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課本中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正是偉大的吃貨蘇軾在他官場最不得意的時候寫下來的,並且,這個詩詞中的赤壁並不是三國時期的古戰場,很多人會因為蘇軾文章中的內容而錯誤理解。
蘇軾曾經風光一時,名聲響徹汴京,他在湖州知州的時候曾經向皇上作表謝恩,但是,他哪裡會想到自己被王安石盯上了,說他的文字是在污衊新政,果然樹大招風,才大招禍啊,心疼蘇軾無辜躺槍。 所以蘇軾就被從湖州叫到京城,被關押在落滿烏鴉的御史臺,歷史上聞名的烏臺詩案也就說的是這個事情。不過好在大宋有不殺士大夫的祖訓,蘇軾在被關了一百多天以後就被放出來了,被貶到湖北黃州,擔任團練副使。
在湖北,雖然這個職位一點點沒有權利,蘇東坡在湖北不僅僅只當官寫文章還額外的發現了一個新的特殊技能,就是吃!自笑平生為口忙可不就是,還寫了很多菜譜,什麼《煮魚法》《東坡羹頌》《豬肉頌》,我們大家耳熟能詳的東坡肉也就是出自《豬肉頌》當中。
宋代的時候無論什麼階層的人都是以羊肉為主食,大家全部都不吃豬肉,用蘇東坡的話來講就是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所以豬肉的價格在那個時候非常非常的便宜,豬肉當時的地位和泥土差不多。也難怪,當時的蘇東坡已經不像以前一樣富有了,果然平窮推動人類進步,貧窮讓人更加珍惜身邊的每一個東西。不然天天忙忙碌碌的蘇東坡天天只會在家裡吃著傭人們做的羊肉,哪裡會把目光放到豬肉身上,哪裡會發現自己對美食的熱愛,又怎麼會知道自己還有這樣的特殊技能。解鎖豬肉,造福人類。
我們現在的東坡肉肉都是非常美味的,肥瘦結合,肥而不膩,軟糯合口,入口即化,配上料酒和調料味道妙不可言。不過蘇東坡當時的東坡肉可不是這麼美味的啊,當時的東坡肉也就是煮一下,弄點鹽,沒有那麼多調料擱現在我是肯定吃不下去的,不過對於宋代的時候的那些人來說已經是非常不錯的東西了。所以真正的由蘇東坡做的東坡肉就是市場上賤賣的廉價豬肉,然後用清水煮的。有點味道的東坡肉也就是從明代的時候開始的,挑選上等的豬肉,要肥瘦相間,烹飪的時候也加入了很多調料,糖,醬油和料酒,不是寡淡的清水,口味比較重,明代時候的東坡肉才是我能接受的東坡肉,不過,如果沒有宋代時候蘇東坡解鎖了豬肉,豬肉可能現在還在被雪藏,中華美食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啊,感謝蘇東坡,能夠讓我天天有肉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