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善意與愛心:南京有家重症兒童安護中心
「我們為重症兒童提供舒緩護理,除了用藥物控制症狀,還通過按摩、輕撫等方式緩解他們的不適。」46歲的彩虹中心負責人黃芳說,「我們要求護理員和志願者經常摸摸孩子的小手、幫孩子捏一捏手腳,或者是靜靜地坐在孩子身邊陪伴他們。」黃芳是彩虹中心的發起人之一。2011年在長沙「蝴蝶之家」,她第一次接觸到了兒童臨終關懷。「作為一名母親,我的心很痛,想為這些孩子做點什麼。」她說。
-
深讀| 呵護折翼的天使,探訪長沙首家兒童臨終關懷中心「蝴蝶之家」
每個孩子都是一顆生命的種孕育,萌芽,破繭可惜,有的孩子剛剛出生,就患上了重病。如同折翼的天使,面對疾病帶來的痛苦與恐懼,可能再也無法健康飛翔,甚至匆匆離去。幸而,還有溫暖的愛與柔軟的撫慰,讓身上的痛再輕一點,心中的痛再少一點。
-
給孩子做臨終關懷,是這世上最殘酷又最溫暖的事
我篤定周迅是真心喜歡孩子的,不然也不會從2014年就發起了關愛特殊兒童的One Night公益項目,到現在都已經6個年頭了。從2016年起,她數次去探訪了南京一家重症孤兒臨終關懷機構,抱著腦癱的孩子輕柔地對話。
-
「我給兒童做臨終關懷」 | 訪談KY主創的特殊職業:為有尊嚴的死亡...
而我卻只記住了馬東的那句話,相比一場辯論,這或許更像是一個話頭…我們過去不曾告訴過大家,在ky的三位主創中,有一位曾經有過和死亡、並且是兒童的死亡,近距離接觸的工作經歷。今天我們的兩位主創(你們知道的,還有一位仍在養病)之間做了一個微訪談,希望為大家科普「給兒童做臨終關懷,究竟是一份怎樣的職業?」
-
專訪 | 兒童臨終關懷醫院:幫助臨終兒童理解生命的美,而不是生命的痛
這一次 ,一直積極參與慈善活動的「樂虎獅子會」聯合「加拿大青少年教育協會」,藉「加拿大國際青少年演講大賽」之機,當日為觀眾展出6歲——18歲青少年傑出畫作,並進行默拍籌款活動,所得全部善款將捐贈給Canuck Place Children’s Hospice(兒童臨終關懷醫院)。日前,《她鄉華聞》記者對BC省兒童臨終關懷醫院進行了獨家專訪。
-
南京重症兒童安護中心:離世兒童平均年齡不到兩歲
原標題:南京重症兒童安護中心:離世兒童平均年齡不到兩歲 有這樣一些孩子,他們一出生便重症纏身,又因此遭到遺棄失去了父母溫暖的懷抱,但是在南京彩虹中心裡,他們得到了更多「媽媽」的悉心照顧和來自社會各界的慷慨救助。「無論病情多麼嚴重,無論可以活多久,讓他們在這裡可以享受正常孩子的多彩童年,也得到了高標準的護理。」
-
北京首間兒童臨終關懷病房「雛菊之家」悄然啟用
她不明白,為何一個8歲的孩子會在昏迷時背出這麼悲愴的句子。讓蘇梅更加不知所措的是,因已無法自主排尿,陳子超的腹部正在鼓脹得如一個堅硬的小山包。周翾的到來,讓她安定了一些。在中國,平均每1個小時,就有4名兒童被診斷為惡性腫瘤,最常見的為白血病、淋巴瘤和實體腫瘤。兒童白血病中通常會有20%的病童無法被治癒。
-
「臨終關懷」關懷的是什麼?
所謂「舒緩療護」,就是「臨終關懷」。內觀己心 外察世界臨終關懷,也叫「姑息治療」或者「安寧治療」。它由英國護士桑德斯創立,1967年一經推出,便在世界各地開展起來。但他們的道路走得有些偏離,他們忘了最重要的一點:「己不所欲,勿施於人」。因為忘記了這一點,就是不能「平等」地看待他人,而喪失了「平等」的原則,就意味著「人的尊嚴」被完全忽略,即便有,也只能停留在淺顯的表面。一旦「尊嚴」被忽略不計,「人」的意義便開始變味。「人」開始變成一種觀點、一種標誌、一種價值觀的映射,「人的意義」變得稀薄、蒼白、膚淺。
-
廣州臨終關懷床位寥寥可數 專家:臨終關懷首先不要過度治療
到底有多少臨終關懷的需求? 2012年正式發布《中國城市臨終關懷服務現狀與政策研究》。據該份研究的調查結果,全國每年大約需要提供臨終關懷服務的病人超過750萬人,且臨終關懷等方面的需求在日益增長。 臨終關懷服務需求最大的是晚期癌症病人,目前,全球每年約800萬人死於癌症,我國現有癌症病人700萬人,每年新發癌症病人350萬人,每天就有8000多人得癌症。據世衛組織數據,2012年中國癌症死亡人數為220.5萬人,佔全球癌症死亡人數的1/4。預計到2020年,中國癌症死亡人數將達400萬人。
-
房企公益之路|世茂「彩虹中心」:溫暖重症孤殘兒童希望之心
