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笑平生為口忙——吃貨蘇東坡

2020-12-13 而後乃今培風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世人稱蘇東坡。

蘇軾,蘇東坡

蘇東坡的一生,是貶謫,是漂泊,是跌宕起伏。

卻也是豁達灑脫的一生。

然而他還有一個不太為人知道的身份,是老饕,是吃貨。

1079年,蘇東坡由徐州調任到湖州任知州,向皇帝作表謝恩,卻被王安石手下的改革派斷章取義,污衊諷刺新政,被貶回汴京(開封),關押御史臺,因為御史臺經常落滿烏鴉,被稱為「烏臺」,北宋著名的「烏臺詩案」由此得名。而蘇東坡的一生,也於「烏臺詩案」發生重大轉折。

大宋有「不殺士大夫」的祖訓,蘇東坡也因此保住了腦袋,卻被貶到湖北黃州任團練副使,並無實權。在黃州的謫居生活非常清苦,他在城東開墾一塊坡地耕種,「東坡居士」的稱號由此而來。

他在黃州任職期間遊歷赤壁,作著名的「一詞兩賦」:《念奴嬌·赤壁懷古》、《後赤壁賦》、《前赤壁賦》。

在黃州,蘇東坡熱愛上了吃,「自笑平生為口忙」。還做了不少菜譜的詩,有製作江鮮的《煮魚法》,有調製菜羹的《東坡羹頌》,當然還有著名的「東坡肉」的做法的《豬肉頌》。

「淨洗鍋,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貴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豬肉頌》

在宋代,從宮廷到民間,羊肉才是最主要的肉食,豬肉根本不受待見,「貴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富貴人家不肯吃,貧困人家又不知道怎麼煮。在蘇東坡的推動下,豬肉開始登上大雅之堂。到了明代,豬肉成為了中國最為廣泛的肉食。時至今日,「東坡肉」也成了中國的一道名菜。

東坡肉

1094年,蘇東坡再次被貶,這次是更為偏遠的惠州。自「烏臺詩案」被貶黃州後,這十年期間,蘇東坡自登州被召回,八個月內擢升三次,官至翰林學士、知制誥,距離相位僅一步之遙,這是他一生仕途的高峰,自此他又一再被貶。

到了惠州,水土不服,陰雨連綿,「瘴疫橫流,僵僕者不可勝計」,瘴氣多,醫療條件不足,使得蘇東坡多年以來疾病纏身。加上多年來患難與共、唯一留在身邊的愛妾王朝雲去世,苦悶是他這一時期的主題,病、窮、懼是關鍵詞。

然而這並不能將蘇東坡打倒,他在當地修橋築路,改良農具,施藥救人。同時,也不忘追尋美食。

他自創了「羊蠍子」的做法。當時羊肉貴,但羊脊骨卻很便宜,這對於貧困的蘇東坡來說並不難得,三五日便吃一次羊脊骨,在羊脊骨間摘剔碎肉。但他沒想到,他所喜歡的羊脊骨,千百年後逐漸被更多人喜歡,並且有了一個新的名字「羊蠍子」。

羊蠍子

然而在惠州的生活,給世人留下最有名的莫過於荔枝。他超級愛吃荔枝,一顆一顆晶瑩剔透的荔枝肉送到嘴邊,哪怕飽受痔瘡之苦也無法停止。作詩《惠州一絕》:「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可見他的喜愛程度。如今一提到惠州,就會想到荔枝,想到荔枝,就會想到吃貨東坡。

荔枝

到惠州三年後,1097年,蘇東坡又被貶到極其偏遠的荒涼之地海南儋州。而在當時,流放海南是僅次於滿門抄斬的極刑。

海南「食無肉,病無藥,居無室,出無友,冬無炭。夏無寒泉」,缺肉吃,食物匱乏。即便如此,吃貨東坡仍然發現了無上美味——「生蠔」,驚嘆「食之甚美,未始有也」,並一本正經地修書給兒子不要公開海南生蠔的秘密。因為怕朝中士大夫知道了會跑來海南跟他搶。

生蠔

流放海南三年後,遇朝廷大赦,才得以歸還。

1101年,66歲的蘇東坡在回京路上,看著昔日好友為他作的畫像,他百感交集,題詩:「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這也成了他的辭世絕句。兩個月後,蘇東坡在常州病逝,彌留之際平靜地對三個兒子說:「吾生無惡,死必不墜。」

