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彭盼盼 • 2017年10月26日17:48 • 速途網
速途教育10月26日消息 (報導/彭盼盼)10月26日,作業幫與教育部繼「蒲公英教育計劃」合作後,繼續展開深度合作,共同啟動
「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典型案例的研究」課題工作。本次課題研究將秉承共建共享、引領示範的原則,通過網際網路推動區域及學校教育觀念、教學水平、辦學能力與特色的提升,促進教師教學能力和教科研水平等專業能力的提高。
在信息技術革命日新月異的今天,網際網路正在深刻地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教育行業作為關係國計民生的重點行業,正迫切渴望與網際網路技術碰撞與融合,最終藉助科技的力量促進教育公平,讓教育發展的成果更好地惠及千家萬戶。
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
網際網路技術+教育的不斷創新,大幅提升了教學效率,讓個性化教育成為可能。早在2015年,作業幫就已經與教育部一起,踐行「蒲公英計劃」,走進新疆、西藏、青海、貴州、甘肅等偏遠地區,為那裡的師生們帶去最新的科學學習工具,將新教育科技帶入中西部經濟欠發達地區,推動當地教育信息化建設的進程,為彌補東西部教育鴻溝做出努力。
本次教育部再度攜手作業幫深入研究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旨在通過作業幫的技術與大數據實力支持,形成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雙劍合璧」。
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課題負責人表示,作業幫依託大數據平臺背景,結合中、小學生群體的實際課業情況,打磨最優教育體系,以其優異的教學成果、嚴謹的教學態度獲得社會各界的認可。「本次課題研究將匯聚百位一線骨幹教師,聚焦新課程新教材,探索創新教學模式,促進教育優質均衡,持續優化學生們的學習體驗。」
技術創新與大數據連接人與教育
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飛速發展,技術驅動使教學行為產生了質變,不再拘泥於地域限制,可以隨時隨地通過線上獲取優質資源。而直播、VR等新技術的應用,更為在線教育帶來無限可能。
作業幫創始人兼CEO侯建彬表示,作業幫針對「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典型案例研究」的課題,將大力發揮在信息技術方面的優勢,深度融合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全面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讓大家在獲取知識的同時,提升個人修為,增加對於生活的感受力,不斷提高自己,為學生、老師、家長提供更好的智能化、個性化服務,提升在線教育的整體效率,教育信息化進程會全面加速。
除了持續優化支撐拍照搜題主產品的人工智慧相關技術,如OCR、檢索、語義理解、文本分類等技術外,作業幫通過人工智慧的相關算法,為不同學生的行為偏好、能力模型進行建模,將問題與最適合的解答進行最佳匹配,最終效果使答題總量翻了一倍,剛需提問用戶的提問優質解答率翻了三倍。
通過人工智慧的算法,作業幫還為老師推薦覆蓋學生人數最多的知識點、難度供老師參考、開課,同時把不同的課程以不同的粒度,個性化推薦給不同地區不同水平的學生。優質的教育服務力量和資源正在通過作業幫這樣的平臺,注入到整個教育行業,最終孩子會受益,老師、家長也會受益。
作業幫侯建彬:在線教育如同空軍,要與當地教育資源「陸空結合」
本次合作還值得注意的一點是,課題研究小組還將深入教學一線,圍繞課題研究方向開展多層次、多主題的交流和研討活動。
教育部課題負責人表示,此舉將促進教師在不斷實踐、反思、再實踐的過程中積澱教育經驗,分享教學智慧,更好地提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全力探索如何用教育手段,用網際網路幫助孩子們成長得更好。
侯健彬認為,教育部門要在兼顧各地發展情況的同時,負責在本地區調配教育資源,如同「陸軍」。在線教育企業可以藉助網際網路的優勢,不用受地域和經濟發展不平衡的限制,向更需要優質教育資源的地區提供幫助,作為課堂內容的有益補充,如同「空軍」。「陸空結合」,能發揮更大的力量。
「作業幫將藉助技術與大數據,不斷優化、升級服務,做好本次『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典型案例的研究』課題的各項支持服務工作,以信息技術打造智慧教室,力求達成促進教師教學能力和教科研水平等專業能力的提高的目標。」侯健彬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