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澤:價值堪比「軟黃金」,小蟋蟀「鬥」出大市場

2020-12-22 菏澤日報

菏澤報業全媒體消息(記者 王振宇)鬥蟋蟀,是中國民間博戲之一,是一項古老的娛樂活動。我國蟋蟀文化南方以江、浙、蘇、杭、滬為代表,北方以京、津、冀、魯為代表。而真正的蟋蟀名產地,當屬齊魯北方大平原。近幾年,菏澤蟋蟀已成功吸引外地廣大蟋蟀愛好者的注意,相比於山東寧陽、寧津等地已成規模化的蟋蟀市場,菏澤蟋蟀市場潛力巨大。

蟋蟀博弈邀請賽上「好熱鬧」

9月15日上午,由牡丹區文聯、菏澤市收藏家協會主辦的第八屆菏澤中華蟋蟀博弈邀請賽暨小留2018菏澤中華蟋蟀博弈邀請賽,在承辦單位牡丹區小留鎮小留集村委會大院舉行。來自牡丹區、鄆城、成武、東明等16支代表隊參加比賽。

在比賽現場,牡丹晚報記者看到,小留集村委會熱鬧非常,三五成群的人們在聊著蟋蟀話題,「你今年帶了多少蟋蟀來參加比賽」,「我前幾天抓到了一隻好『蟲』」……據了解,還有部分「蟲友」是從外地趕來的,家住河南濮陽的程偉就是其中一位。「我對蟋蟀文化非常感興趣,身邊有幾個朋友喜歡玩蟋蟀,我也經常看他們 『鬥蟲』。今天是周六,正好朋友前來參加比賽,我就順道跟隨他們前來看看『熱鬧』,沒想到這邊比賽規模這麼大,已經把蟋蟀當成產業來發展。」程偉驚訝地說。

在比賽室裡,爭鬥在激烈地進行著,雙方選手不停地用小草根挑逗著自己的蟋蟀,惹得蟋蟀不時呲牙咧嘴露出堅韌的牙齒,待到把蟋蟀的鬥性挑逗到最高,隨著裁判拿起了格擋牌,比賽開始。「雙方鳴叫、爭鬥開始」,裁判員不時地宣告結果,幾個回合之後,弱者垂頭喪氣,敗下陣去,勝者趾高氣昂,向主人邀功請賞。

經過一天激烈的博弈,牡丹區第二代表隊、牡丹區第一代表隊、萬福代表隊分別獲得大賽一等獎、二等獎和三等獎。

蟋蟀好抓,品相難尋

56歲的牡丹區參賽選手周少軍早已是菏澤蟋蟀博弈屆的「老江湖」了,現在家裡還存約180隻蟋蟀,當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問起「老蟲友」周少軍家裡這麼多隻蟋蟀是如何得到的?周少軍表示,這些蟋蟀得之不易,都是自己平時一點一點地抓來的。說起抓蟋蟀並非想像的那樣,看到蟋蟀抓住就可以了,正所謂蟋蟀好抓,品相難尋呀!

周少軍向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介紹道,在抓蟋蟀的過程中有很多講究。要考慮蟋蟀的生活習慣,比如說蟋蟀穴居,常棲息於地表、磚石下、土穴中、草叢間,這就鎖定了一個捕捉範圍。抓蟋蟀通常都是晚上進行,白天蟋蟀很少會出來,基本不鳴叫。在抓蟋蟀時,要仔細地聽其叫聲,一隻好蟋蟀的叫聲是特別明亮的。

