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業。休業。終業。當是怎麼說?這一日之重要,與開學之日同等仿佛。學校進入暫歇,各位學子須是自己安頓身心,安排好自己的生活。
在走向八號門(蘇州市職業大學八號門 小編)去的路上,後溪叫住了我。因為我在「梅子時間」的推文中寫了她,一直想當面向她致歉,或致意,終不見,直到學期終業,我與後溪遇在一起,聊新近各自的生活故事。後溪要吃麥當勞「金拱門」。我使她如願了。可是,後溪品嘗的或許是「商家的熱鬧」,「青春的刺激」,而梅子品嘗的,仿佛是一如既往的省思和對交流中的自在的渴求……
後溪必須收拾她滯留在這裡的書和這一學期未用完的學習的激情回宿舍去,然後再回家去。而梅子我有一屋子可休憩。與陳鈺老師(校融融堂管理者)的一席話,可以不受「期末」的擾攘,可以聊書,聊閱讀,聊閱讀推廣,在期末的「閒暇」裡,這「告別」顯得靜定和美好。
愈來愈感到安住之重要。(或者「無所住」?)融融堂在告別之際,經過一番灑掃愈顯可愛!幾枚畫上圖畫的石頭(17學前1班在「幼兒遊戲」課上所畫)歸置到那些白石頭旁邊。那些白石頭是從圖書館門前的水池裡揀的。從圖書館門前水池揀幾枚石頭是因為那次題為《行.知》的母女畫信展(梅子與她媽媽),石頭是用來壓住作品的。後來遵陳鈺老師美意留在了校融融堂。時過境遷,這幾枚石頭是否夢見了故土家園?融融堂是否可以回到原初?.
離開時,竟沒有在小本子上落一筆。一月十四號,這個暫別校融融堂的日子,在這裡的所思所言,便似無處打撈。生活之流搬動了那幾枚石子,乾涸的記憶有如斷流。——如果,我們能從八十歲活起,我們便知今日我們站在何處,這就將去向哪裡……
說了,媽媽她今年八十歲了。臘八那天去送蛋餃,媽媽在寫春聯,樸素的小桌微微搖動。秉持一種精神在寫。所寫是素書樓聯語。
室有藏書思古人以娛老
門無雜事眄庭樹而忘年
這聯語裡藏「靜」蘊「定」。關乎人生的「忙」與「閒」。有著中國人的讀書問學精神與人生藝術?……媽媽的全副精神都在繼承這一種精神,都在表達對這一種人生境界的欣服與嚮往?……
而我又受感染於媽媽寫字的狀態?寫字需要提氣,需要一種自求自得的心態,字句又在體現一種心態,流露一種精神……
我寫字也有二十來年了!初意是為得到媽媽表揚,——與媽媽切磋寫字是比較容易得到媽媽「肯定的」。這多年以後,我可以肯定自己的,是勤勉啊,不過對於專注與深入,只能有適度的自我肯定,是因為,無論是習字上,還是作文上(長信為例),一種深潛的心情,還有待體會!
新購一摞長信紙。這樣的時光裡的抒寫已持續幾年!關懷,我承認這是一種心境上的自我關懷。人生之中,可與知交好友分享心情故事是會使人暢意的,交談之下彼此關懷。而同時,人生之中錯失關懷也是不計其數的,--貪表揚的心情,是會把批評當成關懷的反面的。
所以我是否真正理解了關懷.
再說到研究,當今天要向人說明「什麼是質性研究」,我聽到自己張口結舌,不能說清,所以,是否具備了研究的素養,可以對一事具說原委,我也在思……
雨,打滅了燈——太陽出神了兩日,又兀自玩去了。雨開啟的這個寒假,我雖不能重啟抄書的事業,不過,想要閱讀的心情迫切!
讀書誦書但隨一室
白雲滄海圍繞四窗
謹愿融融堂多有此番閱讀心境。
第一八十九期梅子時間
二零一九年一月十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