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菜代表——東坡肉

2020-12-25 陳思宇講故事

浙菜這一大菜系中有名的當屬東坡肉, 豬肉是為東坡肉的主要成分材料。東坡肉這一菜品薄皮嫩肉,色澤紅亮,味醇汁濃,酥爛而形不碎,香糯而不膩口。東坡肉色、香、味俱佳,水,多酒,是製作這道菜的訣竅。東坡肉用豬肉燉製而成,一般是一塊約二寸許的方正形豬肉,一半為肥肉,一半為瘦肉,入口肥而不膩,帶有酒香,十分美味。

漢族有名的佳餚,多起源於江浙也流行於江浙。相傳為北宋詩人蘇東坡所創製。製作方法:將五花肉切成大塊,用蔥姜墊鍋底,加上酒、糖、醬油,用水在文火上慢燜即可。蘇東坡《食豬肉》詩云: 「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時他自美。』』東坡肉色、香、味俱佳,深受人們喜愛。

東坡肉的製作原料主要有,五花肉500克左右、八角數個個、香菜少許棵;輔料則有:紹興酒一瓶、醬油3大匙、冰糖1大匙;製作流程分為,首先將五花肉切四方塊,先汆燙過,接著抹上醬油,再用熱油炸_上色,撈出立刻用冷水衝涼。肉塊排放在鍋內,加入八角及所有調味料燒開,改小火燒至肉塊熟爛,約1小時。待湯汁收至稍幹時撒_上香菜末,即可關火夾出食用。用酒代替水燒肉,不但去除腥味,而且能使肉質酥軟;炸過再燒的目的是徹底去除油膩。

從食療角度的用途來出發所看,豬肉經過數小時的蒸煮酥爛下更有易於消化,豬肉性平味甘甜,有助於通潤腸胃、滋生津液、補加腎氣、解除熱毒的功效,且具有一定的中醫療效。現代營養學家經研究發現,肥肉經過文火長時的煮燉後,其所含的飽和脂肪酸可以減30%~60%,膽固醇可以減少一大部分的傷害,且肥肉中的花生四烯酸與亞油酸、亞麻酸反應生成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前列腺素;而且肥肉中的長鏈不飽和脂肪酸與人體的大腦、人體組織的生長、發育有關,人體高效率的思維活動是靠高質量的脂肪來保證的,所以所多多的使用豬肉製品更有益於發育。

東坡肉是經由蘇軾蘇東坡最初創作出來的傳統名菜。它口味特點獨特,色、香味俱全,東坡肘子湯汁乳白,雪豆粉白,豬肘肥軟適口,原汁原味,香氣四溢,配醬油碟蘸食,滋味尤佳。有人稱其為「美容食品」,外賓讚頌它可列入世界名菜。

豬肉能夠為人體提供必要的蛋白質和必需的脂肪酸。營養很豐富,特別是含有大量的膠原蛋白質,和肉皮一樣,是使皮膚豐滿、潤澤,強體增肥的食療佳品。而且豬肘燉爛後,骨頭可繼續熬湯,補鈣、美容。