「和我一起的還有幾個『蟲友』,我們經常相約晚上一起抓蟋蟀。抓蟋蟀的過程是非常艱苦的,因為農田裡的蟋蟀品相較好,我們經常深入農田尋找品相好的蟋蟀。這個季節田裡種的大多是玉米,在穿梭玉米田時,被劃傷是再經常不過的事情。」周少軍說,深夜12時左右,蟋蟀基本都爬出了洞穴,這時是抓蟋蟀的最好時機,但一般抓的是一個數量,真正想抓品相好的蟋蟀則需要等到凌晨2點時分,因為這個時候蟋蟀開始鳴叫,內行人士一聽叫聲就知蟋蟀的品相如何。「一夜大概可以抓到百餘只蟋蟀,回到家後還要精心挑選。在挑選時,不只聽聲音,還要觀察頭部大小、顏色、牙齒、須長等等多個方面,最後挑選下來也就剩十餘只。」周少軍一語道出抓蟋蟀背後的「汗水」。

小蟋蟀,大產業

用蟋蟀相鬥取樂的娛樂活動,流行於全國多數地區,通常都會在每年秋季舉行,蟋蟀雖小,但產業巨大。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在比賽現場採訪了一些選手,來自東明縣的楊曉正今年25歲,是參賽選手中最年輕的一位。據楊曉正介紹,第八屆菏澤中華蟋蟀博弈邀請賽,他是第一次參加「鬥蟲」比賽,比賽結果對於他來說並不重要,前來比賽主要是和眾多蟋蟀愛好者交流學習,並感受下蟋蟀文化的氛圍。

據了解,楊曉正已經銷售蟋蟀6年了,這6年,蟋蟀為他帶來了可觀的收入。他主要利用淘寶等網絡平臺把蟋蟀銷售到北京、上海、天津等地,一般的蟋蟀一隻能賣到50元左右的價錢,品相好的蟋蟀能賣到3000元甚至更高。「沒想到蟋蟀的市場這麼大,原來一直把它當成一個『小玩意』消遣娛樂,現在已經把蟋蟀看做一種產業來發展。」楊曉正告訴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

而相比楊曉正,周少軍算是行內的「老玩家」了,他5歲時開始跟舅舅捉蟋蟀,上小學一年級時就經常和小夥伴們 「鬥蟲玩兒」,從此漸漸地喜歡上了這個「鬥蟲」項目,現在已經把蟋蟀看成一種產業來做,為了擴大自己的收益,去年在高新區萬福辦事處專門成立了一處蟋蟀市場。「說起參加蟋蟀博弈賽也有20餘年了,今年就參加了7次比賽,9月6日,在天津電視臺舉辦的蟋蟀爭霸賽上,我的蟋蟀還代表山東隊奪得了總決賽第二名的成績。」因為玩蟋蟀時間長,行內很多人喜歡買周少軍的蟋蟀,購買蟋蟀堅持最長時間的客戶已經達到18年。「生意最好的時候,兩隻蟋蟀就賣出了2萬塊錢的價格,現在家裡存有的約180隻蟋蟀,可以賣個不錯的價錢。」周少軍興高採烈地表示。

據牡丹區小留鎮黨委副書記劉德修介紹,近年來,小留鎮在各級、各部門支持下,大力發展蟋蟀文化產業,成立了小留鎮、吳油坊兩個蟋蟀文化市場,小留鎮原來只有五六個村參加,現在參加的村莊已經達到十餘個。這為小留鎮及周邊群眾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收入,有效促進了本地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據統計,在7、8、9三個月的時間裡,通過小蟋蟀系列活動,拉動了當地服務業、項目投資,實現的社會效益初步估計能達2000餘萬元。

