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給高僧畫作題詩,本想致敬王維,結果因嘴饞寫成了浙菜菜譜

2021-01-09 暮城煙雨遙

我們都知道,蘇東坡是中國文壇上一位不可多得的「全才」,他不僅能詩會畫,擅長書法,還是一位可愛的「老饕」。

有一次,蘇東坡在開封看到了一幅高僧的繪畫,於是即興賦詩描繪畫中風景。誰知他寫著寫著,饞病發作了,狼毫一揮,就把一幅風景畫寫成了一頁菜譜。

這首詩就是著名的《惠崇春江晚景其一》,蘇東坡不僅在詩中提到了美味的河豚,更過分的是,他竟然連烹調河豚的配菜都想齊了。

一、《惠崇春江晚景其一》賞析

《惠崇春江晚景其一》——北宋·蘇東坡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詩歌意譯:傍晚,透過竹林與桃花林,望向春天的江面。鴨子在江水裡嬉戲,它最先知道,江水已經開始回暖了。岸邊遍地都是蔞蒿和新生的蘆芽,這個時候,正是河豚回遊產卵的好季節。

蔞蒿又叫白蒿,是一種野草。《漁洋詩話》中說,蔞蒿、蘆芽都是河豚喜愛的食物,河豚吃了它們就會長得肥美可口。

這首詩描繪的是一幅畫中圖景,中國古畫本來不擅長透視,但是蘇東坡依然通過三個視角,立體地描繪出了畫中的景物。

詩的第一句寫的竹林、桃花是近景;第二句春江和鴨,寫的是遠景;第三句中的萎蒿、蘆芽就是岸邊的中景了。

竹外桃花,春江鴨遊,以及遍地的蔞蒿和蘆芽,全都是惠崇和尚在畫中直接表現出來景物。春江水暖、河豚欲上,則是蘇軾自己的聯想。

蘇軾一直十分欣賞王維「以畫入詩」的風格,在這一首詩中,他也同樣展現出了自己在美術繪畫方面的長才,極大的拓展了惠崇畫作給人的想像空間。

以詩為畫,詩、畫合一。除了能用肉眼看到春江之美,仿佛還能用皮膚感受到春江水的溫度,進而聯想到河豚肉的鮮美。

河豚又名球魚、吹肚魚,它本來是生活在近海的水域。每年春天「水暖」的時候,有一部分河豚會回從大海回遊到江中產卵,因此末句「河豚欲上」,間接證實了第二句中「春江水暖」。

鴨子是第一個知道江水變暖的,因為它整天都在江水中遊泳。河豚第二個知道,因為它必須等到升溫的水流到它所在的地方,才能感知到水溫上升,然後回遊到江中產卵。

不過,清朝有一個叫毛奇齡的「槓精」表示反對。他說:蘇東坡怎麼知道「水暖鴨先知」呢?那江面上又不止鴨子一種動物,說不定是「鵝先知」。但是,蘇東坡既然說鴨不說鵝,想來是因為惠崇只畫了鴨,沒有畫鵝的原故。

蘇東坡寫完了春江水暖,我疑心他下一步其實是想寫「春江水開」的。因為從詩的第三句開始,他已經從寫美景變成了寫美景兼寫美食。

於是,這一首小詩,就不僅僅是一幅春景圖畫了。因為這時的蘇東坡,想的全是如何去吃河豚了。

二、蘇東坡「乾飯」二三事

眾所周知,蘇東坡是一個大「吃貨」,他曾發明過一道「東坡肉」,至今仍深受廣大國民的喜愛。過去大家比較貧窮時,逢年過節,家家戶戶桌上都要準備這一道菜。現在生活好了,隔三岔五就要吃。

蘇東坡一輩子喜歡吃肉,晚年被貶官到海南島,吃不著肉時想瘋了,還填了一首詞說:染得桃紅成肉紅。

宋人的《曲洧舊聞》中說,東坡沒有發跡的時候,曾經有一段時間很窮。沒有錢買菜下飯吃,只有吃「三白飯,就是白米飯、白蘿蔔拌白鹽。

現在的小朋友上課注意力不能集中,營養學家總說是因為營養不均衡。可是,為什麼蘇家兄弟天天都「幹白飯」,注意力還能集中呢,這是一個謎。

蘇東坡和他弟弟一路「幹白飯」考中了進士,後來他們又參加了一場難度更高的考試。結果蘇東坡獲得了「全國第一名」,一下就爆紅起來了。然後他當了官,有了工資,於是開始報復性地瘋狂吃肉。

