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廣東實驗中學 探索化學教學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新路徑

2020-12-19 廣東教育頭條

粵教同一課堂

走進廣東實驗中學

10月27日上午,由廣東省教育研究院、廣東省教育技術中心主辦,廣東實驗中學承辦的「粵教同一堂課·走進廣東實驗中學」2020年高中化學教學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新課標新教材網絡教研活動在廣東實驗中學高中部舉行。

省教育研究院副院長李海東教授、教學教材研究室曾令鵬主任,省督學、廣東省教育技術中心蘇衛副主任,教育部初高中化學課程標準研製組組長、華東師範大學化學系王祖浩教授,教育部初高中化學課程標準研製組核心成員、華南師範大學化學學院錢揚義教授,深圳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化學教研員吳運來,廣州市教育研究院化學教研員、高中教育教學研究室副主任王季常和廣東實驗中學副校長蔡騭、廣東實驗中學副書記朱伯東等領導和嘉賓出席了本次活動。活動由曾令鵬主持。

廣東省教育研究院副院長李海東

廣東省教育研究院副院長李海東教授在致辭中表示,「粵教同一堂課·走進廣東實驗中學」活動推動信息技術運用於建設泛在開放的學習環境,提供豐富的優質數字教育資源,構建人人皆學、處處可學、時時可學的智能化學習環境,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創新教學方式、學習方式、教研模式,不斷提升教育教學效果和質量。

省督學、廣東省教育技術中心副主任蘇衛

省督學、廣東省教育技術中心蘇衛副主任在致辭中表示,活動以優秀的教研團隊來打造、以網絡直播形式展示高質量的課程,擴大了學習和交流的覆蓋面,很好地促進了教師的專業發展和學科的整體水平提高。當前,我們省各地市、各縣區都正在整合教研、電教、計教等部門的力量,來抓緊建設教師發展中心,這為接下來全省開展網絡教研提供了更好的保障。

廣東實驗中學副校長蔡騭

我校蔡騭副校長對各位領導、專家、來賓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對廣東省教育研究院、廣東省教育技術中心將此次活動安排在我校表示由衷感謝。他說,2020年我校成功入選普通高中新課程新教材實施國家級示範校。我校正在課程建設、教學改革、考試評價等關鍵領域進行積極探索,這次活動正是展示我校課堂教學改革的一個窗口。我校還將在開發選修課程、推進選課走班、加強學生發展指導、實施綜合素質評價、健全學分認定管理和完善辦學質量評價等重點環節實現突破,創新綜合實踐活動和勞動教育課程的方式方法,形成可借鑑、可推廣的有效經驗和成果,在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模式變革、促進學校多樣化發展方面發揮示範引領作用。

課例展示環節

由廣東實驗中學化學教師柳先美、深圳市南山區教育科學研究院化學教研員尹紅分別圍繞人教版2019版必修第三章第一節鐵及其化合物(鐵鹽和亞鐵鹽)開展教學。

1、化學教師柳先美

柳先美結合我國鐵礦開發的實際情況,基於某鐵礦石中鐵元素價態的探究,給予學生充分進行實驗探究的機會,培養其實驗探究與創新能力。利用數位化實驗、智慧課堂等信息技術手段實現實驗結果數位化、可視化,實現學生作業同屏與即時評價。

2、化學教研員尹紅

尹紅從模擬印刷電路板的趣味實驗(Cu與FeCl3溶液反應)引出氧化還原反應,預測二價鐵、三價鐵的性質及轉化,並組織學生進行檢驗實驗,引導學生設計廢液中資源回收利用的工業流程,培養學生認識和運用價類二維模型。

