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人越富,窮人越窮,這其中蘊含著怎樣的社會道理?

2020-12-11 小虎有話說

美食美女是男人進步的動力,資本剝奪這方面需求,換以低配的快手抖音王者榮耀,結果是底層閒魚安心躺下做鹹魚,連魚崽子都不生了,上面著急了,於是喊幸福是奮鬥出來的,擼起袖子加油幹讓你們吃飽了是吧?好,水果豬肉漲一波。貧富分化是一個既定事實,我們不妨把時間倒帶一下,以前吃大鍋飯的時候公平吧?嚮往吧?生活水平好還是現在?馬雲再牛,他也就座個邁巴赫是爽,我幾萬的五菱宏光也能漂移過彎,高速路沒說只讓上邁巴赫吧?

不患寡而患不均而已,從歷史的長河來看,階級從來沒有固化過,贏政興萬世了?以前的富人都是掠奪性質的富人,從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我們這代人的三觀,你說我把蓋茨的錢都搶光分給窮人,聽著解恨吧?可是你再也用不上win9-10了,有哥們說一切社會問題都是貧富問題,給你坐到那個位置你來治大國若烹小鮮一個我看看?言論自由,信仰自由,免於匱乏的自由,免於恐懼的自由你缺哪樣?覺得被剝削了,你別要小孩了嘛,可你看現在男的見個美女年輕時就吹口哨,年紀大了就吹牛,女的看到王思聰就開喊老公我要給你生猴子,看到彭于晏就腳軟走不動道兒,他們二位就沒有制約?還是只要長的跟林志玲一樣就什麼都不用幹?怪誰?

資本的剝削導致了這個現象。確實是這樣,老闆們為了賺更多的錢,在人們能夠承擔的前提下不斷提高商品價格,然後施捨一點給工人,並美其名曰漲工資,實際上工人漲的工資跟老闆賺的差價比起來根本不值一提。顯然工人工資增幅低於商品價格增幅,工人自然越來越窮,而老闆賺的是大量商品的差價,而這個差價還在不斷增大,他自然越來越富。馬克思說了,資本家搶走了工人的剩餘價值,那麼必然導致資本家富工人窮。而商品價格不斷提高,就有了「越來越」了。國家確實通過政策手段壓低了農產品價格,原因是不這麼做,很多農民就活不下去了,因為我家也有人種地,簡單算一算,普通農民辛苦耕種一年,收入也只夠維持最最基本的溫飽。如果政府不幹預農產品市場,那可真有大麻煩。

這就是資本主義的本質,對工人而言就是個死循環,工人只能等到生產過剩,資本家壓榨太多賣不出去產品了,才有一線反擊的機會,不然根本沒有辦法,多勞多得,不勞不得,你活都活不下去了,所以雖然自己的勞動成果永遠只能拿小頭,但是沒有辦法,幾乎只能任人宰割。

微觀上具體到人,從窮人到富人並不是只靠外在條件,也有後天因素或者說個人選擇問題。我本人從國內低工資時代的工薪族開始的,窮人富人都接觸過不少,感覺窮人或者說普通工薪族及以下還是普遍具有諸多特徵,我認為是這些特徵決定了絕大多數人註定只能吃涼的。我也跟人談胡蘿蔔,但並不是為了忽悠他們,比如自己的員工。實際上我從不跟員工談胡蘿蔔或情懷、遠方,我只跟看好的年輕朋友談這些,因為我相信這是真的,也相信是好東西。好東西不能隨便跟人分享,而應該留給重要的人。

寶劍贈俠士,情懷只能給有心胸有遠見的人。懶惰成性、喜歡小聰明、完全不願意付出,甚至付出努力提高自己(的流通性),這些就不說了,單是患得患失這一點就夠要命了。比如,有個機會在眼前,給一個窮人指出,他不但不會抓住,反而會驚惶失措,也可以表現出來愛理不理。我覺得每個人都會有一些機會,每個人也多會把事情搞砸,錯過機會,不過,只要抓住一部分機會就可以了,可是,絕大多數人是一再錯過了所有的機會。

