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一點關懷,讓世界更溫暖

2020-12-19 瑾姑涼說故事

今年,一名八歲女孩的遭遇受到了廣泛關注,年僅八歲的小女孩下體被診斷為陰道壁損傷,而事情的起源只是一文不值的「一支口紅」或者說是「一塊錢」亦或是「一塊橡皮」這麼不值錢的東西竟然讓一個小女孩承受了如此痛苦,這是人性的泯滅還是人性的無知?

此件事情中牽涉到了一個丟了口紅的女老師和丟了橡皮或者說是索要「一元」債務的兩個男孩,但這些東西有那麼大的魅力讓他們對一個小女孩使出如此大的暴力?這個事情表面背後的真像究竟是什麼?那麼透過這件事我們有看到了什麼?

女老師那支不翼而飛的口紅最終出現證明了女孩子的清白,但是錯誤釀成,女老師曾對本班學生逐個詢問,還誘騙說拿了口紅就買好吃的,那麼現在小孩子說出來的話還可信?而且孩子的教育不是老師的責任嗎?那麼老師又怎麼可以去懷疑自己的學生,還用那種最低端的手法去騙自己的學生?最後還爆料出這個女老師的舅舅是教育局的「一把手」,但是有關係有怎麼樣?就可以為虎作倀,人間需要的是正義,不是那如網般的關係,女孩子的傷害豈止是能靠關系所撫平的?

兩個比女孩子還小的孩子因為「一塊橡皮」「一塊錢」竟然脫掉女孩的褲子,並對女孩的下體用笤帚亂打亂戳,那麼小的孩子就如此就知道欺負別人,還用如此殘忍的方式,是他們的無知還是教育的失敗?那麼老師和家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孩子們所受的教育還有意義?如果是女老師指使那兩個男孩子對女孩子進行如此殘暴的凌辱,問題則更大了,為人師表還能如此作惡多端,那麼這簡直侮辱了老師這份神聖的職業,還有如何顏面對自己的學生,如何面對家長,如何面對社會?

也許事情的真相還被深深淹沒,也許我們還被蒙蔽,但是我們從小女孩的身上看到了校園凌辱的殘酷性,而且校園欺凌事件一直發生,我們的國家應該制定相應法律法規阻止這種事情的發生,每人受欺凌的人也應該站出來保護自己,我們人人都是一樣的,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憑什麼要受欺負,又憑什麼就那樣忍氣通聲的受欺負?難道就因為家裡貧窮,不自信亦或自己不合群?那些欺負別人的人有憑什麼認為自己比別人高一等,憑什麼要欺負別人,難道就因為力氣大,有錢亦或有關係?

