金元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貴州金元)開始結對幫扶納雍縣,作為貴州金元在納雍境內下屬單位,納雍電廠首當其衝成為「先鋒軍」。
除了投入真金白銀幫扶外,納雍電廠先後派駐了4位駐村幹部到陽長鎮車田村、馬店社區,曙光鎮河溝村真幫實駐。
駐村前,孟濤頭上零星有幾根白髮,而駐村4年後,頭髮幾乎全白。同事們經常打趣孟濤,在派駐的4位幹部中,他是年紀最小的,但卻是看上去最老的。
孟濤的辦公室,也是「家」
孟濤在陽長居住,父母住水城,妻兒住貴陽,一個家分成了3個家。從2016年駐村開始,孟濤就一心扎在社區裡,沒日沒夜地幹工作,節假日都難得回家一次,妻子蒲曉越經常抱怨:「你心裡哪還有這個家呀!」「抱怨歸抱怨,看著現在滿頭白髮的他,又說不出的心疼。」蒲曉越說。
「2020年是脫貧攻堅收官之戰,再苦再累,我也會全力以赴,直到奪取最後勝利!」說這話時,孟濤擲地有聲。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周恩宇
編輯 顧野靈
編審 李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