某一次,他的損友劉攽故意說要請他吃「皛飯」。「蘇老饕」一聽,兩眼放光,這是什麼東西?我還沒吃過呢。因此,他很早就跑到劉家去等著乾飯。等到飯菜端上來一看,原來就是「三白飯」。

蘇老饕看到「三白飯」,想起了和弟弟蘇轍同甘共苦的那些日子,心中感慨萬千,於是一連幹了三大碗。沒有肉,還是吃得美滋滋的。所以說,他其實是一個不太挑食的美食家。

當年,他在黃州發明「東坡肉」的時候,據說也是因為當地鬧過豬瘟,沒有人敢吃豬肉,就他一個不挑食。後來他跑到登州,寫了一首《鰒魚行》。在詩裡怪當地人不識貨,不懂得鮑魚這種美味。

最後,蘇老饕自己帶了一斛鮑魚,說要拿回家做成菜,吃了保護眼睛。鮑魚的殼是一味中藥材,名字叫「石訣明」。清熱平肝,可以治療眼疾。

小結

嘉祐六年(公元1061年),蘇東坡在鳳翔府當籤判,工作之餘到處遊覽。曾經跑到城北開元寺欣賞過王維的畫,非常喜歡。

跟著他又跑到東北面的天柱寺,欣賞了王維的雕像。他發現那雕像「病骨支離如枯龜」,於是就陷入了一場關於肉體與靈魂的哲學思考之中。

後來當他看到《惠崇春江晚景》時,忍不住要學王維,用詩句去描摹畫中的景象。但是只寫了兩句風景詩,可能突然想起王維最後「瘦如枯龜」的模樣。他覺得當務之急,還是得多吃一點肉比較好。

於是他大筆一揮,把這一幅畫寫成了一頁浙菜菜譜。為什麼是浙菜菜譜呢?因為,《石林詩話》中說:「浙人食河豚於上元前……」。並且《本草感冒》中說,這種魚要早吃,晚於三月就吃不得了。

如此來看,蘇東坡真的不愧是一個合格的「乾飯人」!

