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書記張戰偉,一記耳光打得響,
這一記耳光,註定會在網絡傳播史上
留下一頁。
書記為啥要給市政府秘書長一記耳光?
此事說法甚多。
按照秘書長夫人的說法,
是因為秘書長不夠資格吃「常委級小灶」,
所以,書記給了他一記耳光,
讓他長長記性!
這個說法,成為人們議論紛紛且憤憤不平的依據,
一個書記,犯得著因為別人吃了不該吃的小灶就發這麼大火嗎?
網上不少評論,亦以此為論據,鋪陳展開,
認為這個書記太沒有肚量,太小題大作、太霸道了!
秘書長夫人這一說法,
老詹一直心存懷疑。
因為,事情如果真是這樣,
那就太離譜,漏洞太大了。
漏洞之一:太荒唐。
書記對市政府秘書長,肯定是認識的。
(哪有一個城市書記不認識政府秘書長的?)
既然認識,卻又突然像不認識一般,
質問秘書長,你是誰,為何在此吃飯?
豈非太荒唐了麼?
漏洞之二:太突然。
秘書長到小灶吃飯,顯然並非一日兩日,
書記看到並知道秘書長在此用餐,亦非一日兩日,
怎麼那天就像剛剛發現一樣,
質問起秘書長來,
豈非太突然了麼?
漏洞之三:太過分。
書記即使第一次發現秘書長在此吃飯,
覺得不應當,「德不配位」,
那麼,提醒提醒即可,
雷公不打吃飯人嘛,
這是人人都明白的常理,
書記能不明白?
然而他卻大光其火,打了秘書長一耳光,
豈非太過分了麼?
正因為有此三個漏洞,
所以,老詹行文評論,有意迴避此事,
只是強調,對於地方和單位的一把手,
應該有必要的監督和制約,
否則,無法無天,為所欲為,
一些覺悟低、品行差而又無自制力的一把手,
便會什麼荒唐事情都幹得出來!
時至今日,書記打耳光,新聞已經曝光好幾天了,
河南據說也已派出工作組,調查此事,
但是,喜歡看熱鬧愛打聽的民眾們,
總希望早點把事情弄個水落石出。
否則心有不安,甚至,睡不著覺。
今天清晨,有朋友傳來一篇知情者文章,
稍稍披露了幕後故事,
雖然未經證實,但是,
朋友姑妄言之,
各位姑妄聽之,
老詹亦在此姑妄論之吧。
(嚴正聲明:一切以調查組的正式結論為準)。
從朋友傳來的故事看,
書記之打秘書長耳光,
鐵板釘釘,確有其事!
但是,為什麼要打呢?
背後的原因,顯然並非「不該吃小灶」那樣簡單了。
這裡,得交待兩個重要背景。
背景一、書記年紀已大。
書記雖然在河南省紀委幹了二十多年,
但是,1963年出生的他,已經超過五十七歲,
任期將滿,就要換屆,
當然,也就不可能繼續在濟源擔任市委書記了。
背景二、市長年紀較輕。
濟源市長,1970年生人,
滿打滿算,也才剛剛知天命。
仕途空間很大,可能接任書記。
知曉這兩個背景,
後面的事情,就有了比較合乎邏輯的想像空間。
有意思的是,被打耳光這位秘書長,比市長還小一歲,
作為市長大秘,市政府的大管家,
如何在書記與市長之間周旋,
處理好二者關係,
那是非常考驗秘書長水平的!
據說——當然只是據說——這位秘書長,
平時就有點不大買書記的帳,
或者說,有意無意地流露出對書記的小小不敬。
書記因市政府的一塊電子屏而有所不滿,
吩咐秘書長調整而秘書長久拖未辦,
書記很生氣,曾提議罷免,
未果。
至於那天發生在小灶那一耳光,
據目擊者說,並非書記突然發火,
而是,二人之前曾有爭執,
言語不合,
書記氣憤不已,
這才按捺不住,一個大耳刮子,搧了過去!
這樣解釋,相對比較合理。
有一種說法是,當時,秘書長曾反駁書記曰,
「就興你腐敗不興我腐敗!」
此話成為導火索,將書記徹底激怒,
那驚天動地的一耳光,也就在秘書長耳畔響起!
此說是否確實,調查組自會定論。
甭管咋說,我估計,此事發生以後,只要冷靜下來,
當事者各位,沒有不後悔的,
真真是,小不忍則亂大謀哪!
市委書記,沒有給自己人生畫上一個相對完美的句號,
甚至,連有可能「到省裡工作」的可能,也已經100%不可能。
秘書長,雖然是此事苦主,挨了那麼憋屈的一巴掌,
但是,倘若當時忍住,沒有激起這驚天動地一耳光,
他不就可以平平安安跟隨現任市長——將來(有可能的)書記當大秘嗎?
市委秘書長,必然進常委,
那時,豈不就可以名正言順、堂堂正正吃小灶了嗎?
秘書長夫人,倘若不把這事捅到網際網路上,
形成這麼大一個輿論熱點,
你那老公,不也就不會成為輿論焦點,
面臨命運的又一次轉折了嗎?
至於秘書長所服務的那位領導,
此番市裡鬧出這麼大一場風波,
省裡派來工作組,
順理成章的事情,會否橫生枝節,發生變故呢?
那也是自己左右不了,誰也說不清楚的事情呀!
唉,小小一記耳光,
打出人生百態,
沒想到背後卻有這麼多文章,
讓人不由發出一聲感嘆,
世事難料,
實在變化莫測哪!
《碼字工匠老詹》共有六類文章,不妨隨便翻翻:
一、時評
在瀋陽瀋河區,我看到了「中國特色人大制度」在基層的偉大實踐!
《瀋河模式》的「制度化」之路應該怎麼走?
十八大後首個出獄部級「老虎」——雖然人已出獄,難題並未解決。
別了,京華時報
遼寧,我擔心你的坦誠
周本順讓我耿耿於懷
官場那些「小圈子」
滴滴如此命硬 後臺到底是誰
二、人生
年過七十,終於明白
我為什麼不願當市長
正因為沒有後臺,所以才更要努力
怎樣與上司相處 記住四個字足矣
岡仁波齊:朝聖路上的靈魂洗禮
又見成龍,他老了,老詹更老了
七十七說
七十又七說
感謝每一個人
三、寫作
讓寫作成為人生最好的娛樂
寫好「大文章」,只須「三板斧」
想說給你聽,新聞系學生
老詹寫新聞,只有這麼一個訣竅
這篇文章讓我徹夜難眠,一戰成名!
老詹講課結束 學員反映如何
咪蒙如何做標題,一看你就明白了
四、人物
恩師老範
老伴楊喬
金沙江畔,有這樣一對知青夫妻
好想娶個好媳婦
山西,那位北京知青的孩子
改衣工匠何師傅
何師傅,你終於離開北京了……
五、楊喬(老伴的文章,比老公精彩)
我的鄰居汪曾祺
王鎮蘇、林先生和我
同學張集貴
公社故事
地委書記李佔林(公社故事之二)
老社長彭再玉(公社故事之三)
我的老師們
《我的老師們》之二:班主任張蓮初老師
《我的老師們之三》:中學老師康筱維
我的螞蟻觀
六、新書
十八年寫成一本書,這本書到底有啥用?
感謝出版社,推銷俺的書,到底買不買,還是買了吧!
那一夜,為什麼讓我至今難忘
喬家大院能夠「做大做強」嗎?
絳縣這樣的山區小縣,旅遊能搞些什麼呢?
一種態度,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