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澤報業全媒體消息(記者 王振宇)鬥蟋蟀,是中國民間博戲之一,是一項古老的娛樂活動。我國蟋蟀文化南方以江、浙、蘇、杭、滬為代表,北方以京、津、冀、魯為代表。而真正的蟋蟀名產地,當屬齊魯北方大平原。近幾年,菏澤蟋蟀已成功吸引外地廣大蟋蟀愛好者的注意,相比於山東寧陽、寧津等地已成規模化的蟋蟀市場,菏澤蟋蟀市場潛力巨大。
蟋蟀博弈邀請賽上「好熱鬧」
9月15日上午,由牡丹區文聯、菏澤市收藏家協會主辦的第八屆菏澤中華蟋蟀博弈邀請賽暨小留2018菏澤中華蟋蟀博弈邀請賽,在承辦單位牡丹區小留鎮小留集村委會大院舉行。來自牡丹區、鄆城、成武、東明等16支代表隊參加比賽。
在比賽現場,牡丹晚報記者看到,小留集村委會熱鬧非常,三五成群的人們在聊著蟋蟀話題,「你今年帶了多少蟋蟀來參加比賽」,「我前幾天抓到了一隻好『蟲』」……據了解,還有部分「蟲友」是從外地趕來的,家住河南濮陽的程偉就是其中一位。「我對蟋蟀文化非常感興趣,身邊有幾個朋友喜歡玩蟋蟀,我也經常看他們 『鬥蟲』。今天是周六,正好朋友前來參加比賽,我就順道跟隨他們前來看看『熱鬧』,沒想到這邊比賽規模這麼大,已經把蟋蟀當成產業來發展。」程偉驚訝地說。
在比賽室裡,爭鬥在激烈地進行著,雙方選手不停地用小草根挑逗著自己的蟋蟀,惹得蟋蟀不時呲牙咧嘴露出堅韌的牙齒,待到把蟋蟀的鬥性挑逗到最高,隨著裁判拿起了格擋牌,比賽開始。「雙方鳴叫、爭鬥開始」,裁判員不時地宣告結果,幾個回合之後,弱者垂頭喪氣,敗下陣去,勝者趾高氣昂,向主人邀功請賞。
經過一天激烈的博弈,牡丹區第二代表隊、牡丹區第一代表隊、萬福代表隊分別獲得大賽一等獎、二等獎和三等獎。
蟋蟀好抓,品相難尋
56歲的牡丹區參賽選手周少軍早已是菏澤蟋蟀博弈屆的「老江湖」了,現在家裡還存約180隻蟋蟀,當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問起「老蟲友」周少軍家裡這麼多隻蟋蟀是如何得到的?周少軍表示,這些蟋蟀得之不易,都是自己平時一點一點地抓來的。說起抓蟋蟀並非想像的那樣,看到蟋蟀抓住就可以了,正所謂蟋蟀好抓,品相難尋呀!
周少軍向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介紹道,在抓蟋蟀的過程中有很多講究。要考慮蟋蟀的生活習慣,比如說蟋蟀穴居,常棲息於地表、磚石下、土穴中、草叢間,這就鎖定了一個捕捉範圍。抓蟋蟀通常都是晚上進行,白天蟋蟀很少會出來,基本不鳴叫。在抓蟋蟀時,要仔細地聽其叫聲,一隻好蟋蟀的叫聲是特別明亮的。
「和我一起的還有幾個『蟲友』,我們經常相約晚上一起抓蟋蟀。抓蟋蟀的過程是非常艱苦的,因為農田裡的蟋蟀品相較好,我們經常深入農田尋找品相好的蟋蟀。這個季節田裡種的大多是玉米,在穿梭玉米田時,被劃傷是再經常不過的事情。」周少軍說,深夜12時左右,蟋蟀基本都爬出了洞穴,這時是抓蟋蟀的最好時機,但一般抓的是一個數量,真正想抓品相好的蟋蟀則需要等到凌晨2點時分,因為這個時候蟋蟀開始鳴叫,內行人士一聽叫聲就知蟋蟀的品相如何。「一夜大概可以抓到百餘只蟋蟀,回到家後還要精心挑選。在挑選時,不只聽聲音,還要觀察頭部大小、顏色、牙齒、須長等等多個方面,最後挑選下來也就剩十餘只。」周少軍一語道出抓蟋蟀背後的「汗水」。
小蟋蟀,大產業
用蟋蟀相鬥取樂的娛樂活動,流行於全國多數地區,通常都會在每年秋季舉行,蟋蟀雖小,但產業巨大。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在比賽現場採訪了一些選手,來自東明縣的楊曉正今年25歲,是參賽選手中最年輕的一位。據楊曉正介紹,第八屆菏澤中華蟋蟀博弈邀請賽,他是第一次參加「鬥蟲」比賽,比賽結果對於他來說並不重要,前來比賽主要是和眾多蟋蟀愛好者交流學習,並感受下蟋蟀文化的氛圍。
據了解,楊曉正已經銷售蟋蟀6年了,這6年,蟋蟀為他帶來了可觀的收入。他主要利用淘寶等網絡平臺把蟋蟀銷售到北京、上海、天津等地,一般的蟋蟀一隻能賣到50元左右的價錢,品相好的蟋蟀能賣到3000元甚至更高。「沒想到蟋蟀的市場這麼大,原來一直把它當成一個『小玩意』消遣娛樂,現在已經把蟋蟀看做一種產業來發展。」楊曉正告訴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
而相比楊曉正,周少軍算是行內的「老玩家」了,他5歲時開始跟舅舅捉蟋蟀,上小學一年級時就經常和小夥伴們 「鬥蟲玩兒」,從此漸漸地喜歡上了這個「鬥蟲」項目,現在已經把蟋蟀看成一種產業來做,為了擴大自己的收益,去年在高新區萬福辦事處專門成立了一處蟋蟀市場。「說起參加蟋蟀博弈賽也有20餘年了,今年就參加了7次比賽,9月6日,在天津電視臺舉辦的蟋蟀爭霸賽上,我的蟋蟀還代表山東隊奪得了總決賽第二名的成績。」因為玩蟋蟀時間長,行內很多人喜歡買周少軍的蟋蟀,購買蟋蟀堅持最長時間的客戶已經達到18年。「生意最好的時候,兩隻蟋蟀就賣出了2萬塊錢的價格,現在家裡存有的約180隻蟋蟀,可以賣個不錯的價錢。」周少軍興高採烈地表示。
據牡丹區小留鎮黨委副書記劉德修介紹,近年來,小留鎮在各級、各部門支持下,大力發展蟋蟀文化產業,成立了小留鎮、吳油坊兩個蟋蟀文化市場,小留鎮原來只有五六個村參加,現在參加的村莊已經達到十餘個。這為小留鎮及周邊群眾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收入,有效促進了本地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據統計,在7、8、9三個月的時間裡,通過小蟋蟀系列活動,拉動了當地服務業、項目投資,實現的社會效益初步估計能達2000餘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