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墨媽育兒堂
胎兒在媽媽肚子裡活動並衝擊子宮內壁所做出的動作就是胎動,在孕期裡每個媽媽對胎動的感知都是不一樣的。
胎兒在媽媽肚子裡伸手、踢腳、翻身等一系列動作都是胎動,而胎兒打嗝並不能算做是胎動,因為打嗝是胎兒的反射性生理反應,同樣的打嗝也不能當作胎動來數,是不需要進行胎動監護的。
在孕期裡媽媽們都知道數胎動是一件十分有趣且有意義的事情,數胎動不僅可以和胎兒「溝通」進行胎教,感知孕育生命的神奇,還能夠檢測胎兒在媽媽肚子裡有沒有危險,如宮內缺氧,數胎動很重要,但媽媽們也要注意區分胎動與打嗝。
胎兒打嗝並不能算作為胎動
前面我們就說到了胎兒在媽媽肚子活動並衝擊子宮內壁所做出的動作就是胎動,如伸手、踢腳、翻身等,而胎兒打嗝是反射性生理反應,並不受胎兒自己控制,所以不能算作為胎動。
水一直被喻為生命的源泉,同樣的羊水也是胎兒的生命之水,同時它也是胎兒的保護神,胎兒在媽媽肚子裡一直都是生活在羊水之中的。
羊水的功能非常強大,除了使胎兒在媽媽子宮裡有一定的活動度,避免胎兒受到擠壓,防止胎兒與胎膜粘連,保護胎兒不受外來損傷以外,還能促進胎兒的消化道以及肺部的發育。
胎兒打嗝就與肺部發育有關
胎兒打嗝通常是在孕中期的時候開始出現,大多數媽媽是在孕28周後才能發現這種變化,胎兒在媽媽肚子裡是不斷發育成長的,直到自己能夠完全在外界存活。
胎兒的肺部是最晚發育完成的一個器官,肺部的發育就關係著胎兒娩出後能不能自己呼吸,所以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胎兒就會不斷地吞食羊水來練習肺部的呼吸,以便出生以後能夠像大人一樣正常的呼吸。
打嗝,相信每個孕媽媽都有過這種體會,我們大人在受到寒冷刺激或者吃東西時候吃的過飽、進食太快都有可能會引起打嗝的出現,同樣的,胎兒在吞咽羊水的時候一不小心就會形成刺激,當引起打嗝的誘因刺激傳導給大腦以後,大腦就會發出指令,使膈肌出現陣發性和痙攣性收縮,於是乎胎兒就會出現打嗝的現象。
胎寶寶的每個嗝都是非常短暫的,通常都是3-5分鐘左右,有時5-10分鐘,最長可以連續20分鐘左右,胎兒打嗝的具體表現就是媽媽的腹部出現如心跳一樣的規律的跳動,2-3秒就會跳動一次,媽媽用手去摸在跳動的地方還會感覺一彈一彈的,特別好玩,胎兒打嗝的感覺很奇妙,若是胎寶寶不給準爸爸面子(很多寶寶胎動正歡的時候只要準爸爸一摸就馬上沒動靜),讓準爸爸感受下寶寶打嗝也是一種不錯的體驗。
胎動
胎兒打嗝不算胎動,雖說不需要進行胎動監護,但是該數的胎動還是要數的。
胎動是胎兒在媽媽肚子裡活動的一些動作,孕媽媽們在懷孕期間都會感覺到的,不過每個孕媽媽的身體情況都是不一樣的,所以有的孕媽媽胎動出現的就會比較早,有的孕媽媽胎動就會出現的晚一些,不過大部分媽媽都是在18-20周左右感覺到寶寶的胎動。
胎動的方式有很多種,出現時間也有一定的規律,在胎動早期的時候媽媽們感受到的胎動大多都是一些蠕動,像蜻蜓點水一般,胎動後期的時候動作就特別多了,與打嗝不同的是胎動是沒有規律的,胎寶寶可能上一秒在拳打腳踢,下一秒就翻身攪動了,不會出現像打嗝般2-3秒抖一次。
胎動監護
胎動除了能夠讓媽媽感知孕育生命的喜悅以外,還能判斷胎兒的安危,在孕期裡通過產檢可以觀察到胎兒的發育情況,以及有沒有遇到危險,而在家裡的時候胎動監護就顯得格外重要了,胎動監護就是數胎動。
在孕28周之前媽媽們還可以任性一下不用數胎動,因為28周之前胎動幅度不大,且沒有規律,數胎動就沒有意義了,28周後胎動增多,且越來越有規律,這個時候就需要開始計數胎動了。
媽媽們可以在每天抽三個時間段來數胎動,每次數1個小時,數胎動的時候要靜下心來,選擇相對安靜的環境,可以坐著也可以躺著,可以用筆記,也可以用手機記錄,從寶寶開始活動到停止就算一次胎動,如果寶寶連續動幾下,這種情況也只能算為一次,間隔5-6分鐘再出現的胎動就計作另一次胎動。
正常的胎動一般是每小時3-5次,12小時內胎動約30-40次,一天當中胎動的頻率也是有著一定的變化的,一般早上剛起床以及晚上的時候胎動最多,胎動的強弱和次數,個體差異很大,只要胎動有規律、有節奏、變化曲線不是太大,媽媽們都不用太過擔心。
簡單來說呢,胎兒打嗝並不能算作胎動,它是一種反射性生理反應,所以也不需要進行胎動監護。
媽媽們不用擔心,胎兒打嗝是一種特別正常的現象,胎寶寶在打嗝的同時也是對肺部呼吸能力的一種提升途徑,對寶寶是無害的,媽媽們也不用擔心自己的飲食導致胎兒打嗝,正常的情況下媽媽的飲食對胎兒打嗝是沒有影響的,不過有那麼一小部分媽媽會發現,如果寶寶對某種食物敏感,就會在媽媽肚子裡一直打嗝。
我是墨媽,育兒達人多平臺原創作者,專注於孕產育嬰等方面的創作,關注墨媽與您分享更多孕產育嬰小知識~(圖片來源網絡侵權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