在窮的抉擇上非常執著。大部分人是永遠籠子裡的老鼠,你跑得越快,籠子就會相對的更快,所以,你剩下的永遠還是那麼多。所以更應該的是想辦法逃脫這個循環,所以我想很多人說的第一桶金很重要更多的就是這個意思。改變階級這件事情對於大部分人來說不是一蹴而就的,經濟問題到頭來都是政治問題,但既然看到這一點,就早早地給自己的剛需要求加槓桿,在承受範圍內槓桿可以加到很高,然後等待時間跳脫出來。富人之所以越來越富是因為他們是規則制定者。

社會財富的80%是由80%創造的,但是這些財富被剩下20%的人分配了。馬克思很早就說過,只有勞動才能創造價值,富人們有的並沒有做價值很大的勞動,但卻拿到了很多財富,原因只能是他們利用私有制重新分配了社會財富。當老闆需要承擔一般人不能承受的壓力和風險,先說創業,許許多多人都是拿很多年的積蓄或者借錢投資的,如果虧了,他下十八層地獄都翻不了身,不是商人天生聰明精於算計,因為很有可能一個小小的失誤就會面臨破產。而窮人每天只需要把安排好的事情做好,每月按時拿工資就ok,他並不需要擔心市場變化給他帶來風險,換個工作就行。現在生意難做,運氣好還能混生活,運氣不好就是虧錢,大老闆大虧,小老闆小虧。

要改善生活還是得狠(對自己狠,對別人狠),叢林法則。絕大部分的人(窮人),正常的來錢速度是非常慢的和付出不成正比的。只有一小部分人(富人),會審時度勢地做時代的弄潮兒,才能在付出努力後得到豐厚的回報。當然,存在即是合理,就算大家知道怎麼做來錢快,也只有一小部分人會去做。如同叢林中有人生來是老虎,有人生來是大象,有人是鱷魚,有人是小鹿。如果叢林中全是老虎,或則全部都是小鹿,都會餓死。社會好比叢林,每種人的比例要達到平衡,才能有序發展。

我覺得富人不一定就永遠是富人,窮人也不一定永遠窮,階級固化是一個問題,但絕對不是說一定沒有流動性。在這個時代不是所有的富二代都很出色,都能守住自己的家業。也不是所有的窮二代就永遠是一隻小兔,永遠被吞噬。資產階級,中產階級,小康,窮人在不同的社會生產力時代的配比是不同的(定義也不一樣),小白兔進化成狼外婆的時候也能搞到錢。確實,到目前為止,這個社會的生產力變化是最巨大的,而社會的本質上的進步是緩慢的。

《當幸福來敲門》確實是勵志片,但威爾斯密斯飾演的那個角色之所以能成功靠的是努力+機遇。現實是,沒學歷的底層想去大公司實習是不可能的,就算你學威爾斯密斯跑大公司門口蹲點(還不被保安趕),想趁老闆下來的時候套近乎,老闆也不會搭理你。運氣再好點,你進去實習了,你去預約某領導想向他推銷你的產品,他十有八九不會搭理你,你學威爾斯密斯跑領導家門口跟他約看球,他更是不會答應,就更不用談後面的事了。現實中更多的是,你天天賣你的那個「time machine」然後因為賣不出去最後妻離子散。

先富帶動後富是不可能的,畢竟一旦富了,兩者就對立了起來,怎麼帶動?能緩和矛盾的也只有國家了吧,不過領導也都是富人,所謂肉食者鄙,其實能做的也有限,現在國家就做得還算不錯,但也就是不錯這種程度了,突破不了框架,大環境的穩定下面,依舊是無數人的悲劇,期待科技的進步。貧窮確實是掣肘一個人進取向上的枷鎖。貧窮讓你沒有多餘的精力去充實自己,規劃自己更好的生活,但是!人生來貧窮麼?我們不要本末倒置,要搞清楚為什麼貧窮。

窮人和富人確實有思維上的差距,但是是生活決定了他的思維方式,還是思維方式決定了他的生活?亦或是,這個思維方式從哪來的?不提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種話,誰是生下來那一刻就註定了要當一輩子的清潔工?誰生下來就註定會貧窮一輩子?到底人與人之間的差異從哪裡產生的?說這麼多,其實大家心裡應該明白了,唯一可以改變你命運的,只有學習。只有努力讀書,不斷學習,你才會有更好的思維方式,只有學習,你才會有更多技能,而不止局限於清潔工,服務生這種體力勞動工作。