相關焦點

  • 「蟋蟀相公」指誰,鬥蟋蟀被寫進了聊齋
    不過,我倒是覺得,不必給這蟋蟀的叫聲賦予這麼多的含義,我寧願相信,在深夜的草叢裡,那蟋蟀的鳴叫,是它在為自己的愛人,彈奏一曲婉轉動聽的小夜曲。它那平緩抒情的旋律中,不乏豐富而細膩的音符轉折,聞之令人動容。就連杜甫也曾作詩讚之曰:「促織甚微細,哀音何動人。草根吟不穩,床下夜相親。」
  • 萬元一蟲的蟋蟀江湖!寧津一隻好蟋蟀頂30畝地年收成
    「軟黃金」蟋蟀動輒身價過萬,午夜後開始熱鬧的蟋蟀市場  小縣城靠蟋蟀名聞全國,今年最貴的一隻蟋蟀賣出萬元價  9月8日,白露過後第二天。晨光還未熹微,德州寧津縣長途汽車站的客運廣場,聚集了操著本地口音的農民和各地口音的客商。
  • 中國民間鬥蛐蛐的歷史和蟋蟀文化
    蟋蟀的活動鬥蟋蟀,中國民間搏戲,是一項古老的娛樂活動,但這種休閒方式很殘酷。鬥蟋僅有雄性,它們為保衛自己的領地或爭奪配偶權而相互撕咬。二蟲鏖戰,戰敗一方或是逃之夭夭或是退出爭鬥,倒是鮮有「戰死沙場」的情況。鬥蟋蟀亦稱「秋興」、「鬥促織」、「鬥蛐蛐」。用蟋蟀相鬥取樂的娛樂活動。流行於全國多數地區。每年秋末舉行。
  • 一隻極品蟋蟀賣數萬元 「鬥蟋蟀」「套路」還挺深的
    發現:蟋蟀競技 " 裝備 " 最高可達數千元除了蟋蟀活體,事實上,鬥蟋蟀過程中涉及的用具及相關產品市場近年來也呈現火熱狀態。記者了解到,鬥蟋蟀涉及的用具包括了鬥盆、鬥草、草筒、抓網等,其中抓網用於捕捉蟋蟀,草筒用於儲放鬥草,鬥盆用於蟋蟀間互鬥的 " 競技場 ",而鬥草則是愛好者用於刺激、激發蟋蟀鬥性的工具。
  • 農曆中國|七月十九 · 鬥蟋蟀
    秋蟲咬碎一地月光人間散落一味清歡■王弘力老先生《古代風俗百圖》江浙一帶,自古就有鬥蟋蟀的習俗,上海話更直接,叫鬥賺績。尤其是到了白露時節,蟋蟀已經長得老結了,雄蟲只要相遇,便會有一場搏殺,所以市井之間便開始鬥蟋蟀的遊戲。
  • 百人鬥蟋蟀 警方一窩端
    百人鬥蟋蟀  2002年11月2日08:03  揚子晚報   崑山電 10月28日凌晨,崑山市公安局組織警力搗毀一個以「鬥蟋蟀
  • 一個靠鬥蟋蟀混成宰相的傢伙,被別人當成蟋蟀玩了,導致大宋滅國
    宋理宗年間,雖然朝政日敗、民不聊生,但朝中奢糜之風卻日益濃鬱,特別是鬥蟋蟀這種本是達官貴人閒瑕之時逗趣作樂之事,卻讓平民百姓趨之若騖。從此,民心不思耕種,全都沉溺於鬥蟋蟀的遊戲之中。這之中有一叫賈似道的人,更是迷得五魂顛倒。賈似道本生於官宦之家,其父乃台州一個小官,家境頗為殷實。
  • 蛐蛐、蟋蟀、蟈蟈有什麼不同?在古代為何喜歡鬥蟋蟀?
    蛐蛐(即蟋蟀)黑色,頂部有長鬚,尾部有針。蟋蟀俗名蛐蛐、夜鳴蟲(因為它在夜晚鳴叫)、將軍蟲、秋蟲、鬥雞、促織、趨織、地喇叭、灶雞子、孫旺,土蜇,"和尚"則是對蟋蟀生出雙翅前的叫法。據研究,蟋蟀是一種古老的昆蟲,至少已有1.4億年的歷史,還是在古代和現代玩鬥的對象。蟈蟈全體綠色。觸角鞭狀,長於體軀。複眼卵圓形。
  • 蟲緣小序(選蟋蟀之翅、尾)
