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菜這一大菜系中有名的當屬東坡肉, 豬肉是為東坡肉的主要成分材料。東坡肉這一菜品薄皮嫩肉,色澤紅亮,味醇汁濃,酥爛而形不碎,香糯而不膩口。東坡肉色、香、味俱佳,水,多酒,是製作這道菜的訣竅。東坡肉用豬肉燉製而成,一般是一塊約二寸許的方正形豬肉,一半為肥肉,一半為瘦肉,入口肥而不膩,帶有酒香,十分美味。
漢族有名的佳餚,多起源於江浙也流行於江浙。相傳為北宋詩人蘇東坡所創製。製作方法:將五花肉切成大塊,用蔥姜墊鍋底,加上酒、糖、醬油,用水在文火上慢燜即可。蘇東坡《食豬肉》詩云: 「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時他自美。』』東坡肉色、香、味俱佳,深受人們喜愛。
東坡肉的製作原料主要有,五花肉500克左右、八角數個個、香菜少許棵;輔料則有:紹興酒一瓶、醬油3大匙、冰糖1大匙;製作流程分為,首先將五花肉切四方塊,先汆燙過,接著抹上醬油,再用熱油炸_上色,撈出立刻用冷水衝涼。肉塊排放在鍋內,加入八角及所有調味料燒開,改小火燒至肉塊熟爛,約1小時。待湯汁收至稍幹時撒_上香菜末,即可關火夾出食用。用酒代替水燒肉,不但去除腥味,而且能使肉質酥軟;炸過再燒的目的是徹底去除油膩。
從食療角度的用途來出發所看,豬肉經過數小時的蒸煮酥爛下更有易於消化,豬肉性平味甘甜,有助於通潤腸胃、滋生津液、補加腎氣、解除熱毒的功效,且具有一定的中醫療效。現代營養學家經研究發現,肥肉經過文火長時的煮燉後,其所含的飽和脂肪酸可以減30%~60%,膽固醇可以減少一大部分的傷害,且肥肉中的花生四烯酸與亞油酸、亞麻酸反應生成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前列腺素;而且肥肉中的長鏈不飽和脂肪酸與人體的大腦、人體組織的生長、發育有關,人體高效率的思維活動是靠高質量的脂肪來保證的,所以所多多的使用豬肉製品更有益於發育。
東坡肉是經由蘇軾蘇東坡最初創作出來的傳統名菜。它口味特點獨特,色、香味俱全,東坡肘子湯汁乳白,雪豆粉白,豬肘肥軟適口,原汁原味,香氣四溢,配醬油碟蘸食,滋味尤佳。有人稱其為「美容食品」,外賓讚頌它可列入世界名菜。
豬肉能夠為人體提供必要的蛋白質和必需的脂肪酸。營養很豐富,特別是含有大量的膠原蛋白質,和肉皮一樣,是使皮膚豐滿、潤澤,強體增肥的食療佳品。而且豬肘燉爛後,骨頭可繼續熬湯,補鈣、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