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坡肉為何有如此大的知名度?你能分清東坡肉和紅燒肉的區別嗎?

2020-12-17 魚羊秘史
(圖)《東坡畫傳》,胡冕(繪)

明朝浮白齋主人所著《雅謔》中有一則笑話:陸宅之善諧謔,每每對人說:「吾甚愛東坡。」一次,一個人聽了就問他:「東坡有文,有賦,有詩,有字,有東坡巾,你到底愛哪一樣呢?」陸宅之回答說:「吾甚愛一味東坡肉。」

東坡肉,是以蘇東坡名字命名的一道菜餚,在中國幾乎可以說是無人不知。也許你根本分不清東坡肉和紅燒肉的區別,但你一定是知道東坡肉這個名字的,並且覺得東坡肉應該比紅燒肉高上一籌。一道菜,何以會有如此大的知名度?恐怕是沾了「東坡」二字的光了。以「東坡」命名,這道菜就超越了菜的範疇,有了更加豐富的文化的內涵,成了一種文化符號,大家由於喜歡東坡,愛屋及烏就把東坡肉的大名流傳開來了。

從菜系上分,東坡肉具體屬於什麼菜系,是分不大清楚的,在浙菜、川菜、鄂菜等菜系中都有,而且各地的做法也不盡相同,有先煮後燒,先煮後蒸,直接燜煮收汁等等不一而足。而且大家好像也覺得做法什麼的並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東坡肉這個名字,這道菜就好像現在流行的小說中說的,修成了第二元神。這就是文化內涵的作用了。

「東坡肉」起先是蘇東坡在黃州製作的,有蘇東坡寫的《食豬肉》詩為證:「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時它自美。每日早來打一碗,飽得自家君莫管。」但此菜當時並無名稱,以其名字命名為「東坡肉」,是在他到杭州做太守的時候。宋哲宗元祐四年(1089年),蘇軾來到闊別十五年的杭州任知州。元祐五年五、六月間,浙西一帶大雨不止,太湖泛濫,莊稼大片被淹。由於蘇軾及早採取有效措施,使得浙西一帶的人民度過了最困難的時期。當時西湖已被葑草湮沒了大半,蘇軾組織民工剷除葑草,疏通湖巷,築堤建橋,使西湖重新恢復了容貌,成為杭州勝景。杭州城裡的老百姓都很感激他,聽說他平時最喜歡吃紅燒肉,於是不少人不約而同地上門送豬肉。他收到許多豬肉後,便讓家人將肉切成方塊,加調味和酒,用他的烹調方法煨製成紅燒肉,分送給參加疏浚西湖的民工。大家吃後,稱讚此肉酥香味美,肥而不膩,於是人們便以他的名字將此燒肉命名為「東坡肉」。後來此菜流傳開來,並成為中外聞名的傳統佳餚,一直盛名不衰。

其實,北宋時期的貴族肉是羊肉,民間也把羊肉作為珍貴食品,而且以羊肉為原料的菜餚也是豐富多彩。南宋人吳自牧所著《夢梁錄》中記載,北宋京都飯店酒肆的羊肉菜餚有旋煎羊白腸、批切羊頭、乳飲羊肫、鬧廳羊、羊角、羊頭籤等,南宋臨安飲食店則有蒸軟羊、鼎煮羊、羊四軟、繡吹羊、羊蹄筍等。據統計,宋代以羊肉為主要原料製成的菜餚就有四十多種。再比如,我們熟知的《水滸傳》中的英雄好漢一般都是說,「店家切二斤熟牛肉來。」而沒有說:「店家,切二斤豬頭肉來。」

陸遊在《老學庵筆記》中記載了當時的一則歌謠:「蘇文熟,吃羊肉;蘇文生,吃菜羹。」意思是,你如果把蘇東坡的文章弄通了,就可以當官吃羊肉;否則,就只能乖乖的喝菜湯了。蘇文熟,吃羊肉,蘇文的作者怎麼偏偏吃豬肉呢?是蘇軾當時還沒有步入上流社會嗎?當然不是。