    下面就簡易講我對蟋蟀翅選的看法,希望對大家有啟發。蟋蟀的翅膀作用,主要有鳴叫的鳴翅和飛翔的飛翅;其中鳴叫用於呼雌、示威,飛翅則用於落差較大時的緩衝和飛翔移動(包括逃跑)。以下主要講鳴翅。一.翅型:蟋蟀的鳴翅有長、短、薄、厚、軟、硬、尖、圓、平、皺之別;對翅型的選用要求從經驗和書本知識上有「短不如長」、「厚不如薄」、「硬不如軟」、「園不如尖」、「平不如皺」之講。進一步形象說法要「翅長近尾」、「翅薄脆響」、「翅骨貼肉」、「翅尖彈型」、「翅皺漣漪」。這些都是經驗的總結,其特點在蟲身上表現越多,相對出將的可能就越大。
  • 有很多人喜歡鬥蟋蟀,你知道蟋蟀有多少種,產地在哪嗎?
    蟋蟀在古代擁有很多很多的粉絲,鬥蟋蟀的人更是數不勝數,大家都是參與其中但是真正了解蟋蟀種類,和產地的卻是少之又少呀,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蟋蟀的種類與產地。我國蟋蟀到底有多少種,歷來各說不一。有的說近代文獻記載一共有64種,有的稱與「七十二地煞」相符為72種,持這種論點的認為按正統的諸色有,五黃、八白、九紫、十三青,為35例,加上異品佳種35例和各種顏色之首的紫黃、天藍青2種共72種,這些大家都知道嗎,原來在文獻中,一個小小的蟋蟀竟然有這麼多種。但是呢但我國古代文獻資料中,《促織經》記載的能叫上名字的,又能描述出形態顏色或鬥性強弱的就達190多種。
  • 蛐蛐皇帝鬥蟋蟀事跡未見於明史卻被印證,有時候野史比正史還可靠
    說到愛好,明朝皇帝的愛好更為廣泛,也更為荒唐,有喜愛木工活的明熹宗朱由校,當然還有今天的主角蛐蛐皇帝明宣宗,他的超級愛好就是「鬥蛐蛐」。可能看了前幾位皇帝,他們要不就是亡國之君,例如宋徽宗就弄出了個靖康之恥,周幽王被犬戎攻入西周都城鎬京,自己也死於刀劍之下,朱由校好一點,但也為明朝的滅亡挖了一個超級大的坑,這個坑任崇禎皇帝多麼的勤儉也填不上,因為他挖的坑實在太大太深了。
  • 老狗死後留狗寶價值堪比黃金 主人10萬都不賣
    老狗死後留狗寶價值堪比黃金 主人10萬都不賣時間:2015-09-04 10:05   來源:前瞻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老狗死後留狗寶價值堪比黃金 主人10萬都不賣 家住湖北羅田縣鳳山鎮黃道山村的74歲老漢佔啟漢怎麼也沒想到,看家護院的老狗大黃近來因病離世,竟然還給自己留下了一塊價比黃金的寶貝狗寶
  • 大家都知道鬥牛鬥狗鬥雞鬥蟋蟀比賽,今天帶你了解臨泉縣鬥羊比賽
    相信大家到家或多或少都知道一些動物間的比賽,比如聞名世界西班牙鬥牛比賽,身邊的鬥狗比賽,鬥雞比賽、還有鬥蟋蟀比賽等等一些,可是你知道鬥羊比賽嗎?了解鬥羊比賽嗎?今天小編就帶你了解鬥羊比賽,了解如何鬥羊。
  • 秋天即將到來,農村蟋蟀又叫了,回憶童年怎麼抓到強蟋蟀
    在秋天即將到來的時刻,很多在農村長大的朋友,會回憶起小的時候鬥蟋蟀的事情,每當到了晚上,都會聽到蟋蟀的叫聲。現在城市鬥蟋蟀活動,有專門的道具抓蟋蟀,然後靠外形等區分哪個比較強。像我們小時候沒有這種道具,想要抓到戰鬥力強的蟋蟀,要有經驗。靠蟋蟀的棲息地,就能分辨出哪裡蟋蟀強,棲息在泥土縫隙裡的蟋蟀最沒有戰鬥力,如果是蟋蟀自己挖的泥土洞,那是有一定戰鬥力的,看這泥土洞挖得有多深多好就能看出。
