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東坡,字吃貨,代表作「東坡肉」

2020-12-25 多多姐美食記

今天大家都愛稱自己為「吃貨」,但是「吃貨」可不是這麼好當的哦,你得會吃,能吃甚至要會做,這才不愧「吃貨」這一稱號。古往今來「吃貨」可不少,像蘇東坡他不僅會吃,能吃還會做,甚至都有自己名字命名的菜。說到蘇東坡,大家熟悉的還是他作為文學家和詩人的身份,他才華橫溢,灑脫豪邁,即使被貶卻仍樂觀。在蘇軾被貶的途中,也開啟了蘇軾隱藏「吃貨」的屬性。留下的不少名作都與美食相關。比如說大家熟悉的《惠州一絕》,還是不怎麼了解的《菜羹賦》,《豆粥》以及著名的《老饕行》等,看到東坡先生的著作裡有這麼多關於美食的,小編不禁感慨東坡先生,真真是不愧為「吃貨」呀。而且蘇東坡先生除了他的文學作品裡有美食之外,還有不少的美食都是與蘇東坡先生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哦,如大家都很熟悉並且喜歡吃的東坡肉和東坡魚,除此之外還有東坡肘子,東坡豆腐,東坡餅,東坡羹等美食,小編看後只想說關於吃還是你蘇東坡厲害,小編佩服。

當時蘇東坡被貶黃州之時,看到當地百姓因為窮而吃不起牛羊肉但又不肯吃豬肉,便問道,原來百姓家中做出的豬肉總有一股尿騷味,連狗都不吃。而蘇東坡覺得煮爛的肉比較好吃,於是用他的美食經驗來告訴大家用「慢著火,少著水」的方法來煮肉,肉不僅沒有奇怪的氣味還很好吃,隨後蘇東坡便寫下《豬肉頌》,蘇軾到杭州任知州時天降大雨,由於蘇軾及早的採取了有效措施使那一帶的人們度過了最為困難的時期。於是大家都帶著大包小包的東西來感謝蘇東坡先生這些東西中間就有豬肉,東坡收到後便製作了紅燒肉給大家吃,這也是後人稱之為的「東坡肉」隨後東坡肉也漸漸揚名。恐怕到了現代蘇東坡先生的自我介紹會是在下東坡,字吃貨,代表作「東坡肉」

下面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東坡肉的做法:

食材:大量的五花肉,幾顆棗,香蔥些許,姜,花雕酒,冰糖些許,白糖少許,醬油,鹽酌情添加即可

東坡肉

步驟:1.將蔥和姜洗乾淨分別切成段和大片。

2.在砂鍋裡放入適量的冷水,將切好的五花肉放進砂鍋,大火煮至浮起沫沫.

煮至起沫

3.漂浮的沫弄乾淨後,把鍋蓋關起來,煮個五六分鐘左右,就可以掀蓋關火,然後再把煮好的五花肉塊,從熱水鍋裡面撈出來,把肉塊撈出來後,有漏勺在涼水裡過一下,把水都流幹,然後再分切成大小均勻的塊狀。

4.把切好的蔥姜放入乾淨的砂鍋裡面,然後將切好的五花肉放到蔥姜的上面鋪好即可

5.食物放進去後,把準備好的調料也放進去,放入適量鹽(可以根據個人口味酌情添加),老抽,花雕酒,然後將準備好的清水倒入些許,最後把砂鍋放火上開大火煮,當冒出沫沫來的時候用勺子挖掉,後蓋上鍋蓋轉至小火。

6.用小火煮一個小時左右,然後掀起鍋蓋,把冰糖放進去,繼續燉煮半個小時,煮好後,我們再把鍋蓋打開,把肉塊翻翻身,把皮朝上,再燉煮二十分鐘。等到鍋裡的水煮開後,再把洗好的白菜,放進熱水鍋裡煮一下,過一下熱水就乾淨撈出來。小白菜撈出來後,把吸收的水分控掉,再用鹽和香油拌一下,拌好後,找個小砂鍋放進去。然後我們再把肉湯子放煮肉的砂鍋裡,然後放入水,澱粉和勾芡,倒進砂鍋裡煮。

