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貨」蘇東坡告訴你,價格飆升的東坡肉,其實最初價賤如泥?

2020-12-16 一柸浮華

最近兩個月以來,豬肉的價格持續上漲,甚至是在上周,豬肉的價格再次上漲了百分之十一。豬肉的在市場上的需求就這麼強勁嗎?

老人常常說豬的全身都是寶,黃豆燉豬腳,豬腳皮韌味香而不膩,黃豆酥軟入味,滿足口腹之慾的同時還可以補充膠原蛋白,簡直就是兩全其美的事情。

但是在宋朝時期,官僚貴族們都吃羊肉,不吃豬肉。豬肉當時的做法都是白水煮肉,只有平民百姓家裡才會吃豬肉,當時豬肉的價格,可真的是價格賤如泥土一般,而不是像現在一樣,豬肉以各種形式被端上餐桌,賣出高昂的價格。

豬肉的做法從白水煮肉的形式變成人人喜歡的「東坡肉」,這其中離不開一個人所做出的貢獻,他就是蘇東坡。

他在一首《食豬肉詩》中寫道,「黃州好豬肉,價錢如糞土,富者不肯食,貧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時它自美。每日早來打一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按道理來說,身居高位的蘇東坡是不會接觸到豬肉的,但是蘇先生天生任性,官位的變動升升降降很是頻繁。

「東坡肉」的做法是蘇東坡先生被貶謫到杭州,被偶然創作出來的。我們都知道蘇東坡先生為人正直,愛護百姓,在為百姓幹了實事之後,百姓自然要回報於他。於是就有人打探到蘇東坡在黃州時愛吃豬肉,百姓們就帶著酒肉來感謝他。

蘇東坡收下了這些東西,並指點家中的廚子,把豬肉切成小方塊,放入各種調料和酒一起燒,出鍋之後的這道菜被所有吃的人所稱讚,人們就以「東坡肉」命名這道菜了。

當然東坡肉創作的說法不僅僅是這一種,還有一種說法是蘇東坡先生讓家中的僕人去處理這些被送來的酒和肉,想和大家共同分享的時候,僕人錯聽了他的吩咐,把送來的酒和肉一起煮了,誤打誤撞地做出了「東坡肉」。

當然,知道現在這道菜也被許多人喜歡著。為什麼說蘇東坡是個「吃貨」呢?

恐怕在你的印象中,蘇東坡是那個忠於感情的大才子,或者是那個一蓑煙雨任平生,仕途坎坷的大文豪,又或者是放縱不羈,隨心所欲的樂天派?

你萬萬不會想到,這位蘇東坡先生還樂於享受生活,熱衷於吃。

他寫的詩裡,不僅有充滿著壯志豪情的「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表示憂思哀愁的「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還有著著名的《老饞賦》《菜羹賦》等一系列關於吃的作品。

除了東坡肉,還有東坡肘子,東坡豆腐,東坡餅,東坡酥,好多好吃的,都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東坡肉的出生的根本原因是因為蘇東坡愛護百姓,也是因為東坡肉而遭到陷害。

東坡肉因為受到廣泛的歡迎而排到了各大餐館的第一位,而想陷害他的人卻說是因為百姓憎恨蘇東坡想要生啖其肉,才把這道菜這樣命名。果不其然,皇帝看了一怒之下就把蘇東坡又貶了。

