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東坡肉要用繩子綁著煮?東坡肉這麼做,真的好吃的要人命!

2021-02-17 母嬰錦集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 藍色字體」,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圖文均來自於網絡,侵權刪!

為什麼東坡肉要用繩子綁著煮,綁上去,取下來,多麻煩啊?就不能不綁嗎?答案是:不行!東坡肉之所以要綁繩,是為了讓肉塊在煮的時候,不至於因為熱氣而使肉塊變得鬆散。五花肉燉的久了,就會出現肥肉和瘦肉分層,跑了。而且,席繩(稻草繩)綁著做出來的的東坡肉裡,融入了稻草的清香,可以完美的緩和肉的油膩感,還美觀大方!由於席草並不是隨時隨地都有,所以有時候就該用了棉線,但是味蕾敏感的「食神」們會發現,棉線和席草做出來的東坡肉吃起來是有很大差距的。唯有席草,才能賦予東坡肉獨特的靈氣和口感!

最後補充一點,煮東坡肉的時候不要用鐵鍋,用砂鍋燉煮出來的東坡肉才是極品,長知識了嗎?那麼下面就一起來學習一下東坡肉的做法吧,準備舔屏吧!

做法

1、切好的肉洗乾淨,用點溫開水,好好洗,之後不過水了。

2、用棉繩將切好的五花肉像這樣綁個十字花。

2.、拿一隻砂鍋,蔥切段墊滿鍋底,再鋪一層姜。

3、肉皮朝下擠滿,多放點。

4、空隙裡塞入冰糖,一個18cm直徑的砂鍋塞滿肉加兩把差不多。

5、拿一個飯碗,倒生抽,老抽,看口味決定量。

6、用紹酒把飯碗倒滿。別用便宜料酒,可能摻水,味道不好。用黃酒,紹興花雕或者女兒紅都好。

7、把醬油和酒倒進砂鍋,不要沒過肉,比肉少一點就行。

8、蓋上蓋子大火燒開,轉小火燉。

9、一個小時以後把肉翻面,肉皮朝上。

10、一個小時以後再翻一次。

11、再燉一個小時差不多就好了,好了以後肉很酥

12、第二天回鍋一下,或是連湯汁蒸一下味道更妙。

這樣做出來的東坡肉一點不比砂鍋熬得遜色,色香味俱全,光是看著就心痒痒想吃啦,醬汁濃鬱,色澤紅亮,肉質酥爛而不碎,入口噴香而不膩。這個方法的東坡肉,做出來真的好吃的要人命,而且那麼簡單,簡直開掛。

