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文化中,羊很早就被視為吉祥的象徵,伴隨中華民族步入文明,演繹著千年歷史變遷,孕育著諸多文化內涵,有著善良、美好,有著仁義、忠孝,有著堅韌、昂揚,有著包容、團結等等......承載著人們追求和諧美好生活。
△國畫「三陽開泰」
「三羊開泰」是中國羊年春節人們互致問候使用頻率最高的詞彙之一,但「三羊開泰」的寓意卻少有人知。正解如下:「三羊開泰」應為「三陽開泰」,最早出自中國古代傳統文化典籍——《易經》,大概意思是指「冬去春來之意」。
羊:各族共有
無論在東方還是西方,羊和狗一樣都是人類最早的朋友,是人類最早馴養的動物之一,也是世界各地廣泛飼養的主要動物。西亞可能是綿羊馴養的最早地區,考古學家發現伊朗早在公元前6000年前,就有了可以取用毛皮的綿羊,大約到了公元前3000年左右,馴養綿羊已經遍布西亞地區。
△聖阿波利納雷堡教堂(Basilicaof Sant'Apollinare Nuovo)的馬賽克拼圖裝飾。該教堂位於義大利附近,是拜佔庭藝術的標誌性建築。
羊是從野羊馴化而來的。中國古代把不同屬的綿羊和山羊統稱為羊,其馴化和飼養的歷史可能比牛悠久。綿羊和山羊對生態環境的適應性不同,二者發展的歷史有所差異,但自古以來它們都是肉食和毛皮的重要資源,是草原各族人民衣食的主要來源。
中國羊種的馴化和演進:河北省武安市磁山、河南省新鄭縣裴李崗、陝西省西安市半坡、陝西省臨潼縣姜寨等新石器時代遺址都出土過羊骨或陶羊,說明中國北方養羊的歷史有可能早到六七千年以前。到了龍山文化時期,出土羊骨的遺址已分布南北各地。北方有內蒙古、甘肅、陝西、山西、山東、河南、河北、遼寧以及安徽等地;南方有江蘇、浙江、湖北、湖南、廣西、雲南等地,說明養羊業有所發展。一般來說,南方養羊的歷史應晚於北方,但是浙江省餘姚市河姆渡遺址出土的陶羊,塑造得甚為逼真,顯系家羊無疑。由此看來南方馴養家羊的歷史有可能比人們所料想的早得多。
羊大為美:東西方世界的羊文化
羊,祥也
羊在中國古代是重要的六畜之一,也是祭祀專用的三牲之一。商代後期,羊已成為主要的祭祀品。甲骨文中多有關於用羊祭祀的記載,如商王僅僅因為一次耳鳴就用300隻羊作為祭品進行祭祀。考古工作者在殷墟文化遺址中還曾發現有綿羊骨頭,此外在商代青銅器中也用羊頭作為裝飾,如湖南等地出土的四羊方尊等,足見當時養羊無論在北方還是在南方都已非常普遍。
△三羊壘青銅,商周。
△四羊方尊,殷商。
在民間,有許多與羊相關的風俗,如漢族有流行於河北南部「送羊」的歲時民俗;哈薩克、蒙古、塔吉克等民族在喜慶的日子裡,流行「叼羊」的馬上遊戲;新疆地區錫伯族民間有婚禮之後「搶羊骨頭」的婚俗;哈薩克族流行有新友到來,宰羊招待而以「羊頭敬客」的交際風俗等。
△非洲馬裡班巴拉族的契瓦拉羚羊頂飾。
△繪有羊頭,寓意吉祥的瓷盤,清代。
羊,義也
西方文化中,以牧羊為主的地區常常將公羊作為太陽和火的象徵。因為公羊具有很大的攻擊性和爆發性,所以常常象徵太陽的能量,被神化為具有無限法力的神祗。中東地區的太陽神貝爾、希臘的阿波羅及印度的雷神因陀羅和阿格尼等,也都是以山羊作為其主要形象的。
△樓梯牆的浮雕,薛西斯和大流士禮堂,波斯帝國。
西方盛行的十二星座中,精通音樂與娛樂的摩羯座也與羊有關。摩羯座的傳說來源於古代巴比倫對依亞(ea)神的崇拜,依亞是「深海中的羚羊」,魚尾羊身。到希臘神話中,他轉化成為掌管樹林、田地和羊群的牧神「潘」,有著人的頭和身軀,但卻長著山羊的耳朵、角和腿,這樣醜陋的外表,使他感到十分難堪與自卑,只能借著吹簫來抒解心中的悲苦。一天,眾神們聚在一起開懷暢飲,放聲歡笑,天神宙斯召他來為眾神們演奏助興。一隻多頭的百眼獸撲來,眾神各自變成蝴蝶、小鳥和魚逃去,只有潘變成魚尾羊身的山羊,因而摩羯座也叫山羊座。
△士兵與羊,李維《羅馬史》插畫法國版,14世紀。
△擠羊奶,中世紀義大利健康手冊插畫。
羊在猶太人的文化中也很重要,最著名的是關於「替罪羊」的故事,在基督教教義中,則是「上帝的羔羊」。歷史上歐洲的顯貴都留有類似綿羊羊毛的捲曲髮型,沙皇俄國的東正教牧師、部分大英國協國家或地區的法官、律師等,在法庭等特殊場合,常頭戴一頂卷羊毛狀假髮頭套以顯示權力與地位,就和基督教認為耶穌是上帝的羔羊的傳統有一定關聯。
△義大利羅馬聖塞巴斯蒂安大理石石棺,描繪一對擠羊奶夫婦。
△雕塑「 上帝的羔羊」,義大利蒙扎大教堂(Monza Cathedral)。
總之,羊在東西方文化中,有不同的含義和象徵。在中國是吉祥平安的象徵,在西方更多受到希臘文化和基督教文化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