嘉祐二年,蘇軾進京應試,得到當時文壇領袖歐陽修的大力推薦名動京師。嘉祐六年蘇軾應制策考試「入三等」。在宋朝,制策考試十年一次,錄取名額只有五名,由皇帝親自主持,一、二等只是虛設,三等就是最高等。蘇轍入四等。宋仁宗看了蘇軾兄弟的制策,退而喜曰:「朕今日為子孫得兩宰相矣。」可見蘇軾在當時是被朝廷作為宰相接班人培養的。

政治上前途光明,文學上的影響更是可以媲美現在的天皇巨星,可為什麼蘇軾不去研製東坡羊,而是研究當時下裡巴人才吃的豬肉?是蘇軾不喜歡吃羊肉,只喜歡吃豬肉嗎?當然不是,蘇軾吃豬肉其實是無奈之舉。

要說為什麼,研究豬肉還要從王安石變法說起。熙寧四年(1071年)蘇軾上書談論新法的弊病。受到新黨排斥,被放外任。元豐二年(1079年)御史臺羅織罪名,誣陷他以詩訕謗朝廷,對皇帝不忠,被捕入獄,數次面臨殺頭的危機。這就是北宋歷史上著名的烏臺詩案。

「烏臺詩案」歷經四個多月,有的人想乘機將蘇軾置之死地,這其中包括蘇軾早年的幾個好友,正直的人們則是多方營救,比如此時已經退休在金陵的王安石——當初的政敵,也為蘇軾上書求情,加上宋太祖當初不殺大臣的誓約。蘇軾終於免於一死,聖諭貶為黃州團練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籤書公文。相當於監視居住,本人未經批准不得離開黃州。離開京都,蘇軾寫下一首詩:平生文字為吾累,此去聲名不厭低。塞上縱馳他日馬,城東不鬥少年雞。險遭殺身,那個治國平天下的蘇軾已經永遠的留在了京都的大牢裡,走出來的是一個嶄新的蘇東坡,一個通脫曠達的文學巨星。

黃州團練副使的生活異常的困苦,團練副使只是一個虛銜,沒有工資,不得籤書公文,也就不可能有灰色收入,那時也沒有稿費一說,帶著一大家子人,困窘可想而知。幸得友人相助,從官府申請了一處廢棄的軍營。《東坡八首》序言中,蘇東坡這樣描述:「餘至黃州二年,日以困匱。故人馬正卿哀餘乏食,為於郡中請故營地數十畝,使得躬耕其中,地既久荒,為茨棘瓦礫之場,而歲又大旱,墾闢之勞,筋力殆盡。」政治的險惡,生活的困苦,並沒有打敗蘇東坡,因為他已經是一個全新的蘇東坡了。蘇東坡效仿白居易忠州東坡之名,命名為東坡,並以此自號。在此親自耕種,幫補生計。

東坡肉的誕生大約就在此時了,困窘中的蘇東坡發現黃州的豬肉很是便宜,團練副使大人的欣喜是可想而知的了。

命運把苦難加到蘇東坡的生命中,蘇東坡就把它做成了詩,下裡巴人的豬肉,在蘇東坡的手裡成了流傳千載的一道名菜。東坡肉早已超出了菜餚的範疇,成了一個符號,一個載體,折射出蘇東坡的曠達通脫,不屈與超然。

作者:沙戟

版權聲明:本文由「魚羊秘史」原創製作,並享有版權。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歡迎轉發朋友圈。

