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人不一定幸福,窮人未必不幸福,心理學家:差別在於這3點

2020-09-03 堂哥說情

幸福是什麼?對於幸福,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獨到的見解。

2012年,央視推出了《走基層百姓心聲》特別調查節目「幸福是什麼?」

一名鐵路建設者說:「幸福就是有份穩定的工作,有個穩定的收入。」

一名旅客說:「幸福,這個幸福太麻煩,這個說不清楚。」

還有個神回答,記者問:「您幸福嗎?」工人說:「我姓曾。」(老百姓還是很可愛的)

有人過得幸福,有人卻不知道幸福為何物。

既然幸福有這麼多種,那麼幸福的本質是什麼?如何做才能持續獲得幸福?

這個答案,在百年前,早已由奧地利心理學家——阿德勒作出解答:幸福即貢獻感+2個前提。


阿德勒

眾多心理學家已經證實這個方法有效,這也是我目前最認同的一個心理學家之一,他結合了中國古代的哲學思想。(恭喜你讀到這裡,這是本章最精華部分,希望大家能認真閱讀)

01第一步:自我接納

青年問哲人:「自我接納是指更加積極、獲得更強的自我肯定感、凡事都朝前看嗎?」

哲人答:「沒必要特別積極肯定自己,不是自我肯定而是自我接納,要區別這兩者。」

自我肯定是明明做不到,但還是暗示自己說「我能行」或者「我很強」,也可以說是一種容易導致自我優越的想法,是對自己撒謊的生活方式。


自我接納是指如果做不到就誠實接受這個「做不到的自己」,然後儘量朝著能夠做到的方向去努力,不對自己撒謊。

一場考試下來,自我肯定和自我接納的人有不同想法。


自我肯定的人會這麼想:

「這次考試只考了60分,只是運氣不好,我其實可以考100分。」

而自我接納的人會這麼想:

「這次考試我考了60分,我接受了。這次考試錯的地方下次不做錯 ,爭取下次考到100分。」

不去關注「無法改變的」而是去關注「可以改變的,這就是自我接納。

著名的「尼泊爾祈禱文」是這麼說的:

請賜予我平靜,去接受我無法改變的;給予我勇氣,去改變我能改變的。賜我智慧,分辨這二者的區別。

當能夠接納自己時現狀時,心底裡開始產生勇氣,就能幫助我們獲得幸福。

但只做到這一步還是不夠的,還要學會信賴他人。

02第二步:信賴他人

青年:「信賴就是相信他人嗎?」

哲人:「這裡要把「相信」這個詞分成信用和信賴。從銀行貸款要有抵押,如果你能還得起我就借給你,這種不是信賴,而是信用。」

哲人:「相信他人時不附加任何條件,不考慮信用如抵押之類事,這就是信賴。」

我們無條件信賴被人會遭到背叛,就好比貸款保證人受到損失一樣。即使這樣依然相信就叫信賴。

我並不是主張叫對任何人都無條件信賴,而是如果你開始認定這個人是你朋友,就應該選擇信賴而不懷疑。

于謙在《十三邀》上說過這麼一段話:

許知遠問于謙:「你對人是怎麼判斷的?」


于謙答:「我完全往好處想別人。如果這個朋友是坑我的,我挨坑的機會很多,他坑我一次還不行,他坑我兩次我就會遠離他。


但是我剛接觸了這個朋友,我首先認定他是我的朋友,他一切都是為我好的。我把所有人都當朋友,哪怕這是一個小偷,他不偷我,他就是我的朋友。」

于謙這段對話和阿德勒的思想不謀而合。

如果你想和一個人搞好關係,建立深厚友誼,開始就得無條件信賴別人。

為朋友四處奔走,不計回報慷慨解囊,費時又費力,即使是如此遭到背叛,也要選擇無條件信賴別人,因為決定背不背叛的是被人,我們無法控制。

如果你不想和那個人搞好關係,你就可以像於大爺一樣遠離他就好。這一切都可以掌握在你手中。

在遭到背叛時我們當然會悲傷和憤怒,我們儘管悲傷就好了,不要因此而逃避和其他人建立深厚的友誼。

有些人只是你人生過客,有些人卻值得你珍惜一輩子。

當我們做到以上兩點,我們就可以真誠接受不能交換的「這個我」,對他人能夠給予無條件的信賴,把他人看做夥伴,在這個社會獲得屬於自己歸屬感。

要想獲得幸福,最重要的是為他人做貢獻。

(恭喜你堅持讀到這裡,接下裡這一點是重中之重,本章其他字可以忘記,但是這一點是最精華部分,希望大家讀完有所收穫)

03第三步:他者貢獻(重點!)