相關焦點

  • 中國十大名菜之東坡肉
    ,我國現在主要有八大菜系:川菜、魯菜、粵菜、閩菜、蘇菜、浙菜、湘菜、徽菜。而經過這八大菜系還引申出很多地方菜系,而這些菜系中都會有一兩道甚至更多道的代表名菜,而說到中國名菜,可能我們還是會想到傳統的中國十大名菜,這中國十大名菜分別是北京烤鴨、四川麻婆豆腐、西湖醋魚、飛龍湯、無為板鴨(無為燻鴨)、東坡肉、腊味合蒸、辣子雞、東安子雞、清蒸武昌魚。而今天我們就來嘗一嘗這道來自江南地區特色傳統名菜——東坡肉!
  • 辭舊迎新,東坡肉肥而不膩,你知道東坡肉的來歷嗎?
    今天咱們說說這東坡肉為什麼叫東坡肉,東坡肉是江南一帶的一道特色名菜,東坡肉是浙菜、鄂菜也是屬於川菜。每個地方的做法是不一樣的。為了感謝我們偉大的蘇軾先生,百姓們自發的拿著好酒、好肉、好菜來感謝我們的好領導,好政府。咱們的蘇軾先生本身就是一吃貨,更重要的,蘇軾先生還是一個清如水明如鏡的清官,他收下了百姓的豬肉,讓家人做成大塊兒的紅燒肉,再送還給參加抗洪前線的百姓。百姓吃了以後,覺得實在是太好吃了,這肉吃一口下去雖然有點肥,但是怎麼吃都不膩,不知道這肉叫什麼名字。
  • 浙江十大名菜 浙菜十大代表菜
    作為中國八大菜系之一的浙菜,浙菜是浙江省獨有的地域菜系,主要分為杭幫菜、甬幫菜、甌菜、紹興菜等菜系,那麼,浙江特色菜有哪些呢?浙江名菜有哪些呢?MAIGOO小編為你整理了浙江十大名菜,包含西湖醋魚、龍井蝦仁、東坡肉、宋嫂魚羹、叫化童雞、冰糖甲魚、清湯越雞等浙江特色代表菜,其中,三絲敲魚、西湖醋魚、二錦餡、爛糊鱔絲、雪菜筍絲大湯黃魚、龍井蝦仁、雪菜筍絲大湯黃魚等被評為"中國菜"浙江十大經典名菜,一起來看看這些浙江有名的菜。
  • 淺談東坡肉:東坡肉的起源,東坡肉的流傳,東坡肉的烹技
    東坡肉見諸於文字記載最早的,還是成書於明代晚期沈德符的《萬曆野荻·物帶人號》,書中是這麼記載的:「古來用物,至今猶系其人者……如胡床之有靠背者,名東坡椅,肉之大胾不割者,名東坡肉」,可見,當時的東坡肉已經是一種大塊不割之肉,這與今日之東坡肉的外形大致相同。清初作家李漁,在《閒情偶寄》中也談到了東坡肉,那時這道肉餚已作為美味為士大夫們所樂道。
  • 歷史上東坡肉的由來你知道嗎?
    梅菜扣肉水煮肉片農家小炒肉紅燒肘子糖醋排骨,當然還有最正宗的——東坡肉!!今天全叔來好好聊一聊東坡肉~一說起東坡肉,就能想到蘇軾,人人都知道他寫得一手好詩,卻不知道他還是個不折不扣的吃貨,尤其酷愛吃肉和燉肉。
  • 中國八大菜系教程之浙菜烹飪教學視頻
    浙菜主要由杭州菜,寧波菜,紹興菜,溫州菜所構成。浙菜製作精細,清秀雋美,擅長爆、炒、燴、炸等烹調手法,口感具清鮮、爽嫩、精緻、醇和等特點。浙江和蘇州在地理上很近,因此浙菜和蘇菜又經常統稱為「江浙菜」。       浙菜系主要名菜有:「西湖醋魚」、「東坡肉」、「賽蟹羹」、「家鄉南肉」、「幹炸響鈴」、「荷葉粉蒸肉」、「西湖蓴菜湯」、「龍井蝦仁」、「杭州煨雞」、「虎跑素火煺」、「乾菜燜肉」、「蛤蜊黃魚羹」、「叫化童雞」「香酥燜肉」、「絲瓜滷蒸黃魚」、「三絲拌蟶」、「油燜春筍」、「蝦爆鱔背」、「新風蟹謄」、「雪菜大湯黃魚」、「冰糖甲魚」、「蜜汁灌藕」、「嘉興五芳齋粽子」、「寧波湯糰
  • 國產10大著名美食,四川東坡肉居然位列榜首,作為吃貨我是服的
    國產10大著名美食,四川東坡肉居然位列榜首,作為吃貨我是服的東坡肉,又名紅燒肉、滾肉、東坡燜肉,是眉山和江南地區特色傳統名菜。東坡肉在浙菜、川菜、鄂菜等菜系中都有,且各地做法也有不同,有先煮後燒的,有先煮後蒸的,有直接燜煮收汁的。
  • 正宗東坡肉的做法,這樣做出來的東坡肉紅潤透亮,今天你吃了嗎
    豬肉雖貴,但吃過「周總理」稱讚過的東坡肉就知道什麼是人間動情美味且值得品鑑了!都說豬肉貴,但東坡卻評東坡肉贏得「人生若有不快活,只是未讀蘇東坡」的恣意盎然啦!東坡肉來源:被貶黃州官微薪少死裡逃生下東坡卻在當地一個很有趣的風俗現象,在別人都不屑吃的時候,他買來一刀肉親自烹飪,在肉中加入七八味調料,用文火慢燉,創造出了「東坡肉」。給人間多造就了一份曾被「周總理」大力稱讚的人間美味,流轉世界!
  • 東坡居士與一碗東坡肉的故事
    今天給大家帶來一個東坡肉的故事,此事還得從東坡先生說起,都說讀過《蘇東坡傳》和他的詩詞散文,就不難知道這位聞名於世的大文豪不管身處何地,也不管何種境遇,他總是以一份既來之則安之的心態面對日常,認真細緻地對待一飯一蔬、一飲一食。
  • 蘇東坡與東坡肉的故事
    東坡肉是又叫滾肉、紅燒肉,是江南漢族傳統名菜,豬肉味首要的食材,薄皮嫩肉,顏色紅眼,味香齊全,酥而不碎。東坡肉可謂是色香齊全,受到了群眾的喜歡,滿口留香,讓食者回味無窮。那麼東坡肉和蘇東坡到底有沒有關係?有什麼關係呢?今日小編就和大家一同共享一下東坡肉的典故。