相關焦點

  • 蘇東坡最愛吃豬肉,還說當時的肉價賤如泥土,真實情況如何呢
    眾所周知,蘇東坡是著名的美食家,兩宋名人裡的第一「吃貨」非他莫屬。當然,蘇東坡的吃法講究,並非狼吞虎咽。他喜歡親自下廚,做一桌子好菜,再開一壇美酒,與嘉客共享。蘇東坡特別愛吃豬肉。早年在徐州時,他曾帶領全城百姓修壩築堤,抵抗洪水,百姓們為感謝他,送了他不少豬肉。蘇東坡不忍心拒絕,但一家人實在吃不完。他想了個主意,讓老婆孩子齊上陣,做成紅燒肉回贈給百姓。大傢伙兒一嘗,發現這樣吃肥而不膩,口感極佳,稱之為「回贈肉」。這就是「東坡肉」最初的由來。
  • 蘇東坡的拿手好菜「東坡肉」怎麼做才好吃?他留了一首詩告訴你
    去年的豬肉價格飛漲,老百姓大呼「吃不起」,但是宋代文豪蘇東坡卻說「這上好的豬肉啊,價格卻賤得像泥土。為什麼呢?因為富貴人家不肯吃,而貧窮人家不知道怎麼煮。」這可是讓我們這些今人羨慕起他們這些古人能吃到便宜豬肉。蘇東坡說「貧窮人家不知道怎麼煮豬肉」,他自己是怎麼煮豬肉的呢?我們穿越千年回去看看吧。
  • 蘇軾、蘇東坡、東坡肉,什麼關係?原來蘇軾才是真正的吃貨
    這是因為蘇軾不僅僅有以上的「代號」,他還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吃貨」。自比饕餮,真正的「吃貨」最終,在陽光明媚的一天,皇帝對蘇軾說「外面那麼大, 你出去看看吧。」要是別的人,或許會鬱郁而不得志,但是蘇澤則完全看得開,也算與他「豪放派」的身份相符了。沒有了過多的政治壓力,蘇軾正式開始了他的「吃貨人生」。蘇軾還寫了一篇《老饕賦》,把自己比作了上古神獸什麼都吃、胃口極大的饕餮。
  • 最高境界的吃貨:另類吃貨蘇東坡
    蘇東坡不僅是地道的學霸一枚,還是一枚地地道道的吃貨。當然,人家東坡是高人,是浪漫豪放的詩人,是大名鼎鼎的文豪,吃東西也能吃出情趣來,吃出詩意來,吃出生命的大境界來。和蘇東坡有關的吃食,最久負盛名的就是「東坡肉」了。在餐桌上見到油亮亮的「東坡肉」,我也難以經受誘惑,總要吃上一兩塊,雖然吃過後也嘀咕:正在減肥呢。但「東坡肉」實在太好吃了,有一點點韌韌的肉皮,肥嫩嫩的肉入口即化,味醇汁濃,香糯可口,肥而不膩。「東坡肉」的始作俑者自然就是蘇東坡。
  • 東坡夜讀 另類吃貨蘇東坡
    另類吃貨蘇東坡文:雨蘭蘇東坡不僅是地道的學霸一枚,還是一枚地地道道的吃貨。和蘇東坡有關的吃食,最久負盛名的就是「東坡肉」了。在餐桌上見到油亮亮的「東坡肉」,我也難以經受誘惑,總要吃上一兩塊,雖然吃過後也嘀咕:正在減肥呢。但「東坡肉」實在太好吃了,有一點點韌韌的肉皮,肥嫩嫩的肉入口即化,味醇汁濃,香糯可口,肥而不膩。「東坡肉」的始作俑者自然就是蘇東坡。
  • 蘇軾何時成為了蘇東坡?東坡肉和蘇東坡又有什麼關係?
    蘇軾,(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世人都叫他「蘇東坡」。蘇東坡祖籍欒城,出生於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北宋時為眉山城)。北宋著名的官員、書畫家、詞人、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八位散文大家,蘇家就佔了三位。
  • 在下東坡,字吃貨,代表作「東坡肉」
    今天大家都愛稱自己為「吃貨」,但是「吃貨」可不是這麼好當的哦,你得會吃,能吃甚至要會做,這才不愧「吃貨」這一稱號。古往今來「吃貨」可不少,像蘇東坡他不僅會吃,能吃還會做,甚至都有自己名字命名的菜。說到蘇東坡,大家熟悉的還是他作為文學家和詩人的身份,他才華橫溢,灑脫豪邁,即使被貶卻仍樂觀。在蘇軾被貶的途中,也開啟了蘇軾隱藏「吃貨」的屬性。留下的不少名作都與美食相關。比如說大家熟悉的《惠州一絕》,還是不怎麼了解的《菜羹賦》,《豆粥》以及著名的《老饕行》等,看到東坡先生的著作裡有這麼多關於美食的,小編不禁感慨東坡先生,真真是不愧為「吃貨」呀。
  • 大文豪蘇東坡:「人間有味是清歡」,寫出了「吃貨」的最高境界
    考究一下,蘇東坡是四川人,所以說他的吃貨是本能,作為吃貨蘇東坡可是最專業的。比如這道「東坡肉」,宋人周紫芝在《竹坡詩話》中說:蘇東坡最喜歡吃豬肉了,而且還很會吃豬肉。由此才能發明出這道「東坡肉」。那麼蘇東坡到底有多愛吃豬肉呢?
  • 自笑平生為口忙——吃貨蘇東坡
    然而他還有一個不太為人知道的身份,是老饕,是吃貨。1079年,蘇東坡由徐州調任到湖州任知州,向皇帝作表謝恩,卻被王安石手下的改革派斷章取義,污衊諷刺新政,被貶回汴京(開封),關押御史臺,因為御史臺經常落滿烏鴉,被稱為「烏臺」,北宋著名的「烏臺詩案」由此得名。而蘇東坡的一生,也於「烏臺詩案」發生重大轉折。
  • 東坡肉和蘇東坡到底有沒有關係?2個典故道出真相!
