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記耳光」背後的故事……

2021-02-28 碼字工匠老詹
濟源張戰偉書記那一記耳光,已經過去好些日子。

人們,恐怕早已淡忘……

畢竟,這不是一件什麼大事。

然而,當時,張書記為什麼忍不住要給秘書長一記耳光?

這一記耳光的前前後後,到底發生了什麼?

終於看到一篇詳細講解故事背景的文章,

雖然,不敢說完全真實,

但是,確實是非常精彩,

能讓人長不少見識,

還能思考一些問題……

於是,轉載於後,

感興趣者,不妨一閱。


「書記掌摑秘書長」內幕:好一出「火」燒張書記的大戲!

視界書房 


【免責聲明】文章來源為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侵權請聯繫責編;我們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僅供參考、交流之目的。

「市委書記掌摑市政府秘書長」事件,我一直在持續關注。

剛開始時,我看到了,不厚道地笑了,就說:」高,實在高,裡面真有高人啊!」因為有不少高招已經出現!

「現實比小說更精彩」,而我呢,曾經是寫過小說,也對人心深有研究,不妨以小說的形式,沙盤推演一下「市委書記掌摑市政府秘書長」的來龍去脈,並揭開其中不為人知的隱秘!

看完就明白:事情真沒有我們看到那麼簡單!