相關焦點

  • 淺談東坡肉:東坡肉的起源,東坡肉的流傳,東坡肉的烹技
    東坡肉見諸於文字記載最早的,還是成書於明代晚期沈德符的《萬曆野荻·物帶人號》,書中是這麼記載的:「古來用物,至今猶系其人者……如胡床之有靠背者,名東坡椅,肉之大胾不割者,名東坡肉」,可見,當時的東坡肉已經是一種大塊不割之肉,這與今日之東坡肉的外形大致相同。清初作家李漁,在《閒情偶寄》中也談到了東坡肉,那時這道肉餚已作為美味為士大夫們所樂道。
  • 「東坡肉」和「紅燒肉」區別在哪?口感、味道區別大,弄明白再吃
    導語:「東坡肉」和「紅燒肉」區別在哪?口感、味道區別大,弄明白再吃。提起「東坡肉」,不由得就會想起,宋人東坡先生的那首《豬肉頌》:「黃州有好肉,價錢如泥土,貴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很多人認為:「東坡肉」和「紅燒肉」是一種美食,都將東坡肉和紅燒肉淪為一談。確實,不仔細琢磨,是很難分辨出哪是東坡肉,哪是紅燒肉?甚至有人吃了一輩子,也不知道。東坡肉和紅燒肉區別究竟在哪裡呢?
  • 紅燒肉和東坡肉的區別,用高壓鍋做紅燒肉應該注意什麼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一、高壓鍋做紅燒肉多久可以吃二、紅燒肉和東坡肉的區別三、紅燒肉什麼人不能吃高壓鍋做紅燒肉多久可以吃1、高壓鍋做紅燒肉多久可以吃你是用電子高壓鍋還是普通高壓鍋,普通高壓鍋,喜歡吃比較酥爛的還是有嚼勁的,這些時間都會不同的。
  • 如何正確的區別東坡肉和紅燒肉?各位真的知道?看老奶奶的說法
    東坡肉和紅燒肉的外形非常的相像,不過這兩者屬於不同的菜。兩種烹飪的方法主要的區別在於,東坡肉是蒸出來的,而紅燒肉則是紅燒出來的。但是這兩者皆受到大眾的歡迎。
  • 始創於徐州,完善於黃州,在杭州名揚的東坡肉與紅燒肉有何不同
    東坡肉與紅燒肉長相十分的相似,很多人都將紅燒肉和東坡肉混為一談,其實紅燒肉和東坡肉並不是同一種美食,而是兩種不同的美食。紅燒肉的做法大家都清楚,而東坡肉的做法,可能並不熟悉,說到東坡肉就有必要為大家講講東坡肉的由來。
  • 最有文人氣息的一道美食,軟糯宜口的東坡肉,你確定不來一份?
    東坡肉的來源大家都知道蘇東坡是非常有名的大才子,但是有一道美味,和蘇東坡有很大的關係,它就是大名鼎鼎的東坡肉。都說古代的詩人不食人間煙火,其實這是一種比較片面的觀點,是人都會沾染上煙火氣息,而古代的詩人,之所以有如此好的創作靈感,完全就是從生活中感悟出來的。
  • 辭舊迎新,東坡肉肥而不膩,你知道東坡肉的來歷嗎?
    新年馬上就要到了,家家戶戶的年夜飯中可能都有這樣一道菜,方方正正、有肥有瘦、吃著不膩、顏色紅亮,提起這四種特點想必大家都猜到了這時什麼菜了,不錯,這道菜就是傳說中的「東坡肉」。今天咱們說說這東坡肉為什麼叫東坡肉,東坡肉是江南一帶的一道特色名菜,東坡肉是浙菜、鄂菜也是屬於川菜。
  • 你知道東坡肉的來歷嗎?
    東坡肉相傳為北宋詞人蘇東坡(四川眉山人)所創製。最早發源地是四川眉山。原型是徐州回贈肉, 為徐州「東坡四珍」之一。他自己開荒種地,便把此地號稱「東坡居士」。這就是「東坡肉」的由來。在黃州期間,他親自動手烹飪紅燒肉並將經驗寫入《食豬肉詩》中。