好多人渾然不知,當你毫無背景,從象牙塔裡走出來的那一刻,你的人生基本已經定型了,或許是扶搖直上,或許是泯然眾人,人生的軌跡早在你不知不覺中就已經規劃好了。有太多人為自己的貧窮找到了一個合理的心靈慰藉。那就是;我之所以貧窮,是因為貧窮本身掣肘了我的精力。貌似是一個無懈可擊的惡性循環,但是這個循環如何產生的,反而沒有多少人去關心。

這樣的生活就像泥沼,掉進去之後,很難再出得來,只能不斷在裡面掙扎。但還是要再多一點思考,這些窮人一開始為什麼沒有找到更好的工作?他們是怎麼掉進這樣的泥沼的?慢慢反推,你會發現,十有八九是本來家庭環境並不優越,上學的時候還不好好讀書,一進入社會就只能做最底層的工作,掉進這樣的泥沼,就很難再出來了。我承認窮人想要翻身很難,但是本質上不能怪別人,不能怨社會,無論貧窮還是富有,成長都是自己的事情。比如《平凡的世界》裡的孫少安與孫少平兄弟,他們夠苦了吧?

可是他們那種自怨自艾,不屈服貧窮的精神仍然感染了許多人。退一步講,在城市裡當清潔工是為了什麼?為的是到城裡來有更好的生活,為的本質上是自己。城市先於你存在,不要總覺得我為城市奉獻了多少,城市就該給我多少,世界的不公平性都沒有認識到,光埋怨世界又有什麼用?