2016年8月,張戰偉來到濟源市,從省紀委正廳級別直接來到濟源市做市委書記。3個月後,即2016年11月,翟偉棟從市委副秘書長擢升為市政府秘書長。一種是「上往下」,大多是省廳或國部級官員交流到地方來充實履歷;另一種「下往上」,從基層一步步幹起,一步一個腳印,步步高升。雖然市府秘書長是服務市府而非市委,但是作為市府的大管家這樣的重要崗位,作為管幹部的張書記不認識翟秘,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更何況,張書記初來乍到濟源,除了認識市委班子的同僚,就是自己的大秘班子,而這個大秘班子裡就有翟秘的,只不過,當時他是副秘書長。可以說,他倆早就非常熟悉了。更何況,翟秘還是從市委副秘晉升市府大秘位置。市委市政府一般都在一個大院裡辦公,一個機關食堂吃飯,濟源也不例外,時間都四年多了,大家低頭不見抬頭見,不要說一起吃飯的次數多著,可能同坐一個會議室開會的次數也不少了。以前都是相安無事的!甚至之前,很可能兩人關係還不錯的!張書記是從省紀委下來主政一方,除了在勞動人事幹校工作的幾年外,從科級一直幹到了正廳級,全在省紀委,屬於工作經歷非常單一的人。工作經歷單一有一個壞事,那就「隔行如隔山」,除本部門工作外,其餘工作並不是很精通的。特別是張書記紀委工作「老革命」了,輕車熟路,確實不錯,但對於一個地方來說,紀檢監察的事只是「千條線萬條線」中的一條線,尤其是主政一個地方的話,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吧,要管方向,比如工業走什麼路子,怎麼招商引資,怎麼搞國家級、省級的大型項目,農業要不要特色發展等,還要管用幹部和作重大決策等等。一個家開門要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的,更何況是一個偌大的濟源市了,那要有多少事啊!這些都需要有點政務經驗的。所以呢,我們國家一向重視幹部的交流,上往下或者下往上掛職鍛鍊什麼的,儘量多崗位鍛鍊,只有鍛鍊足夠,才能是複合型人才,是優秀的官員,這類就是大家熟知的「政治官僚」。否則,那就只能是某個崗位的業務官員,也就是「技術官僚」。在官場實操中,「技術官僚」顯然上升空間極為狹窄,往往作為「副手」和「配角」示人的。如果省官或京官下到地方,也往往先平調一個政府長官來熟悉一下工作,比如省裡廳長下去,先幹一段市長再上到市委書記,成為實際上的「一把手」,這才是常規情況,就為了工作上有一個熟悉的過程,時間一般需要二到三年時間。不過,張書記是個例外,他一直在紀委線工作,從省紀委下去就直接當了市委書記。這個安排其實有點為難張書記的意味。張書記政務工作不熟悉,是沒有人教他。主要大家都不敢教。畢竟現在規矩是「雙峰政治」,書記和市長是平級的,但平級也講究一二三的。特別是一二是有分工的,但要「堅持黨管一切」,所以呢,彼此很謹慎,大家都是懂規矩的。至於那些三四就是下屬了,誰教書記,誰就「不三不四」,這是僭越啊!那麼,工作不熟悉會產生什麼情況?很容易瞎指揮,導致在工作上被下屬輕視。我們領導幹部的權威不是天然存在的,個人能力往往能提升自己的權威,最終能力和權力共同起作用。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沒能力那就難免被人架空的,不架空也被人當作空氣!所謂威望就是要下屬服你、敬你,你說的話大家自願聽,你說過話大家願給辦了。