我們的這個世界需要的是平等,需要的為那些最無助的吶喊的人給予溫暖,我們應該用最有情的法律去制裁最無情的犯法者,讓這個世界更加溫暖。

相關焦點

  • 多一點關懷
    廣文中學 初一 十七班 沈琬馨關懷是一片冬日的陽光,使饑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間的溫暖;關懷是一場灑落在久旱土地上的甘霖,使瀕臨絕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關懷是一首飄蕩在夜空裡的歌謠,使孤苦無依的人獲得心靈的慰藉;關懷是沙漠中的一泓清泉,使心靈枯萎的人感到情感的滋潤。
  • 重症兒童臨終關懷-讓可愛的孩子走得暖一點
    但有這麼一個群體,他們剛剛來到這個世界,還沒有好好看看這個世界的美好,就要離去,到另一個世界去了——重症兒童(15歲以下預期生命不足6個月的殘疾兒)。他們也是生命,他們也有欣賞這個世界、感知這個世界、獲取這個世界資源延續生命的權利。
  • 世界更年期關懷日|請給身邊的她多一點關愛
    今天是世界更年期關懷日,快來了解更年期,一起關心我們身邊的媽媽吧! 女性的更年期一般在45歲到55歲之間,一般以一年無月經作為絕經標誌,在此年齡段的人會因為生理和心理會發生一系列變化,較為嚴重者就形成了疾病,對生活工作都帶來不小的影響。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2030年,全球將有12億以上的更年期婦女人口。
  • 溫暖人心的朋友圈立冬文案說說 2020最新立冬給家人朋友關懷的話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溫暖人心的朋友圈立冬文案說說 2020 立冬給家人朋友關懷的話 立冬了,立起快樂的標牌,凍結憂愁的細胞;立起幸福的門楣,凍結無奈的氣息;立起愜意的心扉,凍結失落的情懷;立起溫暖的框架,凍結沉悶的思緒,立冬快樂。
  • 我的幸福我來說: 「工作隊給我送來了黨的溫暖和關懷」
    我的幸福我來說: 「工作隊給我送來了黨的溫暖和關懷」 2020-10-13 19: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世界更年期關懷日:讓女性更年更健康
    10月18日是世界更年期關懷日,根據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預測,到2030年,全世界將有12億以上的更年期婦女,我國的更年期女性將超過2.1億,而80%以上的女性會遭遇更年期相關的不適或疾病。如何讓婦女更健康地度過更年期?如何更有品質地享受中老年生活?
  • 世界更年期關懷日 | 關愛女性,呵護健康
    世界更年期關懷日 | 關愛女性,呵護健康 2020-10-18 16: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張偉文——讓老黨員真切感受到組織的關懷和溫暖
    張偉文走訪慰問老黨員讓老黨員真切感受到組織的關懷和溫暖在中國共產黨成立 99 周年之際,6 月 30 日,市委副書記、市長張偉文走訪慰問部分老黨員和困難黨員,為他們送去黨和政府的關懷與溫暖,並向全市廣大黨員致以節日的問候和美好祝願
  • 你可能不知道,今天是世界更年期關懷日
    你可能不知道,今天是世界更年期關懷日 2020-10-18 12: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上海寶山區:菜單式關懷溫暖「空巢」家庭
    自從有了「溫馨空巢生育關懷行動」,老兩口逢人就說:「相信在各級政府的關心下,我們一定能夠安度晚年。」  近年來,不少獨生子女家庭由於子女傷殘、死亡或出國等原因,成為「空巢」家庭。針對這一特殊的社會群體,寶山區今年起在全區範圍內開展「溫馨空巢生育關懷行動」,通過經濟援助、精神慰藉、愛心結對等多種形式,提供家政、醫療等菜單式免費公益服務,既解決了老人們的實際生活困難,更帶來了寶貴的情感扶持,目前已經惠及96戶家庭。
  • 給他們(自閉症兒童)多一點的關愛,多一點的溫暖
    自閉症的孩子,往往總會有一些異於常人的表現,比方說,他不喜歡與別人交往,或者脾氣古怪等等的現象,我們就要多帶著他去熱鬧的地方,帶著他多出去走走,有意識地引導他跟別人交流,跟別人說話。當然,在剛開始的時候,大人就要多跟他交流,跟他說話,即便是孩子還不會說話的時候,就要多跟他說話,這時,孩子雖然還不會說話,但他在聽你說話的時候,經過你反覆的教導後,有些話語就已經牢牢地印記在他的記憶深處了,等到他開始會說話了,有些話也就自然而然的會出來了。這就是專家醫生說的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 讓奮戰在一線的醫務人員感受到溫暖關懷
    這種變化,是廣大醫務人員用充滿愛與溫暖的力量在支撐。作為新時代最可愛的人,醫務人員還將繼續奮戰在一線。但也不要忘記,醫務人員是普通人、平凡人,他們已經在一線奮戰了很久,長時間的高強度工作會讓他們身體和心靈都很疲憊。目前,全國29個省區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和軍隊系統已派出3萬餘名醫務人員馳援湖北(武漢),除此之外,全國各地都有無數的醫務人員奮戰在一線。
  • 愛心捐贈 衣舊情深--讓更多人感受到關懷和溫暖
    為營造樂於奉獻、關愛他人的良好氛圍,讓更多人感受到關懷和溫暖,1月8日,鄭州慈善總會聯合愛心公益聯盟在惠濟區東風路小學設立舊衣物捐贈點,將廢舊衣物捐贈箱放置校園裡,讓愛心「流動」起來。
  • 「臨終關懷」關懷的是什麼?
    所謂「舒緩療護」,就是「臨終關懷」。內觀己心 外察世界臨終關懷,也叫「姑息治療」或者「安寧治療」。它由英國護士桑德斯創立,1967年一經推出,便在世界各地開展起來。更可怕的是,這種觀點從不考慮死者本人的感受、臨終病人的實際心理,而是強行爭取病人肉體意義的存在,毫不顧忌病人精神上的需求。而「臨終關懷」,正是把「人的感受、「人的精神」」放在首位,它把面向死亡的病人不再當做醫療手段所作用的「物」,而是把身患絕症的患者視為平等的「人」。這就是人,最大的精神需求——人的尊嚴,不僅要求「生來平等」,更需要「死得其所」。
  • 不僅是愛情,對於友情,溫暖和關懷也是相互的
    都說在戀愛在婚姻中的兩個人是相互的,一個人對待另外一個人上心,他所收穫到的必然是來自對方的關懷和關心,而如果自己對待對方是冷漠,同樣的自己肯定也感受不到來自對方的溫暖。其實這不僅僅是存在於婚姻戀愛中,包括朋友間也是如此。
  • 世界更年期關懷日:更年期症候群發生率超75% 更年期女性更需要關愛...
    世界更年期關懷日:更年期症候群發生率超75% 更年期女性更需要關愛關心關懷 2020-10-18 15: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改變他人,從溫暖和關懷開始。溫暖待人,你將得到意想不到的驚喜
    過了一會兒,烏龜便因溫暖而漸漸地把頭、四肢和尾巴都伸出了殼外。女兒見此開心地笑了。於是,我對女兒說:「當你想要讓別人按照你的意思去做,去改變時,記住不要採取攻擊的方式,而要給予他關懷和溫暖,這樣的方法往往更加有效。」溫暖地待人,你將會得到意想不到的驚喜。
  • 平輿郵政開展「冬至送溫暖,濃濃關懷情」主題活動
    駐馬店網訊(記者 田瑞德 通訊員 秦挺戰)濃濃餃子香,暖暖關懷情。
  • 多理解孩子一點,孩子快樂就多一點,專家:站在孩子的角度看世界
    孩子的世界是美好純真的,孩子們思考問題的角度也是和大人不相同的,一些父母認為小孩子什麼也不知道,大人讓他們怎麼做他們就應該怎麼做,因此常常用成年人的方式來要求孩子。但是,在孩子的世界裡,他們需要的不是成年人以一種俯視的角度提出來的命令性要求,而是一種平等的,站在孩子角度的理解。
  • 釋放善意讓世界多一克溫暖
    我們設想一下,如果投訴的顧客能夠對送外賣大叔,多一點理解和寬容,就不會投訴他,事情的結果也就不會是現在這個結局。  人與人之間多一份理解與寬容,就少一些矛盾和摩擦。所以,懂得理解與寬容,人與人之間相處,不僅對他人有利,對自身同樣有益。展開而言,不管我們身處何地,我們都不可能與社會與世隔絕,都要參與各種社會生活,也就必須與人接觸和相處。  怎樣與人相處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