  • 東坡肉的奇特傳說,百年前江南、川味東坡肉菜譜二張
    「聽」不一樣的東坡肉神話傳說。「品」百年前江南東坡肉和川味東坡肉。在今天二師兄已飛上天的情況下,於此大談東坡肉顯得有些不太應景,不妨從飲食文化的角度來品析這道傳統名菜,稍微彌補一下望豬興嘆之遺憾。東坡肉實際上就是大塊紅燒肉,多年來民間一直按照東坡留下的十三字口訣進行烹製:「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時他自美。」言簡意賅,操作簡單,即使對於不擅長廚事的人,也能依樣調鼎,長期流行於江南、兩湖和川渝地區,家廚與館飯皆為常見。
  • 東坡肉的家常做法簡單卻不普通 東坡肉的來歷和故事
    東坡肉是一道名菜,豬肉燉製而成,其色香味美,少水多酒是製作這道菜的訣竅。入口糯糯,肥而不膩,有鮮紅的色澤,肉香汁濃,骨脆勁道而不肉爛,十分可口。宋哲元有四年(蘇軾去了杭州,15年前州長後。浙江太湖地區多暴雨,洪水泛濫,大量農作物被淹。
  • 東坡肉為何有如此大的知名度?你能分清東坡肉和紅燒肉的區別嗎?
    一次,一個人聽了就問他:「東坡有文,有賦,有詩,有字,有東坡巾,你到底愛哪一樣呢?」陸宅之回答說:「吾甚愛一味東坡肉。」東坡肉,是以蘇東坡名字命名的一道菜餚,在中國幾乎可以說是無人不知。也許你根本分不清東坡肉和紅燒肉的區別,但你一定是知道東坡肉這個名字的,並且覺得東坡肉應該比紅燒肉高上一籌。
  • 這才是真正的東坡肉:色澤紅亮肉質彈牙,半瘦半肥才是其中的靈魂
    導言:這才是真正的東坡肉:色澤紅亮肉質彈牙,半瘦半肥才是其中的靈魂說起「東坡肉」大家都了解過,這道菜是典型的「浙菜」,也是一道歷史悠久的名菜,也正是因為蘇軾蘇東坡這道菜才漸漸的變得出名,後來也就被成為「東坡肉」。
  • 東坡肉有什麼來歷?
    東坡肉有什麼來歷?我相信東坡肉這道菜大家都很熟悉吧,那有多少人知道東坡肉為什麼叫東坡肉麼?東坡肉顧名思義肯定是大文豪蘇東坡有關了,其實蘇東坡不僅僅是一位大文豪,還是一位資深的美食家,也就是現在說的一個徹徹底底的大吃貨(哈哈),他不僅會吃而且還會做,你說氣不氣人?曾經還用一句「自 笑平生為口忙」來評價自己,可謂是相當的準確了!其實蘇東坡做過很多好吃的菜,但是流傳下來比較有名的當屬東坡肉了。東坡肉俗說:「急火魚,慢火肉。」
  • 古代的東坡肉究竟是什麼味道?
    東坡肉最能下飯,沒有東坡肉,你最多吃一碗。有了東坡肉,你恨不得吃三碗!圖片源於網絡 圖文無關這,就是東坡肉的威力。但你可能不知道,過去的東坡肉並不是這個樣子。讓我們把歷史的指針撥到清朝。清朝大臣梁章鉅在許多地方都做過官,吃過天南海北的美食,也吃過東坡肉。他的評價是:「東坡肉這道菜名氣很大,味道普通,賣相更普通。
  • 東坡肉的起源和做法
    他自己開荒種地,便把此地號稱「東坡居士」。這就是「蘇東坡」的由來。蘇軾(公元 1037—1101年),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少時博通經史,於宋仁 宗嘉柘二年(公元 1057年)中進士,深受歐陽修讚賞,名滿京師,曾官至禮部尚書。但在北宋激烈的變 法運動及新 舊黨爭的政治漩渦裡,屢遭貶謫,先後貶至黃州、杭州、惠州、儋州,最後病死於常州 。
  • 古代大吃貨蘇東坡"菜譜"首公開 東坡肉原是白水煮肉
    東坡肉(資料圖)  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東坡肉又名滾肉、紅燒肉是江南地區漢族傳統名菜,屬於浙菜系,以豬肉為主要食材。菜品薄皮嫩肉,色澤紅亮,味醇汁濃,香糯而不膩口。但是古時的東坡肉也是這樣嗎?
  • 特色菜名趣談-東坡肉
    東坡肉這個菜名一聽以為是以地名命名,其實不然。這個菜名源於人名,相傳為北宋詞人蘇東坡所創製。宋神宗熙寧十年(1077年)四月,蘇軾赴任徐州知州。七月七日,黃河在澶州曹村埽一帶決口,至八月二十一日洪水圍困徐州,水位竟高達二丈八尺。蘇軾以身卒之,親荷畚插,率領禁軍武衛營,和全城百姓抗洪築堤保城。經過七十多個晝夜的艱苦奮戰,終於保住了徐州城。
  • 為什麼東坡肉要用繩子綁著煮?東坡肉這麼做,真的好吃的要人命!
    為什麼東坡肉要用繩子綁著煮,綁上去,取下來,多麻煩啊?就不能不綁嗎?答案是:不行!東坡肉之所以要綁繩,是為了讓肉塊在煮的時候,不至於因為熱氣而使肉塊變得鬆散。五花肉燉的久了,就會出現肥肉和瘦肉分層,跑了。而且,席繩(稻草繩)綁著做出來的的東坡肉裡,融入了稻草的清香,可以完美的緩和肉的油膩感,還美觀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