但你說「門外漢」的話,他們可能表面不敢怎麼樣的,畢竟你是書記你是「一把手」,但背後呢,就敢嘲諷你,敢把你的話當作「耳旁風」,甚至當作官場笑話來講的!中國官場的人歷來注重自身形象,也是十分在意自己的權力,所以呢,很容易察覺下屬是否輕視的態度。但張書記不一樣,他並不認為自己能力差——我哪裡能力不足了?從基層幹部升到廳級幹部,我憑的正是自己的本事。我是紀委出身的,看我怎麼治你這些不聽話的人——這一點能力自信還是有的!然而,不以德服人,不以能馭眾,你越壓制就越反彈,下屬們就「敢怒不敢言」,背地會越來越看不起他的。2017年,濟源市來了位新市長,「雙峰政治」的另一極。石市長是北京大學經濟系高材生,從考上北大的那一刻時,再加上經濟系畢業建設家鄉河南,你說自己不行都不行,從省委機關擔任秘書起步,關鍵是在各地方、各個部門都待過,一步一個腳印,幹到了市長的位子,也就是說,他是「幹上來」!更何況,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石市長的政務能力不是一般的強,可以說是「門清路熟」,到一個地方三下五去二就能抓住「牛鼻子」,理清地方發展的方向——要思路有思路,要魄力有魄力,所以,很快就在濟源市官場獲得了不少的威望。石市長剛來時,張書記已到任快一年半了,從資格和職務而言,張書記確實是可以壓上石市長一頭的。但等石市長到了一年多後,人心無疑都倒向了石市長這一邊的。問題就來了,大家就是「高看」石市長的,且石市長年輕有為,前途更為光明!所以呢,濟源官場就出現了站隊。濟源官場「親石市長而遠張書記」的現象還是非常明顯的,明顯到讓張書記內心有點酸酸的感覺,大概就是所謂的「瑜亮之恨」!特別是到2020年年底,眼見著就要2021年換屆了,張書記1963年,過了年即2021年就58歲了,廳級幹部到了58歲晉升空間不大,只是部分中的部分才能晉升到副部,去省人大或省政協任職副主任或副主席,多數人是到省人大做專委會主任或者去省政協幹個類似的位置,也就是退居二線,做好「到站下車」的準備。當然,按濟源市的級別,高於縣級市又低於地級市的,所以呢,張書記晉升到副部的可能性極低。而石市長不同,1970年出生,北大經濟系高材生,上升空間還很大,而且接任張書記位置的可能性很大。如果這樣的話,那麼年紀與石市長相仿的,又給石市長服務3年的翟偉棟大概率也會有上升空間的,比如升任濟源副市長。在官場中誰的人很重要,誰上去了誰的人也會雞犬升天一下的,叫「一起前進」!一般到這個時候就是暗流湧動的,當然表面上還是風平浪靜的!當然,也有上面的消息釋放下來,從上海來的省長非常看重石市長的能力的,也希望石市長能前進一步。一般這個時候,石市長和翟秘最能沉得住氣的!因為也就幾個月的時間的「窗口期」,過了就雙雙晉級成功的。而張書記就有些不爽了,或者說更不爽了——原因就是他還沒走,大家就提前不當我一回事,當作「空氣」不說,不有意「反」著來了!人說「人走茶涼」,怎麼我還沒走,茶就涼了?甚至大家還有一種「送瘟神」的暗爽!關鍵在情緒上也慢慢失控了,表現了自己對搭檔石市長的不滿,在會上也開始忿忿不平地說:說者無心,聞者有意——誰是大王誰是小王,在座的開會的各位心裡沒有數嗎?這是很明顯張書記在告誡大家,濟源的真正的一把手,現在還是他!話是這麼晾出去了,但還是找個人來適當敲打敲打一下,讓這些人長點記性!在濟源市的官場,除了「雙峰」是其他地方交流過的,其餘的大多數,處級科級都是土著的。土著官員除了作為普通人遇到對領導能力不認可會輕視外,往往會多出一層不滿。畢竟你是交流過來的領導,你幹完後就是拍拍屁股走人了,土著官呢全家老小都常年在濟源啊,從政治正確而言,這是「家鄉情懷」,誰不願自己家鄉好?