    東坡肉是又名滾肉、紅燒肉,是江南漢族傳統名菜,豬肉味主要的食材,薄皮嫩肉,色彩紅眼,味香俱全,酥而不碎。東坡肉可謂是色香俱全,受到了大眾的喜歡,滿口留香,讓食者回味無窮。那麼東坡肉和蘇東坡到底有沒有關係?有什麼關係呢?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東坡肉的典故。
  • 一碗東坡肉,背後有故事,它折射出蘇東坡豁達的人生態度
    可蘇東坡被貶謫到黃州之時,全身上下窮得叮噹亂響,沒有錢買羊肉,可是又饞肉吃,怎麼辦呢?於是,他就把目光集中到了當時在黃州「賤如泥「的豬肉身上。當時的黃州,雖然盛產豬肉,卻被人厭棄,就連最窮困的老百姓,也看不上有些「腥味」的豬肉,更不用說花費心思,去研究有關豬肉的烹飪方法了,甚至豬肉被扔到大街上,都沒有人樂意撿拾。
  • 蘇軾的吃貨精神研發東坡肉,為此作下打油詩一首,對後世影響深遠
    等等等等提起豬肉的菜系,不得不提的是東坡肉。看名字就知道這道菜與宋朝大文學家,蘇軾有關。東坡肉,又名滾肉、東坡燜肉,是眉山和江南地區特色傳統名菜。東坡肉在蘇菜、浙菜、川菜、鄂菜等菜系中都有,且各地做法也有不同,有先煮後燒的,有先煮後蒸的,有直接燜煮收汁的。
  • 「大吃貨」蘇東坡的老饕之路,黃州豬、嶺南荔、儋州蠔,逮啥吃啥
    「國民美食家」蘇東坡「東坡肉」、「東坡肘子」這些美食就是從「大吃貨」蘇東坡那裡傳下來的,所謂吃貨,不僅好吃、會吃,關鍵還得懂得吃,歷史上好吃的、會吃的、懂吃的人物不少,但是好吃、會吃、懂吃還會做的人就少了,蘇軾就是這樣的全能型人才,他親力親為,
  • 「東坡肉」「梅菜扣肉」竟是他發明的?他還是造酒家、瑜伽修煉者
    說到蘇軾,或許你不能馬上背出他的詩,對他並不算十分了解。可一說到「東坡肉」、「東坡魚」、「龍井蝦仁」,大家的話就多了起來,沒錯,以上美食都是這位大詩人蘇軾的發明。就連我們現在經常用的「呵呵」,也出自他手!
  • 貶到哪吃到哪:吃貨蘇軾堪稱「舌尖上的大宋」,吃出來的蘇東坡
    對於一個資深吃貨來說,這是不幸中的小確幸。風卷飛花自入帷,一樽遙想破愁眉。泥深厭聽雞頭鶻,酒淺欣嘗牛尾狸。——《送牛尾狸與徐使君》冬季是牛尾狸最肥美的時節。蘇東坡帶著一隻牛尾狸,拜訪黃州太守徐君猷。徐太守在蘇東坡貶謫期間,對他一家頗為照顧。
  • 蘇東坡:做一個有文化的吃貨是種什麼體驗?
    說到蘇東坡,不少小夥伴腦子裡就自動蹦出那句「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抑或是「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在從古至今的大文豪大才子之中,蘇東坡總是格外招人喜歡。 前段時間的故宮600周年主題展覽,第一場展覽就關於蘇東坡。讓我們見識到蘇東坡在詩、詞、文、畫等多個方面的極高造詣。
  • 「吃貨詩人」蘇東坡,文豪界的「超級美食家」
    「饕餮」蘇東坡,讀萬卷書,吃萬裡路!蘇東坡,堪稱超級美食家。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自號道人,世稱蘇仙,宋代重要的文學家,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為何說一代文豪蘇東坡是美食家?
  • 紅燒肉與東坡肉,你更中意哪個?吃貨:學會做法每天換著吃
    而且對於很多吃貨來說,區分這兩種美食,都是有自己心得的。中國人吃豬肉的歷史十分久遠。唐宋時期,豬的飼養越來越普及,豬肉漸漸成了國人消耗量最大的肉食。不過,真正將豬肉的美味發揚到極致的,當屬蘇東坡。蘇東坡不僅是個大文學家、書法家,還是個熱衷於嘗試的美食家,他一生中創造了幾十種以他名字命名的菜餚,東坡肉、東坡肘子、東坡魚、東坡牛……多數都是葷菜。黃州的豬肉價格低廉,富貴的人家是不屑吃的,小老百姓倒是樂意吃,卻不懂烹調,做不出好味道。幸而有了蘇東坡,黃州人才真正見識到了豬肉的美味。
  • 蘇東坡因何創東坡肉?東坡肉是怎麼創造出來的?
    蘇東坡是宋代出名的文學家,他們一家出現了三位代表性的文學家。尤其是蘇東坡的詩詞在古代詩詞的地位毋庸置疑的。蘇東坡不僅是一位時詩詞的大家,同樣他也是一位美食愛好者。如果不是東坡先生的創造性發明,我們今天也許就會失去一種大眾化的美食。
  • 大文豪蘇軾原來是個「老饕」吃貨
    說起古代的「吃貨」,我腦海中浮現的第一個人是千古大文豪、北宋豪放派詩人蘇軾,世稱蘇東坡。「老饕」一詞也成為美食家蘇東坡的專屬名詞。直至今天,與蘇軾有關的佳餚如東坡肉、東坡羊蠍子、生蠔、荔枝等,已成為國人餐桌上的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