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是日本的「經營之聖」,他一生經營了2家世界500強的企業。馬雲曾經三次拜訪,只為向稻盛和夫請教管理的經驗。
稻盛和夫曾經講過一句很有啟發性的話,他說:「越窮的家庭,買的東西往往會越多」,反之,就是越有錢的家庭,他們買的東西就會越少。
很多人不禁要反駁,因為稻盛和夫自己就是富人,他說這句話,只代表了他自己的心裡想法和情況,但他不了解窮人的真實情況和想法,說這句話有失公允。
那麼,真實情況是否如此呢?
其實,稻盛和夫說的這句話並不單單是指買的現實東西,而是指一種富人的思維,原因有以下3點。
1、富人不會把時間浪費在買東西上
很多人都有一個誤解,認為富人有錢就會多買東西。其實不然,富人之所以成為富人,是因為他們把大多數的時間都用在工作中,與創造財富相比,把時間浪費在買東西上是一種不可取的事,在他們看來,這兩者根本不可能同等比較。
對於富人來說,真正需要的東西不多,買一次就買完了,不會再去關注,也沒有時間去關注。而如果東西壞了想重新購買,他們會選擇一家長期合作的商家,這樣就可以減少再繼續選擇的時間。
同樣的,窮人就會貨比三家,花費大量的時間來選擇性價比更高的產品,從而,買的東西也會越來越多。
2、富人懂得價值的所在
有錢人買東西,往往會更講究經久耐用,或者說,他們更懂得東西該買,什麼東西不該買,而窮人卻往往沒有這種認知。
沒有錢的人,在生活中,可能只是因為一件東西打折,就瘋狂批發購買,而不會考慮這件東西自己會不會用得著。他們有一種觀念,現在雖然用不著,但買回來,總有一天會用到的。
3、富人更懂得自控
如果總結古往今來富人身上的品質有哪些,有一個是必須要有的,那就是自控力。
他們懂得如何調整自己,會日復一日地重複某一習慣,不會因為突然某件事就中斷。這種自律是普通人很少有人能夠做到。
就像科比說的「你見過凌晨4點的洛杉磯嗎?」
因此,這樣的人很少會把自己的精力花在購物之上,他們在買東西這件事上會做到絕對的自控,而窮人則沒有這樣的自控能力,於是見到喜歡或不喜歡的東西都買,甚至不需要的東西也買,這當然也是為什麼越窮的家庭,往往東西越多的原因之一。
可能正是由於以上的這3點原因,稻盛和夫才說出越窮的家庭,買東西往往越多這句話。
看完這篇文章,很多人可能會認為,正是因為我們不是富人,不可能過富人那樣的生活,所以才在普通的生活中找點樂趣,讓自己過得更加開心。
這樣的說法不能說是錯誤的,但正如稻盛和夫在《心稻盛和夫一生的忠告》這本書中說:
「所謂不可能,只是現在的自己不可能,對將來的自己而言那是「可能」的。應該用這種「將來時行時」來思考。要相信我們具備還沒有發揮出來的巨大力量。」
這本書以稻盛和夫先生的人生智慧為主旨,融合當下年輕人最易觸及的困惑,比如生活意義,成功的依據、面對困苦時應對的方法,人格魅力的提升,心靈成長的過程以及人生存在的意義等多方面進行系統闡釋。為年輕人的成長提供一套更具實際的方法,幫助年輕人尋找人生的意義!
現在正版書籍僅需38元,點擊下方連結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