從經濟正確而言,這是利益所在,家鄉發展好了,擁有一點政治資源的自己和家人能攫取更多利益!所以,很多人漸漸地對張書記就是表面上「呵呵」了,甚至連「呵呵」也變得陰陽怪氣了。是該給這些土著們一個下馬威了,是該真正讓這些土著們認識一下誰才是真正的一把手!殺雞儆猴是必須的了!一則翟秘是市府大秘,是服務石市長的,敲打他就是敲打石市長,這叫「隔山打牛」!二則翟秘是除了市領導外幾乎地位最高崗位了,敲打他也提醒濟源大小官員我才是「一把手」!可惜的是,可能是張書記可能一時氣昏了頭,導致如何敲打還沒有得想明白,一時間就亂了章法,或者說,畢竟只在紀委線待過,政治手腕有限!那天,也就是2020年11月11日一大早上,應該是張書記早餐的飯點,張書記無意間撞上了翟秘!一般吃飯的規矩就是市府的管家跟著自己主官一起吃了,而且基本會跟市委錯峰吃飯 的,這種默契還是心照不宣的。說來,翟秘也是很後悔的事,本來也不至於尷尬到要跟張書記共同用早餐的。原因麼,可能如下:又剛好一大早接到石市長的緊急任務去高速公路口接貴賓來濟源考察……如果就這麼巧合的話,那麼尚小娟和石市長是知情的,堅定地認為張書記就是找翟秘的碴。張書記進來的時候,翟秘剛好坐在那裡,低著頭喝著胡辣湯,根本沒注意到張書記的到場。而等到翟秘注意時,張書記已經止不住發飆了。要知道,張書記早就對大家對他不Care的樣子很感冒的,一直都耿耿於懷的!接下來,就是一出伊索寓言《狼和小羊》的官場版,大白話就是純粹找碴!「你是副市長嗎?你是不是把自己當成了市領導了?你有什麼資格在這裡吃飯!」誰知道作為「小羊」的翟偉棟真的像天真的小羊,或者說「小看」張書記習慣了,就跟他論起理來了!張書記立即「狼」性大發,還跟我頂嘴,「Pia」一個耳光過去了!張書記一時手爽,但回頭一想,形勢大不妙啊,找碴是找碴,但這打了臉的事,就有些過了!人家背後畢竟是站著石市長的,打狗要看主人臉的!接下來翟秘百分之一百會向石市長訴苦的:我的工作沒法開展了,我的仕途可能到此為止了,張書記要整我,而張書記這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整我就是整你石市長啊,借我的臉打你的臉啊,Balblabal……也就是說,翟秘回頭會拉人拱火的,最想拉的人當然是自己的主官石市長的!既然明白其中的厲害,那只能把它做絕,乾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趁熱打鐵,整得翟秘毫無脾氣!第二天,張書記就去翟秘的地盤上調研,當眾批評有的同志對領導不忠誠,聲稱「決不允許目無組織、自以為是、自行其是、陽奉陰違或當政治上的『兩面人偽忠誠』」!決不允許出現翟秘這種「兩面人」,看來「領導很生氣,後果很嚴重」啊!大致意思就是讓濟源的廣大幹部們知道我跟翟秘的矛盾,誰敢跟翟秘走近就是跟我作對!翟秘吃了耳光後,當然委屈得要哭,又聽說張書記將自己定性「兩面人」,就請假不上班了。翟秘最擔心的是張書記的利用權力進行「合法」傷害,如果到此為止,翟秘也就是忍辱負重了!但張書記一想,心裡有點後怕:這翟秘不上班,說明對我很情緒啊!我也都57歲的人了,要不了一兩年,肯定要離開書記的位置。到時候,這傢伙會不會串聯一些土著告我黑狀,這可怎麼辦?悔不該自己這麼衝動。他往翟秘那裡看看,這傢伙很有情緒——你越是不想上班,越說明咽不下這口氣,越說明有報復我的可能!張書記越想越不對勁了,那就先下手為強,讓市紀委查查這翟偉棟翟秘的問題。翟秘在濟源從基層公路段職工幹到市政府,各個地方各個部門都幹了個遍,哪能一點不乾淨都找不到?