  • 中國十大名菜之東坡肉
    如果「東坡肉」這道菜能用一句話來概括它的起源和發展的話,那麼這句話就是:出生四川眉山的蘇東坡創製的紅燒肉——「東坡肉」最早起源是在江蘇徐州,然後在湖北黃州時得到快速發展,最後在浙江杭州時名揚天下!東坡肉的起源宋神宗熙寧十年(1077年)四月,蘇東坡赴任徐州知州。
  • 你和大廚的區別在這!做東坡肉,很多人都會忽略的一步!
    大家好,今天給大家分享一道江浙一帶的美食——東坡肉。一說起東坡肉,大家都很容易聯想到蘇東坡。那麼這東坡肉和蘇東坡之間有著什麼聯繫呢?都說蘇東坡最愛吃東坡肉,其實不然。從東坡肉的由來便知!東坡肉的緣由:相傳,蘇東坡在徐州在任時,處理洪水災害,興修水利,組織生產,使得洪災漸漸減少,百姓莊稼豐收,被百姓稱為蘇青天。過年的時候,百姓都將自家的豬肉送給蘇東坡以表謝意。蘇東坡則令家人們把豬肉收下,用秘制的調料烹製好,再分發給貧窮的百姓。這便是東坡肉的由來~並非東坡愛吃東坡肉!
  • 蘇軾最愛的東坡肉,與紅燒肉的差別原來這麼大,去飯店可別被坑
    導語:蘇軾最愛的東坡肉,與紅燒肉的差別原來這麼大,去飯店可別被坑大名鼎鼎的東坡肉是詩人蘇軾的最愛,這道菜也因蘇軾發揚光大,流傳至今。東坡肉是我國南方地區人們愛吃的菜,也是那裡的特色,屬於好幾個菜系,也有各種各樣的做法,所以算得上是一道大眾美食了,人人都很愛吃。每次說起東坡肉肯定要說大詩人蘇軾,據說蘇軾是非常喜歡吃豬肉的,也很喜歡吃紅燒肉,這道東坡肉直接就是以蘇軾的名字命名的,也說明當時的蘇東坡在百姓中還是很受愛戴的,非常有聲望,下面小編就具體來講述一下蘇東坡與東坡肉的淵源。
  • 紅燒肉與東坡肉,你更中意哪個?吃貨:學會做法每天換著吃
    蘇東坡不僅是個大文學家、書法家,還是個熱衷於嘗試的美食家,他一生中創造了幾十種以他名字命名的菜餚,東坡肉、東坡肘子、東坡魚、東坡牛……多數都是葷菜。黃州的豬肉價格低廉,富貴的人家是不屑吃的,小老百姓倒是樂意吃,卻不懂烹調,做不出好味道。幸而有了蘇東坡,黃州人才真正見識到了豬肉的美味。
  • 東坡肉的奇特傳說,百年前江南、川味東坡肉菜譜二張
    「聽」不一樣的東坡肉神話傳說。「品」百年前江南東坡肉和川味東坡肉。在今天二師兄已飛上天的情況下,於此大談東坡肉顯得有些不太應景,不妨從飲食文化的角度來品析這道傳統名菜,稍微彌補一下望豬興嘆之遺憾。東坡烹肉的真實出處東坡肉之名,蓋因當年蘇東坡甚嗜豬肉,老百姓為紀念其賢德盛才而得,這跟高麗肉和炙檜肉的來歷有著本質的區別,高麗肉的傳說出於隋唐政權對高麗屢徵不成的洩憤,而炙檜肉則是表達群眾對奸臣秦檜的憎惡。
  • 蘇東坡與東坡肉的故事
    哈嘍,大家好,本期給大家帶來的是歷史上到現在一直都很有名的一道名菜和一個偉人的故事蘇東坡與「東坡肉」。蘇東坡在歷史上是因為「東坡肉」而被世人所知曉。東坡肉是又叫滾肉、紅燒肉,是江南漢族傳統名菜,豬肉味首要的食材,薄皮嫩肉,顏色紅眼,味香齊全,酥而不碎。
  • 在下東坡,字吃貨,代表作「東坡肉」