相關焦點

  • 為何「窮人越拜佛越窮,富人越燒香越富」這其中的關鍵是什麼?_手機...
    這其中有窮人也有富人,有的事業不順利了,會去燒香拜佛。有遇到大考的,也去燒香拜佛的,讓佛祖保佑自己金榜題名。還有的家庭遇到變故的也去燒香拜佛,保佑一生平安。燒香拜佛真的有那麼靈驗嗎?在民間有這樣一句俗語:「窮人越拜佛越窮,富人越燒香越富」。意思就是窮人拜佛會更加的窮困潦倒,而富人拜佛會多福多祿。
  • 俗話說:「窮人算命越算越窮,富人燒香越少越富」,是什麼意思?
    有些人在遇到事情的時候,總喜歡去找算命先生,以為這樣就可以找到好辦法,或者可以讓自己致富一樣,但往往都是越算越窮?有句話叫做:「窮人算命越算越窮,富人燒香越燒越富」,下面就來看看這句話到底有沒有道理呢?
  • 「窮人越拜佛越窮,富人越燒香越富」?看完你就徹底懂了
    過去常常有人說「窮人越拜佛越窮,富人越燒香越富」,這個問題其實就是由因果所導致的。其中的原理用在求佛禱告上,那是一通百通,自己一定要知道。如若不能深知因果,就算拜佛拜到猴年馬月,那也同樣無濟於事,無法轉變一生的命運,不信?看完接下來的皆是,自然就會徹底覺悟了。
  • 俗語:「窮人燒香越窮、富人拜佛越富」,啥意思?有道理嗎?
    在佛祖面前,他們真心地許下心願,或求姻緣,或求前程,或求財富,他們相信「心誠則靈」這一說法,並堅持通過日行一善來向佛祖展示他們的誠心。無論是窮困之人還是富貴人家在佛祖面前都是平等的,可為何古人會有「窮人燒香越窮、富人拜佛越富」這一說法呢?難道所謂的誠心是根據捐了多少香油錢來進行評判的嗎?
  • 窮人越幹越窮,富人越玩越富!為啥?馬雲一語道破真相,精闢
    這個社會20%的富人,掌握了80%的財富。剩下的80%都是窮人,他們並非不努力,相反,他們起早貪黑、沒日沒夜的幹活,但依然是個窮人,這是為什麼呢?猶太人「挖煤」小故事從前有個窮人,在佛祖面前訴說生活的艱苦。抱怨社會不公平,為什麼自己每天拼了命地幹活,卻還是賺不到錢,而那些有錢人什麼都不做,就有錢到口袋裡。於是,佛祖把一位富人變成了和窮人一樣窮的人,並給了他們每人一座煤山,每天挖出來的煤可以賣掉,限期一個月之內挖光。
  • 窮人與富人的8大差距、47個不同!說透窮人越窮、富人越富之謎
    窮人和富人有什麼不同?為什麼窮人越來越窮,富人越來越富?關於有錢人,你想的可能都錯了!你與富人之間,差的不只是錢!以下就分享窮人與富人的8大差距、47個不同!說透窮人越窮、富人越富之謎。一、眼光差距:窮人眼裡是寬度,富人眼裡是長度 1.富人瞄準大勢,把握時機,故而名利雙收。2.窮人悶頭攢錢,富人讓錢生錢。 3.窮人短視,富人的眼光總是超人一步甚至幾步。4.富人堅信思維富起來,口袋才能鼓起來。5.富人善算計:吃不窮,喝不窮,算計不到就受窮。6.天上掉餡餅,沒頭沒腦的窮人才會相信。
  • 窮人越窮富人越富,如何打破這個「魔咒」?
    它常被用來反映兩極分化的現象,即窮人越來越窮,富人越來越富,仔細想想確實如此。縱觀如今的富豪,錢賺了一波又一波,資產越積越多,而窮人到最後似乎僅有的一點資產都會被蠶食,從而導致自己越來越窮。這種「馬太效應」是否也發生在你的身上?為了擺脫貧窮的現狀,你是否應該做些什麼。
  • 佛教:前世各修因,窮人越燒香越窮,富人越拜佛越富
    人們就會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那就是窮人越燒香越窮,富人越拜佛越富。而且都是窮人家經常到寺院燒香,而富人卻是極少去拜佛,甚至有些人是從來都沒有去過!實際上是窮人並沒有看透問題的實質,人需要知道榮華富貴是求不來的,而是靠自己修來的,但是富人卻是非常明白這個道理,所以總是會拿出自己部分的獲得施捨出去,這個就是因,那麼他的來生肯定也會得到大福報,這個就是果。
  • 財富的「馬太效應」:為何富人越來越富?而窮人越忙越窮呢?
    也就是過年才能休息幾天而已,但即便如此,我們還是越忙越窮,最後還欠"一屁股債",一年到頭也就是瞎忙活而已……事實上,在我們這個社會,這種現象十分普遍,到處都是在"哭窮"的人。大家明明拼命幹活,還是一年到頭沒掙到幾分錢。而相反,有錢的人越來越有錢,沒錢的人越來越窮,甚至都是"負債纍纍"。
  • 一個猶太人賣銅故事告訴你:為什麼富人越玩越富,窮人越忙越窮?
    在以前人們的觀念都是「勤勞致富」、「忙起來才能找到發財的機會」;但如今各種新經濟形態層出不窮,人越來越忙,卻越忙越窮;然而富人則是越來越閒,越來越會玩,但卻越來越有錢。 你說氣不氣?
  • 為何窮人越來越窮,富人越來越富?