圓桌討論環節

圓桌論壇環節由省教育研究院教學教材研究室化學教研員程俊主持,王祖浩、錢揚義、王季常、吳運來、蔡騭五位專家分別圍繞「教、學、評」一體化、信息技術與教學融合、實驗教育功能的發揮、區域教研、校本教研五個方面進行評課和研討。王祖浩認為,尹紅老師在學生實驗和流程設計中較好地體現了「教、學、評」一體化,評價了學生的經驗、視野和思維過程。錢揚義認為柳先美老師在教學中充分融合平板、手持技術和網絡平臺等信息技術,及時展示和評價實驗現象,並培養學生的定量研究和曲線表徵的思維。王季常認為,兩位老師都重視開展探究活動,能及時幫助學生解決知識誤區,而且都落實到解決真實問題。他對尹紅老師設計的問題鏈給予充分肯定。吳運來表示,深圳市作為國家課程改革實驗區和信息技術融合教學的改革實驗區,特別重視解讀新課標、用好新教材,並制訂了中觀層面的高中化學必修課程的教學標準。蔡騭從「雙核」——核心知識、核心價值觀,「雙驅」——新課改、自身發展需求,以及「五新」——新主體、新平臺、新課標、新角度、新模式三個方面指出教研方式的革新趨勢。

點評總結環節

王祖浩對進行核心素養導向的化學教學變革提出具體建議:一是教學目標要從三維到五維,注重從學科的角度來實現育人功能的最大化;二是設置的教學情境要與核心知識緊密聯繫,不要流於形式;三是核心知識和核心素養同步平行,注重對學生的過程性評價;四是關注學生之間的差異,關注知識之間的差異。

程俊表示,本次活動聚焦高中化學新課標新教材實踐、高中化學教學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的重要課題,廣大中學化學研究工作者和教師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感受真實的新課改課堂、聆聽課堂教學變革的指引,分享教育教學智慧,對廣東化學課改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和影響。

本次專題網絡教研活動,是省教育研究院、省教育技術中心舉辦的第24場「粵教同一堂課」網絡教研活動。通過廣東省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網易新聞、教育PLUS平臺、粵教研、央視頻5個線上平臺直播,即時觀看人數和參與在線互動達56.13萬人次;截至發稿,累計觀看人數達63.87萬人次。

目前,「粵教同一堂課」網絡教研活動累計觀看和參與在線互動已超過1000萬人次,為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推動教研方式的變革,展示優秀課例,幫助廣大教師獲取先進的教學經驗和優質的教學資源作出了積極貢獻。