    今天大家都愛稱自己為「吃貨」,但是「吃貨」可不是這麼好當的哦,你得會吃,能吃甚至要會做,這才不愧「吃貨」這一稱號。古往今來「吃貨」可不少,像蘇東坡他不僅會吃,能吃還會做,甚至都有自己名字命名的菜。說到蘇東坡,大家熟悉的還是他作為文學家和詩人的身份,他才華橫溢,灑脫豪邁,即使被貶卻仍樂觀。在蘇軾被貶的途中,也開啟了蘇軾隱藏「吃貨」的屬性。留下的不少名作都與美食相關。比如說大家熟悉的《惠州一絕》,還是不怎麼了解的《菜羹賦》,《豆粥》以及著名的《老饕行》等,看到東坡先生的著作裡有這麼多關於美食的,小編不禁感慨東坡先生,真真是不愧為「吃貨」呀。
  • 東坡肉怎麼做好吃?這樣做肥而不膩,味道鮮美
    東坡肉相信大家是很熟悉的,這可以說是一道名菜了,因為東坡肉東坡肉吃起來的味道本身就很不錯,而且對我們健康也有意義,所以大家對東坡肉是比較喜愛的,所以大家對東坡肉會比較關注,但是要說具體東坡肉應該怎麼做大家不清楚,下面就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 東坡肉有什麼來歷?
    東坡肉有什麼來歷?我相信東坡肉這道菜大家都很熟悉吧,那有多少人知道東坡肉為什麼叫東坡肉麼?東坡肉顧名思義肯定是大文豪蘇東坡有關了,其實蘇東坡不僅僅是一位大文豪,還是一位資深的美食家,也就是現在說的一個徹徹底底的大吃貨(哈哈),他不僅會吃而且還會做,你說氣不氣人?曾經還用一句「自 笑平生為口忙」來評價自己,可謂是相當的準確了!其實蘇東坡做過很多好吃的菜,但是流傳下來比較有名的當屬東坡肉了。東坡肉俗說:「急火魚,慢火肉。」
  • 東坡肉和五花肉,你更pick哪一個?
    東坡肉和五花肉雖然外表相似,但本質上卻是不同的。東坡肉味偏鹹而紅燒肉味則偏甜;東坡肉是掙出來的,而紅燒肉則是紅燒出來的。那今天小編就向大家介紹一下這兩種菜的做法,首相是東坡肉,我們所需要準備的食材有五花肉500克,上海青50克,食鹽少許,蔥一根,姜一塊,生抽30毫升,黃酒400毫升,白糖30克。第一步,我們先將五花肉用清水清洗乾淨後切成方塊,然後放入沸水中焯燙五分鐘去除血水後撈出再用清水衝洗乾淨,備用。
  • 正宗東坡肉的做法,這樣做出來的東坡肉紅潤透亮,今天你吃了嗎
    豬肉雖貴,但吃過「周總理」稱讚過的東坡肉就知道什麼是人間動情美味且值得品鑑了!都說豬肉貴,但東坡卻評東坡肉贏得「人生若有不快活,只是未讀蘇東坡」的恣意盎然啦!人人都羨慕蘇軾的一生,時而狂放,時而文雅,時而瀟灑,時而卻又能在人生低谷時感悟人間疾苦,在不經意間卻能做出人間美味!實乃有才有才,接下來我們就了解他的看似肥美卻入口即化的東坡肉吧!東坡肉來源:被貶黃州官微薪少死裡逃生下東坡卻在當地一個很有趣的風俗現象,在別人都不屑吃的時候,他買來一刀肉親自烹飪,在肉中加入七八味調料,用文火慢燉,創造出了「東坡肉」。
  • 著名的東坡肉由他而聞名天下
    自古以來就有君子遠庖廚的說法,雖然原本的意思是:但凡有血氣的東西你都不要去殺它,推崇的是不忍之心,讓君子不要造殺孽。但在古代男子為尊的社會環境之下就成了做大事的君子和堂堂男子漢應該遠離廚房,而女人才是廚房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