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坡居士與一碗東坡肉的故事

2020-12-25 調皮的小jerry

今天給大家帶來一個東坡肉的故事,此事還得從東坡先生說起,都說讀過《蘇東坡傳》和他的詩詞散文,就不難知道這位聞名於世的大文豪不管身處何地,也不管何種境遇,他總是以一份既來之則安之的心態面對日常,認真細緻地對待一飯一蔬、一飲一食。

宋神宗元豐三年,四十四歲的蘇東坡在新舊黨爭中失利,被貶謫黃州。從此以後,他與妻兒過上男耕女織、歸園田居的農人生活。

黃州僻漏多雨、氣象昏昏的自然環境,包括捉襟見肘的經濟狀況未能阻擋蘇東坡對於生活本身的熱情。他帶領家人開墾東坡,種植大麥,搭建雪堂,修築水壩,開挖魚塘……正如林語堂在《蘇東坡傳》中所言:蘇東坡最可愛之時,莫過於自食其力謀生活的時候。

農忙之餘,蘇東坡喜歡鑽研美食。東坡肉就是一道拿手好菜,他還專門寫了一首《豬肉頌》他說,黃州豬肉實在好,價格又很低,有錢的人不願吃,沒錢的人又不會做,我呢,早上起來吃上它兩碗,既果腹又美味。具體做法是這樣的:鍋子洗乾淨,放入少許水,燃上木柴,用虛火慢慢煨燉,不能急,不用趕時間,火候足了,味道自然就美。

去年秋天我與妻子去往杭州度蜜月,在西湖邊一家餐館品嘗了一盅東坡肉。其實,肉也不過還是那種味兒,大概很多人和我一樣,真正品嘗的並非豬肉,而是一份情懷,一種與蘇東坡有關、與唐詩宋詞有關的味道 。

好羨慕東坡先生能夠苦中作樂,安享人生!骨子裡樂天知命的精神,川人的樂觀向上古來有之。在眾多詩人文豪中,蘇東坡是最貼近我們生活的,沒有李白的仙逸、沒有杜甫的沉鬱,但卻是最真實的。不管環境多艱苦,他總能找到新的樂趣,或躬耕於東坡,或泛舟於湖上為歌伎作詞,或無意中烹製新美食,這就是蘇東坡,一蓑煙雨任平生!

之前看過《東坡傳》給我的感悟是他之所以樂天派,還是因為精神在主導物質,他是個精神富足的人。

說真的真正的東坡肉好難做的,花費時間太長,但是超級好吃。一看顏色就得是那種醬油沾過的但是又有點帶金黃的那種feel,有點水晶果凍的那種剔透的肥肉,表皮更是比烤乳豬那種色澤更多了一份鮮亮。夾起來,咬一口,艾瑪,雖然沒有汁水橫溢,但肉香滿溢,爽滑之中有點嚼勁……我這個不愛吃肥肉的人都超級喜歡吃

唯有美食與愛不可辜負。獨創菜品東坡肉,詩作更是千古流名,先生好豁達一個人最可愛的狀態就是自立更生討生活了。對現狀的不甘心,轉化為無畏無懼的小樂觀,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希翼:願不約而遇,願不言而喻,願有人總希望面帶笑顏,真心微笑。

其實生活就在我們家裡,就在廚房,準備好食材,走進去,去給最愛的人做一道好吃的東坡肉吧!