相關焦點

  • 浙江十大名菜 浙菜十大代表菜
    作為中國八大菜系之一的浙菜,浙菜是浙江省獨有的地域菜系,主要分為杭幫菜、甬幫菜、甌菜、紹興菜等菜系,那麼,浙江特色菜有哪些呢?浙江名菜有哪些呢? 東坡肉又名滾肉、東坡燜肉,在浙菜、川菜、鄂菜等菜系中都有,做法均不同,浙菜中東坡肉是杭州四大名菜之一,屬於浙菜之杭幫菜。
  • 【連載】《蘇東坡傳》第十一章:詩人、名妓、高僧
    吳自牧這本《夢梁錄》上,像老嫗般滔滔不絕的敘述那些精美的各式小食美味,真會使讀者觀之入迷。     蘇東坡有一半相信他前生曾住在杭州。這種想法曾記在他的詩裡,他同代人的筆記裡也記載過。有一天他去遊壽星院,他一進門,便覺得所見景物十分熟悉,他告訴同遊者走九十二級便到向懺堂,結果證明他所言不誤。他還可以把寺院後面的建築、庭院、樹木、山石,向同行人描寫。
  • 蘇東坡一生中與哪些佛門高僧結緣?對他有什麼影響?
    四川是我國最早傳播佛教的地區之一,人們篤信佛教,叢林廣布,歷代高僧更是層出不窮。蘇東坡的家鄉眉山正處於峨眉佛教文化圈中,佛教聖地峨眉山和著名的樂山大佛近在咫尺。蘇東坡的祖輩樂善好施,救濟鄉裡,父母「皆性仁行廉,崇信三寶(佛教指:佛寶、法寶、僧寶。)」。(蘇軾《真相院釋迦舍利塔銘》)。
  • 中國八大菜系教程之浙菜烹飪教學視頻
    浙菜主要由杭州菜,寧波菜,紹興菜,溫州菜所構成。浙菜製作精細,清秀雋美,擅長爆、炒、燴、炸等烹調手法,口感具清鮮、爽嫩、精緻、醇和等特點。浙江和蘇州在地理上很近,因此浙菜和蘇菜又經常統稱為「江浙菜」。二、東坡肉      此菜相傳出自宋代大文學家蘇東坡的故事。
  • 搖滾人生之王維
    搖滾路上,行走著王維!王維開始學的是繪畫,就是美術生,但他的畫看不到學院派的痕跡,山水畫和人文畫讓王維收斂了大把粉絲。蘇東坡,文藝界大咖,是王維忠粉之一,他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 蘇東坡是渣男?司馬光王維是好丈夫?為什麼這麼說呢
    大家喜歡他們的作品,也想了解一下他們的人生,可是這一了解就出現問題了,這些人能寫出膾炙人口的好文章,但是做人方面卻千差萬別,若是用現在的眼光看,有些人就是渣男一個。當然也有一些人很厲害,無論用什麼時代的眼光衡量,他們都近乎完美。蘇東坡大家都認識,無論是詩是詞是散文他都寫得很好,因此我們很喜歡。並且蘇東坡的仕途並不順利,最後還被貶到海南,我們也很心疼他。
  • 王維:我從輞川來
    因馱黃檗人往,不一。山中人王維白。」唐代詩人王維在寫給裴迪的詩作《山中與裴秀才迪書》中,寥寥幾筆就勾勒出一幅春意盎然野趣天成的春日圖景,表達了自己對春天美好的嚮往和同好友結伴出遊的欣喜,也成就了千百年來後世之人綠野覓仙蹤的雅趣。那麼,王維邀好友同遊之山是哪座?王維又為何自稱「山中人」呢?
  • 幹煎豆腐的做法——浙菜
    >幹煎豆腐的做法——浙菜2012-07-23 11:15:13出處:其他作者:佚名    菜譜屬地:浙菜。
  • 我們分析了12555份菜譜,發現中國人最愛吃這個
    數讀菌根據各份菜譜中人氣值的高低把每個菜系下排名前三的菜譜篩了出來。面對結果,小編想說,如果下次有人問「有哪些字眼能令人瞬間饞得流口水」,這份排行榜可以說是標準答案了:東北的鍋包肉、北京的京醬肉絲、 上海的清蒸螃蟹、湖南的剁椒魚頭、四川的水煮肉片……而許多廣受歡迎的菜也跨越了地域,成為各地餐館裡必備的菜品。
  • 桂花魚條的做法——浙菜
    >桂花魚條的做法——浙菜2012-02-28 11:08:12出處:PCbaby作者:佚名    菜譜屬地:浙菜。  製作方法:  1、將魚肉批成長方條,加精鹽1.5克、味精1克和紹酒、胡椒粉、薑汁水等拌漬待用。  2、雞蛋磕入碗中,加精鹽0.5克、味精0.5克打散,加溼澱粉攪勻。
  • 12555份菜譜揭示中國人最愛吃的菜,前三名都出自川菜
    為了從數據角度出發分析中國菜系的差異,小編決定從美食網站上把不同菜系的菜譜信息都扒下來一探究竟(經處理,最終得到18個菜系的12555份菜譜用於分析),看看不同菜系最受歡迎的菜,各個菜系的做菜步驟與時長差別,以及不同菜系的製作工藝和主要口味差異。
  • 炸熘桂魚的做法——浙菜
