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稻盛和夫在公開演講的時候,他說了一個題外話,提到了窮富家庭的區別,說一個家庭越窮,買的東西反而越多,然而富裕的家庭卻見他們多少東西。
稻盛和夫的話將社會的現實毫無保留地揭露,確實,越窮的家庭,家裡往往堆滿了物品,而富人家裡卻井井有條。
這是為何呢?
其實稻盛和夫說出了一種典型的富人思維,當然他自己也是經歷了由窮到富的過程,因此他最有資格說出窮富家庭的區別,為此,稻盛和夫說出了三條解釋。
一、真正的富人,不會把精力浪費在購物上
大部分人的觀念是人有錢了,一定得大手筆地花,其實這個想法是片面的,富人花錢當然會比窮人闊綽,但是真正的富豪絕對不會像彩票中獎的暴發戶一樣瘋狂,錢對他們來說已經不算什麼了,因此這些人往往很低調,甚至讓你看不出是富人。
窮人的欲望往往比富人更多,因為「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窮人經常幻想變富人,以購物的形式來發洩慾望,認為買得越多,越滿足。富人則更在意剛性需求,不會把時間浪費在購物上,想買什麼就買了。
比如富人去買一臺冰箱,他們會直接去看頂級的冰箱,日後很長一段時間都不會再關注冰箱,窮人則不一樣,如果有打折的冰箱,他們很可能會入手,之後看到更好的冰箱,還會有換冰箱的想法。不僅是冰箱,很多日用品也是同樣的道理,商家刺激消費的手段是無窮的,窮人如果抵擋不住誘惑,家裡會越堆越多。
二、富人在乎價值,窮人在乎價格
真正的富人買東西,他們不會把重點放在價格上,只要這個產品契合需求,再貴他們也會買;窮人則不一樣,他們更在乎產品的價格,看見了一件想要的商品,如果價格不能接受,他們不會考慮購買。
換句話說,經濟條件一般的家庭,往往看到什麼促銷活動就喜歡湊個熱鬧,而富人則不一樣,他們購物是帶著需求去尋找合適的產品。商家正是抓住了這種思維,在價格上做文章,窮人很容易來買。
三、相比於窮人,富人更具自控力
想想上次沉浸在拼多多、淘寶的日期,你還記得嗎?如果你記不清了,也許你也隱藏著富人的思維。
富人越玩越富,因為他們把更多的精力用在了創造財富上,窮人越累越窮,因為窮人把時間都浪費在了購物上,而且很多時間都是在看商品,而非買東西,窮人看到一些9.9包郵會有想帶回家的衝動,這便是缺乏自控力的表現。
以上三點便是稻盛和夫對「越窮的家庭,越愛購物」的解釋,稻盛和夫解釋得很透徹,以便大家借鑑。
稻盛和夫出身也是窮人,但是他卻翻身了,在27時創立京瓷,52歲創立KDDI,這兩家企業從一窮二白的小作坊,躋身世界500強的行列,稻盛和夫用自己的親身經歷詮釋了窮人也有機會成為富人。
稻盛和夫今年88歲了,為了幫助更多的人少走彎路,稻盛和夫復盤了自己的一生經驗,將「阿米巴經營」和「時間管理法」加以總結,整合進了《稻盛和夫給年輕人的忠告》裡。
書裡有句話我至今難忘:
「心不喚則物不至,倘若內心沒有對理想的強烈渴望,則不會實現願望,因此要心懷渴望做事……」
如果過著平凡日子的你還不甘平凡,如果你對工作和生活有困惑,不妨去《稻盛和夫給年輕人的忠告》裡尋找答案,相信你會找到滿意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