東坡肉完成
東坡肉

這樣做出來的東坡肉鮮嫩可口,肥而不膩,令人唇齒生香的東坡肉便完成了,這道名菜無論是做給自己吃還是家裡來客人了宴請賓客都是十分合適的。

如果大家也想嘗嘗東坡肉的話不妨在家動手試試哦

相關焦點

  • 蘇軾、蘇東坡、東坡肉,什麼關係?原來蘇軾才是真正的吃貨
    這是因為蘇軾不僅僅有以上的「代號」,他還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吃貨」。自比饕餮,真正的「吃貨」但是,你如果覺得蘇軾只是一個大吃特吃的「吃貨」,你可能就誤會蘇軾,他其實算得上是真正的美食家,因為蘇軾不僅會吃,還會做,還會自己寫菜譜。他的許多菜譜能夠流傳百世,直到今天,在歷史上也算是絕無僅有的唯一的詩人了。被貶還不忘吃,發明「東坡肉」
  • 《在下東坡,一個吃貨》刷爆B站,劇裡沒說的美食都在這裡啦!
    首集《在下東坡,一個吃貨》在B站播出後 一石激起千層浪 有網友用「表面荒誕無節操,內心高潔學問高」 原來蘇東坡除了是大文豪以外 還是一枚如假包換的吃貨! 這枚吃貨在常州也留下了不少美談哦~ 今天青果君就來跟大家八一八 那些紀錄片裡遺漏了的,蘇東坡留在常州的美食
  • 淺談東坡肉:東坡肉的起源,東坡肉的流傳,東坡肉的烹技
    東坡肉見諸於文字記載最早的,還是成書於明代晚期沈德符的《萬曆野荻·物帶人號》,書中是這麼記載的:「古來用物,至今猶系其人者……如胡床之有靠背者,名東坡椅,肉之大胾不割者,名東坡肉」,可見,當時的東坡肉已經是一種大塊不割之肉,這與今日之東坡肉的外形大致相同。清初作家李漁,在《閒情偶寄》中也談到了東坡肉,那時這道肉餚已作為美味為士大夫們所樂道。
  • 東坡夜讀 另類吃貨蘇東坡
    文:雨蘭蘇東坡不僅是地道的學霸一枚,還是一枚地地道道的吃貨。對於達觀、胸襟開闊、隨遇而安的東坡來說,窮日子有時並不是苦日子,一樣能過成快樂日子。和蘇東坡有關的吃食,最久負盛名的就是「東坡肉」了。在餐桌上見到油亮亮的「東坡肉」,我也難以經受誘惑,總要吃上一兩塊,雖然吃過後也嘀咕:正在減肥呢。但「東坡肉」實在太好吃了,有一點點韌韌的肉皮,肥嫩嫩的肉入口即化,味醇汁濃,香糯可口,肥而不膩。「東坡肉」的始作俑者自然就是蘇東坡。話說在1080年,蘇東坡謫居黃州,因見當地豬多肉賤,便買回家琢磨著怎麼做好吃,還真是功夫不負好吃的有心人,一道名菜就此有了「雛形」。
  • 「三東坡」中,除了「東坡肉」,你知道還有哪兩個東坡美食嗎?
    因為黃州的肥豬很多,價格便宜,但是富人不稀罕吃,窮人又不會烹調,於是,蘇軾懷著對美食的熊熊熱情,點化了這塊肥豬肉,發明創造了美味「東坡肉」。難怪林語堂先生說,蘇東坡是一個「不可救藥的樂天派」!和朋友們正一路笑談「東坡肉」,一眼看見不遠處竟然有一家「東坡雞」!
  • 紅燒肉與東坡肉,你更中意哪個?吃貨:學會做法每天換著吃
    我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我喜歡吃肉,不管是豬肉還是雞肉鴨肉,可以說是無肉不歡,而如果論豬肉為主,那可能就是紅燒肉和東坡肉是最愛。而且對於很多吃貨來說,區分這兩種美食,都是有自己心得的。中國人吃豬肉的歷史十分久遠。唐宋時期,豬的飼養越來越普及,豬肉漸漸成了國人消耗量最大的肉食。不過,真正將豬肉的美味發揚到極致的,當屬蘇東坡。
  • 「吃貨」蘇東坡告訴你,價格飆升的東坡肉,其實最初價賤如泥?
