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維尼。
最近在看《富爸爸,窮爸爸》,想必很多小夥伴都有看過吧,主要是通過作者自己的窮爸爸和朋友的富爸爸故事,來傳達理財和投資的觀念。
在書中,窮爸爸是一名名校博士畢業的高智商學霸,隨後又成為了勤勤懇懇的體制內公務員,在大多數人眼中可以說是妥妥的中產了。
老實本分,按部就班地讀好書,找個好工作,這位父親的觀念和傳統東方主流觀念很類似。大概放在現在,也是很多大學生以及他們的家長所期望的人生軌跡。
不過,窮爸爸這樣有著穩定的職業,收入和福利都令人羨慕的中產家庭,卻常常為了平時的開銷和債務而煩惱,也沒有什麼存款和資產留給子女,;
與窮爸爸相對應的,就是「富爸爸」。他雖然中學都沒有讀完,卻靠著自己的商業頭腦,成為了夏威夷最富有的人之一,也留下了千萬的資產和慈善捐贈。
富爸爸雖然不是作者的親生父親,卻對他起到了人生導師的作用,有著極大的影響力。此後作者所從事的商業和投資活動,包括這本書,也都是從富爸爸這裡獲得的啟發
那麼,為什麼作為學霸公務員的人才爸爸,是窮爸爸,而中學都沒念完的學渣,卻變成了「富爸爸」呢?
我們再看一個畫面。
馮小剛導演的《1942》,逃荒路上,老東家範殿元找瞎鹿借車。
瞎鹿媳婦同意了,但是等範走遠後,卻說了這麼些話:
雖然這拍的是1942年的事兒,但卻是一個洞察富人思維的絕佳樣本。
那什麼是富人思維?
在於富人擅長利用信息並進行解碼,找到表現背後的真相,這是洞察力;
在於富人擅長用能量換取能量,以及合理分配能量,這叫能量管理;
在於富人著眼未來,窮人關注過去和當下,這是成長型思維。
而這些差別,會隨著時間流逝,不斷拉開富人和窮人的差距。概括來說,富人是時間的朋友,而窮人在和時間對抗。
如果把這四個維度的差別,用一個公式來體現,應該是這樣的:(洞察力+能量管理+成長型思維)✖️時間
一 富人的洞察力等於信息解碼能力 同樣收到一條信息,富人會通過信息解碼,找到信息背後的真相,並從中獲利。
就好比老東家範殿元找瞎鹿借車。為什麼要找瞎鹿借? 這背後是老東家的洞察:
1、老東家前兩天給了瞎鹿一碗生米度過飢餓。
2、兵荒馬亂加饑荒,瞎鹿沒意願更沒能力還這碗生米。
3、老東家知道反正收不回來米,不如做個順水人情,給自己借輛車。
二 能量管理
富人沒有千裡眼、順風耳,也沒有八條腿,但富人善於管理能量。
針對這件事,有個通俗的比喻——芝麻和西瓜。
很多人習慣撿芝麻,丟西瓜。你會說,這個道理大家都知道啊!
其實,大部分人還真不懂。我們不妨看看生活中撿芝麻的行為:
1. 為了省一塊錢計程車錢,在路上多走10分鐘;2. 有人為了搶幾塊錢的紅包,三五分鐘就看看微信;3. 為了淘到便宜貨,在某寶連續刷好幾個小時,甚至熬到半夜;4. 為了一點點優惠,發到各種微信群求幫砍價… …
在有人為了省錢,耗費大量時間的時候,富人正在花同樣的時間去學習提升自己;在有人發連結讓別人幫砍價,消耗人品的時候,富人正在維護自己的核心人脈。
芝麻是小能量,西瓜是大能量,當一個人把心思放到了芝麻上,就永遠失去了撿西瓜的可能性。
普通人只能看到蠅頭小利,而富人卻看到更長遠的利益,然後合理分配能量,獲取更高的收益。
每個人的能量有限,如果消耗在撿芝麻上,那撿西瓜的時候,你就沒力氣了。
三 富人成功的放大器——時間
如果說富人和普通人的最大區別是什麼,那麼在我看來,就是富人懂得堅持,而普通人只有三分鐘熱度。
普通人: 下班後打開書,只看了十分鐘,就手癢玩起了遊戲、看起了綜藝。 想寫知乎,寫了兩篇,點讚很少,就寫不下去了。 辦了健身年卡,從此再也沒去過… …
富人智商比普通人更高嗎?沒有,除了極少數天才,人類智商都差不多。富人有一個好爹嗎?沒有,白手起家的富人比比皆是。 富人之所以成為富人,是因為他們擅長用時間去放大自己的優勢。
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成功的人必然是有勇有謀,但勇又大於謀。相比之下,勤奮專注聰明簡直只能算雕蟲小技,唯有勇氣才是一個人出類拔萃的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