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兩個月以來,豬肉的價格持續上漲,甚至是在上周,豬肉的價格再次上漲了百分之十一。豬肉的在市場上的需求就這麼強勁嗎?
老人常常說豬的全身都是寶,黃豆燉豬腳,豬腳皮韌味香而不膩,黃豆酥軟入味,滿足口腹之慾的同時還可以補充膠原蛋白,簡直就是兩全其美的事情。
但是在宋朝時期,官僚貴族們都吃羊肉,不吃豬肉。豬肉當時的做法都是白水煮肉,只有平民百姓家裡才會吃豬肉,當時豬肉的價格,可真的是價格賤如泥土一般,而不是像現在一樣,豬肉以各種形式被端上餐桌,賣出高昂的價格。
豬肉的做法從白水煮肉的形式變成人人喜歡的「東坡肉」,這其中離不開一個人所做出的貢獻,他就是蘇東坡。
他在一首《食豬肉詩》中寫道,「黃州好豬肉,價錢如糞土,富者不肯食,貧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時它自美。每日早來打一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按道理來說,身居高位的蘇東坡是不會接觸到豬肉的,但是蘇先生天生任性,官位的變動升升降降很是頻繁。
「東坡肉」的做法是蘇東坡先生被貶謫到杭州,被偶然創作出來的。我們都知道蘇東坡先生為人正直,愛護百姓,在為百姓幹了實事之後,百姓自然要回報於他。於是就有人打探到蘇東坡在黃州時愛吃豬肉,百姓們就帶著酒肉來感謝他。
蘇東坡收下了這些東西,並指點家中的廚子,把豬肉切成小方塊,放入各種調料和酒一起燒,出鍋之後的這道菜被所有吃的人所稱讚,人們就以「東坡肉」命名這道菜了。
當然東坡肉創作的說法不僅僅是這一種,還有一種說法是蘇東坡先生讓家中的僕人去處理這些被送來的酒和肉,想和大家共同分享的時候,僕人錯聽了他的吩咐,把送來的酒和肉一起煮了,誤打誤撞地做出了「東坡肉」。
當然,知道現在這道菜也被許多人喜歡著。為什麼說蘇東坡是個「吃貨」呢?
恐怕在你的印象中,蘇東坡是那個忠於感情的大才子,或者是那個一蓑煙雨任平生,仕途坎坷的大文豪,又或者是放縱不羈,隨心所欲的樂天派?
你萬萬不會想到,這位蘇東坡先生還樂於享受生活,熱衷於吃。
他寫的詩裡,不僅有充滿著壯志豪情的「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表示憂思哀愁的「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還有著著名的《老饞賦》《菜羹賦》等一系列關於吃的作品。
除了東坡肉,還有東坡肘子,東坡豆腐,東坡餅,東坡酥,好多好吃的,都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東坡肉的出生的根本原因是因為蘇東坡愛護百姓,也是因為東坡肉而遭到陷害。
東坡肉因為受到廣泛的歡迎而排到了各大餐館的第一位,而想陷害他的人卻說是因為百姓憎恨蘇東坡想要生啖其肉,才把這道菜這樣命名。果不其然,皇帝看了一怒之下就把蘇東坡又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