他者貢獻的定義:對作為夥伴的他人給予影響、做出貢獻。

阿德勒認為,他者貢獻不是捨棄「我」為他人效勞,而是為了體會到「我」有價值採取的一種手段。

要想做到他者貢獻,我們做的最多的是通過工作。

在工作中,我們體會到「我對他人有用」,進而獲得自己存在的價值。雖然賺錢是工作的一個重大要素,但不是工作的本質。

就像馬雲,任正非,馬化騰這些大富豪,已經擁有一生花不完的財富,但他們依然繼續忙碌工作,為什麼要工作?是因為無底的欲望嗎?不是!

這是因為他們獲得巨額財富後反饋於社會,讓大家都受益,並因此了解體會到自我價值,獲得慢慢的成就感。

馬雲說自己最快樂時候,是一個月拿91塊錢。

一開始我看到馬雲說這句話很好笑,什麼「對錢沒有興趣」,現在我只覺得自己很可笑。

看到這裡或許你多少能夠理解馬雲:

這是一個人純粹為了工作的意義(為他人做出貢獻)而發自內心的喜悅。

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會有公益組織,志願者還免費出勞出力?


除了為這個社會做出自己貢獻和獻愛心,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為他人付出我感覺很快樂,因為有被需要的感覺,我體會在我在這個世界上是有價值的。

所以,如何獲得幸福的答案呼之欲出:幸福就是為他人做出貢獻,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利他」。

04總結:

人人都可以獲得幸福,但不是人人都幸福,要想獲得幸福,就得有兩個前提:自我接納+信賴他人。

因為接受了真實的自我——也就是「自我接納」——才能夠不懼背叛地做到「他者信賴;

正因為對他人無條件的信賴,並能夠視他人為自己的夥伴,才能夠做到「他者貢獻」;

同時,正因為對他人有所貢獻,才能夠會到「我對他人有用」進而接受真實的自己,做到「接納自我」。

我的床頭書

《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書,是「自我啟發之父」阿德勒的哲學課,通過哲人和青年人對話的形式,結合個體心理學和大眾經歷,告訴我們如何做才能獲得屬於自己的幸福。

由於書中的精華內容太多,無法一一解讀,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閱讀,不管你處於人生什麼階段,都能從中學到不少智慧。

關注為你帶來更有趣的心理學知識,喜歡請點讚收藏,您的每一份支持是我創作的動力謝謝[心]

