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教育部「基於教學改革、融合信息技術的新型教與學模式」實驗區工作啟動會會議精神,進一步推進全縣實驗區工作的開展,12月10日上午,濉溪縣「基於教學改革、融合信息技術的新型教與學模式」實驗區工作推進暨觀摩研討活動在濉溪縣第一實驗學校舉辦。
本次活動以智慧課堂觀摩研討為主題,第一實驗學校向大家展示了初中語文、數學、英語、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等八個學科的11節公開課。授課教師藉助樂教樂學、101智慧課堂等平臺,依託課前推送任務包,創設多場景自主學習模式,最終實現個性化教學。縣教育局有關領導、股室負責人同來自全縣的三百餘名校長、教科室主任、骨幹教師一起深入課堂,了解信息化背景下課堂教學應用情況。
教學中,在依託任務包、創設多場景、實現個性化的整體思路下,選擇課前、課中、課後三方面小切口嘗試進行信息技術與教學的融合。課前,授課教師利用樂教樂學、101智慧課堂等教學平臺推送預習單和資源,教師整合課前預習反饋後,實施二次備課;課堂上,學生小組合作,共同探究,教師針對重點問題精講精練,力爭實現學習金字塔最大效果;課後作業分層、限時,學生完成後藉助平臺提交,教師在線批改實現精準分析精準指導。課堂整個過程均體現了信息技術融合下的教與學的新模式,實現了以學情為主導的教,以自主為主導的學,以混合式學習為主導的學習方式。
展示課後,第一實驗學校副校長及語數外三位教研組長作了《系統思維下學校智慧管理和教學的實踐與思考》《信息技術背景下初中語文教學策略初探》《信息化背景下數學教學的實踐與思考》《融合信息技術打造初中英語實效課堂》四個微分享,從學校教育管理和課堂教學的角度匯報了學校在融合信息技術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的做法和體會。
在校長論壇環節,城關、南坪、劉橋、第二實驗等學校校長聚焦信息技術環境下的智慧學校管理,以未來思考當下,從智慧管理、智慧教學等不同的角度同與會校長分享了在新時代背景下未來人才培養的目標,共同探討構建智慧校園的做法與構想。
濉溪縣教研室主任丁啟勇傳達了教育部實驗區啟動會精神,對本次活動進行了點評,並對下一步實驗區推進工作提出了要求。他指出,教學改革要大處著眼,小處著手,更要有頂層設計,要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讓混合式教學、在線教學成為教師自覺運用的策略和方法。多場景教學模式構建了一個信息量大、知識豐富的學習環境,要注重師生之間、家長學生之間、教師家長學生之間的互動性學習,進而實現個性化學習。
濉溪縣教育局主任科員楊生指出,智慧學校的核心是智慧教育。要在教育管理、教育教學和教育科研等方面全面、深入和系統地運用現代信息技術並促進教育改革發展。實驗區推進的整體思路是要抓好「一二三四五」,即聚焦立德樹人一個根本任務,突出教育公平和教育質量兩大主題,實現智慧學校基礎設施進一步升級完善、校幹教師綜合素質顯著提升、新型教與學模式初步構建這三個目標,最終實現智慧校園建設、教師應用能力、智慧課堂模式、教育教學質量四個突破,並藉助融合信息技術統籌推進體育藝術教育的教學內容、校幹教師隊伍素質提升方式、教與學模式、家校社共育方式、督導評估和評價方式多角度多維度的變革。
活動要求各校要抓住契機,轉變觀念,積極探索,勇於實踐,主動適應信息技術帶來的育人模式、管理模式、教學模式、教研模式等多方面的變革,將推進教育信息化作為教育系統性變革的內生變量,支撐引領濉溪教育向高質量跨越,向教育現代化邁進。(董波 特約通訊員:董標)
【來源:濉溪縣教育局】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