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院的建立之後,僧人就不需要經受居無定所的苦,也有了一個穩定的修行之所而,寺院作為佛國對應在人間的象徵,裡面的氛圍和清淨深受人們的喜歡,都會在特定的日子裡去禮佛燒香。人們就會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那就是窮人越燒香越窮,富人越拜佛越富。而且都是窮人家經常到寺院燒香,而富人卻是極少去拜佛,甚至有些人是從來都沒有去過!
實際上是窮人並沒有看透問題的實質,人需要知道榮華富貴是求不來的,而是靠自己修來的,但是富人卻是非常明白這個道理,所以總是會拿出自己部分的獲得施捨出去,這個就是因,那麼他的來生肯定也會得到大福報,這個就是果。但是不明真相的窮人認為,只要我給菩薩燒香了,他們就會讓我富有,幫消災解難。
按照佛教中的講法,世間萬物皆離不開緣法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若看後世果,今生所做是,因果並不會因為人的意願所改變,一切都是要講究因果的,菩薩並不會因為人求了他,他就幫助此人消去這個因所帶來的果。因為菩薩雖然法力廣大,也得遵循因果,因為他幫你消去這個因果就等於一個人做了壞事,可以不用償還。
因果之說本來就是告誡人們要多行善事少做惡,求菩薩就能夠消災解難,豈非是讓人可以為所欲為?這樣的行為已經是離道遠矣。所以菩薩不會輕易去動這個因果,但是有一種人菩薩是能夠幫助他,那就是這個人是個大善人,他積了很大的德,他去求菩薩不是求讓自己過得更好,也不是求掙更多的錢財,而是求菩薩加持自己行善布施之心不變,讓自己的布施使更多人受益。有人去寺院中拜佛就是求得自己如何過的好,特別是一些窮苦之人,去拜佛總是想從佛菩薩哪裡求點什麼。
我們要明白一個道理,那就是欲先取得必先捨得,越是求就會變得越來越窮困和煩惱,要知道人一旦求的過多,就會造成自己為私的心更加的重,就會在貪嗔痴的迷惑下做出損害他人利益的事情,如果將一個人的福德必須成金缽,損害他人就是導致金缽有漏,窮人本來福德就不多,那輕微的福德更加容易失去。
而富人不一樣,他原本就多財富,就更願意去施捨,這個是他的功德,但是也並非就說明他可以為非作歹,因為人的功德和惡行不能相抵,如果他作惡,他的福德消耗完畢之後就是要開始償還自己的果報,所以很多富豪也會中年早逝就是這個道理。
善惡出乎爾心,一個人要懂得施捨,而不是一味地向外去求,要想自己擁有好的生活就必須先從改變自己開始,如果你相信因果的存在,就要做到廣布施,行善舉,無論你是否富有還是窮困,只要多行這些事情,久而久之,你的福報就會不斷地積攢起來,一個人如果多行善舉,哪怕是不去燒香拜佛,實際上佛菩薩也會稱道此人,值得一說的是,拜佛的目的是為了懺悔自己的罪過,讓佛菩薩加持自己,不為世間所迷。願大家六時吉祥,感恩閱讀和分享,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