張書記就是想做成鐵案,就是不讓翟秘翻出一點浪花來!只有這樣,濟源的土著幹部們就沒法拿他甩翟秘耳光說事,畢竟對腐敗分子甩個耳光算便宜了,而且還是正義感爆棚的表現好不好!翟秘也算是在濟源市政府的資深幹部了,各個地方、各個部門都呆過,更何況還是當地的土著,最重要的還是石市長的「大管家」,他不可能是個聾子、瞎子、傻子。隨著調查的深入,這事就傳到了正在「養病」的翟秘耳邊。心裡天天在溫習《狼和小羊》的寓言,我忍了,就忍了,咬碎牙也吞進肚裡忍了,難道我忍了還不行嗎?打我巴掌,你定性我「兩面人」,現在還想把我打進牢獄?兩個月了,我都退到牆角了,低調如此,你還不讓我過關?我爹都氣病了,我老婆都要拍案而起,說我窩囊了!我讓你三分,誰曾想你得寸進寸,我不可能坐以待斃的,我要反擊!關鍵翟秘真不是李逵,拿起板斧就開幹的那種!他很巧妙地讓石市長避了嫌,選擇一場迂迴式「單挑」,將大火燒向張書記!張書記能查我,利用權力對我「合法」傷害,我不能查張書記,畢竟實力根本不對等的。如何引「火」燒向張書記?這把「火」是燒不起來的!能力的東西又不能量化的,根本就不能石錘服眾,尤其今年疫情,哪裡GDP不出現點下滑啊!你不是省紀委下來地方當一把手的嗎?工作能力可以差,紀律觀念總應該比一般人好吧?但是你倒好因為大家對你不服,就用自己的威權來壓人,還當眾打了我嘴巴子的事。不少人看到的,也不知道人知道的,畢竟我沒上班就是因為被你打了嘴巴子的。這是整個濟源官場都知道的事。還有你平時說話,怎麼教訓人的?我跟你都四五年了,什麼「口頭禪」還有我不知道的?那就太小看我在官場混了二三十年了!這些「口頭禪」別說我知道,整個濟源官場都知道:你當眾說「國民黨還知道尊敬領導」的訓話,好傢夥,你一個書記搬出國民黨什麼意思?政治非常不正確!你當眾說「我手裡有槍就把你崩了」的狠話,好傢夥,你一個書記咋就像一個軍閥作派呢?真的是無法無天的「一霸手」!一個巴掌再結合這幾句話,好,一個「一霸手」的形象就讓非常深刻了!就攻其黨風黨紀,這是「善水者溺,善騎者墜」,就讓他如此翻船落馬!接下來的安排,就是把這個消息釋如何放出去,這個安排翟秘還是非常有技巧的:時間點選在了張書記剛好到省裡開會,這會是一年一度都要開的,而且要開幾天的。也就是說張書記不在濟源的,後院失火的話,只能採取遙控的方式滅火!發送人選了對自己熟悉的人自己的老婆尚小娟,她確實是局外人,但正是自己的枕邊人,可以為自己丈夫鳴不平的,來自家庭的控訴,而且只針對那個巴掌!博文發了一天,有了點熱度就開始自己發酵了,全國人民已經知道「張書記好大的官威」的事實!翟秘是個精明人,他並不是想魚死網破,只不過不想坐以待斃,此舉就是以攻為守。他明白這個事,一旦發酵成功,自然會有人加油添醋的,畢竟濟源土著們還是比較不滿這位張書記的。他就讓自己老婆把微博刪了,批評教育了這種「為夫抱不平」的行為。張書記頓時遭受到了全網的炮轟,連央視等官媒都下場點名批評起來,而地方上本來對張書記不滿的人也開始實名舉報了!石市長一直不動聲色,他明白張書記雖然不想讓他日子好過,但一直就沉住氣,「決定做時間的朋友」。畢竟時間還站在自己這一邊的。必要的時候呢,還是需要翟秘來承受一下來自張書記的傾軋。而翟秘也明白自己在為石市長受過——要不是張書記在查自己,估計翟秘也就忍了——為了自己的利益、官位,寧願被辱,寧願被侮辱後繼續搖尾乞憐,忍忍就出頭了,畢竟在體制內奮鬥了二三十年了,難道就不能忍上二三個月了?說來說去,這巴掌下去還真不是大問題,頂多是就是人格羞辱,但查人家的問題,就是大問題,那是要毀翟秘二三十年的修行的!