相關焦點

  • 東坡肉有什麼來歷?
    東坡肉有什麼來歷?我相信東坡肉這道菜大家都很熟悉吧,那有多少人知道東坡肉為什麼叫東坡肉麼?可見得煮肉火候是最要緊了。有人常喜歡吃東坡肉,就是把肉切成大塊,用醬油、好酒及作料慢火燒煮,其味鮮美。這方法是宋朝蘇東坡創造出來的,他在黃岡的時候,曾有一首吃豬肉的詩說道:「黃州好豬肉,價賤如糞土。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能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時他自美。每日起來打一碗,飽得自家君莫管。」可見東坡煮肉的方法之妙了。
  • 淺談東坡肉:東坡肉的起源,東坡肉的流傳,東坡肉的烹技
    很快,蘇軾不僅居黃州東坡躬耕,而且還在此處荒地築起了一間草房,取名「東坡雪堂」,同時自號「東坡居士」。在這裡,蘇軾每天除了勞動和賦詩下棋,還在閒暇時琢磨起烹調技藝。有一次家裡來客人,蘇軾親自動手烹豬肉待客。他把豬肉切塊放到水鍋裡,加調料並以微火慢慢燉著後,便與客人對坐下起棋來。不過在棋局結束時,他才猛然想起鍋中的肉。
  • 特色菜名趣談-東坡肉
    東坡肉這個菜名一聽以為是以地名命名,其實不然。這個菜名源於人名,相傳為北宋詞人蘇東坡所創製。宋神宗熙寧十年(1077年)四月,蘇軾赴任徐州知州。七月七日,黃河在澶州曹村埽一帶決口,至八月二十一日洪水圍困徐州,水位竟高達二丈八尺。蘇軾以身卒之,親荷畚插,率領禁軍武衛營,和全城百姓抗洪築堤保城。經過七十多個晝夜的艱苦奮戰,終於保住了徐州城。
  • 蘇東坡與東坡肉的故事
    哈嘍,大家好,本期給大家帶來的是歷史上到現在一直都很有名的一道名菜和一個偉人的故事蘇東坡與「東坡肉」。蘇東坡在歷史上是因為「東坡肉」而被世人所知曉。東坡肉是又叫滾肉、紅燒肉,是江南漢族傳統名菜,豬肉味首要的食材,薄皮嫩肉,顏色紅眼,味香齊全,酥而不碎。
  • 東坡肉的由來 蘇東坡原來也是個美食家
    東坡肉的由來則因為故事情節多種多樣而版本多樣,但無一例外都離不開蘇軾。最早的東坡肉據說發源地在徐州,宋神宗熙寧年間,蘇軾被派任徐州知州,任職期間當地發洪災,蘇軾與民同戰,親身加入抗洪隊伍,修堤保城,與百姓共同度過這一次的難關。當地百姓為感謝這位一心為民的好官,紛紛增肉以示感謝,蘇軾在婉拒不成之後,自行將肉烹製回贈與民。大伙兒都覺豬肉這樣做好吃,紛紛效法,這便是東坡肉的前身「回贈肉」。
  • 東坡肉的起源和做法
    他自己開荒種地,便把此地號稱「東坡居士」。這就是「蘇東坡」的由來。蘇軾(公元 1037—1101年),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少時博通經史,於宋仁 宗嘉柘二年(公元 1057年)中進士,深受歐陽修讚賞,名滿京師,曾官至禮部尚書。但在北宋激烈的變 法運動及新 舊黨爭的政治漩渦裡,屢遭貶謫,先後貶至黃州、杭州、惠州、儋州,最後病死於常州 。
  • 蘇東坡與東坡肉:一個吃貨的人生哲學
    東坡肉據考是為紀念東坡所做,並不是蘇東坡本人所創。蘇軾(1037.1.8-1101.8.24),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四川眉山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歷史治水名人。
  • 東坡肉的家常做法簡單卻不普通 東坡肉的來歷和故事
    東坡肉是一道名菜,豬肉燉製而成,其色香味美,少水多酒是製作這道菜的訣竅。入口糯糯,肥而不膩,有鮮紅的色澤,肉香汁濃,骨脆勁道而不肉爛,十分可口。宋哲元有四年(蘇軾去了杭州,15年前州長後。浙江太湖地區多暴雨,洪水泛濫,大量農作物被淹。
  • 辭舊迎新,東坡肉肥而不膩,你知道東坡肉的來歷嗎?
    今天咱們說說這東坡肉為什麼叫東坡肉,東坡肉是江南一帶的一道特色名菜,東坡肉是浙菜、鄂菜也是屬於川菜。每個地方的做法是不一樣的。為了感謝我們偉大的蘇軾先生,百姓們自發的拿著好酒、好肉、好菜來感謝我們的好領導,好政府。咱們的蘇軾先生本身就是一吃貨,更重要的,蘇軾先生還是一個清如水明如鏡的清官,他收下了百姓的豬肉,讓家人做成大塊兒的紅燒肉,再送還給參加抗洪前線的百姓。百姓吃了以後,覺得實在是太好吃了,這肉吃一口下去雖然有點肥,但是怎麼吃都不膩,不知道這肉叫什麼名字。
  • 著名的東坡肉由他而聞名天下