    豬肉的做法從白水煮肉的形式變成人人喜歡的「東坡肉」,這其中離不開一個人所做出的貢獻,他就是蘇東坡。他在一首《食豬肉詩》中寫道,「黃州好豬肉,價錢如糞土,富者不肯食,貧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時它自美。每日早來打一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 蘇東坡與東坡肉:一個吃貨的人生哲學
    東坡肉據考是為紀念東坡所做,並不是蘇東坡本人所創。蘇軾(1037.1.8-1101.8.24),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四川眉山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歷史治水名人。
  • 蘇東坡與東坡肉的故事
    哈嘍,大家好,本期給大家帶來的是歷史上到現在一直都很有名的一道名菜和一個偉人的故事蘇東坡與「東坡肉」。蘇東坡在歷史上是因為「東坡肉」而被世人所知曉。東坡肉是又叫滾肉、紅燒肉,是江南漢族傳統名菜,豬肉味首要的食材,薄皮嫩肉,顏色紅眼,味香齊全,酥而不碎。
  • 東坡肉為何有如此大的知名度?你能分清東坡肉和紅燒肉的區別嗎?
    一次,一個人聽了就問他:「東坡有文,有賦,有詩,有字,有東坡巾,你到底愛哪一樣呢?」陸宅之回答說:「吾甚愛一味東坡肉。」東坡肉,是以蘇東坡名字命名的一道菜餚,在中國幾乎可以說是無人不知。也許你根本分不清東坡肉和紅燒肉的區別,但你一定是知道東坡肉這個名字的,並且覺得東坡肉應該比紅燒肉高上一籌。
  • 東坡肉的由來 蘇東坡原來也是個美食家
    蘇軾作為一代大文豪大家想來都不陌生,但這位文壇大家卻也是一個不折不扣吃貨。作為江南地區特有傳統名菜「東坡肉」的由來估計就是對這位吃貨詞人最好的佐證了。自古漢族在吃食一界的美味佳餚,多流行江浙一帶。而作為江浙菜裡一道遠近聞名傳統名菜「東坡肉」,更是因我國一代大家的蘇軾而富有傳奇色彩。「東坡肉」因為汁多肉美,成品色澤明亮如瑪瑙,口感軟而不爛,滑而不膩,而獲得大多美食搜羅者的讚譽。東坡肉的由來則因為故事情節多種多樣而版本多樣,但無一例外都離不開蘇軾。
  • 「東坡肉」「梅菜扣肉」竟是他發明的?他還是造酒家、瑜伽修煉者
    在文人蘇東坡光環的背後,他身上還貼滿了發明家、建築師、工程師、吃貨和潮人等標籤。為什麼說他是個無可救藥的樂天派呢?下面小編以一個大致的數據來解答。蘇東坡約3000首詩詞,其中344首帶「笑」字,佔比例11%;白居易約2700首詩詞,其中171首出現「笑」字,佔比例6.3%;史上最悲傷的詩聖杜甫,帶「笑」的詩僅僅約佔3%。難道東坡的日子比他們過得順心?其實不盡然。蘇東坡這一輩子,實在是太苦了。
  • 蘇軾的吃貨精神研發東坡肉,為此作下打油詩一首,對後世影響深遠
    比如廣東地區的烤乳豬和豬肚雞,前者皮脆肉香後者滋補養身;浙菜中的東坡肉和梅菜扣肉,無疑是豬肉菜餚當中兼備形與味的上品;川菜裡的回鍋肉和炸酥肉,口味火爆且下飯。等等等等提起豬肉的菜系,不得不提的是東坡肉。看名字就知道這道菜與宋朝大文學家,蘇軾有關。
  • 「東坡肉」有什麼來歷?「老饕」還為美食寫賦一首!