事實上,在政鬥手腕方面,相比張書記這種「政治小白」而言,翟秘才是真正的厚黑高手,是「不露聲色」的那種——始終沒讓石市長出來走幾步,甚至高明到自己也不用出來走幾步的,只是通過讓自己的老婆出來為自己老公說幾句公道話——「我老婆看不下去了!」更妙的是,眼見著事情發酵後,掐準了火候的,他立即對外界表示:「我已經批評了我老婆,而且要求我老婆刪掉博文了!」好,非常好!何止跟石市長毫無關係,是跟我也沒關係的!最重要的是,在這個事件上,我還是顯示出了自己的大局觀。火就只燒向一個方向的,控制得非常到位——那就是張書記那邊,而且僅限於張書記一人!火燒向張書記時,關鍵時刻,就出現一個豬隊友來做「神助攻」,直接把張書記給燒焦了!這個就是「火上燒油」的人——豫港(濟源)焦化集團的老闆。他比較有政治敏銳性的,一看翟秘的老婆尚小娟在自己公司上班,事情一出,他很是擔心啊,怎麼處理才好呢?做企業最注重的是「政商關係」,大家和氣生財,特別要和地方上的「一把手」打好關係。現在事情鬧大了,必須要有表示一下自己的站隊的。張書記這人吧,能力是另外一回事,其職業生涯都在紀委度過的,來到濟源這個地方做父母官,也就這麼一個地方,所以經濟方面大概率是乾淨的。中國官場一般慣例就是經濟上一旦乾淨,那麼就很難懲治的,頂多就是調離重要崗位!調離確實是遲早的事,畢竟張書記的年紀差不多了,但具體多少時間就說不準了,快則二三個月,慢則慢則到底是什麼時候呢?就這難說了?公司老闆處理尚小娟的做法也算極其微妙的,停止公司黨委委員、工會主席等所有職務,停職其間所有工資、補助暫停發放……其實就是暫停的意味,等這個事件官方怎麼處理的意義。企業老闆這麼做,純粹做個樣子給張書記看看的,但注意,這時張書記還在開會呢!要讓張書記知道自己的政治覺悟,最好以文件的形式給張書記看到了。結果呢,這個文件因為文來文往,毫不意外地出現在了網絡上。具體怎麼流出去,濟源那邊自有翟秘或石市長的人,畢竟濟源真不大,而官場則更小了,也就這麼幾個人頭的。於是,白紙黑字加紅頭的處理文件,又像實名舉報信一樣迅速全網熱傳了。這下可好了,這家企業老闆也是打自己的臉都來不及,本來就是「萬全之策」的,就是給張書記看看,表明一下自己的站隊態度的。結果呢,估計張書記還沒有看到這個文件 ,而全國人民都已經在紛紛熱傳這個文件!現在好了,既得罪了翟秘甚至得罪了翟秘的主官石市長,又讓全國人民都知道自己在迫害翟秘的「護夫有加」的老婆了!所以,企業老闆趕緊來個笨拙的聲明 :那個文件啊,呵呵呵,是假的,大家不要信!然後呢,然後就沒然後了,總不至於要追究造謠者的責任的,這就更打臉的事了!所以,企業老闆「表忠心」就莫名奇妙地做了「神助攻」,應該頒發「最佳澆油獎」勳章!這份處理尚小娟的紅頭文件的操作,是不是類似尚小娟的代夫實名舉報的博文操作,來了又突然沒有了,吊足了吃瓜群眾的胃口!企業老闆可能想不通,其實我什麼都沒做啊,就是暫停尚小娟職務,為什麼我就中大獎了!如果企業並不驚訝的話,那麼只有一個結果:企業老闆本身就是一顆棋子。這背後一直有人在操作,而且操作得很到位。企業的處理文件就是繼續送出「燃燒彈」燒向張書記!官場上的事真的高深莫測,很多「傻白甜」真的會不知道自己是怎麼死的!張書記看似十分囂張,實際上恰恰就是那個最單純的、最直接的人,而有些人看似受害者,實則深不可測,往往能謀定而後動的,甚至你根本看不出來他已經動手了。更關鍵的是,張書記完敗,而這些人竟然毫髮無損,甚至還不露真容的!呵呵呵!聰明人藏得非常深啊,險些把我都帶進了坑裡!不過,在官場混啊,確實是坑太多,防不勝防的,而且從來不缺故事! 