相關焦點

  • 東坡肉為什麼非要綁繩子?繩子不能吃還費事,不綁不行嗎?
    東坡肉為什麼要綁繩?繩子不能吃,費心費力的綁上去,吃的時候又要解下來,這是何意?不嫌麻煩嗎 ?這個問題,在我第一次吃到東坡肉的時候,就一直在腦海裡盤旋而不得其解,那時候,我還是個只會問 大人的好奇寶寶。
  • 東坡肉有什麼來歷?
    東坡肉有什麼來歷?我相信東坡肉這道菜大家都很熟悉吧,那有多少人知道東坡肉為什麼叫東坡肉麼?東坡肉顧名思義肯定是大文豪蘇東坡有關了,其實蘇東坡不僅僅是一位大文豪,還是一位資深的美食家,也就是現在說的一個徹徹底底的大吃貨(哈哈),他不僅會吃而且還會做,你說氣不氣人?曾經還用一句「自 笑平生為口忙」來評價自己,可謂是相當的準確了!其實蘇東坡做過很多好吃的菜,但是流傳下來比較有名的當屬東坡肉了。東坡肉俗說:「急火魚,慢火肉。」
  • 淺談東坡肉:東坡肉的起源,東坡肉的流傳,東坡肉的烹技
    東坡肉見諸於文字記載最早的,還是成書於明代晚期沈德符的《萬曆野荻·物帶人號》,書中是這麼記載的:「古來用物,至今猶系其人者……如胡床之有靠背者,名東坡椅,肉之大胾不割者,名東坡肉」,可見,當時的東坡肉已經是一種大塊不割之肉,這與今日之東坡肉的外形大致相同。清初作家李漁,在《閒情偶寄》中也談到了東坡肉,那時這道肉餚已作為美味為士大夫們所樂道。
  • 入口即化的東坡肉,每次剛端上桌就被搶光,肥而不膩超好吃
    有粉絲在後臺問我說,啥時候說說東坡肉的做法?其實,小蟻很早以前就說過東坡肉的做法了,但是最近小蟻發現了一個超級家常簡易版的東坡肉菜譜。簡單到怎麼說呢?就三個步驟就能搞定的那種!東坡肉是江南地區的名菜,當然在北方也流行東坡肉,只是最早的發源地是在眉山。每個地方流傳的東坡肉菜譜不盡相同,有的做法是先煮後燒,也有的是先煮後蒸,還有直接燜煮收汁的。其實好吃的東坡肉,做法並不複雜,挑個半瘦半肥的豬肉,醬油、料酒、冰糖、蔥姜蒜準備好,基本齊活兒。
  • 中國十大名菜之東坡肉
    而且一早便去集市買了兩斤豬肉,用一束稻草捆著提了回來,想做一個紅燒肉給蘇東坡以當做感謝!但是又不知蘇東坡到底喜歡什麼口味,於是前來問問蘇東坡的口味。恰巧,蘇東坡此時正在賦詩填詞,口中朗朗念著:「禾------草-------珍---------珠-------透心香......」。農夫聽了一楞,仔細琢磨,認為是讓他把肉和著稻草整煮,並要煮透心!
  • 東坡居士與一碗東坡肉的故事
    今天給大家帶來一個東坡肉的故事,此事還得從東坡先生說起,都說讀過《蘇東坡傳》和他的詩詞散文,就不難知道這位聞名於世的大文豪不管身處何地,也不管何種境遇,他總是以一份既來之則安之的心態面對日常,認真細緻地對待一飯一蔬、一飲一食。
  • 蘇東坡與東坡肉的故事
    東坡肉是又叫滾肉、紅燒肉,是江南漢族傳統名菜,豬肉味首要的食材,薄皮嫩肉,顏色紅眼,味香齊全,酥而不碎。東坡肉可謂是色香齊全,受到了群眾的喜歡,滿口留香,讓食者回味無窮。那麼東坡肉和蘇東坡到底有沒有關係?有什麼關係呢?今日小編就和大家一同共享一下東坡肉的典故。
  • 古代的東坡肉究竟是什麼味道?
    肉塊大小不均,肥瘦不均,白煮加鹽,吃著太膩,各地廚子都能做,但都做不好。」你聽,清朝的東坡肉雖然也叫東坡肉,卻遠遠比不上現在的東坡肉。我們再把歷史的指針撥到明朝。明朝文人沈德符是個官二代,生於北京,住在江南,去過陝西、嶺南和四川,也是吃遍天下的主兒。他吃到的東坡肉是什麼樣子呢?一大塊豬肉,不能改刀,撒上醬料,蒸到稀爛,然後用勺子挖著吃。沈德符說,這道菜是對蘇東坡的侮辱。
  • 東坡肉讓你垂涎三尺,嘗嘗用它包的粽子,一口下去全是肉,好吃!
    東坡肉讓你垂涎三尺,嘗嘗用它包的粽子,一口下去全是肉,好吃!清明已過,五一將至,再一眨眼端午節就要來了。而根據傳統習俗,為了紀念楚國名將屈原,端午當天都要食用粽子。而粽子從春秋戰國開始,經過代歷朝歷代的傳承和改良,到目前為止,可供選擇的口味越來越多,小編今天就來教大家做東坡肉餡的粽子。口感軟糯香甜的糯米粽子搭配上軟而不爛,肥而不膩的東坡肉,一口下去全是肉,葷素搭配口感豐富,關鍵是製作簡單易學,所需要的食材也比較簡單且方便處理,自己動手豐衣足食,趁著端午還沒來,抓緊學起來吧。
  • 東坡肉的奇特傳說,百年前江南、川味東坡肉菜譜二張
    今天關於這句話的表述有諸多不同版本,如《豬肉頌》、《煮肉歌》、《豬肉賦》等,內容有所出入。筆者也做了些考證,認為目前關於蘇東坡喜食豬肉的典故,較早的完整版本是源於宋代另一位文人周紫芝的《竹坡詩話》,其文曰:東坡肉的別樣傳說周紫芝在文中講述了蘇東坡愛吃豬肉的習慣和烹肉妙招,並點明東坡之作名為《食豬肉詩》,蘇比周年長四十餘歲,生活年代非常接近,其記錄的可信度較高
  • 東坡肉的家常做法簡單卻不普通 東坡肉的來歷和故事