    而豬肉因為是豬肉在沒處理(如閹割)時,肉味不好,再加上豬的飼養環境,而在宋朝被文人士大夫視為賤肉。但東坡肉這一道由豬肉為主料而製成的美味佳餚,卻偏偏是在宋朝還是因一位著名的大文豪而廣為人知,他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軾蘇東坡,東坡肉的東坡二字正是由此而來。
  • 古代的東坡肉究竟是什麼味道?
    東坡肉最能下飯,沒有東坡肉,你最多吃一碗。有了東坡肉,你恨不得吃三碗!圖片源於網絡 圖文無關這,就是東坡肉的威力。但你可能不知道,過去的東坡肉並不是這個樣子。讓我們把歷史的指針撥到清朝。清朝大臣梁章鉅在許多地方都做過官,吃過天南海北的美食,也吃過東坡肉。他的評價是:「東坡肉這道菜名氣很大,味道普通,賣相更普通。
  • 你知道東坡肉的來歷嗎?
    東坡肉相傳為北宋詞人蘇東坡(四川眉山人)所創製。最早發源地是四川眉山。原型是徐州回贈肉, 為徐州「東坡四珍」之一。百姓食後,都覺得此肉肥而不膩、酥香味美,一致稱他為「回贈肉」。此後,「回贈肉」就在徐州一帶流傳,並成徐州傳統名菜。
  • 中國十大名菜之東坡肉
    而經過這八大菜系還引申出很多地方菜系,而這些菜系中都會有一兩道甚至更多道的代表名菜,而說到中國名菜,可能我們還是會想到傳統的中國十大名菜,這中國十大名菜分別是北京烤鴨、四川麻婆豆腐、西湖醋魚、飛龍湯、無為板鴨(無為燻鴨)、東坡肉、腊味合蒸、辣子雞、東安子雞、清蒸武昌魚。而今天我們就來嘗一嘗這道來自江南地區特色傳統名菜——東坡肉!
  • 每一道美食都有一個故事系列,東坡肉的由來和做法。
    每一道美味,都有著自己的生命和靈魂,每一道菜餚的誕生,背後都有著一個獨一無二的故事。環境、地域、歷史,造就了一道道極富特色的菜品,食材、配料、做法,組成了一個個關於菜餚的故事。今天小飯兒要給大家帶來的,是一個關於東坡肉的故事!
  • 東坡肉的奇特傳說,百年前江南、川味東坡肉菜譜二張
    「聽」不一樣的東坡肉神話傳說。「品」百年前江南東坡肉和川味東坡肉。在今天二師兄已飛上天的情況下,於此大談東坡肉顯得有些不太應景,不妨從飲食文化的角度來品析這道傳統名菜,稍微彌補一下望豬興嘆之遺憾。東坡肉實際上就是大塊紅燒肉,多年來民間一直按照東坡留下的十三字口訣進行烹製:「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時他自美。」言簡意賅,操作簡單,即使對於不擅長廚事的人,也能依樣調鼎,長期流行於江南、兩湖和川渝地區,家廚與館飯皆為常見。
  • 八年級優秀作文||厲害了,我的「東坡居士」
    你,「東坡居士」,坎坷與墨香交融,註定中國詞史上一朵瑰麗的奇葩綻放,但絕非是匆匆過客……現在的人們,仍然能因你滿腔豪情的筆調,而感受到你多愁善感又曠達的心境,膜拜你橫溢的才華。厲害了,我的「東坡居士」!
  • 東坡肉咖喱飯的做法
    蓋上鍋蓋後轉小火煮20分鐘5、接著向鍋中倒入糖、生抽、老抽、料酒、醋、蠔油 6、再向鍋中倒入4塊咖喱,攪拌至咖喱融化後,蓋鍋蓋轉小火咕嘟咕嘟煮15分鐘7、將青菜倒入鍋中,煮至稍微變軟8、將做好的東坡肉擺到米飯上,再淋上花椒油
  • 浙菜代表——東坡肉
    浙菜這一大菜系中有名的當屬東坡肉, 豬肉是為東坡肉的主要成分材料。東坡肉這一菜品薄皮嫩肉,色澤紅亮,味醇汁濃,酥爛而形不碎,香糯而不膩口。東坡肉色、香、味俱佳,水,多酒,是製作這道菜的訣竅。東坡肉用豬肉燉製而成,一般是一塊約二寸許的方正形豬肉,一半為肥肉,一半為瘦肉,入口肥而不膩,帶有酒香,十分美味。漢族有名的佳餚,多起源於江浙也流行於江浙。相傳為北宋詩人蘇東坡所創製。製作方法:將五花肉切成大塊,用蔥姜墊鍋底,加上酒、糖、醬油,用水在文火上慢燜即可。
  • 始創於徐州,完善於黃州,在杭州名揚的東坡肉與紅燒肉有何不同
    東坡肉與紅燒肉長相十分的相似,很多人都將紅燒肉和東坡肉混為一談,其實紅燒肉和東坡肉並不是同一種美食,而是兩種不同的美食。紅燒肉的做法大家都清楚,而東坡肉的做法,可能並不熟悉,說到東坡肉就有必要為大家講講東坡肉的由來。
  • 東坡肉怎麼做?有什麼亮點?
    東坡肉的故事你聽說過嗎?相傳蘇東坡為官清廉,愛戴百姓,百姓十分的擁戴他,每年過年百姓們都會送一大頭豬給他,他不肯收,老百姓也不幹,於是蘇東坡就想了一個辦法。蘇東坡將肉收下以後,分割成一大塊一大塊,而後放入陶瓷罐中,肉下面墊上生薑,大蔥,倒入紹興的花雕酒,白糖,小火燜2個小時,之後撈出裝碗,淋上罐子裡的湯汁,再上蒸籠蒸一個小時,就可以吃了,東坡肉的特點就是入口即化,肥而不膩,滿口留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