蘇軾,蘇東坡

自笑平生為口忙。這便是蘇軾。樂天、幽默、曠達、豪邁、灑脫。縱使人生起落、官場沉浮,他總能「遊於物之外」,「無所往而不樂」。

相關焦點

  • 筱青讀詩詞:蘇軾初到黃州(自笑平生為口忙,老來事業轉荒唐)
    筱青最喜歡的詞人是蘇東坡,蘇東坡還是蘇東坡!不僅因為他的才華出眾,還因為他的真實灑脫,坦蕩真實!他和我們普通人一樣吃吃喝喝,有喜有憂!他還是一個當之無愧的大吃貨。他自己自稱「老饕」!便問蘇東坡,這「毳飯」準備好了沒?蘇東坡卻說再等一會兒。又等了一段時間,劉貢父又問。蘇東坡看劉貢父確實餓了,便領著劉貢父進入餐廳就坐,但是桌上什麼也沒有。劉貢父一臉懵懂。
  • 蘇東坡這個大吃貨,竟然寫了這麼多吃吃喝喝的詩詞!
    這個大吃貨,不僅首創了很多新菜,也寫下了許多關於吃的詩詞:豬肉頌黃州好豬肉,價賤如糞土。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柴頭灶煙焰不起。待它自熟莫催它,火候足時它自美。每日起來打一碗,飽得自家君莫管。這首詠豬肉詩,大家想必耳熟能詳!
  • 「吃貨詩人」蘇東坡,文豪界的「超級美食家」
    「饕餮」蘇東坡,讀萬卷書,吃萬裡路!蘇東坡,堪稱超級美食家。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自號道人,世稱蘇仙,宋代重要的文學家,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為何說一代文豪蘇東坡是美食家?
  • 「大吃貨」蘇東坡的老饕之路,黃州豬、嶺南荔、儋州蠔,逮啥吃啥
    「國民美食家」蘇東坡「東坡肉」、「東坡肘子」這些美食就是從「大吃貨」蘇東坡那裡傳下來的,所謂吃貨,不僅好吃、會吃,關鍵還得懂得吃,歷史上好吃的、會吃的、懂吃的人物不少,但是好吃、會吃、懂吃還會做的人就少了,蘇軾就是這樣的全能型人才,他親力親為,
  • 北宋第一吃貨蘇東坡,流放途中到底寫了多少首關於吃的詩詞
    墾城東一坡,他覺得還是種地適合自己,於是自號「東坡居士」,由此,成就了北宋文學史上的大IP。更重要的是,除了創作和當官,蘇東坡,還解鎖了自己的新天賦,那便是----吃。在黃州,吃貨東坡便進入了「自笑平生為口忙」的狀態。
  • 文化周刊|為海南「帶貨」,蘇東坡是認真的
    ■ 吳辰說起蘇東坡與海南的關係,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則是那首「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這首《自題金山畫像》寫於蘇東坡由海南北歸途中,面對金山寺中自己的畫像,想起一生的顛沛流離,已是風燭殘年的蘇東坡言語之間極儘自嘲。
  • 蘇東坡在黃州惠州儋州有何功績?他的絕命詩為何只提這三個地方?
    眾所周知,蘇東坡是北宋時期最負盛名的文學家,更是一位心繫祖國發展、想要在仕途中報效祖國,實現人生價值的政治家。   正如之前所介紹過的蘇東坡在歷史文化名城鎮江留下了自己真正的絕命詩《自題金山畫像》。其中「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一句可以說是蘇東坡對自己一生從政功績的高度概括。
  • 巴川名師講堂 | 遇見一位有趣的吃貨
    第六期巴川名師講堂來啦,本期我們將走進巴蜀大地的大文豪——蘇東坡。我們的四川老鄉蘇軾,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書法家,但同時,他也是一位鼎鼎有名的美食家,堪稱史上「吃貨」界的鼻祖。走到哪兒,寫到哪兒,吃到哪兒。這是「吃貨」的最高境界。足跡遍布大江南北的蘇大學士會給我們帶來怎樣的「吃貨」故事呢?
  • 前半生,蘇軾;後半生,蘇東坡
    也有人曾說:每個中國人心中,都有一個蘇東坡。作為中國文學史上大名鼎鼎的人物,他一生風雨,過眼雲煙,我行我素,泰然處之,他把別人眼中的苟且,活成了自己的瀟灑人生。年少時,總以為蘇軾蘇東坡不是一個人,後來,越了解他越發現,前半生,是蘇軾;後半生,才是蘇東坡。
  • 想了解蘇東坡,東坡肉是不是真的是他發明的?他是個美食愛好者...
    想了解蘇東坡,東坡肉是不是真的是他發明的?他是個美食愛好者?除了這道菜,還有別的嗎? 蘇東坡不僅僅是一個美食愛好者,在中國飲食文化史上蘇東坡是最閃亮的那顆星,作為文學界的頂級美食家,烹飪界的金牌技師,他留下的東坡美食系列至今仍然是無數人的最愛。東坡肉好似藝術品,蘇東坡是該作品的原始版權所有者。初到黃州蘇東坡一邊感慨「自笑平生為口忙,老來事業轉荒唐」,一邊為生計打拼。隨後蘇東坡發現黃州豬肉便宜,當地人卻不會製作,於是經過琢磨他解鎖了製作豬肉新方法。
  • 蘇東坡的一生,一蓑煙雨任平生