    東坡肉是一道名菜,豬肉燉製而成,其色香味美,少水多酒是製作這道菜的訣竅。入口糯糯,肥而不膩,有鮮紅的色澤,肉香汁濃,骨脆勁道而不肉爛,十分可口。宋哲元有四年(蘇軾去了杭州,15年前州長後。浙江太湖地區多暴雨,洪水泛濫,大量農作物被淹。
  • 東坡肉怎麼做好吃?這樣做肥而不膩,味道鮮美
    東坡肉相信大家是很熟悉的,這可以說是一道名菜了,因為東坡肉東坡肉吃起來的味道本身就很不錯,而且對我們健康也有意義,所以大家對東坡肉是比較喜愛的,所以大家對東坡肉會比較關注,但是要說具體東坡肉應該怎麼做大家不清楚,下面就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 東坡四珍,除了東坡肉剩下三珍是什麼,有人知道嗎?
    東坡四珍又被稱為徐州東坡四珍,是東坡先生在徐州任官期間所留下的四道菜,其色香味美讓人垂涎。對於東坡四珍,很多人只能想到東坡肉而不知道其他三珍是什麼,接下來讓我們認識一下其他三珍是什麼吧。要做這道菜需要把活下在清水中養上一兩天,讓蝦把體內的泥沙吐乾淨,然後再衝洗一遍,然後再用涼白開衝洗乾淨,蝦一定要衝洗乾淨,不然會影響口感;接下來將活蝦放入盆中,加入高粱酒、煙、白糖以及胡椒粉等調料,然後蓋上蓋子醃製十五分鐘左右後就可以吃了,在吃的時候沾一些醬料是很好吃的。
  • 做東坡肉,一滴水也別放,高壓鍋輕鬆搞定,全家人愛吃
    最近一直都沒吃東坡肉,想想這肉的香味,就饞得我心裡痒痒。這次無論如何也要吃一次東坡肉,最正宗的東坡肉要用砂鍋整整煮一個半小時,然後再放到鍋裡蒸。時間需要花太久了,像我這麼心急的人可等不了,所以我想到一個好辦法。那就是把肉直接放在高壓鍋裡燉,這樣就可以大大縮減烹飪時間,肉熟的也快。
  • 辭舊迎新,東坡肉肥而不膩,你知道東坡肉的來歷嗎?
    今天咱們說說這東坡肉為什麼叫東坡肉,東坡肉是江南一帶的一道特色名菜,東坡肉是浙菜、鄂菜也是屬於川菜。每個地方的做法是不一樣的。為了感謝我們偉大的蘇軾先生,百姓們自發的拿著好酒、好肉、好菜來感謝我們的好領導,好政府。咱們的蘇軾先生本身就是一吃貨,更重要的,蘇軾先生還是一個清如水明如鏡的清官,他收下了百姓的豬肉,讓家人做成大塊兒的紅燒肉,再送還給參加抗洪前線的百姓。百姓吃了以後,覺得實在是太好吃了,這肉吃一口下去雖然有點肥,但是怎麼吃都不膩,不知道這肉叫什麼名字。
  • 古代大吃貨蘇東坡"菜譜"首公開 東坡肉原是白水煮肉
    東坡肉(資料圖)  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東坡肉又名滾肉、紅燒肉是江南地區漢族傳統名菜,屬於浙菜系,以豬肉為主要食材。菜品薄皮嫩肉,色澤紅亮,味醇汁濃,香糯而不膩口。但是古時的東坡肉也是這樣嗎?
  • 東坡肉的起源和做法
    貴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早辰起來打兩碗,飽得 自家君莫管。」 宋代人周紫芝 在 《竹坡詩話》 中也有記載,因此,可以說東坡肉的最早發源地是湖北黃州。 宋元豐七年 (1085年)蘇東坡從黃州復出,經常州、登州返 回都城開封 ,在朝廷任職。宋元裙 四年 (1089年),蘇東坡第二次調往杭州任太守之職,隨之將黃州燒肉的經驗傳到杭州,「杭州東坡 肉」這道 菜餚 由此開始享譽中外。
  • 東坡肉本是蘇軾功德的象徵,沒想成被貶理由
    東坡肉是杭州的一個非常有名氣的菜,肉質鮮嫩,入口就化成了水,肉的顏色明亮紅潤,口味香甜讓人回味。而東坡肉之所以會如此的有名氣,那是因為它的來歷是大有學問的。其實顧名思義,東坡肉自然是跟蘇東坡這個人有一定的關係了。但是為什麼東坡肉要和蘇東坡掛上關係呢?難道其中有什麼有趣的小故事嗎?
  • 浙菜代表——東坡肉
    浙菜這一大菜系中有名的當屬東坡肉, 豬肉是為東坡肉的主要成分材料。東坡肉這一菜品薄皮嫩肉,色澤紅亮,味醇汁濃,酥爛而形不碎,香糯而不膩口。東坡肉色、香、味俱佳,水,多酒,是製作這道菜的訣竅。東坡肉用豬肉燉製而成,一般是一塊約二寸許的方正形豬肉,一半為肥肉,一半為瘦肉,入口肥而不膩,帶有酒香,十分美味。漢族有名的佳餚,多起源於江浙也流行於江浙。相傳為北宋詩人蘇東坡所創製。製作方法:將五花肉切成大塊,用蔥姜墊鍋底,加上酒、糖、醬油,用水在文火上慢燜即可。
  • 東坡肉正宗做法,這樣做既好吃又省事,在家一樣當大廚
    東坡肉相傳是詩人蘇東坡所創,蘇東坡為此還特地寫了一篇《食豬肉》的詩。東坡肉看似好像和紅燒肉有些相似,但是味道口感都是不一樣的,東坡肉更大塊,吃起來軟爛鮮香、肥而不膩、還帶有酒香,而紅燒肉是先煸出油後紅燒收汁,相比東坡肉油水會顯得多一點,但是有糖色掩蓋,就不會覺得膩人,紅燒肉的味道也會更濃鬱偏重一點,而東坡肉則更凸顯肉香原味。雖然兩種做法都各有特色,不過一樣的美味。東坡肉的製作過程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