    不知你發現沒有,社會上有種奇怪的現象,就是窮人越來越窮,而富人越來越富,窮人怎麼努力都是貧困,甚至越來越窮。而富人則是躺著攢錢,想不攢錢都難,而且貧富差距隨著時間推移越來越大,這是什麼原因呢?經濟學上的「馬太效應」又稱為「二八定律」,是指世界上80%的財富與權利都掌握在20%的人手中,即世界上大多數人是窮人,只有極少數人是富人,而且這種財富分配的不均衡會隨著時間推移越拉越大的,這也是造成"貧富兩極化"越來越嚴重的根本原因。
  • 為何富人越玩越富,窮人越幹越窮?猶太人「賣燒餅」思維值得借鑑
    剛開始,這兩個小販的燒餅只賣1元錢,就這樣,生意還不好,每天的燒餅都賣不出去。有一天,這兩個人閒著無聊,就玩了一個有趣的遊戲:一個人花錢買對方的燒餅,另一個人同樣捧場,以相同的價格買燒餅,雖然沒掙到錢,但玩著還是挺有趣的。
  • 為何窮人存錢越窮,富人花錢越富?只因這3點,你屬於哪種
    為何窮人存錢越窮,富人花錢越富?只因這3點,你屬於哪種其實窮人和富人,很多人都會覺得他們在生活方式上是有所不同的,一個是生活在錦衣玉食之中,家裡條件優越,在很多事情上是不用發愁的,只要安心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就好。
  • 富人越來越富、窮人越來越窮的馬太效應給人們的啟示
    為什麼富人越來越富,窮人越來越窮?導致貧富差距日益擴大,出現兩極分化的趨勢。經濟學中有一則馬太效應的理論充分地解釋了這樣的自然法則,「強者愈強、弱智愈弱;富人越富,窮人越窮」。其反映的就是當前社會的兩極分化現象。「馬太效應」源於《聖經·馬太福音》中的一則寓言:「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多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
  • 俗語「越窮越大方,越富越小氣」,原來是這麼來的
    俗話說「窮大方,富摳門」就是這麼來的,也就是說常是窮人大方,富人摳門兒,所以沒錢反而大方,有錢人往往都是守財奴。關於摳門,什麼叫摳門?一是說,過去皇宮、大戶人家,門上都貼金箔,有人拿指甲蓋摳點弄家去,所以這叫摳門;還有一種說法,說這大戶人家很吝嗇,門做得挺漂亮,嫌安一把手多花錢,所以把手不安,你只能摳這門,把這門摳開,所以叫摳門。
  • 為什麼很多人,窮的越窮,富的越富?精明人都懂這3點,窮則思變
    窮的越窮,富的越富,這從根本上來說,和努力的關係並不大,然而和思維方式以及從小接受的教育卻有很大的聯繫,有些人越努力工作反而會越窮,這是為什麼?這可以從幾個方面來分析。美國經濟學家穆來納森跟心理學家沙菲爾發現:窮人之所以越來越窮,原因不在於不夠努力,罪魁禍首就是沒有複利,他只著眼於當下,越是缺錢,就越會在意錢,也就會越忽略了更重要的事情。可以這麼說,富人不用工作卻越來越富,窮人辛勤工作卻越來越窮。歸根結底,就是很多窮人做的工作,其收入並不會因為他的經驗、技術、服務、勤奮、努力和工作年限的增加而有大幅度的提升。
  • 窮人思維VS富人思維——《窮爸爸,富爸爸》
    人們常說:「窮人越窮,富人越富」。但窮人和富人的區別就在於:窮人和中產階級在條件支持的情況下會先買下諸如房子,車子,珠寶等。富人則會最後再買奢侈品,因為他們認為真正的奢侈品是對投資和積累真正資產的獎勵。
  • 稻盛和夫:為什麼越窮的家庭,越愛購物?窮人長嘆:怎麼不早說?
    有一次稻盛和夫在公開演講的時候,他說了一個題外話,提到了窮富家庭的區別,說一個家庭越窮,買的東西反而越多,然而富裕的家庭卻見他們多少東西。稻盛和夫的話將社會的現實毫無保留地揭露,確實,越窮的家庭,家裡往往堆滿了物品,而富人家裡卻井井有條。
  • 《富爸爸,窮爸爸》:要想成為富人,必須擺脫窮人思維
    《富爸爸,窮爸爸》是羅伯特·清崎的一本暢銷書,他在書中講述了富爸爸和窮爸爸對於金錢的不同觀念。按照富爸爸的理念,清崎逐步擺脫窮人思維,實現財務自由,成為一名成功的投資家。這本20年前的出版的書,雖然其中有些內容已稍顯陳舊,但主要的思想觀點依然振聾發聵。
  • 為何富人玩遊戲越玩越富,窮人越玩越窮?馬雲不小心說漏了嘴
    但同樣玩遊戲,有人越玩越富,有人越玩越窮。也許你會說是個體差異,但這個原因總給人很虛無的感覺,並不能帶給你任何啟示和有益的幫助。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這也是今天和大家一起討論的話題,了解之後會讓你受益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