    大家好,我是「文以載道,成風化人」的小夜,本期我們的主題是:「東坡肉」有什麼來歷?「老饕」還為美食專寫了一首賦!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其實蘇軾除了詩詞、書畫之外,很多人都說他是個「大吃貨」,到底是不是名不符實呢?先來看看他的經歷。蘇軾二十一歲的時候隨著父親蘇洵和弟弟蘇轍進京應試, 得到了當時的大文豪歐陽修的賞識,從此他名動京師。
  • 辭舊迎新,東坡肉肥而不膩,你知道東坡肉的來歷嗎?
    新年馬上就要到了,家家戶戶的年夜飯中可能都有這樣一道菜,方方正正、有肥有瘦、吃著不膩、顏色紅亮,提起這四種特點想必大家都猜到了這時什麼菜了,不錯,這道菜就是傳說中的「東坡肉」。今天咱們說說這東坡肉為什麼叫東坡肉,東坡肉是江南一帶的一道特色名菜,東坡肉是浙菜、鄂菜也是屬於川菜。
  • 吃貨們有福了,蘇軾的《豬肉頌》介紹東坡肉的做法,還能吃出情懷
    吃貨們最有發言權,但是結論一定是五花八門的,有人喜歡西餐,有人喜歡素食,而在一千年的北宋時期,美食家蘇軾很堅決地說:豬肉最好吃。為了讓大家相信他的說法,他寫下了一首短詩《豬肉頌》,間接批駁了當時社會各界對豬肉的惡評,儘管當時醫學界依然普遍認為:豬肉吃得多了,可能導致弱筋骨、虛人氣。
  • 歷史上的東坡肉——蘇軾
    高中課本中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正是偉大的吃貨蘇軾在他官場最不得意的時候寫下來的,並且,這個詩詞中的赤壁並不是三國時期的古戰場,很多人會因為蘇軾文章中的內容而錯誤理解。自笑平生為口忙可不就是,還寫了很多菜譜,什麼《煮魚法》《東坡羹頌》《豬肉頌》,我們大家耳熟能詳的東坡肉也就是出自《豬肉頌》當中。宋代的時候無論什麼階層的人都是以羊肉為主食,大家全部都不吃豬肉,用蘇東坡的話來講就是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
  • 東坡肉的奇特傳說,百年前江南、川味東坡肉菜譜二張
    「考」燉肉十三字訣原文。「聽」不一樣的東坡肉神話傳說。「品」百年前江南東坡肉和川味東坡肉。東坡肉實際上就是大塊紅燒肉,多年來民間一直按照東坡留下的十三字口訣進行烹製:「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時他自美。」言簡意賅,操作簡單,即使對於不擅長廚事的人,也能依樣調鼎,長期流行於江南、兩湖和川渝地區,家廚與館飯皆為常見。
  • 蘇軾是美食家眾所周知,他冒死吃1物,喊出5個字,彰顯吃貨本色
    蘇軾是美食家眾所周知,他冒死吃1物,喊出5個字,彰顯吃貨本色小時候我們只知道蘇軾是個大文學家,後來才發現他不僅長於填詞寫詩作文章,還工書法、愛旅遊、會釀酒、懂茶道、善烹飪,是個當仁不讓的生活家,堪稱中國5000年歷史長河中最懂生活的人
  • 東坡肉有什麼來歷?
    東坡肉有什麼來歷?我相信東坡肉這道菜大家都很熟悉吧,那有多少人知道東坡肉為什麼叫東坡肉麼?東坡肉顧名思義肯定是大文豪蘇東坡有關了,其實蘇東坡不僅僅是一位大文豪,還是一位資深的美食家,也就是現在說的一個徹徹底底的大吃貨(哈哈),他不僅會吃而且還會做,你說氣不氣人?曾經還用一句「自 笑平生為口忙」來評價自己,可謂是相當的準確了!其實蘇東坡做過很多好吃的菜,但是流傳下來比較有名的當屬東坡肉了。東坡肉俗說:「急火魚,慢火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