相關焦點

  • 窮人和富人真正的差別在哪裡?
    富人與窮人真正的差別,應該體現在「不同的思維方式」上,對待社會、對待生活、對待別人的「思維方式」不改變,窮人要想成為「富人」是不可能的。下面一個網上流傳的例子,或許對我們有好處:話說一個窮人覺得受不了了,找到上帝訴苦到:為什麼我祖祖輩輩生下來都是窮人,有的人生下來在富人家庭,有經濟基礎,後代都是富人,上帝你這樣主宰造化,這不公平。
  • 心理學家:窮人與富人思維差異,你看懂了嗎?
    今天我們就來談一談窮人與富人之間的差異,希望你能夠從中學到一點東西。1、自我思想有很多人認為,窮人都很小氣,很摳門,總是以自我利益為中心。如富人很大方,不與別人斤斤計較。但是通過心理學家一系列的研究發現,所研究出來的結果與人們想的恰恰相反。
  • 心理學家:「女神」的現狀,就是富人看不上,窮人追不上
    心理學家評判"女神"就說:"女神"的現狀,就是富人看不上,窮人追不上。 01、富人看不上 按理來說,女神級別的人物都相當的漂亮,為什麼富人還看不上呢?
  • 窮人不學窮根不斷,富人不學富不長久!
    3、賺錢靠福報,花錢靠智慧。4、富人永遠知道窮人缺什麼,而窮人永遠不知道富人在想什麼、幹什麼丶學什麼!5、學習就是學狀態、學心境、學成功人與人相處的藝術、學不甘心、學習別人是如何突破的、如何實現目標的……
  • 窮人與富人的區別(值得一讀)
    在如今,社會差距越來越大,富人越來越富,窮人越來越窮。而這樣的背景下,很多人都在抱怨,很多人都在訴苦,可你有沒有想過這是為什麼呢?這裡所說的「窮」與「富」,不僅僅是片面的指金錢上的窮與富。窮人與富人最大的差別就在於思維。
  • 猶太人:窮人和富人的5點不同之處,做到了你才有可能變富有
    窮人和富人的區別有很多,有人說是因為自己沒有好的家世背景;有人說是自己生不逢時,沒遇到好機會;有人說是沒有遇到貴人。理由多不勝數,絕對會讓你信服。但作為世界商人的猶太人卻說:窮人和富人的差距就在於思維。
  • 窮人和富人在教育孩子上有什麼差別?主要是這三點,跟錢無關
    當然,這其中不僅僅包括父母的整體素質,還包括父母給提供的經濟環境,雖然現在的教育環境傾向於公平教育,但是我們不能否認,富人給孩子提供的教育水平就是高於窮人,在學校、專業、興趣等的選擇上,窮人家的孩子就是相對於富人家的孩子少很多的選擇權。
  • 窮人與富人的差別
    窮人賺錢靠的是技術,窮人永遠都在為富人打工。而富人卻恰恰與窮人相反,富人靠腦袋賺錢,只通過自己的腦袋支配窮人為自己打工,為自己創造價值、利潤。在市場營銷方面,窮人花錢,富人賺錢。窮人打工賺來的錢想要花在哪裡,富人的廣告就出現在哪裡,富人主要收割的就是窮人口袋裡的錢。窮人每天為富人打工,富人每天都在收割窮人口袋裡的錢。也就是說,窮人一直在打工,富人一直在賺窮人的錢。選對池塘釣大魚,而富人的營銷方式,富人釣魚的池塘就是窮人的錢包。
  • 富人和窮人做夢哪裡不一樣?
    由此看出一個人的窮與富,心態很重要,心態不同,結局就不一樣,當你夢裡總是果斷勇敢,自然現實生活中的你也是能很主動的去交流,去爭取自己想要的,結果就不同。    2.當窮人夢見抓魚,大多是因為事業、學業上的不如意,沒心機,很慵懶;而當富人夢見抓魚,代表的是四處留情,桃花朵朵開,異性緣極好。
  • 幸福指數極高的國家,窮人一妻多夫,富人一夫多妻,不與我國建交
    獨立之後的不丹,走上了一條和世界上絕大部分國家不一樣的道路,其他國家都是嘗試著融入世界,而不丹則是努力想要與世隔絕,以至於到如今,不丹的現代化程度都非常低,是世界上最晚開放網絡和電視的國家。正因為很少受到現代文明的影響,沒有工業化汙染,相對應的,不丹保存著非常原始的自然景觀和淳樸民風。
  • 知足的人,最幸福
    窮人說,有金錢就是幸福;富人說,有時間就是幸福; 乞丐說,有飯吃就是幸福;病人說,能活著就是幸福。 所以,所謂的幸福人生,都是你給自己的。 有時候,一個快樂的流浪漢,比一個國王更幸福,因為他對自己的生活感到滿意,所以他很快樂!
  • 為何窮人存錢越窮,富人花錢越富?只因這3點,你屬於哪種
