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科大首次實現傳輸信息量突破經典極限的量子指紋識別
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中科院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先導專項首席科學家潘建偉及其同事的合作下,中科大在20公裡的光纖線路中實現了量子指紋識別,傳輸信息量比現有經典技術的極限低84%。這次實驗不但是世界上首次突破經典極限的量子指紋識別,也是首次在實驗中觀測到量子信道容量相比經典信道的優越性,相關成果近日發表在了國際物理學權威學術期刊《物理評論快報》上。
-
中國科學家突破經典極限的量子指紋識別
據最新消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及其同事張強、李力等與中科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和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科研人員合作,利用線性光學系統,在20公裡的光纖線路中實現了量子指紋識別(Quantum Fingerprinting),突破了經典極限,首次在信道容量上實現了對經典通信的超越
-
【安徽日報】中科大量子指紋識別突破經典極限
6月21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發布重要科研成果,該校教授、中科院院士潘建偉及其同事張強、李力等與中科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科研人員合作,利用線性光學系統,在20公裡的光纖線路中實現量子指紋識別,並突破經典極限,首次在信道容量上實現對經典通信的超越。 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光通信正在以指數級的速度增長。
-
突破經典極限!中國科技大學量子指紋識別
2016年6月22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團隊與合作者利用線性光學系統,在20公裡的光纖線路中實現了量子指紋識別,突破了經典極限,首次在信道容量上實現了對經典通信的超越。量子通信除了可以提供無條件安全的信息傳輸手段外,也可以通過量子通信複雜度研究為提高信道容量提供有效解決途徑。量子通信複雜度研究利用量子力學的疊加原理,可以用量子信道提供更高的信道容量,其中一個重要的應用就是量子指紋識別。
-
中國科大利用超冷原子分子量子模擬在化學物理研究中取得突破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趙博等利用超冷原子分子量子模擬在化學物理研究中取得突破:他們通過對磁場的精確調控首次在實驗上觀測到超低溫度下基態分子與原子之間的散射共振,向基於超冷原子分子的超冷量子化學研究邁進了重要一步。1月18日,這一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科學》上。
-
中國科大實現PT對稱增強型量子傳感器
目前,PT對稱動力學已在多種經典系統中被實現並展現出廣泛的應用價值。而在量子領域,受限於量子系統的操控難度,PT對稱動力學的多種量子物理性質仍缺乏深入的實驗研究和應用。 那麼,「能否在量子系統中實現這些現象和應用,尤其是能否利用PT對稱來增強量子傳感器的靈敏度?」
-
中國科大首次實現反事實直接量子通信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潘建偉及其同事彭承志、陳宇翱等和清華大學馬雄峰合作,在國際上首次實驗實現了反事實直接量子通信,在實驗中演示了圖像的反事實傳輸,相關成果以Direct counterfactual communication via quantum Zeno effect 為題,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
-
中國科大首次實現線性方程組量子算法
最近,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院士領銜的量子光學和量子信息團隊的陸朝陽、劉乃樂研究小組,在國際上首次成功實現了用量子計算機求解線性方程組的實驗。該研究成果發表在6月7日出版的《物理評論快報》上。線性方程組廣泛地應用於幾乎每一個科學和工程領域,包括數值計算、信號處理、經濟學和計算機科學等。
-
中國科大在分子的量子糾纏研究中取得進展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杜江峰領導的中科院微觀磁共振重點實驗室與美國國家標準技術研究所合作,在離子阱體系實現帶電原子和帶電分子的聯合調控,首次製備了單原子和單分子之間的量子糾纏態,並且通過定量表徵手段,確定產生的量子糾纏超過臨界閾值。
-
中國科大量子計算和量子模擬研究獲重要突破:求解施溫格方程
11月19日,澎湃新聞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微信公號獲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苑震生等與德國海德堡大學、義大利特倫託(Trento)大學的合作者在超冷原子量子計算和模擬研究中取得重要突破:他們開發了一種專用的量子計算機——71個格點的超冷原子光晶格量子模擬器,對量子電動力學方程施溫格模型