    公元1037年,蘇東坡出生在眉山。民間傳說,就在這一年,眉山原本鬱鬱蔥蔥的大山不知為何,突然花草凋零樹木枯萎。於是便有了一句傳言,眉山出三蘇,草木為之枯。人民藉助這個傳說,來表達自己對蘇軾才華的仰慕。公元1056年春天,蘇東坡平生第一次離開了生活近二十年的眉州,父子三人一起前往汴京趕考。蘇東坡最大的幸運就是,當時的主考官就是歐陽修,好似良馬遇見了伯樂一般。 當時,空虛造作的文風泛濫,歐陽修改變了當時科考的方法,就是你心裡有什麼你就說什麼。 用一種自然的筆觸表達自己的心靈。 剛好蘇東坡就是這種光明磊落,不羈之人。
  • 蘇東坡的未來心不可得
    有雙拒霜,獨向君猷而開,坐客喜笑,以為非使君莫可當此花,故作是篇。兩兩輕紅半暈腮,依依獨為使君回。若道使君無此意,何為,雙花不向別人開。但看低昂煙雨裡,不已。勸君休訴十分杯。更問尊前狂副使。來歲。花開時節與誰來。
  • 「吃貨」蘇東坡告訴你,價格飆升的東坡肉,其實最初價賤如泥?
    豬肉的做法從白水煮肉的形式變成人人喜歡的「東坡肉」,這其中離不開一個人所做出的貢獻,他就是蘇東坡。他在一首《食豬肉詩》中寫道,「黃州好豬肉,價錢如糞土,富者不肯食,貧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時它自美。每日早來打一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 言為心聲,通過蘇東坡的8句名言看其人生態度
    事實上,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所以,他做官為的不是升官發財,而是通過做官來做自己認為正確的事兒,做對天下蒼生、黎民百姓有利的事兒。1、發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蘇東坡才氣過人、悟性過人,所以年輕時難免自負。由於蘇東坡酷愛讀書,所以他就自撰了一副對聯寫在大門上:「識遍天下字;讀盡人間書。」
  • 蘇東坡:「一蓑煙雨任平生,也無風雨也無晴」是我最好的人生態度
    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這首詞是蘇東坡與朋友春日出遊,醉酒歸途中恰逢驟雨,即景而作。最前面部分是小序,介紹寫作此詞的直接原因:三月三日,在沙湖道上趕上了下雨,拿著雨具的僕人先前離開了,只能冒雨前行。
  • 文壇美食家蘇東坡: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
    蘇軾,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北宋文壇的傑出代表,也是家喻戶曉的大詩人。他的詩詞文章傳誦千古,他的思想光芒四射。他既有「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的豪邁,也有「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的豁達;他既有「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的優雅,也有「天涯何處無芳草,多情卻被無情惱」的多情。
  • 最高境界的吃貨:另類吃貨蘇東坡
    蘇東坡不僅是地道的學霸一枚,還是一枚地地道道的吃貨。當然,人家東坡是高人,是浪漫豪放的詩人,是大名鼎鼎的文豪,吃東西也能吃出情趣來,吃出詩意來,吃出生命的大境界來。和蘇東坡有關的吃食,最久負盛名的就是「東坡肉」了。在餐桌上見到油亮亮的「東坡肉」,我也難以經受誘惑,總要吃上一兩塊,雖然吃過後也嘀咕:正在減肥呢。但「東坡肉」實在太好吃了,有一點點韌韌的肉皮,肥嫩嫩的肉入口即化,味醇汁濃,香糯可口,肥而不膩。「東坡肉」的始作俑者自然就是蘇東坡。
  • 大文豪蘇東坡:「人間有味是清歡」,寫出了「吃貨」的最高境界
    考究一下,蘇東坡是四川人,所以說他的吃貨是本能,作為吃貨蘇東坡可是最專業的。比如這道「東坡肉」,宋人周紫芝在《竹坡詩話》中說:蘇東坡最喜歡吃豬肉了,而且還很會吃豬肉。由此才能發明出這道「東坡肉」。那麼蘇東坡到底有多愛吃豬肉呢?
  • 東坡夜讀 另類吃貨蘇東坡
    另類吃貨蘇東坡文:雨蘭蘇東坡不僅是地道的學霸一枚,還是一枚地地道道的吃貨。話說在1080年,蘇東坡謫居黃州,因見當地豬多肉賤,便買回家琢磨著怎麼做好吃,還真是功夫不負好吃的有心人,一道名菜就此有了「雛形」。快樂吃貨蘇東坡還作有煮肉歌一首:「黃州好豬肉,價賤如糞土。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時它自美。每日起來打一碗,飽得自家君莫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