相關焦點

  • 「探索雙線融合 走向深度學習」教育科研論壇:虛擬實驗課亮相
    信息化技術配合老師當助教 東南網記者 張立慶 攝東南網12月18日訊(本網記者 張立慶)12月18日,「探索雙線融合 走向深度學習」福建省教育科研論壇暨福州教院二附小第40屆教學年會精彩亮相。本次論壇由福建省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福建省教育科學研究所、福州教育學院附屬第二小學聯合舉辦,旨在直面當下「後疫情時代」線上線下教育科學融合的熱點難點問題,探索教育教學新樣態,促進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
  • 信息技術與實驗教學怎樣融合
    在智慧社會的大背景下,將信息技術與實驗教學加以深度融合,進而構建起有利於人才培養的教學模式,將是廣大教育工作者值得思考的問題。為此,筆者結合教學實際對該問題進行了一定的探究.現將相關認知總結如下。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教師「融合」的方法可以遵循「依據課程標準和學情、課程資源進行教學設計-實驗教學實踐和教學研究一反思評價並改進教學設計方案一新的教學設計一新的科學教學實踐和教學研究一……」的路線,不斷提高自己的「融合」能力,逐漸形成依據課程標準、學習目標,構建起適應學生特徵、技術條件和具有自身特色的有效「融合」模式。
  • 慕課背景下信息技術與實驗教學的深度融合
    特別是受眾面較廣的公共基礎類實驗課程,如大學物理實驗、大學基礎化學實驗等,通過構建「網絡平臺+本地實驗課堂」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建設開放共享基礎實驗網絡互動平臺,改變實驗課堂教學的方式、方法,可以充分發揮遠程網絡學習與本地學習的優勢,創新實驗教學模式,培養大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提升基礎實驗的教學質量,這將是對慕課課程模式在實驗課程中應用的一次有意義的嘗試。
  • 「中小學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創新課例活動」 在淄博順利召開
    由中國教育技術協會主辦,山東省淄博市教育局、淄博市電化教育館支持,淄博柳泉中學承辦,創而新(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技術支撐的「中小學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創新課例展示活動」,於2018年12月20日上午在淄博柳泉中學學術報告廳拉開帷幕。
  • 鍾秉林: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是大勢所趨
    來源標題:鍾秉林: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是大勢所趨以「在線教育新常態——從學習革命到質量革命」為主題的2020中國國際遠程與繼續教育大會日前在北京召開。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國家教育諮詢委員會委員、國家教育考試指導委員會委員鍾秉林指出,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是大勢所趨,要主動適應信息科技創新帶來的教育形態和就業市場的變革。
  • 南京市「A.I.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教學研究活動成功舉辦
    為了集中展示學校在信息化教學環境建設成果,給南京市各學校的教學互動提供交流平臺,2021年1月7日在南京市金陵中學實驗小學舉辦了南京市「A.I.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教學研究活動,有力推動南京市教育信息化水平提升。
  • 產學深度融合新工科人才培養的探索與實踐
    文章通過導入交易成本理論、角色理論和社會結構理論所構建的分析框架,對廣東工業大學踐行產學深度融合的實踐案例進行研究,對產學深度融合新工科人才培養的路徑進行分析,提出設法降低學生形成創新能力的信息和資源獲取成本,實現教師不同角色的激勵相容,塑造創新創業教育的社會結構以及建立相應的教育生態系統等實現途徑,推進工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 超級畫板、微課定製……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深度融合的「秘笈...
    本次學術周活動非常有特色,時代小學攜手澳門濠江中學附屬小學以及濠江姊妹學校四川廣元市利州區北街小學,共同舉辦了「共研·並進·齊飛」——2019年「澳川杭」三校聯誼論壇。在論壇中,三個學校的老師們在數學、科學、語文、英語科目中,帶來了他們對教學的新思考與新嘗試。
  • 現代課程建設|數學「學程包」開發與應用—— 新技術與課堂教學深度融合的新路徑
    而就當下數學教學的樣態是基於 PPT 工具,以演示與展示為主,主要關注的是如何「教」。如何增強學生的體驗和建構,滿足學生「學」的需求,促進學生自主成功,是當下技術與課堂深度融合的關鍵問題。近年來,學校開始探索基於移動終端的新型學習資源——「學程包」的系列開發與應用,構建新工具背景下數學學科落實以「學」為主的路徑、策略與方法。
  • 翠屏區 推動課堂教學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
    經片區初賽勝出的4位中學校長、4位小學校長依次走上講臺,展示課堂教學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型優質課。中學組比賽由沙坪初中校長唐雲賓執教七年級政治課《家的意味》拉開帷幕。金坪初中校長李勇展示了七年級語文課《貓》,宜賓市二中校長吳俊宏展示了七年級政治課《精彩人生,從選定方向開始》,李端初中校長謝功秀展示了九年級語文課《聲聲慢》。