  • 民間故事《蟋蟀統領》
    南宋末年,在江南的童家村中,有一個名叫童林的秀才,雖然學問不高,但他對鬥蟋蟀卻很有研究,多年來少有敗績,所以,人們送給他一個外號「蟋蟀統領」。當時,因為全國盛行鬥蟋蟀,童林也成了大家眼中的名人。不過,自從成家後,因為媳婦管得緊,童林也收斂了許多,不敢將蟋蟀養在家裡,都偷偷地存放在朋友的房中。
  • 非洲送給中國「無價之寶」,價值堪比黃金,西方各國羨慕不已
    「文/小慄子 (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人生至少要有兩次衝動,一為奮不顧身的愛情,二為說走就走的旅行。如今非洲的發展稍微有了起色,便給我們送來了「無價之寶」,價值堪比黃金,為此西方各國羨慕不已。其實,這次非洲為了報答我們,送來的「無價之寶」就是稀土資源。相信很多人都覺得這並不值錢,實際上你錯了。稀土資源對於很多發展中的國家來說,尤為重要,特別是一些西方國家,更是離不開它。不管是在武器製造還是工業生產,不管是在火箭飛船還是發動機晶片,這些東西都離不開稀土材料。
  • 南湖區警方搗毀一個鬥蟋蟀的賭窩 繳獲30多萬元賭資
    鬥蟋蟀是民間的一種傳統娛樂活動,現在卻有人藉此瘋狂賭錢。昨天凌晨1點左右,在鳳橋鎮某村一農戶家的雞棚中搗毀了一個鬥蟋蟀賭博窩點,一舉抓獲60名涉嫌賭博人員,繳獲30多萬元賭資。  25日晚11點多,南湖區警方根據線索掌握到鳳橋鎮一個位於乍嘉蘇高速公路鳳橋出口處的村子裡有人聚眾鬥蟋蟀賭博。於是南湖區公安分局巡特警大隊立即臨時集合了30名警力,與另外10名南湖區公安分局治安大隊以及轄區派出所的民警一起前往現場抓賭。
  • 鬥蛐蛐兒自古就「風靡全國」,老北京小時候都用這招兒捉蟋蟀
    民俗學家、語言學家曲彥斌先生為清代蘇州人顧祿的《廣雜纂》作注時,將「鬥賺績勿輸」一句解作「同人賭賽連連取勝。」曲先生是東北人,不知道「賺績」在吳語裡就是蟋蟀的意思。蟋蟀在古代還有不少稀奇古怪的名稱,但「官名」是蟋蟀,在北方叫它「蛐蛐兒」,有點兒「愛稱」的味道了。
  • 它價格不貴,價值卻堪比黃金!這樣的蔬菜營養又美味,對身體特好
    它價格不貴,價值卻堪比黃金!這樣的蔬菜營養又美味,對身體特好!蒜一直是我們餐桌上的常客,吃燒烤的時候經常會吃一些大蒜來爽口。平時做家常菜的時候可以放入涼拌菜中,又可放入炒菜中。其實大蒜的價格蒜很便宜,但是大蒜這個東西的價值可是不小,在北方人們一般直接食用蒜瓣或蒜泥,隨便搭配上一種蔬菜都能香到爆炸,但是你可能不知道,就這樣的小小的大蒜的價值堪比黃金!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分享要用蒜做的美食,讓大家吃得健康又美味!
  • 「鬥蟋蟀」賭博團夥被端!
    日前,抓捕時間成熟,分局組織50餘名精幹警力在魯山道某小區內將涉嫌開設賭場的2名嫌疑人和以「鬥蟋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