-
中國科大實現時間最優量子控制
中國科大實現時間最優量子控制 2016-10-24 17:25:35,實現時間最優量子控制。量子版本的時間最優問題則關心如何將量子系統在最短時間內驅動到目標狀態,即實現時間最優的量子控制。 隨著量子信息科學等領域的發展,時間最優量子控制引起了廣泛關注,並取得了一系列的理論研究成果。2007年,量子最速降線方程被提出,為一大類的時間最優量子控制問題提供了理論框架。2015年,美國MIT的SethLloyd教授組針對多比特量子系統發展了有效求解量子最速降線方程的數值方法。
-
中國科大在基於單光子源的量子精密測量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中國科大在基於單光子源的量子精密測量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陸朝陽等與美國普林斯頓大學Marlan Scully、德國維爾茲堡大學
-
中國科大首次在室溫固態體系中實驗實現絕熱量子質因數分解
-
中國科大國際上首次實現光子軌道角動量的量子存儲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郭光燦院士領導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在高維量子信息存儲方面取得重要進展:該實驗室史保森教授領導的研究小組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攜帶軌道角動量、具有空間結構的單光子脈衝在冷原子系綜中的存儲與釋放,證明了建立高維量子存儲單元的可行性,邁出了基於高維量子中繼器實現遠距離大信息量量子信息傳輸的關鍵一步。這項研究成果在線發表在《自然·通訊》上。
-
中國科大首次利用糾纏測量實現量子定向
中科大郭光燦院士團隊在量子定向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該團隊李傳鋒、項國勇研究組與復旦大學朱黃俊和北京理工大學尚江偉合作,基於量子糾纏測量技術實驗實現了高效的量子定向。該研究成果於2月13日在線發表在國際知名期刊《物理評論快報》上。量子定向任務是指發送者Alice利用量子資源把空間中的某個任意方向發送給接收者Bob,它在定位導航等領域具有重要用途。
-
中國科大首次實現光子軌道角動量糾纏的量子存儲
本報訊(記者王磊 通訊員楊保國)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領導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史保森小組在高維量子中繼研究方向取得重要進展,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光子軌道角動量糾纏的量子存儲,進一步證明了基於高維量子中繼器實現遠距離大信息量量子信息傳輸的可行性。
-
揭秘谷歌「量子霸權」計劃:有望明年底突破經典計算極限
20 世紀 80 年代時,理論學家認識到基於量子力學的計算機有望在特定的任務上遠超普通或經典計算機的性能。但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難,直到最近,可以擊敗經典計算機的量子計算機才有望從實驗室研究變成現實真正可用的東西,而谷歌想造出第一臺。這家公司的規劃目前還是機密,谷歌也拒絕就這篇文章發表評論。
-
裡程碑式突破!中國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問世,實現「量子霸權」
「九章」量子計算原型機光路系統原理圖實現「量子霸權」的兩種路徑由於量子計算機在原理上具有超快的並行計算能力,在一些具有重大社會和經濟價值的問題方面相比經典計算機可實現指數級別的加速。當前,研製量子計算機已成為世界科技前沿的最大挑戰之一,是歐美發達國家角逐的焦點。
-
中科大「九章」歷史性突破,但實現真正的量子霸權還有多遠?
今天,我國的量子科技領域就迎來了歷史性的突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陸朝陽等組成的研究團隊與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國家並行計算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合作,構建了76個光子100個模式的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實現了具有實用前景的「高斯玻色取樣」任務的快速求解。相關成果登上了《Science》雜誌。
-
中國科大首次在室溫固態體系中實現絕熱量子質因數分解
中國經濟網北京4月28日訊 記者佘惠敏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中國科大杜江峰院士課題組利用金剛石中的自旋作為量子處理器,首次在室溫大氣條件下實現了基於固態單自旋體系的質因數分解量子算法。研究成果近日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