  • 探索信息技術與思政課堂深度融合的思政教學新模式
    探索信息技術與思政課堂深度融合的思政教學新模式 2020年03月17日 15:31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作者:明海英 黨波濤 嶽坤峰 字號 內容摘要:3月15日,華中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徐秉國主講的
  • 教育部辦公廳關於推薦遴選「基於教學改革、融合信息技術的新型教...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教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局:  為深入貫徹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全面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的要求,推進教育教學改革,提高基礎教育質量,加快推進基礎教育現代化,現就開展「基於教學改革、融合信息技術的新型教與學模式
  • 且看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
    12月28日,四川省教育科學研究院聯合棕北中學及亞洲教育網,在成都召開《信息技術支撐下的教學結構變革實踐研究》課題研討培訓會。△中國教育技術協會數字教育資源專委會副主任梁錫卿現場演講會議期間,棕北中學校長丁世明、成華小學校長宿強、龍泉五小校長吳璀、華西中學信息中心主任代楠等學校領導就也就學校目前的教育信息化成果及經驗做了展示和分享。
  • 引領課堂教學,融合數字實驗——記合肥一中化學組歲末馬鞍山之行
    2014年12月30日,在範廣偉書記和特級教師李友銀組長的帶領下,合肥一中化學學科組一行六人參加馬鞍山市第二十二中學舉辦的安徽省「化學實驗創新教學觀摩研討會」。來自全省各地的實驗學校老師、部分市教研員及合肥師範學院師生60餘人參加本次活動。上午八點,會議在省教科院夏建華主任主持下召開。 整個活動分兩個部分。
  • 作業幫攜手教育部,深入研究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課題
    ,共同啟動「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典型案例的研究」課題工作。  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  網際網路技術+教育的不斷創新,大幅提升了教學效率,讓個性化教育成為可能。早在2015年,作業幫就已經與教育部一起,踐行「蒲公英計劃」,走進新疆、西藏、青海、貴州、甘肅等偏遠地區,為那裡的師生們帶去最新的科學學習工具,將新教育科技帶入中西部經濟欠發達地區,推動當地教育信息化建設的進程,為彌補東西部教育鴻溝做出努力。
  • 廣東實驗中學榜樣|劉立雄:潛心教學,示範引領
    2019學年廣東實驗中學先進工作者標兵他用精彩與幽默詮釋著化學的無窮變化。在教學中,他善於對教材進行重整,始終堅持加強對化學學科的整體理解和把握,逐步確立「構建化學思維課堂,促進學生自主成長」的教學理念、基於學科理解的「課程整合專題進階設計」的教學主張,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形成了相應的理論成果,發揮著示範引領作用。他注重信息技術的運用,用多媒體動畫展示無法「看到」的實景,體現「網際網路+教學」融合的意識。
  • 青島市教科院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實驗校家校合力共推居家...
    在防控疫情期間,青島市教科院實驗校聯盟按照國家、省市區《關於中小學延期開學期間"停課不停學"有關工作安排的通知》,發揮學校信息技術優勢,強化居家學習指導,幫助學生科學制定居家學習計劃,合理選擇資源,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 鄭州教師在第18屆全國中學信息技術與教學融合創新展示與培訓...
    鄭州第一〇三初級中學教師代表參與全國初中信息技術與教學融合創新展示與培訓活動張彬彬老師在比賽現場展示10月25日,第十八屆全國中學信息技術與教學融合創新展示與培訓活動在寧夏石嘴山市實驗中學落下帷幕。據悉,本次活動由教育部數位化學習支撐技術工程研究中心和東北師範大學理想信息技術研究院主辦,石嘴山市教育體育局和石嘴山市師資培訓中心承辦,石嘴山市實驗中校協辦。本次活動共設研討課、模擬展示課、微課和智慧學習雲課程4個比賽項目。經過層層選拔,鄭州市第一〇三初級中學共有9位教師入選全國決賽。
  • 從融合到創新:基於GeoGebra的數學深度教學
    從融合到創新:基於GeoGebra的數學深度教學羅建宇(江蘇省張家港市沙洲中學    215600) 面對「怎樣培養人」、「如何讓核心素養落地」等關鍵問題,數學課堂教學變革需向縱深推進,以深度教學為抓手,讓學生的深度學習真正發生在數學課堂之上.鑑於高中數學學科的抽象性與概括性
  • ...2016全區中小學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優秀課例展示...
    「平板、手機、互動、遠程、雲桌面……各種教學信息化的應用,將現代信息技術與教學有機融合,更好的為教學服務,同時讓全區不同地區、不同學校的老師進行了深入交流和溝通。」11月28日—12月1日,在自治區教育廳主辦的唯一一項現場課競賽——2016年全區中小學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優秀課例展示觀摩評選活動上,來自全區中小學校144名參賽教師用3天的時間「曬」出了144節精心準備的互動課堂,向前來觀摩的近2000名教師、50名評委展示信息技術與語文、數學、英語、文綜等10個學科深度融合的應用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