相關焦點

  • 書記一記耳光,打出人生百態
    市委書記張戰偉,一記耳光打得響,這一記耳光,註定會在網絡傳播史上留下一頁。
  • 記住這一記耳光
    無數國人都等著看這一記耳光的結果是什麼。昨晚聽一位中央媒體的老記者說,他在基層採訪幾十年,這種情況其實見怪不怪,村裡、鄉鎮、縣裡,幹部素質沒那麼高,工作壓力又大,碰上一些「不聽話」的,罵幾句、打一拳、踹一腳是常有的事。而且,人們習慣了「服從上級」,官大一級壓死人,成了一種社會無意識,慢慢也讓為官者習慣了高高在上,對下面罵罵咧咧也覺得無所謂。
  • 周振興一記耳光的背後:只要叫我當這個書記,我就要叫老百姓吃飽飯
    齊魯網12月22日訊 7月,一篇題為《書記的一記耳光》——聚焦為改革自扇耳光的原菏澤地委書記周振興的文章,讓這位如今早已退休的老人在網上火了
  • 挨了上司一記耳光,他竟上吊死給人看
    他說,你那文章是不是講領導抽耳光的事?我給你講一個,這個故事發生在很久很久以前,和當代半毛錢關係都沒有,但比你寫那個曲折得多,有意思得多。你聽嗎?我聽,當然要聽。我把茶給李萬機泡起,聽他講故事。所以,這個故事的版權屬於李萬機,我只是一個記錄者。聶公,你曉得,我們祖上也是闊過的。
  • 高頻實用基礎英語口語:「一記耳光」用英語怎麼說?
    Hello, 大家好,歡迎來到地道英語口語,今天給大家分享我們日常生活當中經常會用到的一個 短語, 」一記耳光」的英語表達。PS: 文中還有很多其他經典的句子短語,大家仔細學習一下。實際上這有些像是一記耳光。A slap in the face? Did they hit you?一記耳光?他們打你了?No, no, no.不,不,不。
  • 《我是女王》影評:打醒痴女子的一記響亮的耳光
    引來觀眾的一陣鬨笑,《我是女王》這部影片中這樣的自黑比比皆是,但是當我們笑完之後就會發現,高情商的伊能靜拍這部片子也許就沒打算要好評,也許就是給我們講一講一個40歲的女人的愛情觀後感。因為是過來人,所以伊能靜太懂女人了,不管你承不承認,女人再一段感情裡就是十分容易成為妥協者。
  • 大案紀實——人物:她被強暴後,用後半生狠狠打了處女膜主義一記響亮耳光
    但是,沈崇卻用她的後半生,打了處女膜主義一記響亮的耳光。沈崇:用後半生狠狠打了處女膜主義者一記響亮耳光故事還沒結束,如果沈崇事件的意義僅僅在於政治,那就太小看人的反抗精神了。沈崇用她的後半生的生活,狠狠打了處女膜主義者一記響亮的耳光。
  • 挨了一記耳光,換來一個政黨成立,宋教仁說賺了
    ▲宋教仁的影視形象宋教仁躊躇滿志的和國民黨會員步出大廳,突然從旁邊竄出一個女人,上去對準宋教仁就是一記耳光,清脆的掌聲驚呆了眾人,女人口口聲聲罵著宋教仁「歧視婦女。」眾人一看,這不是同盟會員唐群英嗎?唐群英身邊站著一幫婦女,這些女人上去拉扯宋教仁。大廳內一片混亂。
  • 諾獎得主不懂英語的一記響亮耳光
    完全有理由這樣認為,諾獎得主不懂英語是一記響亮耳光,這記耳光不僅屬於我國現行的教育體制,也同樣屬於學業評定和科研管理體制,正是由於英語作為一門普遍的語言工具本身被無限制地放大甚至達到頂禮膜拜的地步,才使得國人對英語的學習成為了阻礙教育發展和科技進步的障礙物之一。
  • 違反疫情管理規定——安鄉女子一記耳光將自己送進了拘留所
    違反疫情管理規定 —— 安鄉女子一記耳光將自己送進了拘留所12月15日,安鄉縣公安局依法行政拘留了一名違反醫院疫情管理規定,毆打醫護人員的女子。爭執中,朱某紅打了醫護人員劉某一耳光。經審訊,朱某紅對其故意傷害醫護人員的違法事實供認不諱,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安鄉縣公安局依法對朱某紅作出了治安拘留的處罰。
  • 老人帶外孫3年,卻換來了一記耳光,老人:再清閒都別給女兒帶娃