    >炸熘桂魚的做法——浙菜2012-04-25 14:23:28出處:PCbaby作者:佚名  菜譜屬地:浙菜。  製作方法:  1. 將桂魚(鱖魚)去鱗、鰓,在魚肛門處橫開1刀,挖出內臟,用冷水洗淨,再用布揩乾;  2. 斜著刀在魚的兩面每隔寬2釐米處切入1刀(刀深至魚骨,不能切斷),約切四五刀;  3.
  • 12555份菜譜揭示中國人最愛吃的菜 前三都是川菜
    數讀菌根據各份菜譜中人氣值的高低把每個菜系下排名前三的菜譜篩了出來。面對結果,小編想說,如果下次有人問「有哪些字眼能令人瞬間饞得流口水」,這份排行榜可以說是標準答案了:東北的鍋包肉、北京的京醬肉絲、 上海的清蒸螃蟹、湖南的剁椒魚頭、四川的水煮肉片……而這些廣受歡迎的菜大多也跨越了地域,成為許多餐館裡必備的菜品。
  • 浙菜代表——東坡肉
    浙菜這一大菜系中有名的當屬東坡肉, 豬肉是為東坡肉的主要成分材料。東坡肉這一菜品薄皮嫩肉,色澤紅亮,味醇汁濃,酥爛而形不碎,香糯而不膩口。東坡肉色、香、味俱佳,水,多酒,是製作這道菜的訣竅。相傳為北宋詩人蘇東坡所創製。製作方法:將五花肉切成大塊,用蔥姜墊鍋底,加上酒、糖、醬油,用水在文火上慢燜即可。蘇東坡《食豬肉》詩云: 「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時他自美。』』東坡肉色、香、味俱佳,深受人們喜愛。
  • 王維——吟詩的禪者
    其高祖王儒賢至王維這一代,均為朝廷命官。其父官終汾州司馬,其母崔氏,亦為博陵以禮法相尚的大家。王維全家都崇信佛教,素食戒殺。他的母親崔氏是一位虔誠的佛教徒,在王維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學佛修行,並依止一代高僧大照普寂禪師三十多年,一生「褐衣蔬食,持戒安禪,樂住山林,志求寂靜。」王維事母至孝,據引日唐書?王維傳》載:「事母崔氏以孝聞,……居母喪,柴毀骨立,殆不勝喪。」
  • 不如學一學蘇東坡
    因不能出遊,不能會友,整天只是待在家裡,不免也有些牢落之感。  所以重讀到蘇東坡這幾句話時,忽有些怦然心動、豁然開朗的感覺,心想:何不效仿東坡先生,也「懷想清遊,誦佳句以解牢落」?  東坡所誦,應是以前與友人歡遊時所得好詩佳句,或還有同遊詩友的佳句。而我以前雖也曾多與友人出遊,卻鮮有滿意之詩,更談不上什麼佳句。所以就變通一下,誦古人遊玩時的名作,不也同樣是「誦佳句」嗎?
  • 鮮蓮炒子雞的做法——浙菜
    >鮮蓮炒子雞的做法——浙菜2012-02-21 09:35:16出處:PCbaby作者:佚名  菜譜屬地:浙菜。  製作方法:  1、將雞肉皮朝下,用刀背拍平,再交叉排斬幾下(深2/3)切成13釐米的正方塊,盛入碗內加精鹽,用溼澱粉25克調稀攪勻。  2、鮮蓮子去皮,去心(幹蓮子需蒸酥),香菇切成小塊。
  • 王維:人生下半場,千萬別矯情
    他就是王維。當白居易24歲登臨大雁塔,寫下「慈恩寺下題名處,十七人中最少年」的時候,王維21歲就已經狀元及第,名耀整個大唐。這是一個開局華麗,風生水起的人生上半場。但是,王維的下半場一開端,就是他人生的滑鐵盧。
  • 不如學一學蘇東坡
    蘇東坡畢竟是蘇東坡,困境與艱難一笑置之。於是就常常懷想以前偕友人出遊時的開心情形,並誦當時得意之作以排解孤寂與愁悶。但蘇東坡畢竟是蘇東坡,困境與艱難一笑置之。於是就常常懷想以前偕友人出遊時的開心情形,並誦當時得意之作以排解孤寂與愁悶。「誦佳句以解牢落」,一個大文豪不同於尋常文人的豁達豪放情懷,真是古來少見。蘇東坡我近期也在海南,各方麵條件當然比東坡當年強多了,但不期而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卻給人生活造成困難,心頭蒙上一層陰影。
  • 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經過這番磨難,王維逐漸消沉下來,看開了世間之事。四十歲以後,他基本侍奉母親以半官半隱的狀態在輞川度過。王維母親去世後,葬在東面山坡,上元二年(公元761年),王維逝世後,又葬在母親墓南面的小溝旁。王維當年住所叫「文杏館」,今已不存,唯有門前空地上,他親手栽植的一棵銀杏樹,依然枝葉茂盛,就像他在詩中讚美過的那樣:「文杏裁為梁,香茅結為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