    為何窮人存錢越窮,富人花錢越富?只因這3點,你屬於哪種其實窮人和富人,很多人都會覺得他們在生活方式上是有所不同的,一個是生活在錦衣玉食之中,家裡條件優越,在很多事情上是不用發愁的,只要安心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就好。
  • 在中國資產多少才算富人?達不到這些,再多也是窮人
    可是如果在北上廣等一線城市的話,那可能就不是那麼回事了,因為消費水平的差距,所以並不是一個很好判定一個人是不是富人的標準。但是根據網際網路發布的最新中國富人的標準。年收入超過5000萬元的人稱為超級富豪。年收入在1000萬元到5000萬元的的人被稱為大富豪。那些年收入在600萬到1000萬元的人被稱為富人。年收入在3萬到8萬之間的人很窮。貧富差距看似非常明顯。
  • 發達國家的窮人和不發達國家的富人,誰的生活水平更好?
    有的窮國的貧富差距巨大,例如印度,城市一半是高樓大廈,一半是貧民窟;發達國家貧富差距也不小,例如,美國等西方國家,富者富可敵國,窮者無棲身之所,只能流落街頭。但不論是發達國家還是不發達國家,窮人都有一個共同點,生活水平明顯低於該國的平均生活值,有的甚至是靠乞討為生。
  • 幸福,往往就從這3件事開始,越早去做越容易幸福
    幸福,往往就從這3件事開始。1幸福,從不計較開始。計較是一種迷失,一種執念,太計較了,人生也只剩下一片荒蕪。富人忘了最初得到財富時的幸福,窮人也記不得了孩子降生時的喜悅,兩人都覺得生活不幸福。很多人習慣了自己所擁有的,總是為別人擁有的而自己求之不得的而煩惱。如果凡事都要和別人比較,比贏了,會產生一種虛妄的優越感;比輸了,又會陷入強烈的自卑。
  • 三十而已:蔥油餅姐姐不配生孩子?富人的生育觀,刺痛了多少窮人
    前兩天我發文寫過這家人,我說窮人不要急著生孩子,可以等有點經濟基礎了再考慮生育。結果很多網友質疑說:窮人就不配生孩子了嗎?比起物質,精神才是更重要的,窮人家的孩子靠自己的努力,也可以改變命運。而孩子正是長身體的時候,不是說非要吃多專業的營養餐,吃頓普通的飯菜對這家人來說都非常難,不一定是他們吃不起,光是擺攤一擺就是十幾個小時,也沒條件給孩子做飯。
  • 為什麼窮人越來越窮,而富人越來越富?
    那什麼是富人思維?在於富人擅長利用信息並進行解碼,找到表現背後的真相,這是洞察力;在於富人擅長用能量換取能量,以及合理分配能量,這叫能量管理;在於富人著眼未來,窮人關注過去和當下,這是成長型思維。而這些差別,會隨著時間流逝,不斷拉開富人和窮人的差距。概括來說,富人是時間的朋友,而窮人在和時間對抗。
  • 英國版變形記:窮人和富人的教育差距,竟然是這5點!
    作者 | 杜小艾來源 | 凱叔講故事(ID: kaishujianggushi)父母的經濟地位決定了孩子的人生嗎最近,一部被稱為「英國版變形記」的紀錄片《交換學校:階級分化》刷爆朋友圈,紀錄片中,來自公私兩所不同學校的校長和學生進行了交換體驗。這其實是窮人和富人的孩子的短暫交換。
  • 與其問幸不幸福,不如問有沒有感受到幸福
    幸福,這件事情,其實是很難考量的,它沒有規定的標準來判斷到底什麼樣叫幸福。有錢就幸福了嗎?不一定,曾經轟動一時的「雙宋」情侶讓多少人羨慕,從銀屏走向現實,俊男靚女又事業有成,然而短短不到兩年的時間,雙方就以離婚收場。如果他們幸福的話,便不會有這樣的結局。
  • 為什麼富人還會抱怨自己不開心?如何理解工作是一種特權?
    對於學生來說,在學習中,經常會感到焦慮或者乏味,這也意味著他們無法享受學習。心理學家發現,焦慮的源頭是因為壓力,學生的壓力過大,超出了他的能力範圍,因此痛苦就不可避免。一文中指出,「就獲得幸福和生活滿意度而言,年輕人和老人、男人和女人、黑人和白人,以及窮人和富人所具備的能力差不多。」而18世紀經濟學家和哲學家亞當·斯密也曾說:「關於人類的幸福感,窮人相比富人,幸福感並沒有任何優劣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