    吃過飯後,什麼事也不能做,陪孩子一起玩兒,畢竟一天時間沒有見面了,不陪說不過去,到了八點半該讓孩子刷牙洗臉了,孩子是個慢性子,催半天動一下,收拾完後,孩子上床,我還要給她講故事老人帶外孫3年,卻換來了一記耳光,老人:再清閒都別給女兒帶娃
  • 舊情話都像一記記耳光,抽的我硬生生的疼
    舊情話都像一記記耳光,抽的我硬生生的疼。1:世上沒有那麼多天賦異稟,優秀的人總是努力地翻山越嶺,你要知道:最終使你脫穎而出的,是持之以恆,是真正堅持做一件事,而時間會看得見。2:在每個人的心裡其實都有一盞燈。不論遇到怎樣的挫折和黑暗,重要的是,信念不可以被磨滅。轉過身去,換個想法,天再黑,人再背,眼前有一盞燈就好。3:最大的遺憾是,連分手都不能當面說清,或許一個擁抱就能解決的事情,最後卻是沒有任何解釋的形同陌路。4:生活其實很簡單,過了今天就是明天。
  • 平講平說2468期:一把手變成「一霸手」,書記在餐廳朝秘書長發官威,一個響亮的耳光打碎了官德
    平講平說2468期#我們大家在上學的時候都曾經在課本裡學到過一個故事,名字叫《愚公移山》,這個故事發生在河南省的濟源市。這幾天濟源市又火了,在網上頻頻被刷屏。不過這一次受到人們關注,並不是因為「愚公移山」,而是因為「書記打人」。事情的來龍去脈是這樣的。
  • 【馬後炮2】孫立平:無形耳光知多少?
    事情的經過大家都知道了;背後的背景,如書記市長的關係及可能的職位變動,有人也提到了;甚至小灶和領導幹部吃飯的那些潛規則,也有人在議論。對此,我想我已經沒什麼可說的了。不但覺得沒有什麼可說的,有時甚至覺得有些討論已經有點大驚小怪,小題大做了。2、其實,這只是一記不大不小的有形耳光而已。試問,在現實生活中,那種無形的耳光,甚至是比這更重要、更嚴重的耳光,得有多少?
  • 諾貝爾文學獎公布後,外媒評論:讓政治正確挨了一記響亮的耳光
    德國著名文學評論家丹尼斯·查克稱,二人獲獎「讓政治正確挨了一記響亮的耳光」。 撰文 | 葛格 去年,陷入醜聞危機的瑞典文學院取消頒發2018年的諾貝爾文學獎,並將該獎項順延到了今年。
  • 書記的耳光
    >灼見(微信號:penetratingview)願那一記清脆的耳光,能扇去層層不實的政績觀和種種官本位的自尊盲從。這是一件令我記憶了幾十年的事件,每每想起,都令人心潮激蕩。說完,老人又後悔了,用另一隻手拍打著周振興的手背:「也就是這麼一想,周書記別當事。」歷來以雷厲風行、低調工作作風著稱的周振興,一下子淚流滿面。他雙手握住老人的雙手:「怪我,怪我們啊,老人家,對不起您。」
  • 「摑耳光」英語怎麼說?
    事實給了我一記響亮的耳光。She slapped me face hard. 她狠狠給了我一個耳光。I wanted to slap you我恨不得給你一記耳光。我重重地摑了他一記耳光。The stinging slap almost caught his face那狠狠的一巴掌差點搧在他臉上。
  • 這次疫情,給那些移民的人一記響亮的耳光,開始後悔放棄中國國籍
    所以這也是長期以來,中國人大量移民海外的主要原因了,但是,這次疫情,給了那些想移民的人一記響亮的耳光,現在才開始後悔放棄中國國籍。從二戰後開始,尤其是改革開放後開始,因為西方的發達,以及整個經濟、科技、教育的先進,使得越來越多的中國人開始移民海外,到西方國家為生。
  • 越陳越香,一記溫柔的耳光!
    文章一出,引發的反響很強烈。我知道是「謬論」這個詞太搶眼,所以很多人文章先不看,上來先站隊,畢竟有太多人靠著「越陳越香」這四個字討生活,所以發布初期,反對者顯得要人多勢眾一些。▲這些年,普洱茶几乎與越陳越香劃等號了不過,探討問題始終不是比誰的聲音大!
  • 耳光之殤
    對耳光印象比較深刻,為人子時,因為頑皮挨過老媽的耳光;為人父時,打過女兒的耳光,當然打和挨打也只是偶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