有這樣一群身患重症的孩子,出生便遭到遺棄,失去了父母溫暖的懷抱。他們不幸的人生因受到世茂彩虹重症兒童安護中心(以下簡稱「彩虹中心」)的幫助,得到了更多「媽媽」和社會的呵護,重新獲得關愛,再次擁抱陽光。2013年,世茂啟動重症兒童慈善事業和兒童臨終關懷項目,開啟公益慈善又一通道——專注關愛社會特殊弱勢群體。
-
「蝴蝶之家」舉行「帽子日」公益活動,為重症兒童帶去支持和關愛
「蝴蝶之家」舉行「帽子日」公益活動,為重症兒童帶去支持和關愛晨晨正在專心致志地為帽子塗顏色,而在這個過程中,媽媽也想要她有更多的思考。晨晨的媽媽說:讓小孩子更多區關注需要幫助的一些小孩,我們都更多地去關心,關愛他們。
-
生命在安詳中逝去 關懷臨終病患
每當疼痛發作的時候,董勤就按照醫囑吃下適量的鎮痛藥,幾分鐘後,疼痛感就消失得乾乾淨淨。寧養院工作人員還常到董家拉家常,做心理疏導。昨天,董勤只用一句話來感激她們:謝謝,你們是最偉大的人!臨終關懷·感受平靜談笑迎接死神2月25日下午,在晚期癌症病人董勤的家裡,董勤突然問寧養院的工作人員:「他們都走了?」
-
居松珍委員提出重症老人關懷:可建設仁慈醫院
重症老人關懷:可建設仁慈醫院 問題的提出 居松珍委員提出,我市已步入老齡化社會,但由於社會臨終關懷事業發展滯後,臨終關懷醫療機構較少,對生活不能自理的重症老年病人的專業護理人員缺乏,使許多有重病或垂危老人的家庭背上了沉重的負擔,造成因病致貧。
-
「守護天使·臨終關懷」手記(六):被臨終者關懷
當我決定成為一名臨終關懷志願者時,就仿佛駛入一條雙行道。一方面,我用自己的真情,溫暖著臨終患者;另一方面,臨終患者也用他們的真心,帶給我特殊的關懷。打開心窗,當溫馨與寧靜擁抱臨終者,和煦的微風也輕拂著我的臉頰。「該生個孩子了,30歲了得要了,女人沒孩子不行啊。」
-
人物 何歡:為臨終者送去盞盞「心燈」
東莞時報 2015年08月28日 記者 馮歡昨天,在東莞做了十多年專業心理諮詢師的許慕樵,為本報推薦他身邊的一位「最美家鄉人」——原本可以過得很輕鬆,卻義無反顧創辦公益組織「天悅社工」,為臨終者送去一盞盞「心燈」的東莞「最美社工」何歡。
-
《臨終關懷及逝後超度參考手冊》
(2)不要讓將逝親人覺得要被放棄(3)視情況講述靈魂不滅和輪迴的真理4、避免過度醫治減輕痛苦為本二、臨終階段1、請讓他(她)少些痛苦安靜的走2、慈悲的淨土法門幫助3、密法中陰引導法物的應用三、逝後三天內1、呼吸停止後要注意的事情
-
老年臨終關懷:來自佛教安養院的啟示
潘光旦特別強調,第一種途徑僅限少數人,大多數人只能求諸後兩條,「以前的中國人在這兩條路上都走得通,並且兩條還並成了一條,養生送死,生事死祭一類的議論便表示兩條路早就接了軌。在中國,老人之所以未成問題者在此」。時過境遷,若干年前西方社會所呈現出的老人問題及其癥結,已經在當下的中國顯露無遺,而潘先生所謂之含飴弄孫與宗教信仰相結合的解脫之道,也岌岌可危。
-
江蘇首個兒童安寧療護病房在南京市兒童醫院落成
今天是世界安寧療護日,國慶期間,一間特殊的病房在南京市兒童醫院落成。這裡是江蘇省第一個兒童安寧療護病房「世茂彩虹之家」,南京市兒童醫院也成為了國內第二家設置臨終關懷病房的兒科醫院。 世茂彩虹之家兒童臨終關懷病房是南京市兒童醫院和公益機構世茂彩虹重症兒童安護中心的合作項目,彩虹中心為病房提供護理、社工和志願服務。在南京市兒童醫院315病區的盡頭,有畫著彩虹的雲朵、大大的落地窗、生機勃勃的綠植、造型可愛的家具、各種玩具等。房間的另一側還有衣櫃、冰箱與微波爐等簡單的廚房電器,讓這裡更有家的感覺。
-
【強力推薦】臺灣黃仁傑博士《讓人生更完整》臨終關懷沙龍
,以及如何面對死亡的教導。 同時也該要反思,當我們在可控的人生路上時,我們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 怎樣做才能給我們的生命以舒適完整、沒有遺憾並有價值的存在?【導師介紹】黃仁傑博士(臺灣)世界自然醫學心理學院博士生導師北師大珠海分校講師南昌大學EMBA班講師亞洲西格文化教育中心導師臺灣省立法院教育委員會委員
-
兒童舒緩療護:比想像的更難,比想像的更遠
這也是為何「舒緩」的概念漸漸進入人們的視野——舒緩療護(Palliative Care)確實是由臨終關懷(Hospice Care)的哲學發展而來的,它用以填補重症病人和臨終病人的護理空白。比起臨終關懷,舒緩療護更強調從診斷的一刻開始就持續提供服務。在舒緩療護的概念之中,拉丁語詞彙「Palliate」最早出現,可被追溯至十四世紀晚期。